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熬夜狀況對比研究

2018-05-14 11:46張靜葛瑩祖維李紫薇高遠杭金菊
新絲路(下旬) 2018年3期
關鍵詞:醫學類對比高職院校

張靜 葛瑩 祖維 李紫薇 高遠 杭金菊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隨機走訪等方式,發現熬夜已成為醫學類高職院學生的普遍行為。這種行為存在專業、性別、年級的差異。同時,他們對于熬夜的認知也存在差異。熬夜行為的產生受認識、學習狀況、環境及自我約束力的影響,改變大學生熬夜習慣需從學院和學生個人入手。

關鍵詞:醫學類;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熬夜;對比

熬夜,是一種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它可能降低人體機能免疫能力下,增加疾病發生的概率,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有觀點認為,0點入睡屬于熬夜;從內分泌的角度上說,11點后入睡屬于熬夜;但睡眠最佳時間是22點-6點半,若該時間段未能入睡,神經內分泌和神經激素都會受影響,褪黑素等激素分泌不到理想的量,破壞整個機體系統,可能會隨之而來惡性腫瘤(乳腺癌、宮頸癌等)、高血壓、胃腸道疾病、情緒病等。故本研究中熬夜指22點以后入睡。為了了解醫學類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熬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幫助大學生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改善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我們對醫學類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熬夜狀況展開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以在校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其中一年級學生467人,占被調查者的44.39%,二年級學生519人,占 被調查者的49.33%,三年級學生66人,占被調查者的6.27%。

2.方法

通過網絡問卷、隨機走訪等形式,在校內展開調查。借助問卷星平臺制作、發放、回收以及研究分析問卷。計發放問卷1053份,回收1053份,有效問卷1053份。以問卷星平臺自動統計功能為主,人工統計為輔,充分分析回收數據。

二、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熬夜已成為普遍現象

在受調查者中,22點前睡覺的僅58人,占總人數的6%,48.81%的學生入睡時間集中在22-23點之間,而23點以后入睡的人占總人數的37.61%。綜上,22點后睡覺的占總人數的94.49%??梢?,熬夜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行為。

2.不同專業學生熬夜情況略有差別

調查發現,不同專業學生熬夜程度略有差別。護理、藥學、助產、中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營養、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醫學影像技術等專業學生集中在22-23點之間入睡,臨床醫學專業集中在23-24點之間入睡。尋找原因時發現,可能是學習任務繁重造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臨床醫學專業的總課時最多。

3.不同年級學生熬夜情況有差異

統計結果顯示,一年級學生在23-24點間就寢的人數最多,而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22-23點之間就寢的人數最多。由此可見,一年級熬夜現象比二、三年級嚴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新生首次脫離了家長管控,無法控制自己。另一方面,可能和學院要求一年級學生必須上晚自習的規定有關(晚自習結束時間是9點),而二、三年級不用上晚自習,具備早睡條件。詳細數據見表1。

4.不同性別熬夜情況有所不同

男女生熬夜情況明顯不同。男生就寢時間集中在23-24點之間,而女生則在22-23點之間。調查顯示,大學生熬夜時主要活動是娛樂。通過問卷和隨機走訪發現,男生熬夜主要是打游戲或者聊天,而女生則主要追劇與閱讀小說,性別差異明顯。詳細數據見表2。

5.大學生對熬夜的認識有待提高

熬夜不僅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更會使第二天學習效率大打折扣。調查顯示,47%的學生認為熬夜對第二天的影響一般,有27%的學生認為熬夜會對第二天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可見學生對熬夜的自我認知還存在不足。詳情見表3。

熬夜在高職院校醫學類專業學生中普遍存在,已有66.82%的學生認為熬夜并不值得,準備改變,84.24%的人認為熬夜并不是無所謂的,說明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熬夜是不良習慣,但認識并不深刻,有待提高。

6.對熬夜認知存在性別差異

54%的女生認為熬夜并不值得,準備改變;而有38%的男生認為熬夜雖然不值得,但他們并不準備改變。女生的認識比男生深刻,可能因為女生熬夜會引起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生理期,而男生無此顧慮。

三、討論

1.熬夜的原因

(1)課業負擔沉重

醫學類高職生學制三年,共需完成3000多學時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在校兩年,需完成的理論和實踐課時將近2000學時,平均每學期500學時,每學期按照20周計算,每周完成至少25學時,每天至少完成5學時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用來理解消化吸收課堂講授內容,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學習任務之外,各類課外活動也占據了學生的大量時間。為了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在白天滿課的情況下,只能利用夜晚和周末完成作業,復習鞏固知識。

(2)對人生目標認識不清

“等你考上大學就輕松了”。不少大學生入學前是在師長這樣的教導下發奮,確定上大學的奮斗目標。當他們完成考大學的階段性目標時,新目標卻未能及時確立時,對未來表現出強烈的迷茫。他們對生活和學習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將大量時間花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尤其是娛樂休閑,調查顯示有40.78%的人選擇通過熬夜來娛樂放松。

(3)專業學習挫折感強烈

醫學類高職院不少大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出于就業考慮,被動接受家長意見,選擇醫學類專業,但本身并不感興趣。因此,他們對所學課程興趣乏乏,消極應付。日積月累,永遠落后的學習進度他們倍感挫折。而在虛擬世界中獲得的成就感讓他們樂而忘返,逐漸與現實世界脫離,這導致他們對現實世界的時間感越來越差,晝夜顛倒,生活作息極其不規律。

(4)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差

大學生脫離父母的管束,無升學壓力,大學管理寬松,可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給遵循規律的作息時間,導致熬夜現象普遍。

(5)環境的不良影響

大學宿舍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息習慣。晚睡晚起的人對早睡早起的人造成了很大影響。調查發現,環境的不良影響對學生的熬夜行為影響甚大。有41.16%的學生表示,熬夜是因為宿舍其他同學熬夜,自己沒法正常入睡。

2.解決措施

(1)加強管理和教育

強化制度育人。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制定系列規章制度。有32.2%的學生認為學院應采取按時停網停電措施;甚至19.01%的人認為應對熬夜通宵嚴重者予以合理懲罰。宿管員加強巡視,同時設置獎懲機制,如把是否按時作息作為文明宿舍評選指標之一,并從中挑出綜合表現優秀的宿舍作為示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注重健康宣教。經常熬夜的人身體會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有54.37%的學生認為熬夜會導致身體正常節律紊亂,影響視力,睡眠、腸胃功能等。僅有12.17%的學生只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但對具體危害并不了解。75.76%的學生認為學院可以宣傳熬夜的消極影響,提倡按時休息。因此學院應做好健康宣教,其中,提高學生自身的健康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通過宣教,讓學生明白,熬夜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系統,引起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導致免疫力下降,引起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皮膚受損等,還會在無形之中增加癌癥的發生率。因對熬夜存在性別認知差異,健康宣教時還可因性別而異,如男生經常熬夜會造成激素水平失調,影響生殖功能;女生經常熬夜則導致皮膚干燥、皺紋、色斑等。同時告知學生,在不得不熬夜的時候,通過按摩眼睛,放松眼周肌肉,緩解眼睛酸痛,同時,保持空氣通暢,保證大腦正常需氧量, 多參加戶外活動以減輕身體疲乏。另外,可以通過圖片講座、播放視頻、微信平臺的圖文推送等學生喜聞樂見的途徑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熬夜所帶來的危害,以此促進學生減少熬夜、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倡導室友間相互督促,形成積極的協調帶動作用。

有機整合教學內容。調查中,有不少專業的學生表示,學院在教學內容安排上還存在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學生指出,相近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存在重合,可以進一步整合。教學管理部門在召開專業研討會時,最好對每門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研討,打破課程間的壁壘,有機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將有限的時間利用好,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任務。

(2)堅定自我提升信心

及時轉變觀念。熬夜所帶來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短期內影響不大,所以很多大學生認為熬夜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不會帶來過大的健康問題。這種錯誤的觀念往往會給他們以后的健康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糾正這種錯誤觀念勢在必行。

提高自我管理。改變熬夜的不良習慣關鍵在于個人的自我管理。作為醫學生,為了避免熬夜帶來的種種危害,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時,也應向身邊親朋好友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形成良性循環。調查顯示,64.64%的學生建議以宿舍為單位,設置合理的作息時間;69.01%的學生認為室友之間應相互監督,口頭提醒。有45.91%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鍛煉自己的意志力避免熬夜;77.09%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為自己制定時間表,合理利用時間,爭取按時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還有58.56%學生認為可以戒掉玩游戲或者追劇的習慣,同時給自己的手機或電腦斷網。同時,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還應盡早樹立人生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避免長期迷茫,荒廢學業,虛度光陰。

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體育鍛煉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協調作用,使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的交替轉換過程得到強化,從而改善大腦皮質神經系統的均衡性和準確性,促進人體感知能力的發展,使得大腦思維想象的靈活性、協調性、反應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體育鍛煉可以消耗大學生多余的精力,減少大學生失眠概率,保證大學生睡眠質量,一定程度上減少熬夜。

四、結束語

近年來,熬夜已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迫切希望改變熬夜的現況,改善和提高其健康水平。隨著“健康中國”觀念的提出,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蘇衛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順勢而為提出了“健康蘇衛”?!敖】堤K衛”初衷是提高教職工身心素質、提升教職工理想信念、增強教職工職業自豪感的。但“健康蘇衛”不應僅針對教職工的健康,它還應該包括學生的健康。研究蘇衛學生熬夜問題將為建設“健康蘇衛”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杜成林、丁楚杰、余洋、張磊、唐文照、趙煥新.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生熬夜的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J].新校園旬刊.2016(1)

[2]黃小靖、許祿華、李婷、祝海毅.醫藥院校學生熬夜行為與其危害認知的相關性調查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0)

[3]李佳欣.醫學院校男女學生熬夜情況調查比較[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16)

[4]董莉、陳芬芬、夏超.大學生對手機依賴性的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J].現代交際.2013(01)

[5]周旭、肖元梅、王超、朱潔.南昌市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2(10)

[6]由娟.大學生亞健康狀況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7,(4)

作者簡介:

杭金菊(1981--)女,江蘇鹽城人,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張靜,女,漢族,江蘇淮安人,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2015級學生。

猜你喜歡
醫學類對比高職院校
醫學類高校女生體育鍛煉動機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