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教法,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2018-05-29 08:39梁會瓊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興趣創新改革

梁會瓊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興趣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不應該分開來談。這樣有助于學生發現事物的新要素,并進行探索創造。學生能感悟到數學是有趣的,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中體驗成功也是樂而不疲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改革;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熱愛,熱愛創造奇跡。學習也是如此,興趣對學習活動起著駕馭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探討、討論、實際操作、合作學習、交流體會、互相幫助,真正實現把數學的課堂還給學生,切實讓學生多“想一想”, 讓學生多“看一看”, 讓學生多“做一做”, 讓學生多“說一說”。 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應該定位為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從感知中領悟到知識,從而達到化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還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讓他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巧用語言、故事激趣

通常對數學資源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中的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時,在總結時戲稱0為窮光蛋,他不是因數和倍數的朋友,而在學習因數與倍數這個單元時,有學生戲稱這個單元只是自然數與自然數玩,小數臉上長了小豆豆,太臟了。分數出門太麻煩了(分子、分母、分數線)。這一比喻,把本單元中的特點凸顯了出來,學生的興趣也一下子高漲了。

又如在教學解決問題:一只蝸牛從9米深的井底爬到井口,它白天爬3米晚上滑2米。多少天能爬到井口?我根據題意編故事: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只青蛙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這里只能在這里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青蛙,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蔽伵η嗤苷f:“青蛙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這井有9米深,你小小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地爬呀爬,到了傍晚,終于爬了3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毕胫胫恢挥X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青蛙大叔還在睡覺,他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2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3米,可是到了晚上,蝸牛又滑下來2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堅強的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臺的嗎?

風趣的語言、故事,恰當的手法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使數學更具吸引力。

二、巧用規律激趣

在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滲透在學生探求知識的嘗試活動中,滲透在思維過程的展示中,滲透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中,滲透在小結評價中。

如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為了鞏固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往往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知道方法后,出示了4和8、5和6、12和8三題,先讓學生計算,然后討論發現了什么規律,通過學生的探索發現:1. 當兩個數成倍數關系時,較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2. 當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時,它們的乘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3. 把兩個數相乘的積,再除以它們的最大的公因數,得到的商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你能舉出這樣的有趣數字嗎?學生紛紛動腦尋找。這樣一來,老師把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舉例證實他的發現。特別是要證實以上第3個發現時,讓學生舉了好幾個例子,如:40和25要運用發現3來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40×25=1000,1000÷5(它們的最大的公因數)=200),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接著提問:12、8和15的最小公倍數是多少,讓學生先討論后計算。平臺展示學生作品(12×8=96,96÷4=24,24×15=360,360÷3=120,所以120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當展示完畢,學生不由自主地鼓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如數字黑洞、回文數等,讓這些材料成為數學課堂中的有趣的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情趣與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之中。

三、 在操作中激趣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的思維發展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內容時,公式的推導,課前讓學生動手制作圓柱體的模型,課中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個),然后把圓柱切開,拼起來,就近似于一個長方體。接著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對照、通過小組討論、歸納出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S,高就是圓柱體的高h。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用眼觀察,動腦思考、自主探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經驗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理解記憶和印象深刻的目的。

有時通過擺一擺,可以使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使一些難于理解的問題迎刃而解。

又如:用8個棱長都是2分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新的正方體,得到的體積是多少?又例如:用4個棱長都是2分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有幾種拼法?他們的表面積各是多少?通過用動手來具體擺拼,直覺地看到新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模樣,從而知道它們的棱長或長、寬、高各是多少,問題就不難解答了。

整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的思維在獲得知識以后,依然繼續延伸下去,而在這種延伸的思維過程中,學生將會迸發創造出火花。使學生真正當了一次小發明家,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突出學習方法的指導,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互動中激趣

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應在興趣中培養思維能力,在思維培養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教師應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教師出示幾個數,讓學生通過計算說出哪個數能被3整除。學生回答后老師宣布:“同學們可以任意地說出一個數,我就能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可以當堂驗證?!边@時,同學們舉手說出一連串的數,老師馬上準確地做出判斷,學生經過驗證,對老師的正確判斷感到驚奇,心里疑惑不解:“老師沒有計算,怎么會知道這些數能不能被3整除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使學生產生好奇,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想弄個“水落石出”的欲望,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體驗成功喜悅激趣

當學生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下獲得成功時,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創新意識增強,產生強大的內部驅動力,以爭取得更大的成功。成功的積極意義遠遠大于失敗,我們可以這樣說“成功是創新之母”。在教學中,我們要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實現有差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這一內容時,為了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先讓學生觀察課件的動態演示,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什么有關系?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如用12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看有幾種拼法,接著,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探究:

(1)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2)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3)你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以上三個問題,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小組討論交流,最后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都是與它們長和寬有關,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它的長和寬乘積,就這樣同學們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使學生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季杜宇. 數學興趣與創造力[M].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

[2] 梁新宇. 數學興趣小課堂[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6.

[3] 紀曉村,曹裕添. 紀曉村小學數學興趣教學[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興趣創新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