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有自信

2018-05-10 09:49劉芳延
關鍵詞:自我效能歸因自信

劉芳延

摘要:本文從“何為自信”、“自信的必要性”、“怎樣提升自信心”三個方面幫助家長厘清自信,進一步輔助家長有意識的在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自信的開展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自信;自我效能;成功教育;歸因;自我暗示;榜樣教學

“欣蕊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女生,在班里人緣不錯,成績中等,父母對她也很好。在別人眼里,她是個讓人羨慕的小姑娘??墒?,欣蕊自己并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無論是長相,還是學習,她總覺得自己是最差的那個。對自己的全面否定直接影響了她生活的各個方面:她認為自己是班里最丑的女生,上課不敢發言,考試前總是擔心考不好而提前“算命”,不敢參與學校的活動……面對這樣的狀態,欣蕊覺得自己越來越沒用,至于以后的發展,她想都不敢想……”類似這樣的事件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在青春期成長階段,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可能來自對自己身材、五官等外貌的不認可;可能來自家庭關系、師生關系的不協調;可能來自學業上的困擾等。在這個階段家長們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關注自己的孩子,適當的給予正確的引導,陪伴他們度過“疾風驟雨”的青春期,讓他們充滿陽光、自信面對生活。

一、追根溯源

(一)何為自信心?

這里我們要提到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就是指自信,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一個概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個體在一定情境中進行某種行為并取得預期結果的一種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指個體感知自我的有關能力。自我效能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夠實現或獲得某個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也就是說個體能勝任任務,面對挑戰并且取得成功,個體對自己所作各種準備的自我評估認知就是指自信。

班杜拉認為,在某一情境下,有四個主要因素對自我效能感有決定作用。分別是:行為成就、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感喚起。一般而言,成功的經驗能提高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敗經驗會降低自我效能感;除了親身實踐,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而獲得的間接經驗也會對自我效能產生重要影響,當一個人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獲得成功時,能夠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斷,增強自信心,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為操作,相反,當看到與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敗時,他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身邊的朋友特別是重要他人在自身直接經驗或替代性經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鼓勵、建議、勸告等積極的評價和信任也會增強其自我效能;另外,個體深處某個情境或面臨某項任務時的情緒狀態與生理狀態有時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比如生理上的疲勞、疼痛和強烈的情緒反應容易影響個體對自我能力的判斷,降低自我效能感。

(二)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礎

古往今來許多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自信。一定程度上講,是自信激勵他們走向了成功。自信為什么會對人產生如此大的激勵作用呢?因為自信是建立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的,它促使人們從情感、意識、行為方面接納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短處和長處,都具備某一方面獲得成功的條件。自信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成就動機,激勵自己去發揮特長,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自信能夠激發個人潛能

有自信心的人,既不自卑,也不自負,能正確認識自己。在恰當地評價自己的知識、能力、品德、性格等內在因素的前提下,相信自己各方面都有可取之處,相信自己能彌補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夠看到自己各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和發揮。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小的時侯學習成績不如他妹妹,老師和父親都說他是一個“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在一般智慧水準之下”??墒撬⒉粴怵H,而是更加堅定地朝著他自己選定的目標前進,不辭勞苦地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環球旅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生物和地質方面的資料,后來又經過二十年的分析、綜合和寫作,終于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著作《物種起源》,打破了物種不變的陳舊觀念,使《圣經》上說的“上帝創造萬物”的神話徹底破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很大的潛能,只要相信自己、努力奮斗,將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就很可能有所成就。

二、怎樣提升自信心

前面我們簡單了解了自信心的重要性,鼓勵家長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孩子加以引導,增強他們的學業自我效能感。下面分別從行為成就、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感喚起幾個方面介紹在指導孩子提升自信心時的具體做法:

(一)進行成功教育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過往經驗會影響其對自身的整體評價,成功經驗越多對自己的正性評價越多,反之失敗的經驗也會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如果孩子成功完成了對于自己來說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所以,家長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體驗成功,增強他們成功經驗的積累。

比如,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讀書計劃,每天閱讀一份材料,一起分享閱讀感受,這樣的行為如果堅持一個星期,家長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強化孩子的閱讀行為,慢慢培養他們對閱讀的喜愛。這樣成功的閱讀經歷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同時增強他們克服其他困難的勇氣和自信。

這里家長們需要重點注意的是要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布置相應的難易程度的任務。太簡單的任務及時完成了得到的評價也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的正向影響,過于困難的任務如果失敗,還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造成負面影響得不償失。孩子在完成任務時要為他們提供積極的反饋,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增加自我效能感。

(二)正視挫折事件

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有成功的經歷就一定會有受挫的體驗,怎樣處理孩子的受挫事件是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引導孩子對挫折事件進行正確歸因

首先,要正視讓孩子受挫或失敗的事件,引導孩子對失敗經歷進行正確的自我歸因。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為;任務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任務的困難程度;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身心狀態,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其他因素,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上述五項外,尚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因素(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以上六項因素作為一般人對成敗歸因的解釋或類別。

清晰歸因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指導孩子對受挫或失敗事件進行正確歸因,韋納提出的六因素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即控制點(因素源)、穩定性和可控性??刂泣c指影響事件成敗的原因來自自身條件(內控)還是外在環境(外控);穩定性指影響事件成敗的原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比如在六個因素中能力和工作難度兩項是相對穩定的,運氣和身心狀態是有浮動的相對不穩定;可控性指影響事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能有個人主觀意愿決定,比如,努力可以憑借個人主觀意愿控制的,其他幾項是非個人能力所能控制的。幫助孩子進行歸因時,可以把問題歸為外在因素,當然也要保障自身的學習投入,這樣不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對挫折事件的承受能力。

韋納等人認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后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為缺乏能力,那么在以后的考試中很可能還會失??;如果把考試失敗歸運氣不佳,那么就不大會影響他以后考試的發揮,對比這兩種不同的歸因方式,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會產生孑然不同的影響。在歸因的過程中如果指向孩子自身的能力,家長也不要擔心。與學校、教師溝通詢問孩子近期情況,一起商討幫助孩子的策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彌補能力的不足,陪孩子一起復習功課,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首先,幫助孩子全面分析學業失敗絕不完全是由于能力因素。具體做法是將能帶來心理障礙的歸因引導為外部歸因,訓練孩子避免消極的歸因,不把自身的成敗歸因于能力差、運氣不好、內容難度大、教師講得不好等因素。其次,引導孩子科學合理的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使他們在成功時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失敗時不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促使其更進一步的努力,同時讓他們在每一個微小進步中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從挫折事件中尋找正向、積極的力量

我們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挫折事件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是對自己能力的檢測,提醒我們在某些方面上升進步的空間很大,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雖然一次考試沒有考好,但通過考試了解自身不足。通過反思,明確是知識點不清晰還是學習方法不恰當??梢郧宄约涸谀男┓矫媸嵌贪?,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重點關注這類知識,補充這方面的知識點。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把考試當做是對平時學習情況的監測和反饋,這樣才會學有自信,形成良性循環。巴爾扎克說過“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讓你站的更高”。所以,我們不妨引導孩子換個角度、用積極的心態看待挫折事件,把它當做成長的契機,化挫折為前行的動力,促進自身成長。

(三)發現自身優勢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是終極完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相對的優勢和不足。家長們在指導孩子的過程中,首先要在觀念上讓孩子清楚沒有完美的人以及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其次,要引導孩子肯定自身的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做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這一點,家長也要及時肯定和鼓勵,這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養成。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暫時的不足或弱勢,引導他們進行大膽的嘗試,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調整認知接納自身局限。這些看似的“不完美”,構成每個人身上的小特質,才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四)“我相信”和“我能行”的力量

在心理學上,自我暗示指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驗的目的。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家長要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在做一件事情時告訴自己“我能行”,這股力量就會增強自己做事的信心,遇到困難也有力量去克服,家長也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的信息——“我相信”,這種“我相信你、我支持你”的能量也會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五)進行榜樣教育

言傳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家長們可以嚴格的約束自身行為,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做好榜樣示范。除此之外,還可以和學校、班主任溝通為孩子確定一個榜樣引領者。最合適的榜樣就是與自身在能力、努力程度、學習方法等各方面都相類似的同學,當孩子發現與其相似的其他同學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時,很容易作出自我肯定,增加學業自我效能感。最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比較觀。孩子之間進行比較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學習還是課外活動等方面,都希望自己更勝一籌。但不正確的比較會造成驕傲自滿或自暴自棄。因此,家長既要倡導學生開啟內在的比較系統,看到自身的進步,又要引導孩子和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學相互切磋,增加學業自我效能感。

三、結語

J·K·羅琳(J.K. Rowling)那本關于一個少年魔法師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在被倫敦一家小型出版社接納之前,曾經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絕;Decca Records曾經拒絕與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簽約,原因是“我們不喜歡他們的聲音”;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 曾經被一家報紙的編輯以“缺乏想象力”為由解雇;“飛人”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上高中時曾被?;@球隊拒之門外……“自我效能”正是這些成功人士具備的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備取得成功的要素。

當幸福來敲門里面父子的經典對白:“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守護它,沒有人能夠否定你的夢想,沒有人,當人們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才會對你說你也同樣不能,有了目標就要全力以赴,GO GET IT”!家長要對孩子無條件的信任,告訴孩子要一直保持自信,自信,可以主宰一個人的命運。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編.《家長解惑高中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1

[2]王琳.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和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天津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自我效能歸因自信
班主任引導高三學生考后積極歸因的探索
虐待對兒童歸因風格的影響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為什么有些人喜歡把成功歸因于自己 把失敗怪罪給別人?
延續護理干預對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健美操比賽中運動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學生網絡學習拖延與自我效能和自我調節
自我效能感在職業學校學生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