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紓對中西文學及文化態度之探究

2018-05-26 06:55唐校平
文學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林紓女權中西

內容摘要:林紓是迄今為止最受爭議的翻譯大家之一,與此同時也是近代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翻譯家之一,造就這一局面的有當時的時代原因,也有林紓個人翻譯風格的因素,而對于他的中西文學態度雖解說者眾多,如張俊才就曾分析林紓對于西方文學了解比較膚淺,無法真正弄清楚中西文學的根本區別,他也沒有真正的西學視野,但是在張俊才先生看來,這主要還是源于林紓已步入老年,是其難以擺脫的宿命;趙炎秋先生在《林紓敘事思想試探》中從林紓先生通過翻譯小說提高了小說在中國的地位,闡述了林紓先生對于中西文學的一些看法,主要強調林紓先生雖未貶低中國古典小說,高度地評價了《紅樓夢》,但也指出《紅樓夢》描寫的主要還是上層社會里的富庶生活,對于下層生活及社會描述甚少,這一點遠不如歐美作家如狄更斯。在林紓看來,描寫下層社會的家常之事較之富貴、冒險、俠盜題材而言更為艱難,因為其缺乏這些題材所具備的眩目、喜劇等吸引力;以上都是在論文中對林紓關于中西文學態度有所涉獵,但是并未進行專門分析,然對于林紓對中西文學態度之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林紓采用某些翻譯策略的原因亦能更深入的了解林紓的文學思想。

關鍵詞:林紓 中西文學 態度

一.文學觀——中學重精神,西學重實踐

林紓自幼嗜書如命,熟讀《史記》、《左傳》、《漢書》及唐宋名家作品,十五時便“積破書三櫥,讀之都盡”及至二十歲已“校閱不下二千余卷”,尤其是仕途不順,林紓便決心研習古文,其造詣之深厚破獲桐城名家吳汝綸、姚永概的賞識。林紓深厚的古文功底,以及長期浸淫在古代先賢的文學經典中,林紓對于中國的文學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林紓古文造詣極深,但是他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的并非是方苞嚴格定義的古文,而是“他心目中認為較通俗、較隨便、富于彈性的文言。他保留了若干古文的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錢鐘書,1981:39),所以他在翻譯西方文學作品時往往“耳受手追,聲已筆止,日區四小時,得文字六千言”,而他在做古文文章時,“矜持異甚,或經月不得一字,或涉旬始成一篇”,由此可見他對做本國文學文章時,態度極其嚴謹,唯恐有絲毫懈怠之處,反觀他在翻譯西方作品時,瀟灑隨意,“運筆如風落霓轉”。從林紓在對待書寫本國文學作品及翻譯西方文學作品的不同態度可知,中國文學在林紓心目中始終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國人在閱讀時是需仔細斟酌方可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而西方文學作品雖對國人有所裨益,國人可了解可學習,但無需仔細斟酌,意義并不深刻。由此可知,林紓遵循的乃是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原則。

林紓自首次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便大獲成功,甚至嚴復亦感概“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這是林紓意料之外的,此后林紓便走向了翻譯之路。林紓不審西文,因此他在翻譯西方作品時,都是與口譯者合作的。后世對林紓在翻譯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翻譯策略如刪減,重塑,改寫等手段進行了諸多討論,其原因既可能是源于口譯者亦可能是林紓對西方文學態度之不認可的刻意而為之,亦或是翻譯速度過快而粗心大意或是方便讀者閱讀,對此筆者不加以贅述。筆者就林紓在翻譯文學作品時所作序來分析林紓對待中西文學的態度,此角度較為客觀。林紓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其實在其序言中都有所交代。而林紓之所以會采用一系列備受爭議的翻譯策略從一定程度上都是為了讓西方文學來迎合當時國人的認可,更是林紓個人對于祖國文化的深深認同。

林紓的譯作的大受歡迎也使得他的文學思想對當時社會影響重大。首先,他的譯作提高了小說在中國的地位。小說在中國原是屬于俗文學,是不被上層社會所接納的,而自林紓之后,大有改觀。鄭振鐸曾言道:“自他之后,中國文人,才有以小說家自命的;自他之后才開始了翻譯世界的文學作品的風氣。中國近二十年譯作小說者之多,差不多可以說大都是受林先生的感化與影響?!保ㄠ嵳耔I,163)林紓在翻譯西方文學作品時,為了抬高小說家的地位,曾在《迦因小傳`序》中對小說家在西方社會中的地位進行如下描述:“小說固小道,而西人通稱之曰文家,為品最貴。如福祿特爾、斯各特、洛加特及仲馬父子,均用此名世,未嘗用外號自隱。他盛贊西方小說家所取得的成就,將他們與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典范司馬遷、班固等相提并論?!贝搜砸怀?,小說作為一種文學載體,迅速得以發展。當時的中國國勢衰落,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當中,而西方列強則是以強國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印象中,甚至當時不少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尋求向西方學習,而此時林紓對西方小說家的評價立刻便被國內的士大夫階級所接受,當時各路小說的翻譯風靡一時。其次,林紓大力贊揚西方小說中的描寫對象主要以底層人民為主,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著細致深刻的描繪。林紓在《孝女耐兒傳》中言道:狄更斯“以至清之靈府,敘至濁之社會,令我增無數閱歷,生無窮感喟矣。中國說部,登峰造極者,無若《石頭記》。敘人間富貴。感人情盛衰,用筆縝密,著色繁麗,制局精嚴,觀止矣。其間點染以清客,間雜以村嫗,牽綴以小人,收束以敗子,亦可謂善于體物。終竟雅多俗寡,人意不專屬于是。若迭更司者,則掃蕩名士、美人之局,專為下等社會寫照,建獪駔酷,至于人意未所嘗置想之局,幻為空中樓閣,使觀者或笑或怒,一時顛倒,至于不能自己,則文心之邃曲,寧可及耶?”中國古代經典小說重在刻畫上層階級社會的富庶生活,是對當時掌權人士驕奢淫逸的奢靡生活以及腐朽的社會制度的深刻諷刺,如中國經典小說的集大成者《紅樓夢》,林紓對其進行了高度的評價,但與此同時也指出,《紅樓夢》主要是對上層社會的描述,而對下層社會描述甚少,這一點不如狄更斯等歐美作家。而西方名著則重在描述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二.文化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林紓的文化觀其實可從林紓在翻譯作品時進行一系列的改寫中可以初見端倪。其一,在林紓看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人情味甚濃。他在對西方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夸大了原文的“孝”之功用,并將好幾部作品的標題翻譯成與“孝”有關。如《孝兒耐女傳》,《雙孝子喋血酬恩記》、《英孝子火山報仇錄》等。以上與“孝”有關的譯名并非是原著的書名,甚至與原著書名相差甚遠。簡短的一個孝字,便將中華文明滲透到西方文化中,實因孝乃儒家道德的核心觀點,林紓試圖糾正當時國人過于崇尚西方人父母子女之間的獨立關系。林紓對其進行改寫,闡述了西方人對于家庭之中親人之間的關心和愛。這樣的改寫表明在林紓在當時國勢日漸衰落的形勢下,仍然對于中華文化的深切認同,對于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孝文化的宣揚。

其二,林紓在《魯濱孫漂流記》中同樣對其主人公的形象進行了改寫,原著是將主人公視為冒險英雄,難能可貴的是林紓揭露他其實是英國早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向海外擴張進行殖民帝國的過程,林紓在《〈古鬼遺金記〉序》中指出“鼓勵白種人探險之思,藍本均出魯濱孫、哥倫布二氏也”,甚至認為“吾支那之被其劫掠,未必非哥倫布、魯濱孫之流之有以導之也”。

其三,林紓反對過分的否認本國文化的態度。西方侵略中國,對中國文化進行毀滅性的擊打破壞,企圖在文化上對中國人民完全洗腦。中國人應該對此有深入認識,能夠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皻W人之傾我國也,比曰:識見局,思想舊,泥古駭今,好言神怪,因之日就淪若,漸即頹運。而吾國少年強濟之士,遂一力求新,丑詆其故老,放棄其前載,唯新是從?!ば掠谥袊?,則亦譽人增其義,毀人益其惡耳?!边@段話反映了林紓對于本民族有著極其復雜的情感。他覺察到了本民族文化所存在的問題,國勢的衰弱,他對其也深為痛惜并開始思考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源。中華文化固然有其缺陷,但絕不至于全然盡是糟粕。相對來說,林紓在觀念上也絕非絕對的守舊者,長達二十幾年的翻譯經歷讓他浸淫在西方的思想文化之中。其譯作當中所涉及的社會生活,文化價值與中國傳統是大相徑庭,甚至時有沖突。倘若林紓沒有相當寬容的文化態度,是不可能這樣堅持翻譯的。同理,他較同時代的知識分子預見性和敏感度更高,對于新思想的容納性亦更強。例如在翻譯《紅礁畫槳錄》時,便有“女權”問題,林紓便面臨了西方女權思想與中國女子傳統定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矛盾。對此,他便折衷的解釋道:“固欲提倡女權,必講女學,凡有學之女,必能核計終身之利害?!睂Υ说慕邮?,林紓亦有自己的先決條件,即如若“無學而遽撤其防,無論中西,均將越禮而失節”。此便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之處。但林紓仍對女權持肯定之態度,認同“倡女權,興女學,大綱也”,勿為“軼出之事”,便對“西俗之淫亂”加以指責,此舉恐斷了女子的教育問題,如若繼續宣言女子無才為德,那便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便與他翻譯的初衷不符。諸如女權此類問題,林紓在譯作中是難以避免的,而他亦在序言當中對此有所探究。而在林譯小說當中,最為讀者感興趣的便是男女的情愛故事?!栋屠璨杌ㄅz事》的大受歡迎便是最好的例證。林紓認為“小說一道,不著以美人,則索然如啖然。林紓譯《巴黎茶花女遺事》時,“擲筆哭者三數”,西方人對于愛情與婚姻關系與當時的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認知。通過林紓的譯著,國人對此可以一探究竟。

林紓先生作為著名的中國翻譯理論家,對于他的研究實具意義。對于他中西文學及文化態度的研究可更具體的了解到林紓先生在選擇翻譯作品及其相關的翻譯策略時所持標準的來源。

(作者介紹:唐校平,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校應用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林紓女權中西
從《寡婦春怨》與《孤雁兒》對比中看中西愛情觀
這樣的“女權”
從上官婉兒看唐朝女性地位
林紓當眾燒借據
當女性覺醒遇上“田園女權”
林紓當眾燒借據
藝術家筆下的中西差別
林紓當眾燒借據
中西結合
擁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