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2018-06-05 18:45陳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新課程學科

陳杰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與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漸漸被接受。我們欣喜地看到,“滿堂講”、“滿堂問”,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現象少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現象多了;機械、單調的字、詞、句、段的訓練少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關懷多了;整齊劃一的語文標準答案少了,珍視學生讀書的獨特感悟多了。大多數小學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再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中,凝聚著深刻的理性。教師用豐富有感情的語言分析講解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感情,使之與教材、教師之間達到感情一致,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出來。

1.以小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開發教學內容。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的作用很大。因為興趣和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關系密切,兒童對學習感興趣,就會使其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占優勢。在這條件下,才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鬃诱f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因而發現,培養強化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對教會學生學習、思考,創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開放式教學中,只要是學生有濃厚興趣又有利于教學的,教師就可以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教學語文漢語拼音和集中漢字兩部分知識時,有教師發現學生的興趣不高,原因是教材內容的安排形式單調了一些。于是,他們在每節語文課中為學生補充帶拼音的詩詞和小故事,有的在講漢字時,還編排了含有這個字的成語或四字俗語。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下豐富了詞匯。運用了漢字,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心靈深處對語文的愛好。

2.課堂教學目標要具有整合性。

語文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目標應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組合。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教參范例中《萬年牢》一文教學目標表達為:

(1)能自主閱讀了解課文內容,并畫出作者對父親的尊敬的句子。

(2)能說出課文中主要敘述了哪些事件,并說明哪些事情略寫,哪些事情詳寫及其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能圍繞父親做糖葫蘆所講的事情中感悟到父親做事認真、實在。

不難發現,現在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我們教者兼顧三個緯度,學生在找出句子,整理內容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作者記憶中的父親的形象,已體驗到了作者對父親做事認真,做人實在的敬重之情。

3.以語文學科為基點,加強學科間的交融互補。

新課程改革提出:“各門學科的學習是建立在超學科、綜合性的學習基礎之上的。所謂學科的界限不應當是實線和直線,而應該是虛線和曲線?!痹诖四繕讼?,現代語文教育應融入“大教育”的框架之中,既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基礎和支撐,又將其他學科學習的過程視為語文學習的過程。以語文課為信息之源,縱橫延伸,立體展開,引進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為課文知識的學習、能力的訓練,情感的體驗架設橋梁,構建認知框架,最后達到同化課文,改變并發展學生認識結構的目的。

如聽了《秋天的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師開始范讀的情景導入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文段品讀語言后,再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說出有關四個季節的不同特點。最后結束時讓學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進行改創《秋天在哪里》之歌。這樣的課學生學的能沒有滋味嗎?

4.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開發教學內容。

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還將語文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那將是一個重大的失誤?!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我們要是語文教育和現實生活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這樣的語文教學才具有實效性且豐富多采。除了讓小學生交流自然信息之外,還交流社會信息、生活信息、效果會更好。社會信息可以小到班級中發生的好人好事,大到國家、世界的新聞事件;生活信息可以講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趣事與同學一起來分享快樂、分擔煩惱等等,以此將語文教學面向生活,同時開發教學內容。

5.教學方式的互動性、靈活性。

語文新課程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在課堂上,不管是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還是探究性學習,呈現的都是師生雙方以平等的心態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著教學內容,獲取著新的發現,最終達成共識、共享、共建,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也要具有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主體上,既有教師講,學生聽;也有學生講,師生聽;既有小組合作探究,已有組間爭辯對抗。在座位方式上,既有馬蹄式,也有圓圈式;在學習空間上,既有室內封閉式課堂,也有室外開放式課堂。一切變化都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發展而定。

6.課堂教學要有活動性。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焙献鲗W習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于教學來講,合作學習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敝挥袧M足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愿意學,才會學得好。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重視陶冶學生的情趣和情操,培養學生的靈性和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將小學生還原為“自由生長的生命”的人,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新課程學科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超學科”來啦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