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與經濟發展理論探析

2018-06-13 10:38張倩
中國市場 2018年16期
關鍵詞:生產要素馬克思

張倩

[摘 要]在馬克思經濟理論中,我們所提到的馬克思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和經濟發展理論是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基本生產要素包括生產資料以及勞動者,但凡是進行生產活動,就必須把這兩種要素結合起來,而這兩種基本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狀況,能夠促進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們只有正確領會和把握好馬克思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與經濟發展理論的真正意義,才能對我國目前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進行分析,繼而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文章站在馬克思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與經濟發展理論的角度對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希望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微薄力量,僅筆者愚見,望廣大讀者指正。

[關鍵詞]馬克思;生產要素;經濟發展理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13

以馬克思經濟理論為背景,主張將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分為:生產要素在質量上的結合、生產要素在數量上的結合、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結合、生產要素在時間上的結合,下面我們分別討論這四種生產要素的結合方式與經濟發展理論的關系。

1 生產要素在質量上的結合與經濟發展

1.1 生產資料質的規定

當商品生產者將自己手中的貨幣轉化成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時,這一過程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定數量的貨幣額,也不單單是一種質的關系,還包括雙方都能夠適應的勞動力以及生產資料的轉換關系。所謂生產資料的質,顧名思義,就是指包括生物的、化學的、物理的、機械的在內的生產資料的物質形式,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的質量設定為最差的生產資料,而把經過人力加工的生產資料設定為質量相對較高的生產資料,相應地,在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升的條件下,對生產資料的主觀加工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生產資料的質量也在隨之提升。我們將生產資料分為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一旦勞動過程有所發展,就必然會對經過加工的勞動資料有所需求。勞動資料不僅反映著人類勞動力的發展進程,還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著生產關系的發展方向,一般情況下,勞動對象是固定存在的,其質量是不發展的,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勞動過濾后的勞動對象,也會在質量上發生些許變化。

1.2 勞動力質的規定

我們將勞動者的腦力質量以及體力質量統稱為勞動力的質,一般情況下,體力質量指的是勞動者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好的情況下,一方面,可以進行長時間勞動;另一方面,還可以承受較大強度的勞動。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會采取措施提升勞動強度,進而變成后期勞動過程中的一般勞動強度,如若勞動者的身體素質無法得到進一步提升,隨著勞動強度的增加,相應勞動者也會被淘汰。與體力質量相對的腦力質量,是對勞動者智力素質的統稱。智力素質好,體現在適應能力強和勞動熟練度高兩個方面,在生產發展不斷推進的前提下,要求勞動者一人多能,有能力完成各種不同的工作,并且可以熟練掌握更多種類不同的工作,提升智力素質的基礎是經驗、知識,智力素質有所提升的原因要歸結到經驗的積累以及不斷豐富知識方面,主要是通過獲取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實現的。

2 生產要素在數量上的結合與經濟發展

2.1 生產要素在數量上的結合是由技術規律決定的

在具備一定技術條件的基礎上,要想完成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就必須配備有能夠適應該勞動關系的足夠數量的操作者,這是由與生產過程相關的工藝規律或者技術規律決定的。在任一制度下,無論應用何種技術手段和機械設備,這種規律都是固有的。

2.2 生產要素以質的組合為基礎,形成了量的規則及比例

在操作各種不同種類工序的勞動者之間,其適當的數量比例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把眼光放在各種不同的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上,他們正常的勞動關系必須建立在具有恰當的數量比例上。各要素間的數量比例都是比較嚴格的,一旦數量比例失衡,就會產生生產要素被浪費或者被閑置的后果,嚴重情況下還可能使得整個生產過程陷入癱瘓狀態;反之,各生產要素之間具有恰當的數量比例,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生產要素也隨之得到更加全面的利用。

2.3 生產要素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結合的

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是資本技術構成的主要部分,二者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也在隨時發生著變化,這個比例發生變化的基礎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革新,縱觀整體的變化趨勢,我們總結為生產資料數量的增長速度大于勞動力數量的增長速度。生產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是技術基礎的改變和更新,一方面,體現出了勞動者的單位產出量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經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重要體現。

3 生產要素在時間上的結合與經濟發展

3.1 生產要素的結合總要以一定的時間為條件

生產時間就是指各生產要素全部進入生產過程的時間,在勞動時間中,勞動者是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的,這部分時間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這是由于,勞動者一邊創造使用了價值,一邊將生產資料價值轉移出去,并且增加了新的價值。當剩余價值率和勞動生產力一定時,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合時間越長,剩余價值以及產品數量就越多;勞動時間一定時,勞動強度變大,就相當于延長了勞動時間,也能夠產生同樣的效果。

3.2 生產要素在時間上先后繼起的結合形式

關于生產要素之間的結合,始于某一工序或某一環節,繼而其他工序或者環節進行承接,一個環節或工序實施完畢緊接著實施另一個環節或者工序,期間不允許跳躍,不允許滯后,不允許超前。這種相互繼起的結合形式,即便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也不可能發生變更或者被取消,因為如果生產要素不是按照時間先后的規律銜接起來,而是產生跳躍超越結合、超前滯后結合、前后顛倒結合,那么,整個勞動過程勢必會陷入一片混亂的局面,生產過程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4 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結合與經濟發展

4.1 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結合的規定

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結合,即各生產要素之間在什么樣的空間、多大的空間以及何處的空間上進行結合。恩格斯指出,基于城市自身的優點,大部分投資者都選擇在城市開辦工廠,這是由于,城市具備交易場所、市場、顧客,并且與成品銷售市場和原料銷售市場有著直接關系。然而,這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農村與城市相比,也具有它自身的優點,一般情況下,可以在農村雇用到相對廉價的勞動力,所以,農村與城市工廠就產生了源源不斷的競爭。

4.2 生產要素在什么樣的空間上結合

馬克思指出,適合開辦工廠的場所應該具備以下條件:①應有充足的勞動力,與此同時,雇用工資低廉;②交通便利,具備公路、鐵路等必要的交通通道;③原料來源有保證;④生產的成品有相對固定的銷路;⑤具有繁榮的資本買賣和借貸。在上述辦廠條件中,馬克思最為注重的條件是產品的運輸條件以及銷路情況,這是因為,在以商品條件為背景的條件下,在商品生產者從事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最關鍵、最困難的環節莫過于產品銷售。為了切實解決銷售問題,工廠應該設立在最方便、最有利的地方。之所以強調產品的運輸條件,是因為運輸產品時,不僅會消耗到活勞動,還會消耗到物化勞動。

針對生產要素在什么樣的空間上結合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生產要素之間在什么樣的布局背景下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各種運送路線、各個操作崗位、各個機器、各個工序、生產的各個環節等諸多方面,是否能夠在企業內的空間位置上進行優化的、系統的、合理的安排。企業的各項生產要素之間,要根據生產的技術規律反映出來的秩序性、規則性、劃一性以及聯系性來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

參考文獻:

[1]任娟.用《資本論》解決現實問題——從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理解分配制度[J].金田,2015(11).

[2]張浩然,李廣平.馬克思的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理論研究[J].社科縱橫,2017,3(1):45-55.

猜你喜歡
生產要素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