?

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的探究

2018-05-10 09:49吳怡
關鍵詞:音樂教育重要性教學方法

吳怡

摘要:在幼兒的學前教育時期,音樂教育是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而且重要的角色。音樂教育相對于其他教育的形式而言,不僅能夠很好的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并且還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格和情操,更能夠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完善幼兒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我們老師勢在必行的一件事。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重要性;教學方法

一、幼兒音樂教育現狀

(一)對幼兒音樂教育目標存在著片面的認識

在我們幼兒園,音樂活動主要以它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吸引著幼兒的積極熱情參與,在唱跳中愉快自我,在擊打樂器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在拍節奏中提升能力。但是,有的幼兒老師認為音樂教育就只是普通的唱唱跳跳。在音樂教學的教育活動中存在著只注重唱歌、樂器、跳舞等技能技巧的教育教學,而忽略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以及充分利用身體各個的感官去感受音樂能力和表現音樂的現象。即便是那些重視藝術教育教學的幼兒園,在相當的程度上存在著“專業化”“技能技巧化”、“工藝化”等傾向。這種情況,嚴重的阻礙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同時更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在我們幼兒園,這種情況也是不少見的,為此我開展了此次論文進行探討。

(二)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誤解

我們怡馨幼兒園中的絕大部分幼兒家長在幼兒的音樂學習中只是扮演了一個學習條件的提供者角色,就是為孩子的學習投入大量的資金、尋找專業的人士來進行指導,但是最重要的卻忘記了,那就是沒有意識到自身的作用,自己也應該在孩子的音樂學習中起到重要的啟蒙作用。相對于啟蒙作用而言,家長應該做的就是自己做好表率,起一個模范的作用,讓自己做幼兒的模仿者,然后幼兒才會更感興趣,不覺得學習音樂教育是一種負擔。

(三)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為:“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由此可見這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現”,它們的意思就是在引導老師在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應著重關注幼兒對美的感受,為幼兒感受美欣賞美提供機會,在這個的基礎上為幼兒表現美提供必要的技能技巧上的幫助。因此,老師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應該著重關注幼兒對美的感受、對美的欣賞,為幼兒提供機會,并且在為幼兒表現美技能技巧上提供必要的幫助。而在大多數的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幼兒園教師都是過分強調音樂教學技能技巧的傳授,但是卻忽略了幼兒內心世界的感受,與此同時,對于如何認識美以及如何處理審美能力的培養與知識技能技巧傳授之間的關系,也在老師的心里存在著困惑。有的教師認為,技能技巧的傳授應該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效果也總是想立竿見影,但是其實審美教育并不好操作,即使老師做了也顯現不出有的教師理想的樣子,幼兒的審美能力是在反復的技能技巧的訓練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而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這些偏頗的理解是造成“音樂教育重技巧練習”的重要原因。

(四)音樂老師思想和行為的模式化,影響著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在學歌曲或者舞蹈時,如果請幼兒園的小朋友用動作來表現“花”,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幼兒的動作都是:雙手托腮,頭兒稍歪。這就是老師模式化的產物。老師在上學時學的花就是這樣開,在做了教師后也完整不動地傳授給了她的學生。正是這些在我們看來已經習慣了的定式,禁錮著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展,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其實,幼兒在沒被教之前,對花怎樣開、鳥是怎樣飛,在他們心目中并沒有任何的模式,但是一旦被教了,一旦他們做了別的不一樣花樣被老師糾正了之后,他們也許就水遠只會讓花這樣開了。雖然達到了老師的滿意,但是這樣就跟折斷了小鳥的翅膀有什么區別呢?幼兒在這其中真正的學到了什么呢?他們的思想是不是也被束縛了呢?這些問題都值得老師們進行深思。我們應該鼓勵那些與眾不同會創新有自己想法的幼兒。老師們應該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勇于突破妨礙幼兒發展的舊的方法,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新幼兒,這是新時期幼兒教育對老師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教師需轉變的音樂教育行為之一。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育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音樂教育在豐富幼兒的想象力的同時,也在開發著幼兒的大腦,讓幼兒在這其中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提升幼兒的記憶力,以此來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劇來加深幼兒對于作品的理解,然后讓幼兒傾聽音樂,在熟悉了解音樂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比如,在我們幼兒園給幼兒欣賞《搖籃曲》時,幼兒聽過后會用“安靜、舒適、溫和、舒緩”等詞語來準確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當老師說這是搖籃曲,就是催人入睡的音樂的時候,小朋友們很快就想到自己每天睡覺媽媽給自己講故事的畫面,還有的說想起自己睡前喝奶的畫面等等,幼兒在這其中從音樂到感受再到情節,充分表現了音樂教育在幼兒聯想能力中的作用,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幼兒智力發展上的重要。而這種情感的沖動,正是對幼兒智力的啟迪和促進,能夠激發出他們巨大的創新思維潛能。

(二)音樂教育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師幼的情感交流

音樂可以讓人身心愉悅。老師可以通過音樂,感受幼兒的喜怒哀樂,從而進一步了解幼兒的需求,在幼兒欣賞感受音樂時,讓幼兒不自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在音樂教育當中,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自愿地、不知疲倦地、不知不覺地投身到活動當中去,在唱、跳、玩、敲打的過程中感知音樂,在一個個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各種情操、良好的個性情感等能得到滿足,幼兒在這種非常有趣的活動中,興致是高漲、熱情是洋溢的。幼兒是好動的,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學習,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且這些活動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有意記憶和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孩子養成勤于學習的好習慣。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更讓幼兒體會到了不同于其他教學形式所帶來的快樂,老師與幼兒時心心相通,關心、愛護幼兒,從而增進關系。提升了親和力。

(三)音樂教育讓幼兒身心動起來,促進品德健康發展

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參與、表演都給了幼兒展現自我,動起來的機會。幼兒在哼唱、表演、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使得幼兒體會到了音樂所帶來的樂趣,豐富了自身經驗。在伴隨著音樂所進行的歌詞或者表演活動,要求幼兒的眼、耳、口、腦、四肢協調運動,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在以音樂進行的活動中,更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幼兒的思想道德方面進行提升。比如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種膾炙人口的歌曲,更是可以很好的學習到拾金不昧的好品質。所以這樣看來,音樂不僅能讓幼兒身心愉悅,還可以促進幼兒品德的健康發展。

三、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學方法應用的有效措施

(一)在游戲中進行音樂教育

美國音樂教育學家雷默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借助音樂模式與音樂情感原理的教育,促使幼兒音樂審美感知與領悟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要將學與玩結合,也就是與幼兒園幼兒的游戲結合在一起?!队變簣@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的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在玩中學,學中樂。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接受能力的不同,在音樂教學中融入不同的小游戲。而不是枯燥的老師教學生重復的教學模式。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游戲是幼兒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將二者合二為一。音樂游戲是一種以發展幼兒音樂能力,并且通過游戲的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和內容。教師在游戲中教,幼兒在游戲中學,在教育教學中貫穿生動、活潑、童趣的氣氛,大大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以游戲的教育形式來組織音樂教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音樂小游戲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音樂教學的目的是讓幼兒在音樂中,全方位的感知音樂帶來的歡聲笑語,讓幼兒自發主動的融于音樂之中,而不是一味的給幼兒灌輸音樂理論和表演技巧。比如在《丟手絹》的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丟手絹的游戲,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邊唱邊玩的學習了兒歌,在產生了音樂學習的歡樂體驗的同時,還充分調動了各個感知覺器官的協調發展。

(二)依據歌詞內容,創設音樂情景

大多數的幼兒缺乏對音樂的直觀感知能力,這些幼兒的身心發展決定了他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就需要老師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來幫助幼兒來進行思考。老師在進行歌唱教學時,可以用情境帶入法,利用歌曲內容的情景創設和安排,來幫助幼兒進行理解,在進行情境模擬時,還可以利用一些道具來幫助幼兒進行想象。比如在兒歌《小兔子乖乖》中,老師可以依據兒歌的內容,用頭飾和服裝來裝扮幼兒來扮演大灰狼和小兔子們的角色,用簡單的材料布置小兔子家,將兒歌與情景表演相結合,調動幼兒們動起來,相信他們不光會很快的融入其中,還會深刻記住兒歌的內容。還比如,音樂教育不光讓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得到有利的發展,還可以使幼兒的多感官方面進行參與得到提升。在我們怡馨幼兒園上課的教學時,在教學《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感知鳥語,花香。老師可以讓幼兒真切的聽聽鳥叫,聞聞花香,讓幼兒有更深的春天的認識通過多個感官的參與,降低音樂的理解難度,讓音樂教育不光停留在聽和唱上面。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而且還有助于提升幼兒認真的傾聽教師的能力。比如根據小班幼兒律動能力以模仿為主、以單純的大肌肉動作為主、持續時間短的特點,因此在活動目標上大多以情感為主、動作為輔,發展小班幼兒在律動游戲中積極參與的態度,感受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而大班幼兒由于動作的抽象性增強,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性增強,活動時間也較長,對動作的記憶力增強,因此在設計音樂情景時可以對幼兒動作協調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依據身體動作,加強幼兒理解

對于不能用游戲和情境來進行教學的音樂活動,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進行肢體動作。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會不自覺地做出簡單的肢體動作,證明他們在感受音樂。如果他們的這種行為受到壓抑,或者被老師制止,那么將大大減少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幼兒的這一行為,如果幼兒的這一行為表現受到強制的壓抑,那么將會大大減少幼兒對音樂興趣。當然了,教師鼓勵幼兒的身體表現一定要是建立在幼兒對音樂的體驗之上。也就是說幼兒的這種身體律動應該是音樂與身體、運動的緊密結合。是幼兒真切的、發自內心的情感與音樂產生的共鳴而不是幼兒調皮的胡亂作為。在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積極的去引導幼兒進行身體感受,加強幼兒的身體教學。德國的當代著名作曲家、音樂戲劇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在爾夫也曾強調過身體教學的重要性。奧爾夫將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發出聲音,以此來表達和交流音樂的情感。結合動作進行教學是充分考慮到了幼兒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動作和音樂的組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和感受節奏、節拍、速度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視覺、聽覺力等等。例如在《拍拍手》這首歌曲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某些節奏點上根據歌詞停頓采取拍手、跺腳、搖頭等等動作。比如在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的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等等這些地方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相應的歌詞內容來完成身體動作。這種身體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由此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學前幼兒音樂教育對于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音樂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調料,也是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在音樂的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理解作品的同時,還要聽聽、講講、動動。老師也要靈活采取教學形式,使得幼兒在音樂教育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戴連花.讓笑臉開放在音樂中論幼兒音樂教學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3):227-227.

[2]王健霞.簡論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4):39-41.

[3]張麗杰.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探究.2017(1).

[4]湯才虎.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探究.2016.

[5]彭蘭.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研究.2016-09-29.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重要性教學方法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