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指導《伯牙絕弦》的朗讀

2018-05-29 08:39尤梅燕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培養方法小學教育興趣

尤梅燕

【摘 要】 小學教育是小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下,主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并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及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培養小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此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小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

【關鍵詞】 小學教育;誦讀古詩文;興趣;培養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在這次鎮里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比賽中,我執教文言文,對我來說即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又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那么,如何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其學習語文的能力呢?我在《伯牙絕弦》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導讀,揭示課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題是課文的大腦,課題中的關鍵詞就好比課文的眼睛。上課前我設置了一個含有“山水”的四字詞語積累的交流,我在屏幕上出示幾位詩人關于山和水的詩句,讓學生想象詩句中優美的意境,用心讀出我國古代詩人用文字寄情山水的感情,感受語文之美,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易于拓展教學的展開。此時,我導入課題: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看到的這幅畫叫——“伯牙鼓琴圖”。圖中這位入神彈琴的,一身長袍,羽扇綸巾,他是晉國的上大夫——俞伯牙,那位凝神聽琴的,青布包頭,兩截布衫,他是楚國的一個打柴的樵夫——鐘子期……這樣,讓學生讀懂課題,心中形成一個懸念;裝扮相去甚遠;國家相去甚遠,身份相去甚遠,伯牙緣何為鐘子期割斷琴弦?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讀得正確”是朗讀的基礎。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朗讀是一大難點,文言文教學要在讀上下工夫,通過多種讀的形式,讀出節拍,讀出美感,讀出韻味。學生對文言文的表述方式非常生疏,很容易產生望文生畏的感情。因此在初讀感知時,我指點學生斷句停頓,把文章讀正確、流利。我出示了自讀提綱: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停頓。學生嘗試讀文,根據讀文情況教師示范,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文言文的時候,語氣詞后面延長,停頓一下,一詠三嘆,頗有音樂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除了語氣詞的停頓,其他詞句的停頓也得注意。教活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范讀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懂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通過層層指導,我不斷地引領學生感受古文的音韻美。如此朗讀,讓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音韻。作家老舍先生說:“朗讀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以外,還注意文字的聲音和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美。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進一步體味,進一步探究,要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在入腦入心美讀中,體味和探究古文的風骨和精神,從而實現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學宗旨。語文離不開字詞句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文章。課堂中,我以“知音”為情感線索,引領學生在文中尋找表現“伯牙善琴,子期善聽”的詞句,讓學生對知音有了真切的初體驗。創設多個情景,告訴學生,你們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來聆聽伯牙的琴聲吧!善聽的子期呀,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當學生說出心中的氣勢雄偉、挺拔險峻的泰山,一瀉千里、奔騰不息的江河時,我讓學生把想象融入到朗讀中,讀出眼前高不可攀的泰山;贊嘆眼前奔騰不息的江河……通過多次高質量的對話讓學生感悟到知音難尋。掌握朗讀技巧,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于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通過不斷地練習,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同時,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

另外,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又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所謂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理解體會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所以,我與文本進行對話,對文本也進行了補充,給學生講述了伯牙作為宮廷樂師卻無人能聽懂他的琴聲,無人理解他的心意,從中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通過悟境導讀:(1)孤獨的伯牙呀,多少年尋尋覓覓,他的琴聲,知音,也只有遇到了鐘子期,才會得到這樣的贊嘆;(2)孤獨的伯牙呀,多少年尋尋覓覓,他的抱負,他的心聲,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鐘子期,才會得到這樣的贊嘆。激起學生想讀的趣味,使學生從中悟讀出不僅僅是琴聲,更是心聲。是兩位知音之間的生命與生命達到交流碰撞以后所產生的心心相印、心有靈犀,這是兩個生命的疊加,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這是一個人的兩半,這一半渴望表達,另一半渴望傾聽、無論渴望表達還是渴望理解,一種生命深處、靈魂深處的視域融合。

四、悟讀“痛”——摔斷瑤琴鳳尾寒

人文關懷是語文的終極目標。教學中,我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中,與學生隨著作者的情緒時起時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訴,真正實現師生“共鳴”。使得學生的個性和認識得到最大化的贊揚和釋放,人文情懷得到滋潤和滋養。人生境界得以提升。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隨后我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蔽以俅巫寣W生誦讀:“子期……不復鼓,從同學們悲傷的語音中,我知道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收獲、感悟。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讀,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難求的情懷,我還收集到了子期死后,伯牙寫給子期的一首挽歌,在一曲《高山流水》樂曲中,我朗讀這首短歌,再次升華本課的重難點。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師切切實實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飛揚,這才是靈動的課堂。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在斷弦的時候,還斷了什么,如果你就是伯牙的新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再通過想象說話,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同文本真切地暢讀,與老師真情互動。

五、誦讀文——此曲只應天上有

讀與情結合的教學環節也是學習古文的好辦法。學生可以看著背,可以自由背。其效果是由讀到悟,由悟生情,由情生感,循環往復,完成了理解、積累、熏陶的任務。當你沒有走進閱讀情境,這個文本的實際意義就不存在了。學生在誦讀中讀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理解了文本的言詞表達的意思,那么有感情地背誦就是一氣呵成的事情。什么是語文素質?它是學生離開老師后還記得的語文課堂上所學習的東西,養成了習慣和能力。當動人的音樂已經模糊,彩色的屏幕已經褪去,老師優美的語言已經忘記,我們的學生已經養成潛心讀書,潛心查閱,樂于背誦,熱愛語文的習慣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的美好理想就趨于現實。

朗讀能有聲有色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我注重靈活多變而又扎扎實實的朗讀指導。我認為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把朗讀真正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之中。使學生們讀出情趣,讀出思想,讀出境界。語文課區別于其他課程的原因所在,意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讀書習慣,提高學生品詞析句,廣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那么“讀”在語文課堂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今后追求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麗仙. 善用朗讀,提文言文教學效果[J]. 考試與評價,2017(4).

[2] 呂繼鵬. 文言文朗讀教學中的師者素養[J]. 學周刊,2017(30).

猜你喜歡
培養方法小學教育興趣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中對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