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來盆地2015年度舊石器考古調查發現的石制品*

2018-06-01 01:38李鼎元牛東偉李延豪
文物春秋 2018年2期
關鍵詞:石制品舊石器懷來縣

李鼎元 牛東偉 李延豪

(1.懷來縣博物館,河北 張家口 075400;2.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泥河灣考古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一、地貌與地層概況

懷來盆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張家口地區,西南距離泥河灣盆地約120公里,東南距離北京市中心約70公里。懷來盆地為一新生代斷陷盆地,南北群山起伏,大致呈北東—東方向伸延,長約100公里,寬10~30公里不等,海拔470米左右,從盆地中心向兩側山地依次為河流階地、洪積扇、坡積裾[1,2]。永定河流經盆地。永定河為海河流域五大支流之一,其上游主要由桑干河與大洋河組成(圖一)。根據野外地貌調查資料,永定河兩岸至少發育三級階地。第一、二級階地均為堆積階地,一級階地目前已被官廳水庫所淹沒,村莊、農田多位于二級階地頂部;第三級階地為基座階地,基座多為中更新世河湖相堆積。

懷來盆地以往開展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較少,且主要限于調查工作。20世紀后期組織的一些調查工作規模都較小,并且留存的記錄也較為缺乏[3]。2014年夏季,在河北省文物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師范大學泥河灣考古研究院與懷來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于懷來盆地內部分區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舊石器考古調查工作,發現多處舊石器地點,并收獲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材料[4]。在此基礎上,2015年7月,聯合考古隊選取官廳鎮和桑園鎮為重點區域進一步開展調查,新發現并確認5處舊石器地點(圖一,表一),為了解該區域石器工業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將對此次調查工作及所發現的石制品進行簡要記述和分析。

圖一 懷來盆地地理位置及新發現舊石器地點分布圖

二、新發現舊石器地點概述

1.白窯溝地點(BYG)

白窯溝地點位于懷來縣官廳鎮珠窩堡村東北約700米,豐沙鐵路1號線以西約30米。堆積埋藏于永定河右岸二級階地后緣。地層自上而下為:

①淺黃色粉砂層,結構疏松,含較多鈣質結核,厚約1米。

②灰白色粉砂層,發育弱的水平層理,含較多黃色銹斑痕跡和植物根系印痕。該層上部含石制品。層厚近3米。

③淺黃色粉砂層,結構疏松,較為純凈,厚度大于6米,未見底。

該地點剖面第②層上部采集到石制品2件。包括1件刮削器和1件完整石片。

BYG-01 刮削器。原料為灰黑色凝灰巖,長條形,毛坯為長石片,長×寬×厚為71毫米×30毫米×17毫米,重50.7克。刃緣總長約172毫米,刃角45~70°。錘擊法周身修理,以正向修理為主,毛坯一端兩面修理,另一端則單面陡向加工。修疤有三層,疊壓連續分布,形狀多不規則,最大修疤長×寬為21毫米×17毫米,修疤面比約占90%(圖二,1)。

表一2015年度調查新發現舊石器地點信息

BYG-02 Ⅲ型完整石片[5]。原料為棕褐色粗面巖,形狀不規則,長×寬×厚為41毫米×59毫米×10毫米,重21.2克,石片角為100°。透鏡形自然臺面,臺面寬×厚為23毫米×6毫米,打擊點模糊,有錐疤,打擊泡散凸,放射線和同心波均缺失,遠端尖滅。石片背面無明顯背脊,石片疤多于4個,疤向主要為同向。

2.西溝灣2號地點(XGW2)

該地點位于懷來縣官廳鎮珠窩園村南約500米的西溝灣,西北距2014年發現的西溝灣1號地點[4]約80米。文化遺物埋藏于永定河右岸二級階地后緣。地層自上而下為:

①灰黃—灰白色粉砂層,植物根系發育,為現代耕土層,厚0.2~0.4米。

②棕灰—棕黃色粉砂層,局部夾中砂、粗砂條帶,含少量鈣結核,層厚2.5~3米。該層下部含石制品。

③黃色粘土層,較為致密,東側部分缺失,厚約0.15米。

④灰白色細砂層,局部含中砂條帶,含較多黃色、黑色銹斑,水平層理、斜層理發育,厚度大于2米,未見底。

該地點所獲2件石制品出自第②層下部,描述如下:

XGW2-01 單刃刮削器。原料為灰色晶屑凝灰巖,三角形,毛坯為遠端斷片,長×寬×厚為38毫米×24毫米×14毫米,重8.8克。刃緣總長約38毫米,刃角65°;錘擊法正向修理,修理部位在左側,刃緣參差不齊,單層連續分布的魚鱗形修疤,最大修疤長×寬為14毫米×12毫米,修疤面比約為40%(圖二,2)。

XGW2-02 Ⅲ型完整石片[5],原料為黑色晶屑凝灰巖,形狀不規則,遠端折斷,長×寬×厚為71毫米×42毫米×20毫米,重43.5克,石片角為120°。近三角形自然臺面,臺面寬×厚為21毫米×15毫米,打擊點模糊,打擊泡、錐疤、放射線和同心波均缺失;石片背面有一條不規則形縱脊,石片疤多于5個,疤向主要為脊外向(圖二,3)。

3.吳河溝地點(WHG)

吳河溝地點位于懷來縣桑園鎮窯灣村東南約500米,地貌部位為永定河右岸二級階地。地層自上而下為:

①灰黃色粉砂層,結構疏松,柱狀節理較為發育,厚約2米。

②灰褐色粉砂層,下部粒度增大,結構較為疏松,該層下部(距溝底1.5米)出土1件粗面巖質地的石片。地層厚度約為6米。

③砂礫石層,礫石磨圓中等,分選較差,礫石巖性以火山巖、石英巖為主,礫徑多在3~5厘米之間,厚度大于2米,未見底。

WHG-01 Ⅴ型完整石片[5]。原料為深灰色粗面巖,形狀不規則,長×寬×厚為64毫米×53毫米×22毫米,重78.9克,石片角為98°。不規則形素臺面,臺面寬×厚為18毫米×4毫米,打擊點模糊,錐疤、打擊泡、放射線和同心波均缺失,遠端尖滅。石片背面有1條不規則形縱脊,石片疤大于7個,疤向為多向,但主要來自兩側,背面自然面比約為10%(圖二,7)。

4.林場地點(LC)

該地點位于懷來縣官廳水庫林場管理處北約200米,緊鄰官廳水庫。遺物埋藏于永定河右岸二級階地上部。地層自上而下為:

圖二 調查發現的石制品(箭頭指示石核剝片方向)

①耕土層,含較多小礫石,厚約0.2米。

②黃褐色粉砂層,土質疏松,柱狀節理發育,含石制品及動物碎骨。于該層上部采集到1件閃長巖質地的砍砸器。層厚約2米。

③灰黑色粉砂層,土質疏松,較為純凈,厚約0.2米。

④褐色粉砂層,土質疏松,厚度大于2米,未見底。

LC-01 砍砸器?;揖G色閃長巖,近圓形,毛坯為礫石,長×寬×厚為130毫米×123毫米×57毫米,重1333.4克。刃緣長約270毫米,刃角80~95°。錘擊法交互加工,加工部位為單端和兩側,刃緣參差不齊,單層連續分布的修疤,形狀多不規則,最大修疤長×寬為75毫米×42毫米,通體保留自然面比約為60%(圖二,6)。

5.后溝地點(HG)

后溝地點位于懷來縣桑園鎮二堡村西北約1.2公里。周邊地貌為低山、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主要堆積物為山前洪積物,上覆超過10米的細顆粒沉積。沉積物結構自上而下大致為:

①耕土層,被后期山前水流沖蝕成溝壑狀,頂部有農田和果樹,厚約0.5米。

②灰黃—褐灰色細粉砂、粘土質粉砂,層內夾多層砂礫石條帶和透鏡體,條帶橫向分布不穩定。細顆粒層膠結堅硬,中下部局部可見弱的水平層理。本層靠近山體側砂礫石條帶增多,遠離山體側細顆粒沉積發育,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界線不清晰。在距離頂部7~8米處發現少許石制品和動物碎骨。厚度大于10米。

③砂礫石層,無分選,磨圓差,成分以硅質白云巖和石英巖為主,角礫礫徑最大可達20~30厘米。厚度大于2米,未見底。

該地點所獲文化遺存出自第②層,共計4件石制品,包括2件石核和2件完整石片,原料均為石英巖。

HG-01 多臺面石核。原型為礫石,灰白色石英巖,形狀不規則,長×寬×厚為85毫米×84毫米×65毫米,重362.7克。共3個臺面,臺面角范圍為95~120°。共計3個剝片面,其中1個為多向剝片,另兩個均為單向剝片,較大的剝片面長×寬為85毫米×84毫米,石片疤多于7個,通體保留自然面比約為 30%(圖二,4)。

HG-02 Ⅵ型完整石片[5]。原料為灰白色石英巖,形狀不規則,長×寬×厚為54毫米×57毫米×15毫米,重44.3克,石片角為105°。圓三角形素臺面,臺面寬×厚為31毫米×14毫米,打擊點模糊,打擊泡顯凸,錐疤、放射線和同心波均缺失,石片遠端尖滅。背面無背脊,石片疤大于4個,疤向主要為同向(圖二,5)。

三、結 語

根據本年度調查所發現新地點的分布情況,水庫沿岸依然是文化遺存的集中出露區。2015年度的舊石器考古調查工作共收獲10件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以及工具,文化面貌總體上呈現中國北方常見的石片石器技術特征。石制品制作的原料包括火山巖和石英巖,主要為就地取材自河流階地的礫石層;石制品的生產與加工均主要采用硬錘錘擊法,白窯溝地點刮削器的修理則可能使用了指墊法。

此次調查工作并未發現可供測年的相關材料,因此對所發現舊石器地點的年代判定主要依據區域地貌和地層對比資料以及石制品的技術特征。前文已經提到,永定河兩岸發育多級河流階地,而依據相關的地貌和地層研究資料,二級階地的形成年代大致為晚更新世,三級階地的年代可早至中更新世[2,6]。依石制品的出露層位可知,此次調查所發現文化遺物埋藏的主要部位為永定河的第二級階地,結合石制品的類型和技術特征,初步推測新發現舊石器地點的年代為晚更新世。

泥河灣盆地因其蘊含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而享譽世界,目前已經成為研究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大學術課題的關鍵地區。狹義的泥河灣盆地僅指陽原盆地,而廣義的泥河灣盆地則還包括了陽原、蔚縣、大同、涿鹿和懷來盆地[7]。懷來盆地開展的舊石器考古工作可以說是由“狹義的泥河灣”到“廣義的泥河灣”考古的具體實踐。近幾年來,聯合考古隊在懷來盆地開展了連續性的舊石器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收獲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遺存,不僅為調查研究該盆地的文化歷史提供了新的坐標和證據,更為探索大泥河灣區域內古人類的技術發展、行為適應以及人群擴散等學術問題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視角。

[1]楊景春.懷來盆地的形成、發展、古河道演變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J].中國第四紀研究,1965,4(2):93—104.

[2]袁寶印,孫建中,劉壇森.延懷盆地第四紀地層及地文期[G].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泥河灣研究論文選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475—488.

[3]謝飛.河北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遺存的分布及在華北馬蹄形分布帶中的位置[J].文物春秋,2000(2):15—25.

[4]牛東偉,薛峰,李鼎元,等.懷來盆地2014年度舊石器考古調查簡報[J].人類學學報,2018,37(1):79—87.

[5]衛奇.西侯度石制品之淺見[J].人類學學報,2000,19(2):85—96.

[6]劉錫清.官廳峽河流階地分析及河谷發育史[J].永定河,2016(3):46—57.

[7]謝飛,李珺,劉連強.泥河灣舊石器文化[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石制品舊石器懷來縣
河北省懷來縣羅莊子晚三疊世角閃閃長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石器,有看頭——舊石器館參觀指南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遺物再研究
泥河灣盆地黑土溝遺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鄂爾多斯烏蘭木倫遺址呈現的舊石器文化
特色農業開發鄉村旅游模式與路徑
丹江口庫區舊石器考古調查記
在法國發掘舊石器洞穴遺址
石峽口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的思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對創一流校 聯擎五色旗——懷來縣沙城六小五色楹聯進校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