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2018-05-19 02:30桂國慶林俊岳
關鍵詞:公共服務專利知識產權

桂國慶,周 松,林俊岳,張 斌, 周 平

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桂國慶,*周 松,林俊岳,張 斌, 周 平

(井岡山大學科研處, 江西,吉安 343009)

針對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和歸類,發現存在著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亟待完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深度開發利用偏低、知識產權高端信息服務供需嚴重不平衡等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構建了基于云計算以專利信息為主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設計方案,提出了專利信息應用、專利分析預警咨詢報告、專利文獻翻譯、專利數據加工、專利在線分析、中外專利數據庫、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等服務功能模塊分析,在方案中分析了專利的信息應用、預警咨詢、在線分析、文獻翻譯、數據加工和中外、專題的專利數據庫的服務功能模塊,并闡述了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云架構方案和具體的業務流程。

云計算;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0 引言

伴隨知識密集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間競爭的加劇,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成為增強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知識產權具有天然的公共性,其制度設計的目的就是賦予發明創造者一定期限的獨占權,鼓勵其將智力成果公開,促進知識產權信息的擴散,讓社會從中獲益,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1-2]。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為新時代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是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8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就首次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作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重要的戰略措施提出。綱要中指出了中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發展模式,即公共服務是基礎,市場發展是方向,由政府機構承擔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和共享服務,社會投資進行增值性信息開發利用,滿足不同層次的知識產權信息需求。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具體體現,通過政府公共權力對公共資源的配置和使用,強調知識產權服務形式和服務載體的公共性,保障知識產權服務的整合力度和共享程度,滿足社會各群體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需求,將服務深入知識產權從產生到創造價值的全過程,從而提升知識產權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的載體,依托于服務平臺可以實現知識產權集成化管理,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服務分散、無系統化管理等問題,從而節約服務成本,實現系統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文獻[3,4]對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促進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大力實施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促進科技、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7]。

在中共十九大上,中共中央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工作部署,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進一步轉變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產權將在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引導全社會的創新發展,發揮知識產權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為積極發揮知識產權在促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重要支撐作用,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的主體,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大幅度提升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全面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動我國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5,8]。

1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面臨的挑戰

我國現有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存在著資源內容單一、用戶認證單一、權限控制單一等不足,尤其是處理深度文本分析的能力落后于國外專利分析系統。這一表層問題背后隱藏著我國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面臨的系列挑戰。

1.1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亟待完善

我國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上存在一系列問題。我國產業主管部門對知識產權信息重要性的意識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部分企業主體在知識產權信息的利用上缺乏自覺意識;公共性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如:行業協會、科技情報信息查新站、公共圖書館等)在知識產權信息應用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作用還有待繼續發掘;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公共主體和市場主體在服務的公益屬性和市場屬性間的界限不清晰,與服務相關的規范和標準不完善,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差異性較大。綜上,在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的主體認知有待提高,傳播渠道還要進一步拓展,信息的利用和服務效能的需要提升。完成這些工作需要多主體的參與和協同,因而,有必要形成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多主體參與的共享共建工作機制。

知識產權信息的利用效能提升,數據信息的分析和知識產權戰略定制等知識產權信息高端服務,需要具備技術、營銷、管理和法律等多學科交叉背景的復合型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的法學學科,學科交叉培養模式尚未形成,所培養的人才在其他學科知識儲備上較為欠缺。我國知識產權信息培訓體系也還不夠完善,主要以各級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的培訓為主。知識產權信息培訓的其他機構不足,市場化不充分,導致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工作性質在社會的認知程度不高,其職業影響力較弱,因而,缺乏對人才,尤其是高學歷復合型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高端人才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發展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

1.2 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深度開發利用偏低

現階段在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的資源開放程度和共享水平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缺乏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處理技術手段對知識產權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開發。

我國針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專項公共財政投入不足,高水平、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明顯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時,知識產權基礎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也不充分。按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戰略措施部署,各地根據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成了一批知識產權信息數據庫,但是在實踐中,存在片面理解國家戰略措施的文件精神,在建設過程中缺乏明確的規劃和定位,盲目追求數量,重復與無序建設并存,因此在已建成的數據庫中普遍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為建設而建設”現象。同時,數據庫的更新和維護工作或缺乏或不及時,直接導致用戶體驗不好,信息利用率不高。

數據庫之間各自為陣,整合程度不高。以專利信息數據庫為例,專利信息資源以圖書、公報、期刊、報紙、研究報告、法律法規、政策、法院判例等各自獨立的形式存在,分散于不同的數據庫系統,缺乏有效關聯與整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和工具未充分利用,用戶難以快速高效地獲得有價值的、權威的信息。知識產權信息應用率及其效率、效益偏低[9]。

1.3 知識產權高端信息服務供需嚴重不平衡

當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市場化仍處于較低水平和階段,商業化的市場機構數量少,規模不大,在社會上缺乏影響力,在市場上尤其是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在具體業務領域,開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端服務和深度服務(比如前文提到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分析和定制服務等)的能力不足;在行業內,缺乏規模大、國際影響力強和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大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企業,也還沒有像美國的湯森路透這樣的數據擁有量大、服務能力強、產品影響力廣泛的國際行業巨頭。

隨著知識經濟的日益發展,企業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通過在大量專利信息中聚焦捕捉更具價值的信息,幫助企業掌握自身的技術水平,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水準,探索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的成功率是企業對于知識產權高端信息服務的需求[6]。如何完成企業產品與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相對接,如何實現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快速合作,如何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專利的利用率,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5]。

圖2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云架構設計

2 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設計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信息網絡,將信息技術資源以服務方式動態、彈性提供,用戶可按需使用的計算模式和服務模式。通過云計算服務,用戶無需再自己構建IT系統,以較為低廉的費用隨時隨地、按需使用服務器、存儲設備、應用程序等資源[10]。

2.1 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模塊分析

如圖1所示,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模塊目前主要以專利信息服務為主來開發設計,其中包括專利信息應用、專利分析預警咨詢、專利文獻翻譯、專利數據加工、專利在線分析、中外專利數據庫、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中國藥物專利數據庫、中國公開專利統計報告分析等。功能描述如下:

⑴ 專利信息應用服務針對中外專利數據,提供對中國專利和國外(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EPO、WIPO、瑞士等國家和組織)專利的檢索[11],包括中外專利混合檢索、IPC分類導航檢索[12]、中國專利法律狀態檢索、運營信息檢索。提供的主檢索方式為表格檢索和邏輯檢索,輔助檢索方式為過濾檢索、二次檢索、同義詞檢索等。

⑵ 專利分析預警咨詢報告是根據用戶需求對專利數據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和挖掘,將隱藏在表層數據之中的信息和知識分析和整理出來,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將專利數據基礎信息升值為專利情報,便于用戶更為全面和深入地挖掘專利數據信息資料中的戰略信息,制定和實施符合用戶發展的專利戰略,從而促進行業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⑶ 專利文獻翻譯服務是針對外文專利特別是英文專利,開發了機器翻譯模塊,能對檢索到的英文專利進行即時翻譯,幫助用戶理解專利內容,方便用戶檢索[13]。

⑷ 專利數據加工服務主要用于分析和用戶自身業務所屬領域聯系緊密的專利數據信息,幫助用戶來研判未來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發現技術上的競爭對手,分析和預測行業的競爭趨勢和走向等。

⑸ 專利在線分析服務[14]是為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知識產權專員和知識產權情報分析人員等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提供專利在線分析功能,為了解相關行業領域的技術發展動態提供支撐,使其能夠及時追蹤國內外相關領域內專利的申請和授權情況,為提高科研投入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據,從而在根本上提升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成效,促進產學研的有機融合。

⑹ 中外專利數據庫服務針對企事業單位專利信息應用和專利戰略咨詢的需求,提供權威的數據資源、強大的檢索功能、安全的防范措施、靈活的服務模式等全過程集約化管理服務,涵蓋專利信息采集、分析、加工、檢索和應用等部分,通過完整的數據信息加工鏈體系,將專利數據信息升值為專利情報。中外專利數據庫服務能夠幫助企事業充分利用專利信息技術,改善研發工作效率,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⑺ 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服務[15]是針對特定領域的專業特色和用戶的特別需求,從海量的初級專利信息數據中篩選和專業加工所打造的特色數據庫。主要功能是幫助用戶充分了解競爭環境,借鑒已有技術、避免專利糾紛,客觀制定競爭策略。與一般綜合性專利數據庫相比較,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服務具有行業特色突出、針對性強、行業性專利信息集中、全面,專利信息挖掘程度高以及檢索簡便等優點。

⑻ 中國藥物專利數據庫服務是一種專業專利數據庫,包括所有具有治療、預防、保健、診斷作用的藥物化合物、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使用方法的專利文獻,同時包括新的藥物中間體,洗發水或牙膏等日化用品及保健用品、食品中含有實質性療效的藥物成分的專利文獻,其加工內容包括:專利發明主題標引、醫療應用標引、范疇分類、文摘重新撰寫、化學物質信息標引、中藥方劑信息標引等信息。

2.2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云架構

知識產權信息的數據規模十分龐大,僅就專利信息資源的數據規模而言就具有信息量大、數據條數多等特點。在專利信息數據處理方面要面對實時交互的需求,在應用過程中存在信息資源集中、共享和共用的需求,云計算底層存儲技術十分適合專利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和處理、應用的需求;而在專利信息服務的環節,需要對信息資源的內容開放和進行開發與加工,云計算的計算能力能夠支持海量專利信息數據處理與分析,云計算有助于建立互聯共享、負載均衡的全國性專利信息服務系統。因此,云計算對于專利信息服務和知識產權基礎信息服務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云架構如圖2所示,其基礎信息存儲在數據存儲云中,具體的業務流程如下:

⑴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用戶在圖形界面層,輸入相關數據且提交獲取數據請求給業務邏輯層處理;

⑵ 業務邏輯層將用戶的任務分解,并分步執行分解后的任務,從數據組件層抓取數據;

⑶ 數據組件層定義維護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連接訪問數據存儲云;

⑷ 云端返回數據結果集給數據組件層,再由數據組件層返回數據結果集給業務邏輯層;

⑸ 業務邏輯層對返回的數據結果集進行分析,提交給圖形界面層顯示給用戶。

3 結束語

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提供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能夠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促進技術創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體現科學技術在加快國民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本文針對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面臨著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亟待完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深度開發利用偏低、知識產權高端信息服務供需嚴重不平衡等的挑戰進行分析歸類,構建了基于云計算以專利信息為主的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設計方案,提出了專利信息應用、專利分析預警咨詢報告、專利文獻翻譯服務、專利數據加工、專利在線分析、中外專利數據庫、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等服務功能模塊分析,并闡述了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云架構方案和具體的業務流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全面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 吳離離. 淺析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J].知識產權,2011,6:63-66.

[2] 蔣芝蕓. 地方政府提供專利公共服務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4.

[3] 高冠群. 論我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的構建[J].法制博覽,2012,7:294-295.

[4] 李喜蕊. 論中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2:111-118

[5] 吳萍,甄子健. 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知識產權對策研究[J].中國基礎科學,2013, 15(01):52-55.

[6] 余秀寶,劉遠山. 浙江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建設中知識產權環境的改善[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31(06):27-34.

[7] 汪亮. 關于杭州市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建設的設想[J].杭州科技,2011,3:48-50.

[8] 林紅波. 南寧市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建設探析[J].大眾科技,2013,15(10):152-154.

[9] 劉菊芳,馬斌,龔亞麟. 淺談我國專利信息服務的發展形勢與任務[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09:7-14.

[10] 劉穎. 云計算服務體系及產業鏈發展態勢研究[J].產業經濟評論,2014(04):24-31.

[11] 王鑫. 基于專利情報分析的中國數控機床產業戰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12] 石沛昌. 基于專利地圖的企業專利戰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13] 宋玲玲,季甲. 基于網絡的兩大中國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對比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4,36(04): 125-129.

[14] 董迎娣. 知識咨詢服務的最佳實踐——以國科圖各研究所文獻情報服務向知識服務轉型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S2):127-129.

[15] 韓曉林,韓蓓. 行業專利專題數據庫給企業創新發展帶來新思路[J].科技信息,2011(28):2-2.

RESEARCH 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GUI Guo-qing,*ZHOU Song, LIN Jun-yue, ZHANG Bin, ZHOU P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We analysis and classify the challenges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retrieval serv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tabase, the openness and shar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ts deep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rthermore, we proposed the design scheme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hich includes pat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ervices, patent analysis and warning report, 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ervice, patent data processing services, patent online analysis services, Chinese and foreign patent database services, industry patent thematic database service and others function models. Finally, we illustrate cloud architecture solution and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intellectual property;public service;platform construction

1674-8085(2018)01-0048-06

TP391.1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8.01.011

2017-10-08;

2017-12-20

江西省知識產權軟科學研究項目 (ZR2016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C1554)

桂國慶(1966-),男,江西東鄉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工程結構抗震及振動理論等研究(E-mail: gqgui2011@163.com); *周 松(1964-),男,江西吉安人,教授,主要從事科研管理,市場營銷,環境管理等研究(E-mail:ganjgszs307@163.com);林俊岳(1972-),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水污染控制等研究(E-mail:lin1972917@163.com);張 斌(1984-),男,湖北襄樊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政治學理論等研究(E-mail:184058269@qq.com);周 平(1977-),男,江西吉安人,實驗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計算機科學、管理信息系統等研究(E-mail:zp@jgsu.edu.cn).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專利知識產權
專利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專利文摘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之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