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學困生教育

2018-05-10 09:49路偉杰
關鍵詞:積極積極心理學學困生

路偉杰

摘要:積極心理學展示了一種積極的教育理念,強調心理學的研究應從關注心理問題轉變到關注人類的積極力量。主張從人類實際的、潛在的力量、美德和機能等方面出發對個體的心理現象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來解讀,并且教會人們如何在良好的環境中獲得自己應有幸福的多種因素。積極心理學深化了學困生教育的內涵,改善了學困生教育者與學困生之間的關系,拓展了學困生教育的途徑與方法,豐富了學困生教育的資源,對學困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學困生

一、積極心理學對學困生教育的價值

(一)深化了學困生教育的內涵

當前學困生教育基本沿襲了消極心理學的模式。關注的著眼點主要是學困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學困生出現了問題才會得到關注,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往往是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或心理發展中存在的弱點和缺陷。在實施學困生教育的過程中通常以是否有學習問題看待學生,這種關注學生缺陷和問題的學困生教育可能會對學生形成一種反向的心理暗示,使他們往往不能注意到自身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在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學困生教育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潛能的挖掘,缺乏對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和積極的心理潛能,人人都能成為教育者。這給學困生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豐富了學困生教育的內容。學困生教育的內容可以是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思維活動,又可以是意志品質和習慣養成等等,它存在于每一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上和周圍。

(二)改善了學困生教育者與學困生之間的關系

在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雖然在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上也注重學生教師之間保持平等,認為創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是這些想法經常在碰到問題學生時沒辦法成立,導致在對問題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不能保持良好的平等關系。傳統的學困生教育,教育人員經常將自己設立為教育者,而將學困生設立為問題學生,始終認為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成績。在積極心理學中,對學困生的教育始終要保持教師與學生平等,也就是說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二者要保持平等關系而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對立關系。教師要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對待學生的成長,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教師應當多運用積極健康的單詞,例如分享、尊重、鼓勵等,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積極心理學的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學困生教育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三)拓展了學困生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在傳統心理學前提下,學困生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太過簡單,經常是將學困生教育和學校教育其他工作區分對待,讓學困生教育經常游離于學校其他工作之外,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僅是批評教育等。學困生教育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完全決定于心理學對于人性的認知,決定于教師對學困生教育目標的理解。積極心理學提出,每個人身上都潛存著巨大的潛力,都帶有多種不同的基本需求,都強調自我的發展進步,這種人性觀也決定了學困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必定會朝多樣化方向進步。

(四)豐富了學困生教育的資源

積極心理學的價值方向能夠更加豐富地發掘學困生教育的多種資源。學困生教育的主體可以是每一位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只有讓這些主體都認識到自身的潛力,激發自身能量,才能成為最好的資源。積極心理學應當探究人類自身能量、恢復能力以及理想的人類作用。人類個體日常順暢自由的思維想法,就是健康心理包含自尊、常識以及幸福的源頭。不管人類個體的社會化與心理狀態之間存在著多大的不同,個體都具有保持健康心理的能力。因此積極良好的心理學方向能夠讓學困生教育充分使用校園、家庭、社會等多種資源,將課堂作為主要平臺,將家庭以及社區作為主要介質,更加深入地展開工作。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學困生教育的策略

(一)樹立學困生積極教育理念

樹立積極教育理念是學困生教育的前提。積極教育是一種對傳統教育進行重新定位的新理念,是以個體實際和潛在的積極心理能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實施的一種教育,體現了對消極傳統教育的修正。積極教育認為教育應主要幫助個體找到內在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品質,并在實踐中培養個體的這些積極品質,而不僅僅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在傳統教育理念,教育者眼里沒有學困生,只有學困生存在的問題,教師習慣于通過批評教育來發現并批評糾正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學困生教育表現出了典型的非人性化特征;而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積極教育理念則主張教師要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積極方面,對待學困生要以鼓勵賞識為主、批評懲罰為輔,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學困生的某些積極品質時常被缺點和不足所掩蓋,很難得到教師公正、客觀的評價。對于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關愛他們。認識到學生都是成長中的個體,承認學困生同其他學生一樣,具有多方面的發展潛能,不能僅以其暫時的部分缺陷來否定整個人,他們也是具有成功想法和要求的個體,要堅信他們所遭遇的阻礙是暫時的,是可以通過的。學生才能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師,不能認為只有取得好分數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其感興趣的領域,也有其特長。教師要及時捕捉到學困生的進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要及時給出自己的鼓勵。要時常對學困生的缺點進行分析,讓他們戰勝自我。在學困生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幫助他們重新開始,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批評。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使其認識到其實自己并不差,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付出,一定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二)增強學困生積極情緒體驗

所謂積極情緒體驗,就是能讓一個人在回想起過去的時候感覺到快樂,并能對現在感覺到滿意,進而對未來懷有期盼的心理狀態。這種積極情緒體驗所帶給人的快樂無可替代,且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積極情緒體驗不僅對個體的認知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對個體的行為具有正向影響力。學困生由于對環境的適應不良,或因考試屢屢不及格感到心灰意冷,在學習過程中總表現出對學習的怠惰,對人對事態度冷淡。在受到教師和家長的責罵或處罰時,學困生往往因此而生出消極的情緒態度,繼而影響他們的行為,以至于出現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聽講,逃避學習,更有甚者會出現逃課的情況。這些行為盡管不是他們本身所愿,但因消極情緒的影響,致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學習成績的不斷下降又給他們帶來了更加自卑的消極情緒,惡性循環,學困生將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不愿學習,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鼓勵。教師可依據學習困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組織多個興趣小組,由指導教師精心指導,激發學困生的潛在智能。教師要鼓勵學困生保持積極的情緒,經常發現自己的長處,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與外界積極交流,積極尋求他人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困生積極情緒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會體諒寬容他人可以使彼此感受到尊重與被尊重,在交往中產生出一種舒適感和自我認同感。積極心理學認為,那些被鼓勵的學生比其他未被鼓勵的學生表現出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因這種積極性而對學習產生興趣,變得熱愛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不斷提升,并能獲得教師的喜愛,形成一種師生互動式教學關系。那些消極厭世的學困生其實并不是本性消極不愛生活,他們其實是為生活所累,感受過太多的世態炎涼、失望心酸,所以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而不是冷眼旁觀。如果教師能夠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改變原有的評價體系,讓學困生自己參與、親身體驗,拓展評價的范疇,他們就能重新樹立信心。

(三)培養學困生積極人格

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行為問題從本質上說,都是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礙。在積極心理學家看來,人類的積極心理來源于人們對現實的積極認知與潛能的發展,如果我們能習慣性地對現實有一種積極認知并有效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我們就能形成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就是要培養學生生具有高自尊。人人皆有尊嚴,但人與人之間的尊嚴又有著諸多不同之處,因此造成不同人之間尊嚴的高低。尊嚴高者便會對生活充滿信心,能夠主動承擔責任并不斷開拓進??;而尊嚴低者就會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變得消極多疑,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職責。所以,要想使我們的學困生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就要先讓他樹立正確的自尊自信,也只有尊嚴高者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不至于消極厭世,從而過上一種能讓內心由衷愉悅的生活。因此,教師要學會保護學困生的尊嚴,特別是隨意嘲笑辱罵學生的事情一定要杜絕,這對學生尊嚴有著很大的影響。而批評方式也需要適當調整到學生可接受范圍,特別是不能出現類似人身攻擊性的用語。因此,如何巧妙客觀地對學生不合理的行為做出批評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既不能讓他感覺到自尊受阻,也不能放任其繼續錯誤的行為,這其中的度只能是由教師慢慢地把握。如果我們能夠采取鼓勵式教學,多多鼓勵我們的學生,而不是用冰冷刺心的批評去挫傷他們幼小的心靈,我們就能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尊嚴,并由此讓學習產生信心,然后發奮努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些孩子們迷途知返,重新回到學習的道路上來,所以,在對有關學困生事件的處理上,我們一定要懂得保護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引導學困生進行積極自我教育

積極自我教育是個體通過積極的要求、評價調控和認識自己,對自身主動實施的一種教育。具體來講,為了克服消極的心理品質,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個體需要運用一定方法,通過一定途徑使自己可以更加健康積極地生活,進而更好適應當前這個日益復雜的社會生活。一旦積極的自我教育方式培養成功,就會伴隨人的成長而產生巨大的作用,同時會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當前,許多教師認為自我評價偏低主要是由學生學習成績差造成的。這種觀點對于學困生的轉化非常不利。沒有人天生就是學困生,學困生自我評價越來越低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考試經常失利,教師和同學不但沒有對其進行鼓勵與幫助,反而對學困生進行嘲笑,這無疑會對學困生產生消極影響,讓他們對自己更加沒有信心,甚至放棄自己,使得成績越來越差,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讓學生身在其中無法自拔。因此,為了讓學困生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教育工作者應當想盡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有多種基本需求,重視自我發展和教育,并且身體里具有無窮的潛力。學習差的學生由于失敗體驗太多情緒逐漸變得消極,人生失去方向和目標,要想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學習困境,實現自我價值,要盡快提高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制定合理的目標,從而能夠發現與其他同學間的差距,然后不斷激勵自己,努力迎頭趕上,進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體驗。學生如果想要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提高自身素質,要使用科學的心理教育方法,發現自身優點和長處,深挖自身潛能,努力實現自身的提高和跨越,使自己的能力有全方位的提高。

(五)構建完善的學困生教育系統

學困生教育需充分挖掘和利用學困生教育的豐富資源,使其逐漸與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以及各學科課堂融為一體。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和學校其他工作是一種相互融合的關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學困生要將所受的教育轉化為自身素質,這與學校、家庭、社會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責任,任何一方單獨進行都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要使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合起來,共同作用,形成規范化、高效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對學困生開展教育,實現自我跨越。在開展教育的實踐過程中,組織機構要對家庭、社會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分析其對學困生帶來的各種影響,盡力將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降低到較低水平,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心與幫助,讓學生正確認識并合理吸收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任俊.葉浩生.《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

[2]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

[3]周炎根.《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

[4]吳增強.《學習心理輔導》.

猜你喜歡
積極積極心理學學困生
用愛和機智幫助學困生轉化
淺談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探述
淺談小學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