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察冀的“吊兒大學”

2018-06-08 03:42梅興無
文史月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聶榮臻威廉導彈

梅興無

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在駐地河北平山縣吊兒村開辦了無線電訓練班和高級班。給高級班授課的是從北平燕京大學來的二位“洋教授”,開的課程有大學的高等物理學和微積分,學生的成績要經過嚴格考試。經過兩年的學習,“洋教授”認為學生“可以與任何第一流大學成績相比而毫無遜色”,“應當名副其實地稱作‘吊兒大學”;學生也認為“高級班是解放區辦的一個大學性質的學?!?。就是這所名不見經傳的戰地“大學”,培養出了新中國導彈航天事業的奠基者和領軍人。

聶榮臻請來兩位“洋教授”

1937年,八路軍115師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部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當時在各塊根據地被日偽軍分割的情況下,無線電通信聯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無線電技術人員匱乏,連軍區司令部電臺隊也只有隊長鐘夫翔帶兩名報務員。為解決這一緊迫問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示,自己辦訓練班培養無線電技術人員。

1937年底,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在軍區所在地阜平開班,招收36名學生。軍區電臺隊的3個人,既是隊長和報務員,負責司令部的通信聯絡工作;又是教員,擔任訓練班的各門課程的教學。第一期訓練班結業后,學生分配各根據地、各分區的電臺工作,解了部分燃眉之急。

晉察冀根據地發展迅猛,很快形成了晉察冀邊區、冀中、冀熱察3個戰略區,12個軍分區,31個戰斗團,總兵力近10萬人,對無線電通信聯絡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鐘夫翔的主持下,又先后舉辦6期訓練班,培訓學生500多人,基本上滿足了全區電臺運行對人員數量上的需要,但這些人一般只會用、不會修,更不會使用從日軍那里繳獲的新型電臺。

聶榮臻指示,電臺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會用,要深入研究探討無線電技術。于是,訓練班改為研究組。研究組的成員,有點文化理論知識的卻沒有無線電實踐經驗,有點實踐經驗的卻缺乏理論知識,又沒有導師指導,研究探討很難深入。

1942年初,聶榮臻收到從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蕭克那里傳來的消息,燕京大學教授林邁可、班威廉夫婦逃出北平,已經來到在平西挺進軍司令部。

聶榮臻對林邁可早已熟識。1938年、1939年的暑假,林邁可兩次到晉察冀邊區看望他的好友白求恩。聶榮臻同他們進行了友好的交談,并向林邁可介紹了晉察冀歷次殲滅日軍的戰績,也談到物資缺乏問題,還請林對軍區司令部的電臺進行檢修調試。

林邁可回燕京大學后,秘密為晉察冀根據地采購藥品、醫療器械、通信器材、機油等緊缺物資,還與燕大物理系主任班威廉一起,利用從國外購回的無線電元配件,組裝了十幾部無線電發報機,通過設在北平西郊的游擊隊地下聯絡站,輸送給晉察冀邊區。

1941年12月8日早上,林邁可從收音機里聽到,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他預感以他和八路軍的關系,日本人肯定會上門找麻煩,而且班威廉也有危險,必須馬上走。他當即駕駛燕大校長司徒雷登的小汽車,帶著妻子李效黎、班威廉夫婦火速駛出燕大東校門。不到10分鐘,日本憲兵便氣勢洶洶地從西校門開進燕大,大肆抓捕抗日師生,封鎖了校園。

林邁可駕車出城,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去找八路軍。蕭克從北平西山地下電臺發出的電報中獲悉林邁可一行的信息后,立即委派精干人員前往接應。1942年元旦,林邁可一行抵達河北淶水縣小峰口挺進軍司令部。蕭克特地讓炊事員把伙房的一條狗宰了,熱情招待林邁可、班威廉一行。

蕭克對林邁可精通無線電技術早有所聞,便請他幫助檢修挺進軍的無線電臺。林邁可與班威廉一道,把收發報機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維修改造。

對林邁可、班威廉的到來,聶榮臻異常興奮,說這兩位“洋教授”是求都求不到的“寶貝”,當即發電報給蕭克,盛情邀請林、班一行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做客。

1942年春節后,林邁可、班威廉夫婦在挺進軍無線電中隊機務主任王士光的陪同下,抵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平山縣吊兒村。

聶榮臻給予兩位“洋教授”以極高的尊重和禮遇。他推掉所有工作,專門接待“洋教授”一行,為他們舉行了歡迎大會。專辟一個院落供他們居住,安排曾給白求恩當過炊事員的馮志華給他們當廚師。

林邁可、班威廉一行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把這里稱作“國際飯店”。班威廉這樣描述他們的食住情況:“我們的房間有一套輕便的家具,椅子、桌子、床鋪,還有寫字臺。木床上有帆布墊子可以襯上許多稻草,很溫暖。四面墻壁都涂上石灰,掛起許多放大的照片,都是關于游擊隊活動的情況。廚房里的用具也很齊全,大師傅手段也很高明,能夠看了材料,做出中式或西式菜來。平時菜肴,比起筵席,雖然說不上新奇,總比想象的要完美些。在戰爭時期,這里真算是‘家庭以外又一家庭?!焙髞?,這里也成了國際友人經過晉察冀到大后方的下榻之處。

聶榮臻還專門設宴,為林邁可、班威廉夫婦接風洗塵。班威廉夫婦在他們的《新西行漫記》中記載了當時的情形:

在走進聶將軍的餐室里時,才達到了最高峰。的確,我們連連擦了幾下眼睛,疑惑我們眼睛發花,看錯了吧?因為在一張大菜桌上,雪白的臺布上面,安設著16個座位,完全是西式大菜格局,一件刀叉都不缺。有許多花樣的冷盤,尤其一大盤色拉,是用火腿、鴨丁、蛋塊、番茄等做成的,使我們垂涎欲滴,真是久違了。再有牛奶、牛油、面包、土豆,加上白糖的上好咖啡,各色的魚有煎的有煮的,還有蘋果、梨、桔子,還有好大好富麗的冰凍大蛋糕。

我們是在做夢么?這里真是游擊隊兵營么?這種種使我們回想到過去在北京時快樂的野餐會中的光景。而眼前的這許多長官也很像當時我們學校里的許多同事,絕對不是日本人口中所稱的一群“土匪”。聶將軍給我們的印象,也是近乎大學校長那種優雅的風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位游擊隊戰術戰略家的模樣。

聶榮臻熱情地向兩位“洋教授”敬酒,誠懇地說:“我們等了幾個星期才把你們等來??!燕京大學你們一時回不去了,晉察冀邊區有你們新的用武之地,中國抗戰急切需要你們這些大教授的幫助和支持?!?/p>

聶榮臻還親自帶著兩位“洋教授”參觀晉察冀邊區各方面的建設,參加一些軍民舉辦的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邊區的一派勃勃生機。一天,他帶著他們走進一間簡陋的屋子,里面的人正在搗鼓無線電設備。聶榮臻介紹說,電臺是指揮作戰和偵測敵情的“千里眼”“順風耳”,我們成立了無線電研究組,想提高電臺人員的技術水平,現在最差的就是導師。

接著,聶榮臻十分正式、鄭重地聘請林邁可、班威廉擔任研究組的導師,懇切地說:“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值得你們參加?!?/p>

聶榮臻禮賢下士,盛情難卻,同時也能發揮他們專業特長,為中國抗戰出力,林邁可、班威廉欣然應允。聶榮臻征得八路軍總部的同意,把王士光留在晉察冀軍區擔任無線電大隊的教育股長,為兩位“洋教授”當助手和翻譯。

在抗日烽火中教學大學課程

林邁可、班威廉穿上八路軍軍服,正式加盟晉察冀無線電研究組。研究組更名為高級班,兩位“洋教授”受聘擔任導師。

聶榮臻非常重視高級班,從學生的選調到教學內容的安排都作出了具體指示和安排。為保證學生質量,軍區政治部從分區選調一些上過大學、高中的優秀青年補充到高級班。還派人到北平、天津、保定等地購買大學物理、數學、無線電技術教材以及無線電收音機。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籌備,高級班終于開課了。

高級班教室在離“國際飯店”大約一里路的地方,是一間破舊的民房,遇到雨天,到處漏水。課桌是在幾個土坯上搭的幾塊木板,學生每人的全部“家當”是隨身的被服、牙刷、碗筷,一套換洗的制服和一雙布鞋。教學用的粉筆、鉛筆、墨水、鋼筆、紙張等,全部是從日本人那里繳獲的戰利品。班威廉這樣描述當時的教學環境:“一邊是刻苦學習的莘莘學子,一邊是豬和雞,驢兒和石磨,還有一個老太婆常坐在教室的門檻上用雙手把麻搓成繩子?!?/p>

這與燕京大學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兩位“洋教授”放下身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之中。高級班的26名學生,有在北平、天津、濟南上過大學的,有讀過高中的,他們都是中斷學業投身抗戰的?!把蠼淌凇备鶕W生入學時間不一、文化水平不同的情況,將他們分成甲乙兩個組,甲組9人,乙組17人。開設的課程:兩個組的必修課是大學數學、高等物理、電工原理、無線電工程等4門課程;選修課是高等數學、高等電磁學、光學、無線理論、量子論、相對論等,甲組有4人參加選修課,每人選1—2門課程。

甲組由林邁可、班威廉直接用英語授課,林邁可講授無線電工程等專業課程,班威廉講授高等物理等基礎理論課程,每周各12小時。乙組的教學,由甲組學生王士光、林爽將聽課筆記譯成中文,刻印成講義,下午再由王士光輔導林邁可講授的內容,林爽輔導班威廉講授的內容。他倆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倆為“助理教授”。

班威廉在給這些游擊戰士講授大學基礎理論課時總覺得不踏實,就向聶榮臻坦陳心中疑惑:戰事如此緊張,八路軍怎么從前線把這些急需的人才調回來學微積分這樣的課程,這對游擊戰事有什么用處呢?

聶榮臻回答,八路軍并不單純是一個戰斗隊,而且還是一座大學校,有條件的同志應該學習各種建設技能。中國在戰后的建設,需要一大批工程師,尤其需要一批有革命理想的工程師。這些優秀青年放棄學業參加抗日,在抗戰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忠誠,無疑是人才的精華。我們目前的訓練計劃,就是為我們的未來培養工程師。

班威廉頻頻點頭,這位來自異域的“洋教授”不得不對聶將軍的遠見卓識深表嘆服。

盡管處在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把做自然科學、軍工、民用工業、通信技術的人員聯合起來成立自然科學協會,聶榮臻特地安排林邁可、班威廉任協會理事。1942年6月,晉察冀邊區自然科學大會召開,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蕭克到會祝賀,班威廉在大會上宣讀了在高級班修改完成的論文《液體氦氣在攝氏零點以下271°的特性》。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八路軍為兩位“洋教授”開展教學與研究,營造一個適宜的“小環境”,確是難能可貴。

在教學方面,盡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課程已丟下三四年之久,但大家都努力勤奮苦學。兩位教授很高興,教學更來勁了,嚴格按正規大學的教學要求,加快教學進度。學生們也總能努力跟上,學習好的真誠無私地幫助學習差的,使大家的學習成績能夠齊頭并進。班威廉深感驚詫,不解地問:“怎么好的學生和人才都到八路軍里來了?我在那邊教學很久,為什么沒有遇到這樣好的學生?”學生們回答,我們都是為追求真理到抗日根據地的革命青年,我們學習是有目的的,是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學,為全國解放以后進行建設而學。這既是當前的任務,也是我們的理想。

在研究方面,由林邁可領銜,主要圍繞無線電技術展開,林還受聘任晉察冀軍區無線電通信技術顧問。在聶榮臻的支持下,他把分散在各單位的無線電元配件集中起來,供學生實習用,并指導學生用這些元配件組裝出了輕便的電臺供前方部隊使用。按照靈敏度更高、選擇性更強的要求,他帶領學生對電臺收發報機進行升級改造。但在改造中需要破解一道數學難題,他聯絡晉察冀數學人才集中攻關,推導出關鍵公式。電臺改造成功后,林邁可在高級班對各地電臺隊長、報務主任進行輪訓,推廣新設備。

此后,林邁可帶領學生對軍區總部、各軍分區上百部電臺普遍進行了升級改造,使整個晉察冀的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保持在最佳運行狀態。從一個軍分區到另一個軍分區,需要穿越日軍所控制的鐵路、公路封鎖線和碉堡據點,一次他們與日軍遭遇,為了掩護林邁可他們安全轉移,一個班的戰士全部犧牲。戰地文工團還編了一首悲壯動人的歌曲《保護國際友人林邁可》,在晉察冀根據地傳唱。

由于日軍的“掃蕩”,高級班隨軍區司令部由南向北,轉移到平山、阜平兩縣的5個村莊,山溝越鉆越深,條件越來越艱苦。兩位教授與學生們同吃一鍋小米糊,同睡一間茅草屋。即使在這種條件下,教學也沒有中斷,有時以老鄉的羊圈作教室,若遇敵機空襲,就在村外樹林里掛上小黑板繼續上課。

在兩年左右的教學過程中,兩位洋教授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考核,有周考、月考、期終考,對每個學生的表現均寫出評語,一絲不茍。學生的成績按A+(特優)、A(優秀,完全掌握問題學得好)、B(很好,高于一般大學生水平)、C(大學一般水平)幾個等次來評定,如王士光的大學物理是A,電工原理是A+;林爽的大學物理、微積分、電工原理、電路分析都是A;其他學生的各科成績大都在B以上。兩位教授對學生的成績非常滿意,評價說:“完全達到最高級大學的水準”,“可以與任何第一流大學成績相比而毫無遜色”,“我們這里應當名副其實地稱作‘吊兒大學”。由是,學生們也驕傲稱高級班為“吊兒大學”。王士光后來說“高級班是解放區辦的一個大學性質的學?!?。

聶榮臻對兩位“洋教授”關懷備至,經常過問他們生活、工作情況,每逢圣誕節,按照西方習俗,給他們贈送禮品。學生們還同兩位教授舉行茶話會一起聯歡,呈現出一派尊師愛生的良好氣氛。林邁可妻子李效黎在晉察冀生產時,聶榮臻聯系一位曾在北平協和醫院來的產科大夫為她接生。林邁可夫婦為這個混血女孩起了個中文名林海文。聶榮臻稱林海文是晉察冀的“戰地之花”,不止一次地抱過她。

1943年8月,高級班的基礎理論課程幾近完成。由于健康原因,班威廉夫婦離開晉察冀,到延安生活了3個多月。1945年由重慶返回英國,后移居美國。1994年,班威廉去世,享年 87 歲。

1944年春節,高級班學生全部結業。聶榮臻支持林邁可到延安去的想法。1944年5月,林邁可到達延安,設計建造了600瓦的大型發報機和定向天線,第一次讓世界聽到延安的聲音??箲饎倮?,林邁可夫婦帶著在晉察冀、延安出生的一雙兒女回到英國。新中國成立后,林邁可多次訪華,1994年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

在兩位“洋教授”離開后,“吊兒大學”(高級班)由他們培養出來的骨干繼續舉辦,招收了4期學生,培養無線電人才近300人。為了適應解放戰爭的需要,1947年,正式升格為晉察冀無線電??茖W校;1948年,更名為華北軍區電訊工程??茖W校。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中央軍委工程學校;1952年,升格為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1960年,更名為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1966年,更名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換言之,晉察冀的“吊兒大學”,是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軍電”)的前身。

“吊兒大學”走出的導彈航天功臣

“吊兒大學”不僅為“西軍電”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培養出了鐘夫翔、林爽、王士光、梁驥等新中國導彈航天事業的奠基者和領軍人。

導彈航天事業的奠基者鐘夫翔(1911—1992),是高級班學生中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領導職務最高的一位。1953年,鐘夫翔任國家郵電部副部長。1956年7月國防部第五局(導彈管理局)正式成立,鐘夫翔任局長,錢學森任第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鐘夫翔上任時,聶榮臻特別交待他:錢學森先生剛從國外歸來,一切還在熟悉中,他在中科院還有工作,五局的工作全靠你了。鐘夫翔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籌建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列了分散在中國科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的21名“最高級人員”名單。鐘夫翔拿著名單多次向聶榮臻匯報,引進了包括任新民、梁守槃等被尊為“航天四老”的頂尖科學家。接著又從郵電部、二機部等部門調進42名技術骨干,其中包括屠守鍔、謝光選、徐蘭如、李乃暨等著名專家,在較短時間內組成了導彈研制的基本骨干隊伍。

1956年12月25日,鐘夫翔等代表國防部與蘇聯代表談判引進蘇制兩發P-1液體近程彈道導彈。1957年1月2日,他又同蘇方談判P-1導彈授課計劃及有關問題,正式拉開了中國導彈研發的序幕。

然而,鐘夫翔深感五局和五院機構、職能相近,就主動向聶榮臻建議,撤銷國防部五局,與第五研究院合并。聶榮臻采納他的建議。1957年2月,國防部第五局撤銷,并入五院。國防部五局存在時間不到一年,但它對中國導彈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永載史冊,鐘夫翔也被譽為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五局撤銷后,鐘夫翔先后任二機部、一機部、三機部、郵電部副部長,1973年至1978年任郵電部部長。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把世界先進的衛星通信技術信息帶進了中國。鐘夫翔組織一個聯合調查組,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自行研制通信衛星的報告。周恩來對此十分重視,在他患病住院前作出最后一個“5·19批示”。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批準實施研制通信衛星的“331工程”。經過9年會戰,1984年5月14日,通信衛星正式交付使用,中國開始了使用自己的通信衛星的新時代。

第一位彈道導彈總設計師林爽(1917—2001),是晉察冀高級班的高材生,多次受到林邁可、班威廉的贊揚。1956年8月,林爽由郵電部調任國防部五局副局長兼副總工程師。

1957年12月,從蘇聯引進的兩枚P-2導彈及一套地面設備運抵北京云崗。1958年4月,五院決定仿制P-2導彈的“東風一號”導彈。林爽任一分院副院長兼國防部五院第一總設計師室主任、地地型號導彈總設計師,他提出在仿制過程中學而不抄,仿而不搬。蘇聯撤走專家后,林爽同大家一起研制“爭氣彈”,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地發射了仿制的液體近程彈道導彈(“東風一號”)。

但“東風一號”導彈射程僅600公里,沒有實戰價值。聶榮臻指示要抓緊自主研制中近程導彈(即“東風二號”)。林爽被任命為我國第一枚自主研制“東風二號”導彈的總設計師。1962年3月,第一枚“東風二號”導彈的發射試驗失敗。聶榮臻表態:既然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這給予林爽這些導彈開拓者以極大的鼓舞。

1964年6月29日,第二枚“東風二號”導彈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但這屬于液體導彈,而固體導彈才是世界發展方向。國防部五院決定組建固體導彈研究院——四分院。1965年4月,林爽被任命為四分院院長,他從北京來到四川瀘州。不久五院改組為七機部(即后來的航天工業部、航天科技集團),四分院改稱第四研究院。林爽在邊遠地區同大家艱苦奮斗,為我國的固體彈道導彈及固體導彈發動機事業作出了開創性、奠基性的貢獻。

“文革”中林爽被停職,1973年恢復四院院長職務,加快推進水下發射固體彈道導彈發動機的研制,完成了“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上的遠地點固體發動機、返回式遙感衛星的制動發動機及幾種導彈的固體發動機等科研生產任務。

1978年,林爽作為四院的領隊和代表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四院的34項重大科技成果在大會上獲獎。1979年1月,林爽任七機部副部長,在邊遠地區奮斗近14年后回到了北京。

“兩彈一星”地面測控系統的開拓者王士光(1915—2003),北大、清華肄業,是高級班學生中學歷最高者。新中國成立后,王士光任重工業部電信工業局副局長。

1957年,王士光隨聶榮臻訪問蘇聯,協商蘇聯在中國發展原子能、導彈、飛機、艦艇和電子技術方面所能給予的援助?;貒?,王士光提出了我國電子工業發展和與導彈航天配套的思路。1963年,王士光任四機部副部長,負責生產和軍工科技。他參與并領導了導彈、飛機、潛艇、坦克等系統的配套電子設備和地面制導、通信導航等電子裝備的研制工作,先后試制成功原子彈爆炸用的遙控系統,以及地地、地空、空空、艦艦4種型號導彈的制導系統,并開始研制配合中程地地導彈和人造衛星試驗的無線電測控系統。此時“文革”開始,王士光被打成“走資派”,加上是王光美的四哥,在秦城監獄被關了8年。

1977年,他恢復四機部副部長職務,負責領導軍工電子科研和生產。當時“兩彈一星”發展的重點是“三抓”工程,即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星的發射。四機部主要任務是負責地面測控系統的研制。在洲際導彈研制試驗過程中,他組織完成了火箭的各種電子設備、雷達系統,發射基地的控制、通信、測量系統,以及地上和海上測量船的測控、跟蹤、大型計算機、通信導航等系統;在潛地導彈工程中,他組織完成了導彈計算機控制、測控、跟蹤測距等系統;在地球同步衛星工程中,組織完成了衛星本體、運載火箭、測量控制、衛星通信、發射靶場等五個大系統所需的電子裝備、電源和高可靠元器件的研制生產,為“三抓”工程勝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5月,洲際導彈發射試驗成功;1982年12月,潛地導彈發射試驗成功;1984年1月和4月,兩顆通信衛星先后發射試驗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自主掌握洲際導彈、導彈核潛艇和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及“一箭多星”發射與測控技術的國家之一。

航天事業的優秀領導干部梁驥(1917—2003),在高級班學習時,他任晉察冀一軍分區無線電隊隊長。在林邁可的指導下,將第一分區電臺設備全部更新。1960年8月,梁驥由通信兵部器材部部長調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器材部部長。他組織研制了60噸旋壓機床,為固體火箭的研制生產創造了重要條件。同時參與了多個重點型號導彈研制工作的組織與領導,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躋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院改為七機部后,他任機動技安司司長。1979年1月,任七機部副部長。他組織專家、學者成立幾個專題調研組,進行艱苦細致的調研,科學分析我國航天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我國航天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指導原則、措施和政策建議,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在起草向中央的報告時,梁驥字斟句酌,從前瞻性、戰略性的高度,客觀分析了我國航天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贏得了航天專家們的高度贊揚。

梁驥離休后,仍十分關心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他不顧年事已高,積極參加航天事業的重大活動,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余熱。

1983年,林邁可訪問中國時,蕭克向他介紹了晉察冀高級班一些學生的情況。林邁可后來寫道:“使我非常高興的是,知道了當時參加我們無線電工程研究班的一些人已經提升到電子遙訊機構的領導崗位上來了,如王士光、鐘夫翔、梁驥、林爽等?!?/p>

猜你喜歡
聶榮臻威廉導彈
破耳兔
開國元帥聶榮臻的養生之道
神奇的紙飛機(四)
正在發射的岸艦導彈
一粒沙子
聶榮臻香港三次虎口脫險
聶榮臻:開創“兩彈一星一艇”新紀元
發射導彈
不計成本等
聶榮臻:最后去世的長壽元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