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缺失

2018-05-26 06:55韓馨瑤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戲劇教學文本細讀高中語文

韓馨瑤

內容摘要:本文以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為研究對象,探究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分析如今高中語文戲劇文體的閱讀教學現狀,分析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普遍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本文意在幫助高中語文教師樹立文本細讀的教學觀、總結文本細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戲劇文體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本細讀 戲劇教學

文本細讀從字面上理解是對作品文本本身進行詳細解讀,它本是文學批評理論中的一個專門術語,近年來常被運用到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對矯正語文閱讀教學中粗放和模式化的傾向具有積極意義。戲劇是一門集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還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包含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想。[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中提出: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戲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眾多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戲劇篇目并不多,師生對戲劇學習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如詩歌、散文、小說等文體,目前的教學現狀令人堪憂。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對戲劇作品的文本細讀十分必要。

一.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缺失現狀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文本細讀在閱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縱觀現今高中語文教學,文本細讀在戲劇文的教學中應用較少,易造成這些戲劇作品的教學價值無法充分實現。教師往往缺乏對戲劇類作品進行細致解讀,有些教師文本細讀教學的方法不夠科學,有些教師細讀的目的偏離戲劇教學。

(一)戲劇教學忽視教材,脫離文本

高中語文戲劇教學“去閱讀化”傾向較為普遍,究其原因,首先在戲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講授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修的戲劇篇目,并依據高考的考察內容將教學重心放在在戲劇類文學作品的語言、情節、藝術手法等方面;其次多媒體的廣泛運用也使得教師用戲劇表演的片段代替文本閱讀和文本賞析,課堂上為學生放映戲劇視頻,使戲劇教學變得大同小異、索然乏味。還有部分老師采取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的方式,不講解文本,使整個高中語文戲劇教學逐漸處于一種可教可不教的狀態。

(二)戲劇教學形式固化,趨向單一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的教學面貌發生了明顯的的改變,課堂不斷增添生機和活力,新課標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于是合作、探究成為課堂上一種流行的組織形式?,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教學的本質是教會學生自己學。學是教的前提,學的規律是教的規律的基礎。[3]在進行戲劇類文學作品教學時,教師常常采用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和小組模擬展演,對文本的探討卻很少,造成了戲劇教學的形式趨于固化、機械和單一的局面。

二.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缺失的原因

“以考試為中心,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思想慣性地存在于今天的閱讀教學中,由于戲劇文學不是高考考試的重點,且考點難把握,不少教師為了能在短期內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往往把教材中優秀的作品當成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訓練學生答題技巧的“工具”。在戲劇教學整體被邊緣化的前提下,老師自然不再像講解其他文體作品那樣引導學生對戲劇進行文本細讀。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主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和新聞、演講詞等類型的文本。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散文類作品,然后是詩詞和其它類型的文學作品。相比之下,小說和戲劇類的文本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較小,戲劇作品則是少之又少。。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個單元是戲劇學習、鑒賞單元,想要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戲劇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很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戲劇鑒賞能力。很多教師缺乏一些基本的戲劇知識,也難以深入品讀戲劇文本。其次教師的文本細讀水平也有差別,網上教學資源質量參差不一,教師不加甄別地借鑒,長此以往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可支配給戲劇閱讀的時間不多,因此戲劇教學被逐漸弱化。

三.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缺失的解決對策

戲劇文本作為與小說、詩歌、散文并駕齊驅的文體,是閱讀教學中的必修內容,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它作為古老的文學表現形式之一,重視戲劇教學中的文本細讀,不僅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健康身心的陶冶,更有利于中國文學的全面發展進步。通過對文本細讀在高中戲劇教學中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從外在和教師自身兩個方面提出解決策略,在加強師生共同對戲劇教學重視的前提下,引領學生進行戲劇文本細讀,更好的學習教材中選編的戲劇作品。

(一)重視戲劇教學,改變固化的教學形式

戲劇教學從形式到內容,能在將藝術美外化的過程中,使人從“智”到“心”全面發展,因此教材編者應該考慮適當增加教材中戲劇選文的數量;此外,有效利用戲劇選修讀本可以增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高考命題方面若適當提高戲劇知識的比重,也可以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戲劇學習的關注。教師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教學中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戲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戲劇教學的育人功能。改進戲劇教學方式,避免教學方式單一化,將文本細讀與情境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先熟悉文本內容,再對作品從題目到字詞句段加以品味,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提高教師細讀文本的素養

戲劇博大精深,語文教師在教學前不僅要反復閱讀文本,對文本有自己的體會,還要多積累戲劇的相關知識,提升戲劇鑒賞能力。只有更熟悉戲劇文學,把握戲劇藝術的魅力,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自如。教師還要掌握更多有關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多閱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總結教學經驗、向優秀教師請教等方法加強交流學習,不斷提升文本細讀教學的能力。教師不僅自己要會細讀,還要能引導學生細讀,教會學生文本細讀的方法,養成文本細讀的習慣,走進戲劇文本。讓學生品味戲劇語言、細致解剖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分析情節的矛盾沖突,逐漸增強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應用。

“文學文本的意義終歸是通過文本本身得以呈現的。缺乏對于文本本身的細致解讀,缺乏對于文本藝術特性的深入理解的文學接受,事實上很難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接受?!盵4]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很有研究價值,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戲劇文本、適當解讀文本語言,從文本整體出發,把握戲劇的藝術內涵,幫助學生挖掘戲劇的審美價值,進而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評論戲劇的能力。此外在國家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重視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戲劇中的教學,有利于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帶進語文課堂,讓戲劇藝術更好的融入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謀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102.

2.曹禺.曹禺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3.袁行霈.中外戲劇名作欣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陳雨霞.戲劇單元教學探魅[J].寧德師專學報,2002(2).

5.馮國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戲劇教學的探索[J].大舞臺,2009(4).

6.薛慧梅.高中語文巧劇教學與戲劇發展[J].劇影月報,2009(6)

7.沈新元.高中語文戲劇教學法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8.田蕾.高中語文巧劇文學作品的教學方法探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9.柯美勝.中學語文戲劇教學與學生素質的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人學,2008.

10.周莉.高中語文戲劇閱讀教學初探[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1.

11.陳艷.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2.常曉星.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戲劇文本的教學困境及優化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5.

注 釋

[1]袁行霈.《中外戲劇名作欣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

[3]翟啟明,劉永康:《中學語文教學論》,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頁.

[4]王耀輝:《文學文本解讀》,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頁.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戲劇教學文本細讀高中語文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研究
小說文本細讀的策略
淺談語文課堂傳統戲劇藝術的教學理念
高中英語戲劇教學的課堂實效性研究
入乎劇境 精于體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