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的現代人

2018-06-14 06:01阿里克謝夫
海外文摘 2018年6期
關鍵詞:大城市俄羅斯研究

阿里克謝夫

孤獨是一種全球性現象。在瑞典,近半數人獨居。

據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統計,4260萬名45歲以上的美國人長期處于單身狀態。英國大約有900萬名獨身者,數量超過倫敦人口。日本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近54.1萬日本人是“蟄居族”——切斷了所有的社會關系、處于與世隔絕狀態半年以上的年輕人,且其中1/3現已蟄居7年以上。

數以百萬的“孤獨癥患者”

英國大約有900萬名獨身者,數量超過倫敦人口。英國政府估算這一現象每年會造成約25億英鎊的經濟損失。自今年1月17日英國政府任命了一位“孤獨部長”以來,每個英國人都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瓦倫蒂娜·馬特維延科也建議在俄羅斯成立“孤獨部門”。盡管目前孤獨問題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尚未正式提上議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孤獨問題不需要得到重視。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在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僅7%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孤獨。也就是說,93%的俄羅斯人不感到孤獨。但該項調研的對象不包括未成年人,而事實上,未成年人在青春期的孤獨感尤其強烈,這也是釀成諸多悲劇的原因之一。

據俄羅斯統計局統計,2017年俄羅斯人口約1.47億,其中有勞動能力及該年齡段以上的人口約為1.2億,而年齡在10-14歲的人只有740萬。此外,1030萬成年人單身,近90萬青少年感到孤獨,共計1120萬人,即俄羅斯的孤獨者人數接近莫斯科人口,而且這是保守的統計。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93%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不孤獨。但俄羅斯統計局1/6的受訪者表示,近5年來,在他們所在的城市或鄉村里,孤獨的人越來越多,1/4的受訪者則表示,不只是越來越多,而是明顯地迅速增多。

俄羅斯統計局分析師伊凡·列高穆科夫在網上這樣評論以上兩組矛盾數據:“衡量孤獨的標準很難統一。通常,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孤獨,是依據他身旁是否有人陪伴。如果一個人經常獨處,不與任何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通常我們也會把這種情況劃入孤獨一類。但事實上,這類‘孤獨的人可能通過互聯網同時在與幾十個朋友互動,只是這些朋友不在他身邊。最新研究表明,互聯網和電視都是治療孤獨的有效工具。網聊在某些時候確實可以替代現實中的交流,而且如果互聯網確實有助于溝通,我們為什么不去嘗試呢?”

在俄羅斯統計局針對“孤獨患者”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中,對“如果感到孤獨,你通常會做些什么?”這一問題,44%的被調查者選擇“與朋友或家人聊天”。但如果有這樣的交流機會,還稱得上是孤獨的人嗎?對“你如何對抗孤獨?”這一問題,28%的被調查者選擇“看電影、讀書、玩電腦游戲”,22%的被調查者選擇“培養興趣愛好”。大多數人都選擇通過埋頭苦干、運動、參加培訓班、健身、和寵物玩?;蚺c網友互動來對抗孤獨。但也有2%的被調查者會通過酒精尋求慰藉。

與此同時,俄羅斯統計局還專門針對青少年進行了一項評估。2017年11月,研究人員對來自俄羅斯81個地區的1300多名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42%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經常感到孤獨。

類似的數據在其他很多國家都有,但不同的研究團體對孤獨的定義各不相同,而且回答問卷的人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可控的。此外,青少年產生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學生生活難熬、與女友分手、與父母吵架、和殘疾的老人同居等,因而產生的具體孤獨感受也有所差別。

致命的疾病

近些年,多項科學研究都表明,孤獨可能是由于人體的遺傳易感性造成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亞伯拉罕·帕爾默的一項研究表明,孤獨患者的孤獨感會周期性出現,其中14%-27%的情況都是由于“孤獨易感體質”造成的。這種遺傳性孤獨癥通常伴隨著情緒不穩定、焦慮、自卑以及各種抑郁癥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環境對孤獨癥產生的影響更大。

約翰·卡喬波的研究表明,孤獨感會使50歲以上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14%,而肥胖只有7%。此外,孤獨的人比超重的人數多很多。研究人員霍爾特·龍史塔德認為,孤獨的危害相當于一天抽15支煙。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處于孤獨中的人因其社會性得不到發展,可能導致他們的基因活動受到影響,進而使免疫力失衡,患傳染病、高血壓和癌癥等疾病的風險更大,甚至過早死亡。

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會長海倫·斯托克斯·蘭帕德教授表示,孤獨對身體的損害和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大。

楊百翰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朱麗安·霍爾特·龍史塔德進行了一項研究,為確定獨居、蟄居和孤獨分別對死亡率有何影響,他收集了70項來自世界各地340萬人的研究數據,他的重點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66歲,研究觀察期為7年。結果表明,獨居使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了32%,蟄居增加了29%,孤獨增加了26%。

孤獨就像病毒一樣擴散。芝加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約翰·卡喬波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提到孤獨會傳染:“假設我們是好朋友,我因為某種原因開始感到孤獨,與人交往變得小心翼翼,因而造成我們的關系變得疏遠……失去了密友的你也開始感到孤獨?!?/p>

約克大學尼科爾·華達帶領的研究團隊表示,孤獨感和蟄居是影響冠心病發展的危險因素。芝加哥大學的路易斯·霍克利發現了孤獨感和高血壓之間的關系。有研究表明,長期孤獨有加大癡呆癥、抑郁癥和自殺傾向的風險。

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孤獨實驗”。他們盡可能減少受試者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刺激,讓受試者待在隔音的房間里,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和棉手套。除了進餐和排泄外,受試者必須24小時躺在床上。盡管實驗報酬很高,但幾乎沒人能堅守3天以上。到了第4天,受試者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對疼痛敏感及出現幻覺等癥狀??梢?,孤獨感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研究人員指出,孤獨感會提高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水平,從而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獨者的血壓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心臟病和腦卒中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美國、芬蘭和瑞典三國聯合研究發現,孤獨的生活方式使癌癥的發病率增加2至3倍。美國加州大學一項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發現,常感孤獨的人,壽命減少6年。

尋找解藥

孤獨現在已經成為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個人心理問題。俄羅斯科學研究局比較社會研究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克里斯多夫斯瓦吉爾專門從事“大城市孤獨癥”研究,他表示,獨居或獨身并不一定是造成孤獨的主要原因,在擁有同樣多親朋數量的人中,有的人會感覺到孤獨,而另一些人則不會。

心理學家表示,孤獨與你周圍人的數量無關。相反,你白天接觸的人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感到孤獨。這就是大城市中的孤獨現象,城市越大,孤獨感就越強烈。小城鎮居民抱怨孤獨的卻少得多。大城市似乎提供了無限的交流機會和各種趣味:劇院、音樂廳、公園和餐館,時尚派對和舒適的咖啡館,體育和娛樂中心。為了尋找這種節奏,洶涌的人群從小城市涌向大城市。但一旦在這里定居,孤獨還是難以避免。

此外,物質生活條件并不是影響孤獨感的主要因素,例如,一些非常富有的人常感到孤獨:他們總覺得周圍的人都是受其財富吸引。所謂“大城市孤獨癥”就是因感覺受到社會排斥或主動疏離親密社會關系,而導致的一種現代城市病。在大城市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極為普遍,他們只注重追求事業、金錢、創造力、自我發展和自我表現,將家庭、孩子和朋友拋之腦后。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要感到自己處在所謂的“舒適區”里,需要擁有2-3個真正親密的朋友。在大城市里,個人空間被侵略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會認為周圍的人都不是潛在的朋友。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必須時刻小心,不能完全放下防備。在交通工具上或工作中必須保持警覺,同事之間的激烈競爭也使得人們很難在工作中建立起真正的友誼。而小城市的競爭小,人們更加團結,集體氛圍更為融洽,為和諧相處創造了條件。在大都市里,人們難于在謹慎與開放之間找到平衡。當一個人習慣于封閉,別人就不容易接近他。

大城市里單身人士的數量明顯超過中小城市或農村的單身人數。27歲的瑪麗亞說:“我幾乎每天都能認識新的年輕人,盡管如此,我還是獨來獨往,就像我的許多朋友一樣。我展現給大家的形象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塑造的。我學會了如何完美地回答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p>

電子通信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離不開電腦,無法停止通信甚至是徹夜網聊。但即使是最愉快和富有表現力的聊天表情也無法傳達只有通過真實交流才能產生的溝通效果。視覺、觸覺、聽覺是體驗一個人最真實感受的唯一途徑,網絡攝像機無法做到。因此,一旦關掉電腦,人又會陷入空虛。

國際疾病分類沒有明確提到孤獨,它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疾病嗎?而且與此相比,國家更關心其他社會問題。

許多人有意識地選擇孤獨蟄居,但當孤獨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時,就變為了一種痛苦。孤獨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并不重要。畢竟,孤獨問題解決起來其實很簡單。難道可以阻止一個成年人收養并照顧一個孩子一輩子?難道可以阻止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并關心他?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孤獨就像饑餓或口渴:身體發出警報,為了增加生存的機會,一個人必須改變他的行為。許多治療師給孤獨的人提供幫助。俄羅斯的主要在線公告板也有“一小時朋友”“一個小時談話”“一小時酒友”的服務。

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觀點、情感和行為上的人,通常內心缺少安全感,缺乏當眾表達自我的勇氣,總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受重視或不被肯定,從而選擇沉默地與外界隔離,同時他們對內在自我世界的過度關注易引發孤獨感,因此主動走出內心的封閉世界是最好的治愈方法。

[譯自俄羅斯《看世界》]

猜你喜歡
大城市俄羅斯研究
動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溫情,北上廣的愛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邊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數據在線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