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唯物史觀在歷史教學中的引領作用

2018-06-13 09:01田學林
學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引領作用唯物史觀高中歷史

田學林

摘 要: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元史觀認識歷史,應堅持唯物史觀的引領作用,善于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堅持多元統一的史學觀,用唯物史觀引領,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唯物史觀;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8-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78

在歷史課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多元史觀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歷史現象,這是必要的,但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唯物史觀。筆者認為認識歷史現象,應堅持唯物史觀的引領作用。當前,我們黨提出新時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出以人民為本,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這就要求在歷史課教學中,必須突出唯物史觀,培養學生用唯物史觀看待和認識歷史現象的自覺性和能力。

唯物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歷史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一、歷史發展是受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客觀規律支配的

在社會轉型時期或生產關系調整階段的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原理。如春秋戰國時期是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社會大變革時期,這是具有客觀必然性的。這一時期隨著鐵器牛耕的運用,生產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作為私田,私田主人改變剝削方式即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剝削方式,由此開始出現新的生產關系,形成了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井田制開始瓦解。隨著封建經濟發展,新興地主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推動各國的變法改革運動如秦國商鞅變法等,最終使封建制度得以確立。由此使學生明白: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生產關系的變革,經濟基礎的變化又引起了上層建筑的變革。再如,近現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及后來的調整都是由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這一客觀規律決定的。

二、歷史進程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但過程是曲折的。在社會變革中新力量的崛起必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撓反對,但新生事物必定會戰勝舊事物。如商鞅變法中商鞅遭車裂而死,但“商君雖死,秦法未敗”,終使秦確立封建制度,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半個世紀,期間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反攻倒算,但英國最終確立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使英國率先開始和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歷經艱難曲折: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從艱難的低谷中找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但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遭受滅頂之災,在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新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后,才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通過類似歷史進程的學習,使學生明白舊勢力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新生事物戰勝舊事物是曲折艱難的,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只要順應潮流,一定能取得勝利。

三、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在認識歷史上許多成就時,既要看到英雄人物的作用,又必須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上許多治世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雖與帝王調整政策有關,但根本因素在于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帝王所以調整政策也是由于人民群眾力量的影響,如漢初吸取秦末農民戰爭的教訓,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從而迎來了第一個封建盛世。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君舟民水”,才出現“貞觀之治”。拿破侖深刻影響了法國和歐洲歷史進程,但其上臺是時勢造就,正如馬克思所說:“法國的階級斗爭是如何造成了一種條件和局勢,讓路易·波拿巴那么一個平庸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盵1]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眾的參與。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一再失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終獲成功,其根本區別就在于是否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觀點,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就懂得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功過,就能自覺樹立群眾觀點,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

四、始終堅持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總是一定時期經濟與政治的反映

這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的體現。歷史上每一種文化現象,必有其產生的社會土壤。中國儒家思想成為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兩千多年,是因為中國農耕經濟的穩定性和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歐洲近代之所以發生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反教會神權反封建專制的需要。而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又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歷史上重大社會變革,無不以思想的解放為先導。正是有了兩次思想解放,歐洲才發生了蓬勃洶涌的資產階級革命,促使歐洲率先實現了社會的轉型。正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誕生了毛澤東思想,才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由此使學生懂得“思想文化現象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活動的反映,又指導了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2]。

五、階級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的歷史

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這就要求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定歷史時期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資產階級的反封建革命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促成了社會的轉型。無產階級作為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斗爭不僅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如英國憲章運動,而且在以俄國、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人類社會新型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農民階級雖然不代表先進生產力,有其階級局限性,但其斗爭卻迫使統治者對統治政策進行了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整。明白了這些內容,學生就會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認識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深刻內涵和意義,自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歷史教師應堅持多元統一的史學觀,既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歷史,又要注意突出唯物史觀的基礎和引領作用,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引領作用唯物史觀高中歷史
“分配正義”概念的歷史追溯與唯物主義重構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唯物史觀下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實踐研究的思考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作為一名藏區小學教師要以師德教好學生
毛澤東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觀底蘊
論阿來小說《塵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觀
幼兒園教學管理人員在“園本教研”中的引領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