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不可能說“不”

2018-05-10 09:49曾慶巍
關鍵詞:自信心焦慮高考

曾慶巍

摘要:在高三階段,學生常常因為目標和現實之間的沖突而產生一定的不良情緒,但是,因為生涯決策能力較低,常不能綜合分析自己的因素,所以常常受到情緒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給的學業建議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左右。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利用賦能、提高學生學習效能高、科學的情緒管理等方法,幫助該生走過人生的必然階段。

關鍵詞:高考;焦慮;學業自我效能感;自信心

一、 案例

小文,女,高三學生。最近她總是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學習提不起精神,而且經常會走神。自我評價成績不理想,不太一定會考上自己堅持的夢想學府。每每想到這,會產生畏難情緒,對自己的成績特別不自信,更沒有了學習的動力。來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從訪談中得知,在高考出路的選擇上,她堅持的夢想學府和很多老師給出的建議院校不同,可以說是分歧很大。老師根據以往院校錄取分數線、收錄比例、專業難度等角度,多學校對比分析后,強烈且中肯的建議小文應該保守選填志愿,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小文看著自己不太有把握的成績,聽著老師們有道理的建議,變得迷茫了。

二、 分析

每個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用三年時間,考上理想的學府??蔁o奈成績并未太理想,所以徘徊在堅持理想拼搏奮斗,還是順其自然的兩難選擇中。有些人一定會質疑,這有什么好糾結的,只要拼搏努力就好了呀,出結果后自然就知道該去哪所學校了。這個心理狀態看似有些矛盾,在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經常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換句話說,小文對自己堅持夢想的抉擇,表現出了很強烈的不自信,退而求其次的抉擇,又顯得不甘心。主要原因是小文缺乏追求夢想的信心,加之目前的學習效能感也比較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使其產生了消極信念。依據目前的成績,與理想院校錄取分數線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對她來說,身邊重要他人的建議,是一種變相的否定,這無疑是對自信的又一次摧殘。所以,幫助小文重建自信系統,提高學習效能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自信,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做成某件事、實現某個目標的積極信念。如果個體不自信,學業自我效能感相應會變低,會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評價產生負性偏差,即我認為目前的能力考不上夢想學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起到制約作用,堅實的自信心,才會讓學生在困難面前,始終明確方向,不斷前行。

自信心會促使個體做出積極的行動,積極行動帶來的成就感,反過來會促進個體自信心的建立。但是,不自信者只是糾結于當下糟糕的分數、考砸的后果。小文的思維僅僅停留在了情緒層面,她強烈的感到了畏難情緒、恐懼、彷徨、迷茫,卻沒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分析自己當下的成績,清楚掌握自己各學科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做出補救措施,從而建立自信。

自我效能感在學業領域的體現被稱作學習自我效能感。反應學生對于學業能力的信念。它是指學習者對自己是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行為或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1]。高中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具有非常的大的影響作用[1]。

在壓力面前,自信的人具有更強烈的抗擊打能力,他們會朝著目標堅定不移的向前沖。反之,不自信者就容易被幾次失敗的經驗擊垮。小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面前,漸漸的被擊垮,她害怕失敗,對失敗的恐懼促使她選擇逃避,表現為猶猶豫豫、畏前怕后,但逃避又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只會加重個人的失敗感,從而更不自信。

三、 支招

(一)確定合適的奮斗目標

心理學家阿特金森提出的動機理論,強調中等難度的目標,最能夠激發人追求成功的動力[2]。過高的目標,總是達不到,會不斷摧毀個體的學習效能感[3]。過低的目標,不費吹灰之力即可達到,也會導致個體對自身能力評估偏高。換言之,不合理的目標規劃,會導致個體自卑或自負。而自信者,會依據主客觀情況權衡利弊,制定一個努力即可實現的目標。

(二)善用縱向比較

個體總是傾向于進行橫向比較,尤其是和更優秀的人比較,有時比較的結果非但不能“見賢思齊”,反而是“自愧不如”了。建議使用縱向比較的方法,和過去的自己比較,總結自己哪些方面提升了,哪些方面退步了,從而找尋解決辦法??v向的比較方式,會引導個體總結積極經驗,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逐步培養自信心。

(三)從成功經驗中體會成就感

個體可以回憶以往的成功經歷,體會成功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成就感會提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4],有助個體建立自信。同時,分析成功經歷中個體具備的能力,也有助于個體形成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擅長哪些技能,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也會促使個體建立自信。

(四)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會為個體在不自信的情況下,提供很多正向積極的能量。社會支持系統中有家人、朋友、同事、領導等,而且往往能夠提供許多問題解決的途徑和資源,讓他們有能力和信心應對困難。在生活中,那些本身就很樂觀、善良的人,更傾向于有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如果此時你還沒有自信的支持系統,請主動一點吧,積極的向身邊的人求助吧,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五)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

樂觀是人們對未來發生的事情具有積極預期的心理品質。生活中不難發現,樂觀的人大多比較自信,他們傾向于對未來存在積極的預期。在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困難時,樂觀的人大多會從積極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問題。比如,考試的扣分點,有些人會沮喪“又扣分了”,而樂觀的人會認為“在高考前,我又發現了一個知識盲點,真好”。樂觀的人傾向于尋找生活中的積極面,對自己持肯定態度,悅納自我,從而形成自信。

(六)積極行動替代彷徨

卡耐基曾說過“我們人生的首要之務,不是遙遠模糊的遠方,而是著手眼前的實務”。所以,當處于環境中舉棋不定的時候,與其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不如放手去做吧。用積極行動代替彷徨,用務實的態度去摸索前行,人生之路可能會越走越明朗。

(七)用積極肯定的措辭評價自己

肯定的措辭會增強信心,增加勇氣。經常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努力的人”。積極的評價,仿佛給個體身上貼了一張“正向標簽”,宣告其他人,我就是這樣積極、自信的人。正向標簽,具有指引作用,會引導個體的行為更傾向于標簽中的評價,做出更積極、自信的行為。

(八)培養正確的歸因方式

當考試失敗時,很多同學經常會認為自己沒能力、學也學不會、自己太笨了。這樣的內歸因方式,會削弱個體的自信,促使個體破罐破摔。其實,適當學習一下阿Q精神,告訴自己,考砸了可能是自己不夠努力,也可能是考題偏難,這樣的外歸因方式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保證學生有時間調節自己的狀態,努力學習,迎接下一次考試。但是,外歸因使用要恰當,不可以盲目外歸因,會促使個體對自己能力評價過高。

參考文獻

高中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 曾興華.福建師范大學 2008

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彭聃齡主編,2012,彭聃齡

論中學生學習效能感及培養策略[J]. 張玲.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論學習效能感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培養策略[J]. 趙琨.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02)

猜你喜歡
自信心焦慮高考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培養初中學生自信心與英語教學的相關性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算錯分,英“高考”推遲放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