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借游戲,在團體輔導中培養兒童健康心理

2018-05-10 09:49陳小杰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游戲精神兒童

陳小杰

摘要: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致使當代兒童的聰明程度與時俱增。然而,在高速運轉的信息化背后,人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堪憂的事實:兒童的心理健康正不斷地經受著新的壓力、考驗和挑戰。面對教育者的說教,被教育者往往表現出無動于衷或抵觸不已。對此,筆者認為在教育中適當地融入游戲精神,巧借游戲,在團體輔導中培養兒童健康心理,是一項值得嘗試的探索。

關鍵詞:兒童;游戲精神;團體心理輔導

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兒童對于網絡的諳熟程度和掌控能力令許多成人都自嘆不如,這一因素也致使當代兒童的聰明程度與時俱增。然而,在高速運轉的數字化與信息化背后,人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堪憂的事實:社會的信息化在提高人們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同時,也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家庭結構的六對一比例,培養了新時代的小公主小皇帝。由此,兒童的心理健康正不斷地經受著新的壓力、考驗和挑戰——出現了不少兒童的心理驕橫霸道、冷漠封閉、自負自卑等問題。但令人不無焦灼的是,許多兒童身在其中卻不自覺。久而久之,隱藏在兒童健康中的心理蛀蟲,將會逐漸取代兒童生命中健康心理品質的合法地位,使“驕橫霸道、冷漠封閉、自負自卑”等心理疾病成為未來社會的一種生命常態。這既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中小學要利用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以活動為主,游戲輔導便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因此,筆者認為在教育中適當地融入游戲精神,適時地給予兒童生命所需的團體心理輔導,用游戲構筑兒童心理輔導的新空間,是一項值得嘗試的探索。

一、游戲與心理輔導的關系探源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雖對“心理輔導”一詞未有直接的概念界定,但通過對“心理”和“輔導”兩個詞語的整合,仍可獲得間接定義:心理輔導即對人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的幫助和指導。無獨有偶,《心理學大辭典》也未對“心理輔導”一詞給予直接的專業術語解釋。因而,筆者分別從中選擇了“心理調適”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個與之密切相關的概念作為本論文概念闡述的重要參考。辭典中 “心理調適”的解釋是“用心理技巧改變個體心理活動絕對強度,減低或加強心理力量,改變心理狀態性質的過程”?!靶睦斫】到逃钡暮诵膬群屯庋訛椤皣@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活動,重點是受教育者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常識”??梢?,“調適”是方法過程,“健康”是根本目的。為了預防信息化時代成人生活的心理壓力狀態延伸到中小學生的生活圈,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游戲降低焦慮的優勢,為了填充兒童更有質量的精神世界和守護孩子完整幸福的均衡生活,筆者大膽引進游戲精神,將游戲作為構筑兒童心理輔導新空間的重要方式(李敏,2010)。團體游戲心理輔導的概念闡述如下:

根據學生心理健康需要,以融入游戲風格和游戲精神的活動為主要載體,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不良心理進行有方向的適當幫扶和引導。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尊重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面向班級全體學生的心里引導形式。所謂游戲風格,意指激發兒童的愉悅情緒,養成兒童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的嘗試心理。所言游戲精神,旨在通過游戲活動為兒童營造輕松自然的心理環境,激發并培養兒童面對生活學習和未來成長的樂觀豁達心態,最終為兒童一生的優良心理素質奠基。本文主要立足團體兒童游戲心理輔導,既節省了游戲組織活動的時間也為兒童養成與人和諧相處的健康心理提供了“人際”環境,具有相對的實踐空間和現實意義。

二、兒童心理現狀急需平衡適當的游戲生活

以活動為主的傳統游戲逐漸被電子游戲所取代,已是兒童生活中一個不爭的事實。缺乏身體運動的電子游戲,將全部的情緒發泄集中到了“大腦”這個唯一渠道。沉重的情緒壓力,造成了兒童心理的沉重負擔。久而久之,兒童的心理會因逐漸“缺氧”而生病。筆者認為,兒童的心理現狀急需適當的游戲生活平衡。

一份調查研究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相當高,且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各種困擾,各種觸目驚心的慘痛案例屢見不鮮。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與周圍環境的各種沖突與摩擦事件亦引起了筆者深深地思考。

據研究,學者們發現兒童生命中游戲的“缺位”狀態十分普遍。兒童生活的“大生產性”,使兒童的休閑娛樂成為了轉瞬即逝的“麥當勞快餐”。成人繼“發現”兒童后又理所當然地“主宰”了兒童,與學習相比,游戲一直遭受著扭曲和壓抑,回憶留給孩子的是一片坍塌的童年天堂。游戲在教育生活中的疏離,造就了孩子的木然與呆氣。來自環境和自身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犧牲和負擔,還有些孩子把學習當成生死仇敵一樣加以反抗。一些不合理的結構生活,讓學生過早地迷失了童真和快樂,背負起了心理負擔的枷鎖。因此,讓“游戲精神”回歸學習教育生活,讓輕松自然的游戲風格和樂觀豁達的游戲精神融入孩子的生涯教育,讓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游戲心理輔導實踐嘗試點亮學生的健康心理,讓有益的游戲精神提升學生內在的的生命質量,是對孩子未來成長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文關懷。

三、在游戲中觀察兒童的心理

孩子的游戲活動無處不在,觀察孩子的心理活動無時不能。

(一)課上悉心留意

課上,孩子的眼神和身體言語,幾乎一覽無余地流露了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習慣和個性特點。當孩子言談流利通暢眼睛卻有意避開別人時,可以推測出這個孩子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距離。當一個孩子總是用試探性的語句交流時,教師可以或多或少地解讀出孩子性格中的猶豫和不自信。孩子的手或腳總是不由自主地頻繁活動,其實是孩子心理局促不安的一種反應。

(二)課間交流了解

課間,通過對“聊天”、“簡單的拍手活動”甚至“孩子間的小爭吵”等現象的觀察,教育者便可以洞悉出孩子言行習慣背后流露出來的心理性格。常見的一個案例:孩子對自己私有財產的過分珍惜和對他人物品的無理占有。如“因為這是我的!”和“因為我的找不到,所以就拿他的!”之類,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霸氣和理直氣壯。在這種日積月累的“理所當然”中,孩子自私自利和唯我獨尊的心理性格早已暴露無遺?!拔覜]特長”的口頭禪,同樣時時伴隨著孩子的自信缺乏和自卑自負。另外,無團體合作意識、脫離個體自身能力范疇的“無所適從”和“無能為力”,也是孩子健康心理的一大殺手。

猜你喜歡
團體心理輔導游戲精神兒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團體輔導干預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游戲精神引領下的角色游戲改革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對五年制高職護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