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聲無伴奏合唱《羊倌歌》的創編手法分析

2018-05-14 08:59任煒琳
北方音樂 2018年2期

任煒琳

【摘要】河曲民歌在中國民歌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無窮的藝術魅力,被全國音樂界所公認,《羊倌歌》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炻暉o伴奏合唱《羊倌歌》由著名作曲家芝達林創作,該作品選自由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發行的《中國北方民歌》合唱曲集。本文分析了該作品的曲式結構并從主調音樂織體和復調音樂織體兩個方面對該作品進行了創編手法的分析。

【關鍵詞】創編手法;主調織體;復調織體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對混聲無伴奏合唱《羊倌歌》創編手法進行分析有兩個目的:第一,通過研究作曲家的創編手法,了解作曲家應用了什么樣的創編手法與技術現象,如何運用這些技術手法來表現民歌的風格內容以及思想情感。第二,通過了解作曲家的技術手法,從而幫助我們學習民歌的多聲部編配。

一、音樂結構分析

(一)河曲民歌《羊倌歌》音樂分析

《羊倌歌》是山西河曲地區的山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優秀歌曲。原民歌篇幅很短,為兩個樂句組成的8小節樂段,每個樂句由兩個樂節組成。整首歌曲在G徵調(1=C)上進行。從歌曲主題材料的布局來看,屬于平行樂段,即合頭換尾的重復;從歌曲調式的布局來看,屬于問答式的上、下句結構,上句落在屬音,下句結束在主音,這種落點不同(支點音)形成的呼應關系,調性色彩的對比屬于典型上下句民歌的特征(見譜例1)。

整首歌曲旋律短小,歌詞多段是典型的分節歌體裁形式。單一鮮明的樂思表現出勞動人民簡單、直接的情緒,豐富的歌詞內容描寫出了勞動人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與眷戀。

以原民歌編配而成的混聲無伴奏合唱,運用了復調技術、和聲、調性轉換等處理手法,使音樂的結構發展為更大的曲式。

(二)混聲無伴奏合唱《羊倌歌》的曲式結構分析

作者在創作混聲無伴奏合唱《羊倌歌》時,將原民歌的單樂段結構擴展成為帶再現的對比中部的單三部曲式。

單三部的第一個樂段(1-12小節)為平行兩句體樂段,每個樂句6小節,保持了原民歌的方整型結構形態。結構規模由原來的4小節一個樂句擴充成了6小節一個樂句,每個樂句由兩個樂節構成為(4+2)的結構(見譜例2)。

在第一樂段中,旋律聲部將原民歌每個樂句的第一個樂節都進行了節奏的拉寬,這樣的處理為其他三個聲部的和聲支撐、聲部模仿,多層次的呼應關系以及聲部補充對位提供了空間,不僅展現了男高音聲部和男低音聲部對女高音聲部橫向的模仿、對比呼應的關系,也豐富了四個聲部同時發聲產生的和聲聽覺色彩,還夸張了原民歌音樂內涵,增加了其原本的表現外延與氣息深度。

如譜例3所示,在女高音聲部中作者將原民歌第一小節與第二小節D音的時值由1拍擴充到了3拍,這是為了充分展現合唱的多聲部運用手法,拓展原民歌的音樂氣質。拓展的這個音正處在樂曲旋律高點處,這樣的處理體現出了河曲山歌高亢、遼闊的特點。

單三部的對比中部為復調段落,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三聲部的對比復調,共兩個樂句,每個樂句5小節,男聲部為主題聲部,女聲部為兩個對題聲部。主題聲部仍保持著原民歌的結構形態,結構規模進行擴充的創作手法,但這次的擴充只是將原民歌每個樂句結尾處兩拍的音擴充成了三拍半(17-18小節、22-23小節)。這樣創作使聽眾不僅感受到三個聲部同時進行帶來的音響撞擊,又能在主題長音支撐時感受到三個聲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協作關系。

第二部分為第一部分的復對位處理,結構規模一樣,聲部關系發生了倒置,女中音為主題聲部,是第一部分男聲部升高5度后陳述,男聲部為對題聲部,是第一部分女聲部降低4度后陳述。同時,女高音聲部在主題聲部陳述的長音處加入了華彩性裝飾的填充,形成了四個聲部的對比復調。

第二個樂段結束后,樂曲進行了簡單的5小節和弦過渡,引出再現樂段。

第三個樂段為第一個樂段的嚴格再現,樂曲結尾處僅有一小節的補充。

二、創編手法分析

(一)“主調音樂”的創作手法

主調音樂織體的運用在第一個樂段和第三樂段中。主要使用了對位化四部和聲的織體,在聲部的相互補充、呼應過程中,體現了模仿復調的特征。因此在主調織體中也包含了復調的因素。

和聲色彩的變換在第一個段落中是最突出的表現手法。(見譜例2:1-6小節)樂曲開始,女聲部一個明亮的大七和弦以倚音的方式引入,碰撞閃爍后進入到d商調的主三和弦并保持。之后男聲部以模仿、補充的手法進入,同時又給這個小三和弦加入了 b音,形成 B宮的大七和弦,出現了調性的拓展,音響持續一拍半后一個極不和諧的增四度迅速閃爍又回到之前的大七和弦。不同調性、不同性質的和弦轉換進行,配合歌詞“一朵朵”,短短的三個字體現出和聲音響緊張度的張弛變化,描繪出天上朵朵白云時遠時近動態的形象。并且,大七和弦本身明亮的色彩也非常契合原民歌剛開始就是旋律高點的設計,河曲山歌高亢、明亮、自由等種種氣質都能在其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3-4小節旋律環繞下行時,長音持續,和弦結構經歷了緊縮再擴張的過程,從一直持續的大七和弦緊縮為減小七和弦維持一拍后又擴張到屬七和弦上,和聲隨著旋律線條的浮動不斷相對應著產生變化。同時在第4小節處,作者運用了屬七和弦的和弦音讓男聲部在女聲部長音持續處進行了補充式的對位,不僅豐富了聽覺層次還形成了與下一小節旋律的遞接。在4-6小節中,本應解決到G調主和弦的屬七和弦卻在第5小節發展到了其上方大二度A調的屬七和弦繼而又產生了增大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七和弦-大七和弦的和聲鏈接,最終在第6小節也就是這一樂句的結尾處才回到了 B宮的主三和弦上。多個和弦的頻繁對峙產生了調性閃爍,沒有明確的歸屬感成為了這幾個樂節和聲進行的發展手法。作者設計這樣的和聲進行就像此處歌詞描寫的那般,白云在遙遠的天空中隨風飄蕩,光澤時隱時現,形態瞬息萬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