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介休大家茹綸常小傳

2018-06-08 03:42陳全
文史月刊 2018年3期

陳全

引言:近日從朋友處新獲《茹綸常墓志銘》拓本,欣喜之余,抓緊謄抄,細細讀來,再對照《介休縣志》對先生的記載,發現很多歷史線索,讓我更深層次地了解茹先生。茹先生小傳如下:

茹綸常,介休義棠鎮師屯北人,字文靜,號容齋,晚年自號漫叟。誥授奉直大夫、布政使司經歷、加二級。生于雍正二年九月初三(1724年),卒于嘉慶五年(1800年),享年76歲。

興縣求學路途遠 姻緣牽手令人羨

茹先生幼年“天資超邁,穎敏絕倫”,就讀于山西興縣孫家的私塾。為什么要去偏遠的興縣讀書呢?因為孫家在清代早年出過兩位進士,用現在的話來說,這私塾的高考升學率很高,所以吸引了很多年輕才子前來就學。孫家其中一位進士叫孫嘉淦。這位孫嘉淦可了不得,他就是在電視劇《雍正皇帝》里那位敢于直言上諫頂撞雍正皇帝的大臣。他從小家境貧寒,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踏入仕途。他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受皇上的賞識與重用。歷任學政、鹽務、河工等要差,官至工、刑二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有人評價說:“嘉淦初為直臣,其后出將入相,功業赫奕,而學問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實以嘉淦為第一人”。孫嘉淦死后被皇帝賜謚文定,人稱文定公。這位文定公在私塾里看過茹綸常的詩文,認為這孩子“決其必貴,深相器重”。

茹綸常詩詞出眾、帥氣有為,并且被老成謀國的文定公看著有出息,這樣的消息不脛而走。孫嘉淦的外甥白瀛正在為待字閨中的女兒尋找女婿,肥水怎能流入外人田,得知這消息后就抓緊托人說媒。于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姻緣就這么辦成了。

茹先生的這位岳父白瀛也不是一般人,他是“監察御史、欽命巡視臺灣兼提督學政、按察使司按察使、刑部左侍郎”,用現在的官職算起來就是副部級領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身為巡臺御史的白瀛進貢給乾隆皇帝《大清臺灣府地輿全圖》,在圖的卷末題詞里,白瀛贊言臺灣是“國之一地,遍生寶物”,“雖海畔仙山猶然中土之氣”,“當永志不忘”。白大人用寥寥數語,在240多年前就申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順便說一聲,此地圖在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以143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地圖拍賣的最高價。

專心詩詞成就卓 組織詩社品位高

在孫家私塾學習多年后,抱得美人歸的茹綸常先生回到家鄉介休。作為本土名門的茹家和介休南靳屯梁家是世交,梁家也是介休的名門望族,乾隆年間著名經學家梁錫玙(字魯望,號確軒)就是梁氏家族最為著名的人物。梁錫嶼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直上書房,累遷詹事府少詹事”,他的著作《易經揆一》曾經轟動一時,被乾隆帝召見并給皇帝講過課。這樣一位大學問家對茹綸常非??粗?,“目為大器”,經常帶著他去游學。但是茹先生的官運似乎不太好,“累躓名場,郁郁不得志”,參加鄉試多次也沒有取得功名。于是“遂棄帖托業,專肆力于詩古文辭”,茹先生覺得自己沒有那當官的命,就開始鉆研學習詩詞歌賦,學習古籍文獻歷史文化。茹先生學習典籍研究學問,很注重“走出去、學進來”,在“兩游鄴下(鄴城)、三抵都門,陟太行之高、踰井陘之險,涉漳河、過易水,得江山之助,以開拓心胸”的游弋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識和學問大增。待到茹先生出詩集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當時介休“綿山四山人”的董柴、任大廩、王佑看后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一枝獨秀不是秀,萬象更新方為春。茹先生深知搞學問的人應該相互學習、抱團取暖,于是在乾隆甲申年(1764年),他組織魏書巢進士、張蘭谷參軍(張新政之子張圣照)、帷園(董柴)、西郊(任大廩)、田夫(王文學)成立了“樂與詩社”;又在乾隆丁酉年(1777年)“復偕西郊、蘭谷、李別駕曉園(李日普)、高明經竹泉”成立了“友聲詩社”??磥?,這是介休早期的民間文學團體了。

“友聲詩社”組成人員之一的李日普,字曉園,號南園,清代介休人氏。歷任會稽知府、杭州知府等。李家世代為介休望族,為官精于治河,祖父李宏、父李奉翰、兄弟李亨特皆為江南河道總督。目前在介休城內溫家巷還存有“知府院”,高門大戶、四方明柱還在透露著曾經的輝煌。李日普喜藏書,曾筑別墅一所(在今介休常樂村西)。并著有《問花輯集》《南丘雜吟》等著作。據《隨園詩話》記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袁枚重游天臺山時,李日普曾經陪同。由此可見,二人關系非常好。茹綸常先生在詩社中位置顯赫,“近今作者皆奉先生為津梁圭臬,爭以詩稿相質正”,在李日普的引薦下,茹先生將自己的詩稿郵寄給袁枚先生指正。袁枚看后大加贊賞,“嘗以所著詩文集寄正于隨園袁子才太史,子才報書推為一朝作手”。連文學大家袁枚都推崇茹綸常先生詩作,并且“訂為神交,嗣后手札往來無間”,可見茹先生的作品已是巔峰。其所著有“《容齋詩集》二十八卷、《容齋文鈔》十卷、《容齋詩話》二卷、《古香詩》一卷”,著作斐然,在介休歷史上堪稱詩圣。

提攜后進無私念 樂于助人品質高

茹先生相貌清秀,長得“揚休玉色,須眉如畫,目炯炯有神光”,他在處理事情上“遇糾紛盤錯事,人所不能措手者,先生紆徐料理,動中機宜”。他對待后生學者“虛懷服善,雅意憐才,見人有片長足錄,輒稱揚而樂道之。遇后進可造就者,誘掖獎勸,唯恐不逮”,善于欣賞別人的優點,指導提攜后來者的翩翩謙遜的詩人,贏得了當時很多文人的贊許和尊敬。

清代乾隆年間,汾州府文風鼎盛,經常有大學者前來講學。浙江嘉善的著名學者浦鏜(號秋稼)也曾經來此講學,和茹先生詩詞唱和,頗為投緣。幾年后,浦鏜進京趕考,借住在紀曉嵐(文達)家里?!扒∪晌纾?762年)入都應京兆試,假館紀文達家。一夕,友人招飲,醉后仆地不起,視之已絕”?,F在看起來浦鏜是死于酒后心肌梗塞。正好茹綸常先生也在京中,得知消息后,他與嘉興友人一起操辦浦鏜喪事,往返京嘉七八次之多。茹先生“性率直,與人交坦白無所阿護,人有諈諉語,其不可者拒之;已負諾責,則銘胸刻臆,殷殷田田,必踐之而后快”,這樣言行合一的君子,結交朋友忠信至誠由此可見一斑,深得時人稱道。

應召參加千叟宴 老驥伏櫪美名揚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颙琰即帝位。乾隆帝親臨太和殿授傳國玉璽。颙琰尊乾隆帝為太上皇。正月初四日,禪位剛3天的太上皇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千叟宴”。在寧壽宮的皇極殿開宴,列名參席者3056人,列名邀賞者尚5000人,“其儀率多由舊,而盛事實視前有加”(《國朝宮史續編》) 。茹綸常先生“以五品大夫階獲與斯典”,“宴后得御制詩及如意杖、錦荷包諸珍物十三種”,如此的待遇在當時的介休一定是爆炸新聞。據稱當時介休張良村籍劇作家宋廷魁也參加了“千叟宴”,而宋氏之事未見史實記載。參加千叟宴后的茹先生更加聲名鶴起,時任介休縣令的“呂蘭浦、祝午橋、蔡賡堂諸明府,俱甫下車即延訪先生”,特別在“修邑乘”“建武廟”等公益事業上,茹先生更積極參與,“皆延先生為領袖董其事”。

老年的茹綸?!笆葘W,至老不倦”,他的書法作品也非常棒,筆者曾在介休民間藏家見到其書寫的中堂一副,筆力蒼勁,行云流水,很有大家風范。這位博學的詩人生活很是節儉,他不僅能“賞鑒古名人書畫,決別真贗,獨具正法眼藏”,而且對于“遇有異書、古人名跡,則損重貲購之不少吝”。據稱在民國年間還有很多他的藏品。

從墓志記述上看來,茹綸常先生是專心學問的一生,其“累躓名場,郁郁不得志,遂棄帖托業,專肆力于詩古文辭,而于詩尤獨好,故其詩為最工”,他在詩詞的造詣也得到了當時文壇領袖袁枚的認可,說明其在古詩文上很有建樹,特別在近年來,《容齋詩集》簡體字版的重新刊印,引發了很多讀者的興趣。由此可見,他對介休詩詞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墓志的作者閆中秀感慨道:“先生不朽之業,及身自定,他日傳儒林者,采而列之青史中,亦足資一代文獻之征?!苯樾菸膲墒⒓八?,迄今二百余載,確實在茹先生之后難有后繼。

后記:我在寫此文時查詢了相關資料。在舊版的《介休縣志》里對其描述并不多,甚至連生卒年記錄也是錯誤的。這次將茹先生的事跡進行粗略解讀的目的,是深深感到舊時代文人的一種做學問的虔誠和執著,也希望將鄉賢文化的脈絡厘清,把中華文化的優良品質傳承下去。以上文章之探究和觀點屬個人管中窺豹,敬請方家指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