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音樂教育心理學角度進行兒童歌唱教學的實踐探究

2018-05-10 09:49王娜
關鍵詞:注意聲樂教學記憶

王娜

摘要:音樂教育事業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關注與支持、同時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大作用的事業。它所承載的不僅是音樂學科知識的傳授,還承載者人格培養的重大責任。成功的音樂教育可以給予多元情感體驗,從而使人不但擁有綜合的藝術修養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擁有美妙豐富的人生。本文重點研究注意、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心理學;聲樂教學;注意;記憶;思維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研究音樂教育過程中“教”與“學”的心理活動。音樂教育心理學既包括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結構的研究,也內含教與學行為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心理調節下進行的。心理活動直接關系到人的綜合實踐能力,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聲樂的技能與技巧,從而提高對聲樂藝術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但在聲樂教學中,人們往往比較重視的只是歌唱的各種技能、技巧的訓練,容易忽略另一個重要問題,歌唱心理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研究音樂教育過程中“教”與“學”的心理活動。屬于心理學的應用學科之一,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其旨在探討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及根據這些規律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得到了多元的情感體驗。我們從心理學中得知,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心理調節下進行的,心理活動直接關系到人的實踐能力。聲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發聲時的狀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個較為抽象和想象化的過程,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過程和快速的思維、記憶、想象的過程。它與生理機制和心理活動素質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聲樂教學作為一門獨特的教學藝術,需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從生理層面上講,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如何調配各個發聲器官;從心理層面上講,聲樂教學更是一種心理活動,它貫穿于聲樂教學,歌唱練習與舞臺表演等全部過程。就心理學而言,歌唱是心境和情感的藝術,是歌者內心思緒和情感的表現形式,意大利聲樂教育家荷伯特·凱薩利曾說“好的聲音主要是心理創造通過精神操縱完成”不難理解這句話中的“精神操縱” 指通過神經和意識調節發聲,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音樂教育心理學中的注意、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獲得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當學生準確地將心理、情感與發聲技巧完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事半功倍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 心理教育開始于教學活動之前(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思維的基本過程就是分析和綜合。在分析和綜合的過程中又包括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和系統化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育的第一要素,現在的聲樂教學采取的是一對一的口傳心授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微妙的依賴關系,如果教師不能讓學生信服則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的思維模式直接影響學生對專業、對學習、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和定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教師需要充分關心和尊重學生,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根據自己對每個學生的準確認識與判斷,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有很多學生來自湖南湖北從很遠的地方考來,報到后發現自己考取的是綜合類的大學,覺得離自己理想中專門的音樂院校有差距,感覺沒有了目標和動力心里有落差感這時候就要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關注學生的內心動態,有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學生會有厭學、曠課等不良情緒,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和開解學生從而改變她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理念,轉換角度看問題使學生從困境中走出來,有良好的狀態去投入到學習中。所以良好的思維是高效授課的重要前提。

2 心理教育貫穿在教學活動之中(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表現在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當中,成為這些過程的一種共同的特性。在教育領域,如何吸引并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必須考慮的,而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在演唱作品時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歌曲情境中去,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歌曲演唱以及歌曲角色的扮演中,也是教師必須考慮的。

例如:歌唱教學中首先是發聲訓練,這要求學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歌唱上,教師在糾正和指引如何正確歌唱時很多時候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聲音的靠前靠后喉嚨位置的放下等都是靠教師的形容指引學生的注意聽認真做相結合的所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重要。其次,是對學生歌唱心理狀態的培養。在聲樂教學中經常會聽到有的同學會說今天沒感覺或今天感覺不錯這里所謂的“感覺”主要是指歌唱心理狀態歌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我們的發聲器官“呼吸器官”“共鳴器官”的運動都是在心理的調節控制下進行協調有序的工作的,而這些器官的協調又會隨著心理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歌唱訓練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在心理控制下的生理活動,而訓練學生歌唱狀態的穩定性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培養其歌唱心理和歌唱意識的穩定性。在演唱作品時,需要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緊張的情緒中放松下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形成良好歌唱心理的必要前提。教師本身需和諧的心理溝通和暗示,認真耐心地講解示范啟發讓學生盡快投入角色完美輕松的演繹作品。

聲樂是一項“感知的藝術”而非理論學科,因此獲得正確的聲音感覺應是第一位的。這時教師更要引導學生不要過于“注意”,有的學生過于注意自己的歌唱技巧反而忽視了音樂的本質,就是情緒的表達,過于注意會引起演唱時的緊張,表情呆板目光無神看起來很像在思考問題,跟學生交流后發現多數的學生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在歌唱時過于注意演唱的方法和聲音的位置,所以就會很緊張導致聲音沒有感染力自己也無法放松地投入到歌唱中去。由此可見“簡單直接放松的去表達情感”不僅能讓學生正確地掌握歌唱方法,更容易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去歌唱。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引導,什么時候集中“注意”什么時候放松“注意”最終達到完美的演唱效果和授課效果。

3 教學活動之后的心理活動(記憶)

記憶就是我們過去生活實踐認識過的事情在頭腦里留下的印記的過程。記憶的特征表現為形象性、概括性和綜合性。記憶又可包括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并且可分為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在歌唱教學中,學生結合多種記憶來達到完美的學習效果,例如:發聲訓練時,學生完全要靠教師的指導語言上的形容以及聲音的示范來完成良好的發聲訓練,這就需要學生有很好的感覺記憶,能夠很快地做到老師的要求達到聲音的效果。而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對正確聲音的記憶是短時的記憶,會出現下課后自己找不到“感覺”這里指的是聲音的感覺,為了延長短時記憶,教師會采取讓學生錄音,記錄下上課時正確的聲音,課后認真反復地聽對的聲音并進行練習,穩定聲音的感覺延長短時記憶把瞬間的感覺記錄下來反復的研究琢磨煉習形成長時記憶,使聲音得到提高,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4]劉耀中.建造靈魂的廟宇(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評傳)[M].東方出版社,1996.

[5]蔣長好.教育心理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注意聲樂教學記憶
基于心理學視角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策略
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