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限風光在險峰

2018-05-10 09:49鐘赫杰
關鍵詞:責任教育探索實踐

鐘赫杰

摘要:責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責任是學生做人做事的原動力,我區開展責任教育活動,呈現出“融合化、常態化、系列化、生活化、特色化”五個趨勢,責任教育課堂呈現出“四大四小”特點:1.主題、小切口、落點實2.小游戲、大道理、體悟深3.小調查、大觸動、育真情4.小拓展、大天地、重踐行。

關鍵詞:責任教育;實踐;探索

心理學理論認為,責任是學生做人做事的原動力,責任會讓學生學會面對挫折、學會堅持、充滿愛心、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去探索人生,實現人生目標。責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關乎學生一生的發展。但不同學段學生因為年齡不同,認知水平、處理問題的方式、承擔責任的能力等存在較大差異,如果責任過大,超過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學生易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出現放棄、退縮行為;如果責任過小,沒有絲毫挑戰,學生輕松勝任,不僅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承擔責任的成功感、意義感,還會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不屑去做,所以如何引導中小學生完成當前年齡段能夠承擔的責任非常重要,這是責任教育創新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我發展,缺乏集體協作意識,服務、奉獻精神??紤]自己多,關心他人少,要求權利多,履行義務少的弱點,缺乏對他人、集體、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我區中小學生地處遠郊,存在視野較窄,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劣勢,再加上農村家長文化水平較低,科學育子觀念和方法欠缺,溺愛、專制混合型家長占較大比例等因素影響,學生責任意識、責任能力較弱……凡此種種,都要求學校要從根本上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教育。為此,我區開展了“生命能量 正向導播”——責任教育系列活動,活動得到了一線干部教師的極大支持,呈現出“五化”趨勢:

一、責任教育融合化

責任教育不是孤立的,是與學校的各項德育工作緊密融合在一起的。學科德育滲透,傳統文化浸潤,實踐活動踐行,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熏陶,主題班會激情、明理、導行等,只有將責任教育與這些常規德育工作有機融合,既凸顯責任教育的統領性,又充分發揮德育不同實施途徑的獨特功能,才能真正將責任教育落到實處。我區絕大多數學校的責任教育都體現出了融合化的特點。如:橋小與一小、喇小共同組織“感受滿鄉文化 牽手共同成長”社會實踐活動。三校師生共同欣賞喇叭溝門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風景、參觀滿族民族博物館、體驗民族特色體育活動。在豐富的體驗活動中,感受美景、了解滿足文化,參與民族體育活動。三校的同學們共同牽手,快樂成長。首師大附屬紅螺寺中學將責任教育與學校微善班特色融合,在學生的微善行為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責任情感、責任行為。一中將責任教育與學生社團活動、學生自治組織建設、生涯體驗活動、志愿公益活動融合,責任教育成效顯著。

二、責任教育常態化

在各項德育活動融合化的基礎上,責任教育常態化是我們追求

的另一個目標。常態化是責任教育務本求實、扎實推進的保證。各校通過國旗下講話、櫥窗板報壁報展示、校園電視臺、廣播宣傳等形式,宣傳責任教育榜樣人物故事,講述身邊普通人的凡人善舉、家庭擔當、職業擔當、社會擔當。如:實驗小學“閱讀季”、北房小學“閱讀少年”九渡河小學“教師演講”等系列活動為師生搭建了閱讀、交流、學習的平臺。懷柔二小創編了新童謠讀本,通過朗讀朗朗上口的童謠內容,引導學生在校園做個文明學生、在家庭做個文明幫手、在社會做個文明公民。常態化的教育讓學生入腦入心、觸動情感、轉變行為,有力推動了學校整體德育工作的發展。

三、責任教育系列化

教育活動最忌一曝十寒,要持續發力才能見到實效。系列化的責任教育能有力的保障學生的認知不斷豐富、深入,情感不斷受到觸動,行為不斷得到改善,從而形成好習慣、好品質。如:湯河口中學學文導行“尊、禮、忠、恥、孝、義、信、悌”八個傳統美德的學習和踐行,用經典傳統文化滋養學生;喇叭溝門小學開展五項工程,即“書香潤童心”讀書工程、“書寫好人生”習字工程、“播種好習慣”奠基工程、“攜手育新人”合力工程、“共筑童心夢”體驗工程,不斷推進學校責任教育。懷柔五中實現了教育活動大系列和小系列的結合。大系列為校本教材初一《習慣》、初二《感恩》、初三《責任》,小系列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主題班會:“雷鋒精神要傳承”“文明禮儀提素質”、“感恩社會傳遞愛”、“勤儉節約傳美德”“誠信友善樹品格” “文明交往會表達“日行一善做好人”“胸懷祖國筑夢想”“知責負責勇擔當” 共九個主題,每月一主題,各班落實,教導處檢查。系列化的教育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可操作,持續發力的教育讓學生的積極情感轉化為主動自覺追求真善美的言行舉止,長期堅持即形成好習慣、好品質,內化為學生的文明素養,外化為學生的文明行為。

四、責任教育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在責任教育活動中,學校要善于組織富有生活氣息的實踐體驗活動,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要善于發現學生真實的心理需求,在生活化的教育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九渡河中學張海燕老師班會上的小品《午間休息》就來源于本班學生的實際生活:嘈雜的教室,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同學都感覺很不舒服,心浮氣躁,無法靜心學習,小品幫助學生自己醒悟:維護班級秩序,人人有責。紅螺寺中學蘇敏老師《中國式過馬路背后的思考》主題班會,就取材于中國社會交通實際,采用辯論賽的方式,辯論雙方各執一詞,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大家權衡利弊、達成共識,心悅誠服的認識到作為行人應履行的交通責任。來源于生活的教育情境,解困學生內心沖突的真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爭鳴,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現實答案,學生在真實、鮮活的課堂上,價值觀得到澄清,主流價值觀逐步確立,精神生命獲得成長。

五、責任教育特色化

結合本校實際,找準切入點(即活動抓手),集中優勢資源,狠抓落實,責任教育形成特色并非難事。懷柔鎮中心小學舉辦“誦中華經典,點亮中國夢——迎新年誦經典”誦讀比賽,從三個維度將弘揚傳統文化與責任教育相結合: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國情懷 愛國)2、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社會關愛)3、正心篤志,崇德弘毅(人格修養)。學生在朗誦過程中感情充沛,將誦讀中華經典的內容、情感和意境融為一體,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的認同感、責任感油然而生。一中、二中、紅螺寺中學結合生涯教育,讓學生明白:人生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今天你的品格、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你明天的生存狀況,從而引導學生確立自我發展目標,自覺強化責任意識,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祖國負責。北房中學以舞龍校本課程為創新點,教授學生舞龍技藝,讓學生在學習舞龍的過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龍文化,傳承包容、厚德、拼搏、奮進的龍精神。橋梓中學將責任教育與市教委要求的“四個一”活動結合,富有創意的開展了“天安門廣場護旗護碑活動”,“圣泉山體驗紅軍長征路線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教育。

責任教育推進過程中,心育教師和骨干班主任以班級團體輔導課形式對學生進行由己及人,由個體到國家、社會的責任教育,課上師生間心與心碰撞、情與情交融,達到了責任教育入腦入心的效果,呈現出“四大四小”的特點:

1、大主題 小切口 落點實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的家國情懷如何落實到學生學習生活情境中?許多老師開動腦筋,將愛國具體到愛家鄉、愛學校、愛班級、愛父母老師同學和身邊的每一個人,將愛國的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的小目標,學生在不同的角色體驗中踐行責任,使責任教育充滿愛的情感和生命的溫度。九渡河中學楊麗娜老師在《做有責任的九中人》一課中,聚焦學校建設、班級建設中學生的責任,從詮釋責任的內涵,到正反兩個方面事例闡述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再具體到在學校、班級里,學生應該承擔哪些責任?要承擔好責任需做出哪些改變,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深入,將大的責任教育聚焦九中學生的責任擔當,聚焦目標和改變,切口小,落點實,教育效果好。

2、小游戲 大道理 體悟深

班級團體輔導課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游戲活動中尋找到成長的力量,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教師設計的課堂小游戲貼近學生,有趣味性、啟思性,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感悟,獲得認知、情感、行為的積極正向改變。橋中王曉紅老師《和諧班級我的家》一課,以“拔根”游戲導入,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到:團結起來力量大,又以“找零錢”游戲加深體驗,讓學生在心靈觸動中發現“班級中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一個都不能少,在這兩個有趣味、有意義、有啟思的小游戲中,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在班級心理課《我的角色我擔當》一課中,輔導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學校、班級責任教育主題,以生動有趣的熱身活動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隨著角色的變換,來承擔不同的責任,并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學生在體驗中自主發現各種角色所承擔的不同責任,認識到自己與社會的關系,樹立角色與責任同在的意識。沒有老師的說教,完全是學生自己的真實的體驗和感悟,課堂在學生認知、情感的變化中有序推進。

3、小調查 大觸動 育真情

各校在落實中央提出的“三愛三節教育”中,紛紛發動學生走進家庭、走進學校、走進社會,調查身邊的浪費現象。學生很受震撼。如:張各長中學安立紅老師《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一課,課前給學生布置了調查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調查家中餐桌、學校食堂、社會餐館等不同場所浪費糧食的現象,用手機或dv攝下浪費場面,小組課堂呈現、匯報,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浪費鏡頭,一個個學生自己記錄的浪費的糧食的數字,每天、每月、每年斤數的不斷累積,小小的調查,給學生以很大觸動,學生發自內心的感慨: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每年還有7000萬人在餓肚子!浪費糧食可恥!老師不僅限于道德譴責,更與學生協商對策:飯菜盛的滿吃不了怎么辦?飯菜不合胃口不愛吃怎么辦?看見同學倒掉剩下的飯菜怎么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體驗、發現、思考,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4、小拓展 大天地 重踐行

學科教師和班主任課堂拓展,將小課堂延伸到社會大天地,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歷練自我,極大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中與龍湖社區建立起聯系,長期舉辦以“青春輝映夕陽紅”為主題的志愿活動,服務社區老人,在校內外努力營造“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今年十月還開展了“千里同心 共筑未來”愛心助學行動,為遠在貴州邊遠山區的留守兒童送去了書包文具等愛心物資。

一中、二中的環保志愿隊也活躍在校園中,他們除了每周定期開展塑料瓶、紙張和廢舊衣物等志愿回收服務活動,還在校本課上開設了廢舊衣物的再利用等探究學習,并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課余時間走出學校,到公共場所進行垃圾分揀以及深入街道社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志愿宣講服務活動?;顒又?,學生既感受到了志愿服務精神帶給人的愉悅心情,又體驗了清潔工人、銷售人員、社區工作者等職業的苦與樂,豐富了他們對自身價值對服務他人的認識。

教育的責任就是培養有責任的人,培養有責任主體、有責任思維、有責任能力、有責任品質的人。無限風光在險峰!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豐富責任教育的內涵,創新責任教育的形式,鞏固前一階段取得的成果,攻堅克難,將責任教育繼續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

猜你喜歡
責任教育探索實踐
高職學生責任教育中傳媒應用實踐和創新研究
淺談職業中專學生責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則
國有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淺談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