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芻議

2018-05-14 09:06何志全
絲路視野 2018年5期
關鍵詞:體系建設思想政治實踐教學

【摘要】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在產生了合主體效應的同時也存在負主體效應,其癥結在于實踐合理性維度的缺失。如何回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對實踐的呼喚,需要我們對實踐的理性根據進行反思,進而才有可能對現有的教材與教學體系提出建設性的方案。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性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ㄟ^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實踐教學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對新時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開創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嘗試,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斷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教材與教學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對大學生進行書本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塑造,促成“教化”與“內化”、“知”與“行”的統一。而要塑造學生的思想觀念,關鍵在于其能否運用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掌握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去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逐步形成并不斷鞏固已經形成的理想信念,而這只有實踐才能做到?!叭藨撛趯嵺`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p>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實踐在本質上是人的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動。如果說實踐有問題,那一定是指導這種實踐的理論本身有問題。理論與實踐統轄于理性的事業。理論以“自然”為對象,彰顯求“真”的沖力,以合對象合規律為根本標準,將給予的、獨立的客體“內化”為思想的東西,因而僅把“解釋世界”作為自己的唯一的最高任務,其認識的目的十分狹隘;實踐以“自由”為對象,潛伏著實現“善”的沖力,以高揚合主體需要合主體目的為根本標準,將主觀規定“外化”為對象的現實的客觀存在物,因而把“改變世界”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

可見,邏輯上,“實踐”優先于“理論”,人類理性問題歸根結底是在追問一切實踐行為的道德根據何在。實踐的理性根據在于不僅僅滿足于“真”,滿足于“是什么”和“怎么樣”的觀念把握,而在于理論提供的關于客體的觀念把握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對人與世界的關系“應當如何”和“應當怎么做”的觀念把握。而“實踐”優先于“理論”是以“揚棄”的辨證法為生命力的。一方面,在“解釋世界”過程中,理性“揚棄”了理論的片面的主觀性;另一方面,在“改變世界”中,理性“揚棄”了客觀世界的片面性?!皩嵺`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現實性的品格?!闭恰皳P棄”的辯證法賦予了實踐以普遍性與現實性的理性根據,高擎著人類生生不息的道德理想國火焰。

人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實踐是社會存在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政治社會關系之一種實踐方式,不僅應該著眼于人的政治社會化結果,關注如何改造人的政治價值信念,更應當立足于人是政治價值的主體地位的確立,以及由此如何培育有效政治行為以通達政治價值的過程。與其說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有問題,還不如說是規范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實踐理性有問題。也就是說,合格公民的政治主體塑造、有效政治參與等政治行為拓展與公民社會正義的價值訴求應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理性根據,由此我們應當反思沿用的過去那種忽視主體需要、主體目的、主體參與、主體現實化的灌輸論政治社會化模式。因為這種灌輸論,根本上說,由于它的教條僵化,可能連“解釋世界”功能都無以保證,何況“改變世界”。

(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沒有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

所謂“要加強實踐教學……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這樣的指導思想表明,統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及教材本身在一定意義上沒能做到將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統合起來,而是天然二分兩張皮。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當我們去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當然可謂經典教材)的過程中,不會再要一本實踐教材來陪讀。因為這些經典本身已經爐火純青地溶理論與實踐、抽象與具體于一爐,讀之,你我必定“揚棄”得波平如鏡,一碧萬傾。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實中的林林總總的實踐教材可謂割裂了馬克思主義,雖然各門課程都制定了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使各課程之間出現了重復內容的實踐教學,常見的就是觀看影音資料,一部歷史教育片會被思政幾門主課反復看,這自然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興致。同樣的情況也會在參觀訪問中出現,由于可供參觀和可供教師選擇的場所有限,重復參觀也時有發生。在常用的實踐教學方法中,學生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就是到校外參觀或做社會調查,但卻存在著諸多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按照中央精神,高校應該依據學生規模,生均撥款15~20元用于教學工作,包括實踐教學,但是實際上很多高校都無法滿足這一要求,致使一些學生喜歡的直觀教育不能付諸實踐。此外,由于校外實踐教學涉及場地、交通、學生安全等各方面,組織起來遠比課堂教學復雜,所以很多高校對實踐教學過程的組織非常重視。再者,一旦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從組織者到學生都松懈下來,對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就被忽視了,即使有心得體會、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書面形式的評價,學生完成時既不情愿也不認真,常常到網絡上抄襲應付了事。如此一來,以實踐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預期目的就無法實現。

(三)實踐缺乏理論升華,實踐教材缺乏向實踐教學體系的再度轉化

實踐是一種理論升華,而現實中實踐教材與教學體系沉溺于器物、工具化,甚至娛樂化、庸俗化,這再度悖離“實踐高于理論”。諸如觀看影音資料、專題討論、辯論賽等方法因其足不出戶容易組織,而且基本不需要經費等,故在實踐教學中比較常用。雖然這些實踐教學方法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也是能夠適應教育改革需要的,但也面臨著學生興致不高,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狀況。究其原因,一是組織方法過于簡單,不注意啟迪思想,缺少激勵和獎勵措施,學生無成就感,自然不愿參與;二是討論或辯論題目的選擇上范圍狹窄或者結論性過強,導致學生沒有發揮余地;三是觀看的影音資料過于陳舊,不能聯系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缺少時代感,因而不能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這樣的實踐課只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四)從教育教學規律與方法講,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雙向轉化不足

從教學過程來看,師生由于各自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總體上處于不同層次,教學體系與教材體系就存在一個相互外化的過程。教學體系就是要以教育心理學為依據,通過合理的教學中介形式對教材進行模塊化處理,優化信息,啟迪學生認識世界,實踐自我。實踐教學形式對于學生參與熱情的高低及最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基本還沿用傳統的模式,缺少更新和特色,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還局限在書面的調查報告、觀后感等,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教材與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切實解決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教材與教學體系建設的問題,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對比上述,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不斷完善實踐教學教材與教學體系建設。

(一)貫徹科學實踐觀以確保教材的科學水平,最好采擷經典作家的經典著作

接上述已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因此統編教材與校本實踐教材都要做到理論品格與實踐品格的統一。而對于現實中實踐教學的諸多教材與教學內容,如影音錄像的選擇、參觀調查的題目和場所等應有一個具體而又統一的安排和規劃并嚴格執行,而不是由各學校各教研室或教師個人隨意選擇安排。同時,還應將實踐課的內容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起來,不是為了完成實踐任務而進行的與教學內容毫無關聯或關聯不大的實踐活動,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教學對所授課程內容的解釋和教育作用。

(二)在教學體系中反思灌輸論,貫徹“實踐優先于理論”的原則

這是一個變革的民主時代。變革,實質上講,就是以合主體性、合目的性、自由地、能動地實踐姿態,揚棄客觀世界(包括理論世界)的片面性的觀念把握。應當反思沿用的過去那種忽視主體需要、主體目的、主體參與、主體現實化的灌輸論政治社會化模式。如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喚醒主體覺醒而知曉人的意義,不能主體參與而使自己對象化、現實化,就不可能升華出人權觀念、人格觀念和人生觀念,也無以讓學生形成實踐思維,構建實踐觀念,設計實踐目標,制定實踐程序,優化實踐途徑,著力向“善”,通達普遍的道德王國。

(三)革新實踐教學模式中介環節,增強教學體系的實踐維度

教學體系對教材體系的創造性轉化,其目的是要解決師生由于各自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總體上處于不同層次而導致的實踐能力與結果差異。實踐教學模式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落后于時代和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是不會受到學生歡迎的。教育者應把握住現代教學的優勢和特點,革新實踐教學模式中介環節,結合學生的特長去設計創新實踐教學。討論或辯論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激發新思想、新觀點,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除了極個別同學發言,更多的同學把自己置于“旁觀者”的立場,既不思考也不發言,這使教師非常被動。此類教學方式的組織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從組織形式上來講,要本著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原則,制定出比較成熟的方案和計劃,如可將全班同學進行自由分組并推選出小組長,由教師和小組長負責在分組名單上為同學們做參與實踐情況的記錄,同時當眾宣布每名同學的表現將作為期末本小組及其個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項權重。積極參與者將在平時成績上加分。有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各小組之間及同學之間就有了競爭動力,發言也就爭先恐后了。此外,討論或辯論的題目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結論性很強或學生不熟悉很難發揮的題目自然調動不了學生積極性;只有符合教學需要,有新意又是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能使學生有理論聯系實際的發揮余地的題目,才能達到爭論的效果,并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EB/OL].2005-02-0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2]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商務引書館,1980.

[4]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簡介:何志全(1973—)男,四川蒼溪人,法學碩士,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體系建設思想政治實踐教學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