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及護理觀察

2018-06-22 10:08羅志鋒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8年16期
關鍵詞:動脈血開顱腦血管

羅志鋒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腦血管疾病是由支配腦的頸部動脈或腦部動脈發生病變,導致腦組織損傷、顱內血循環障礙的一類疾病,有數據顯示我國腦血管病變患者高達700余萬[1]。此類疾病起病急驟、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短時間內即可誘發神經功能障礙、肢體癱瘓,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一旦發現需及時給予手術治療[2]。常規開顱手術雖取得一定效果,但該術式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預后效果較差。神經介入療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微創療法,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該技術極富挑戰性,對術者要求高,任何疏忽均有可能導致血管夾層、內膜撕裂、急性血管閉塞等。本研究將介入治療應用于腦血管疾病患者,取得了顯著效果,并針對圍術期可能出現的急性血管閉塞等提出相應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依據手術術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6.50±10.11)歲。觀察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45.60±10.07)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觀察組(神經介入):術前叮囑排空大小便,進行血生化、血尿常規檢查,監測患者心電,常規消毒兩側腹股溝,采用Seldinger動脈插管法于患者腹股溝韌帶下約1~2 cm處動脈搏動明顯區域進行穿刺(與皮膚呈30°~40°角),采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麻,按壓穿刺點送入直導絲及導管,經主動脈將內徑2 mm的導引管插入椎動脈內或血管-頸動脈,直至病變部位,以碘海醇顯影,觀察患者右頸內、左頸內、右頸總、左頸總及左右椎動脈、主動脈弓病變情況,依據病變性質進行注藥、擴張、溶栓等進一步治療。止血包扎穿刺部位,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對照組(開顱手術):安裝頭架,實施硬膜外麻醉,采用手搖鉆或電鉆開顱,依據CT檢查結果,探查血腫情況,針對性進行血腫清除或引流等。

1.3 評估標準

采用FD2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飛利浦)檢查患者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血管狹窄降低>75%為有效,血管狹窄降低≤75%為無效[3]。

1.4 觀察指標

(1)動脈血管改善情況;(2)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動脈血管改善情況

觀察組動脈血管改善有效率(86.67%)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情況對比[n(%)]

2.2 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3 討 論

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漸趨向于年輕化,已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安全、致殘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4]。單純的藥物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及肢體功能恢復效果甚微,難以控制病情進展惡化。常規開顱手術可引流或清除血腫,快速控制病情進展,且手術視野開闊,術者可于直視下進行操作;但術后并發癥多、創傷大,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

神經介入是指通過血管自然腔道,采用股動、靜脈插管對頸內及頸部腦血管病變進行治療,相比于常規開顱手術其創傷小、安全性高,通過溶栓等干預即可疏通血管,改善患者血循環,快速恢復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促進患者腦康復;通過造影觀察患者各血管情況,使手術操作更加明確、精準,減少不必要的操作,縮短手術時間,且該療法適用范圍廣,尤其適用于難以耐受開顱手術的老年患者。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動脈血管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神經介入治療可改善腦血管疾病患者臨床癥狀,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但亦有學者研究發現經神經介入治療后患者易出現血管再狹窄、急性血管閉塞等現象[5]。對此我們提出以下護理對策:(1)術后每隔2 h觀察1次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其肢體肌力變化及皮膚顏色、肢體溫度變化,同時監測其凝血功能、局部有無血腫或壓痛,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2)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鹽、富含鉀鈣食物為主,多食時令蔬果,避免攝入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以防止脂類物質沉積于血管,發生急性血管閉塞;叮囑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泄。(3)叮囑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8h以上,勿屈曲穿刺肢體每間隔2 h按摩1次穿刺側肢體,避免發生靜脈血栓;同時需輔助非諾貝特、脂必妥、多烯康、煙酸肌醇酯等藥物治療,以降低患者血液中脂質濃度,促進血循環,活化腦神經細胞,規避血管再狹窄的發生。將介入治療、護理干預有機結合起來,進而獲取最佳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康復。

綜上所述,給予腦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療,效果顯著,并發癥發生率低,輔以一定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血管再狹窄、急性血管閉塞的發生,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譚 瑤.彩色多普勒超聲與DSA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的對照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5):708-711.

[2] 齊 濤,張衛東,劉 杰,等.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研究[J].醫學綜述,2014,20(14):2648-2649.

[3] 秦 軍,胡群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12):132-133.

[4] 唐 斌,方 翔,張園芳,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腦血管介入治療中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6):57-60.

[5] 何水云,王 卉,時秋英.質量控制理論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37-138.

猜你喜歡
動脈血開顱腦血管
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頸部動脈血管中的應用
勘誤聲明
腦血管造影中實施改良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臨床意義
小骨窗開顱高血壓腦出血血腫清除12例的臨床體會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
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對沖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
快速開顱技術在外傷性顱內血腫合并腦疝搶救治療中的效果
納洛酮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