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翻轉課堂適應性研究

2018-06-18 18:16汪維富毛美娟
職業技術教育 2018年2期
關鍵詞:適應性微信公眾平臺教學設計

汪維富 毛美娟

摘 要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時代產生的高效教學模型,學生課前網上學習定期推送的資源,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于知識技能的深化與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高度黏性、易用、實用的微信公眾平臺能明顯改善個性化學習機制,構建基于此的翻轉課堂模型,并以“PPT設計”教學為例進行教與學的活動設計、在線資源設計以及教學實踐,結合平臺數據與學生訪談調查,發現微信公眾平臺在課前翻轉學習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關鍵詞 翻轉課堂;微信公眾平臺;適應性;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8)02-0055-04

一、微信公眾平臺的教育應用分析

微信是一款能夠快速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與小視頻的即時通信在線軟件,主要包括基本功能與公眾平臺服務?;竟δ馨ㄕZ音聊天、朋友圈分享、好友群聊、紅包轉賬等。而公眾平臺具有信息訂閱、自助交互的新特征,具備信息推送、自動回復、自定義菜單、數據統計及第三方接口等功能,相應的教育應用分析如表1所示。

定制教學。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推送,針對不同標簽(分組標志)、性別,教師為特定學生群體推送所需的學習資源,實現“送餐式”知識服務,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按需學習。與精準推送模式相對應,自動回復是一種“拉式”的即時響應模式,因為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強制推送,可以設置“特定關鍵詞”(如重難點知識、學生較為關心的常見問題),讓學習者按需獲取學習資源,隨時自動解答相關疑問。

精準導航。通過自定義菜單的結構化功能,按照課程主題或知識點進行分類組織,將學習資源設計成“主菜單—子菜單”的多層次結構模式,讓學習者菜單式地學習、結構化地檢索,避免學習迷航。

數據決策。通過用戶分析、菜單分析,可以查看學習次數、回復關鍵詞的頻數、菜單點擊狀況,了解學習者特征、學習進度及其關心的重難點、興趣點;通過圖文分析、消息分析,可查看任意時間段內所推送知識的學習情況,如學習時間段,學習人數、轉發人數等,這都為改進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提供數據支撐。

多種服務。微信支持外部數據的對接,實現跨平臺的信息互聯互通,可提供諸多潛在的學習支持服務。例如,通過綁定問卷星,可在微信上實現投票調查、練習考試的功能;清華大學“雨課堂”免費提供了“微信+PPT”的課程架構,可在微信上實現演示文稿的講解、多層次交互與實時學習反饋;麥可思公司推出的智能助教Mita,學生通過微信可實現即時簽到、答題、學習等。

二、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模型

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翻轉模型如圖1所示。整個課程設計分為觀看微課、檢測練習、自助學習、問題解決與反思總結等五個環節,前三個是學生需要課前完成的在線學習活動,后兩個是課堂上師生面對面完成的深度學習活動。微信公眾平臺在課程發布、課程導航、支持服務、學習反饋等方面支撐前一個階段的在線自主學習,而微信基本功能在多層次交互、社會建構、情感支持與資源共享等方面支撐前一個階段的在線協作學習。

(一)自主學習活動

教師在公眾平臺上發布內容并推送給全體學生,學生可立即觀看學習。此外,學生可以通過自定義的課程導航來遍歷觀看所有微課,通過提交關鍵詞來獲取平臺自動設置的信息回復,包括知識重難點、學習方法、考試安排、作業情況等內容。學習課程內容之后,給學生推送相關練習題,為知識遷移與理解而提供診斷性反饋,學生可根據反饋結果進行自助式學習。教師通過查看學生回復的關鍵詞頻數、微課的點擊量、菜單的點擊量等行為數據,可以進一步針對性地推送相關知識給特定群體的學生。微信公眾平臺在創建在線自主學習環境上顯示出操作簡單、使用便捷、響應智慧的優勢。

(二)協作學習活動

微信的社交通信功能強大,在整個翻轉課程期間可支持多層次的協作學習。韋恩認為微信、Line 與 Facebook、Skype 等社會化媒體所創建的移動學習環境,將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協作能力,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通過語音或文本對話實現一對一的針對性溝通,通過微信群聊實現多對多的多樣性交流,促進知識的社會性建構。通過朋友圈分享課程知識,收獲“點贊”“評論”“轉發”及象征性的“紅包”,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了情感支持與意志激勵,而這是許多在線學習環境中存在的癥結之一。微信的社交功能在支持在線學習協作方面具有交互方式多樣、社會存在感強烈、情感支持豐富的優勢。

三、翻轉課堂設計

PowerPoint是大學生公共必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章節,為了培養學生在演示文稿中創造性地應用高階思維,工具操作與理論知識教學都可以通過課前微課學習的形式來完成,充分利用課堂面對面的時間完成設計方法與原理的應用遷移、創新實踐。為此,我們采用了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型,具體設計如下。

(一)教學活動設計

根據翻轉課堂模型中的設計要求,教學活動規劃如表2所示。其中,課前微課學習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完成,不占用課堂時間,課堂時間全部用于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任務設計。依據課時要求,將微課主題分為概述與基本操作、素材搜集與管理、基本排版設計、母板設計與應用、內容結構設計、動畫與放映設計、高級設計原則七個部分,課堂中的問題解決就是圍繞這七個部分的應用遷移與創新,具體策略是任務驅動教學。在媒體設計上,消息、語音、視頻必不可少,配以圖文。即時群發課程安排、作業布置、學習提示、情感鼓勵等引導性消息特別重要,這些消息讓課程、教師的存在感更為強烈,且能串起課程中的所有教學環節。

(二)學習活動設計

自定義菜單最多提供三個主菜單位置,每個主菜單最多能設置五個子菜單。結合課程內容與微信公眾平臺的特征,對學習活動欄目做了如下設計。具體見表3。微課堂是專門學習在線微課的地方,按課程進度依次推送一個主題微課,微課的內容形式包括消息、圖文或語音、視頻及練習題等。微活動為學生提供隨時在線交流、答疑、練習和賞析優秀案例,主要靠回復關鍵詞拉取所需內容。微服務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可以給出學習建議、資源鏈接、創意設計等其他拓展內容。

(三)在線資源設計

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精心設計片段化的實用性知識模塊及練習題,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漸進式順序推送知識單元,推送過程要保持連續性、關聯性和完整性,盡量剔除課程無關信息。在知識顆粒設計上,按照課程知識的內在邏輯劃分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單元,每次推送的知識單元短小精悍??珊拐n程的統計結果和腦科學研究表明,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一般在 10 分鐘左右,因此,圖文信息長度適宜,閱讀時間不超過10分鐘,以單個語音不超過10條(每條1分鐘),單個微視頻也不超過10分鐘,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開展非正式學習的需求。在導航交互設計中,采用關鍵詞、自定義菜單、消息引導語等方式實現資源導航,實現“對話即服務,對話即搜索”的交互方式,避免學習者在使用學習資源的過程中丟失信息、迷失方向。

四、實踐與分析

為了考察“PPT設計”教學翻轉課堂的實際應用效果,針對大一高職學生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翻轉課堂實驗,班級人數為85人,專業為小語種(合班)。前期學生已經完成了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ord、Excel的知識學習,原來課程組織方式以“普通教室講授+機房實訓”為主,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與Office文件操作技能,為自主學習PowerPoint奠定知識基礎與技能。實施結束后,結合平臺數據與學生訪談調查,對學生進行了適應性調研。

(一)學生技術準備情況

學生所處信息環境對于試用會有很大影響,調查發現所有學生都持有智能手機,九成學生周圍的無線連接都容易,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在數據流量使用情況方面表示很寬松,93%的學生都在使用微信訂閱服務,六成學生經常觀看微信消息(每天至少一次)。因此,學生技術準備情況良好,為實施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實踐鋪平道路。

(二)學生態度傾向

與傳統課程組織方式比較,近九成學生都喜歡這種新的課堂模式,另外一成學生認為可有可無;在學習效果方面,近85%的學生認為這種課堂模式更有效,對學習幫助很大;近86%的學生都推薦在下一屆學生中全面實施這種翻轉課堂模式。

(三)學習方式傾向

在網絡學習時段上,主要集中在臨睡時段(20:00-23:00)、午休時段(12:00-14:00)與傍晚時段(17:00-19:00),分別占84%、53%與27%;在推送頻率上,六成學生認為3至4天推送一次較為適宜,近四成學生認為一周推送一次最好;對于推送的課程內容,超過一半學生認為每次在線學習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九成以上學生認為最長不能超過15分鐘。結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文分析”,發現每次資源推送與機房上課之間的時段是平臺訪問最為頻繁,如圖2所示,且呈現波浪形規則變化,說明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強,尤其是“檢測練習”環節起重要推動作用,課堂結束之后基本不再關注本輪的學習內容,直到有新一輪內容推送。

(四)學習內容特征傾向

在推送知識的容量方面,學生喜歡“量少且難度適中”與“量多且難度適中”的知識,分別占66%與24%;在知識的推送形式上,八成學生偏愛“較少文字、較多圖片、較多語音”,選擇只看視頻的僅占13%;在個人精力投入上,87%的學生會認真學習微課,像日常上課一樣記憶、加工與練習。

五、結果討論

微信公眾平臺在課前翻轉學習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一是學生在技術準備上充足,互聯網接入環境日益完善,基本上都在使用微信訂閱服務,技術使用障礙極少。二是絕大部分學生愿意使用微信進行學習,認可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并推薦在本課程中全面實施。三是學生形成了較為穩固的學習方式,晚上臨睡前是最佳的微課學習時段,4至7天推送一次內容較為合理,每次推送內容的學習時間最多不超過15分鐘,且微課推送時間與課堂深度學習的期間是微課學習的主要時段。四是學生偏愛的微課內容是難度適中的,與視頻微課比較,圖片、語音更受歡迎,且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真學習微課內容。

為了改進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課前翻轉學習,結合對部分學生的訪談,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在內容特征上要注重趣味性、娛樂性、問題化,不只是專門推送死板的知識點,可以適當地增加工作情境,甚至相關游戲練習;二是在推送內容上增加優秀操作案例,適當增加計算機基礎、Word、Excel等前期學習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三是根據學生不同水平的接受能力,按照多個層次和順序推送知識點,從容易到困難,循序漸進地個性化推送;四是微信群聊和自動回復并不能滿足學習討論需要,前者經常會失去主題、解答沉入信息“海底”,后者很難適用于非結構化問題的解決,建議設置更人性化、更便捷的主題討論區,如引入第三方“微論壇”(如微信人生);五是在內容表征上突出多樣性,增加圖片與語音教程,只在不可替代的時候使用視頻,這與基于PC的翻轉學習有明顯的差異。

構建微信公眾平臺支撐的微型學習環境,能明顯優化個性化學習機制?;谖⑿殴娖脚_可以有效實施定制教學、按需學習、數據決策、一對多交流等,幫助學習者自定學習步調、學習內容,幫助教師監控學習者學習進度、反思教學實踐。此外,微信能強有力地黏住學習者,這恰恰是傳統學習管理系統目前最為缺乏的優勢特征,具有巨大的教育應用創新潛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李鋒.面向學科思維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5(1):83-88

[2]Wang,J., Wei-Chieh Wayne Yu & Emily Wu. Empowering mobile assisted social e-learning students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J]. 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2013(2):59-70.

On Adaptability of Flipped Classroom Supported by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 Case Study on Instruction Unit of “PowerPoint Design”

Wang Weifu, Mao Meijuan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an efficient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 learning resources can be pushed online to students before classes, valuable classroom space can be used for deepening knowledge and foster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ie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high viscosit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sonalized learn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hree general problems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can be built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we took the instruction unit“PowerPoint Design”for an example to design learning activities, online resour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with data investigation of the platform and interviews, we found tha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d good adaptability before pre-class learning,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online course.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daptability; teaching design

Author Wang Weifu, lecturer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nguage Studies (Nanchang 330099); Mao Meijuan, teaching assistant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nguage Studies

作者簡介

汪維富(1986- ),男,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講師(南昌,330099);毛美娟(1986- ),女,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助教

基金項目

2016年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教研課題“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適應性研究”(WYWM-16-14),主持人:汪維富;2017年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教研課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微型學習設計與實踐——以俄羅斯國家概況課程為例”(WYWM-2017-13),主持人:李懿

猜你喜歡
適應性微信公眾平臺教學設計
國內外適應性學習的研究熱點、演進路徑與發展建議
針對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適應性的相關探究
基于微信的大學生微型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