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邏輯追問

2018-07-03 07:28施仁港
關鍵詞:名句作文題審題

施仁港

摘 要:高考議論文偏離題意的主要原因是文章立意與試題材料缺乏必要的邏輯關聯,因此,必須從邏輯關聯的角度切入進行審題立意的訓練。就近年高考常見的作文題型來看,訓練的途徑有三條:一是運用因果分析,建立觀點與材料的聯系;二是揭示邏輯關聯,整合名句內涵確定立意;三是通過概念界定,明確關鍵詞的內涵??忌坏┱莆者@種邏輯分析的利器,遇到相應的作文題型,自會按要求審題立意。

關鍵詞: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邏輯關聯

曾有專家批評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只關注如何審題立意。這話雖然有點絕對,但也確有現實依據。我國高考作文題型時有變化,而如果考生選擇寫作議論文,在完成審題立意的環節后,文章的作法其實變化不大,多為論證型議論文和評議型議論文,而且二者在寫法上雖各有講究,但也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高考作文試題卻力求創新,往往讓備考師生應接不暇。大的方面暫且不論,僅新材料作文題就可以根據材料和寫作要求的不同分為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名句組合型新材料作文題、話題組合型新材料作文題等等,這還是近年新出現的。這些作文題型都有可能出現在高考語文試卷上,自然備考時就要努力應對,一一過關。不然,一旦在審題立意上發生偏差,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關于審題立意的教學,誰都不敢懈怠。

從表面上看,學生作文偏離題意的原因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筆者以為主要是因為文章立意與試題材料缺乏必要的邏輯關聯。也就是說,應試文章的立意要在作文試題中找到足夠的支撐,支撐越有力,理由越確鑿,就越能保證文章切合題意。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從邏輯關聯的角度切入進行審題立意的訓練,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運用因果分析,建立觀點與材料的聯系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基本原則是整體性原則,即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內涵主旨,然后再以之為據確定立意。試題要求中的“全面理解材料的內涵”或“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等即是整體性原則的具體表現。而要遵循這個原則,以達成準確審題立意的目的,就要對之進行因果分析,因為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謂因果分析,就是審題時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導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這往往是尋找最佳立意的最佳方法。凡新材料作文,只要有故事情節,均可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來提煉觀點。因為沒有因果便沒有情節,有情節就意味著有因果。

如2016年高考全國卷Ⅲ的作文試題,其材料的主要內容為:小羽無私公布新式花茶工藝,牽頭擬定地方標準,由政府發布推行,使花茶產業發展壯大,自己則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成為致富帶頭人。我們可以將小羽“成為致富帶頭人”作為事件的結果,探討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經分析,不難發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創新”“共享”“合作”“責任”“擔當”“規則”“見識”“胸襟”等等。但原因這么多,一篇文章的立意是無法涵蓋的,就是勉強涵蓋,900字左右的考場作文也無法展開論證。但如果僅僅就中選取一個因素來寫作,顯然也是不符合要求的,至多也就是基本符合題意而已。因為不管是“創新”還是“共享”,是“擔當”還是“規則”,都不足以全面準確地涵蓋小羽成功的原因。此時就要“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抓住主要矛盾,聚焦主要原因,以小羽獲得成功的一個核心因素來統率其他因素。而從材料的內涵來看,“創新”無疑是小羽“成為致富帶頭人”的最根本原因,其他因素都是“創新”的條件。據此可以立意為“遠見與胸襟拓展創新之路”和“讓規則為創新保駕護航”等。這樣處理,一是可以保證在材料總體意蘊內立意,二是論述兩者或兩者以上因素的關系,排除了單純寫作“創新”或“規則”的可能,有效避免誤入斷章取義脫離整體的審題誤區。

有時候情節中間蘊含著深刻的矛盾,這就更要抓住矛盾作層層深入的因果分析。有一道作文題的材料是這樣一則寓言: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座無虛席,自己沒有地方落座,于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里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里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最后來到的石油大亨了。這時,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這則寓言的矛盾或最不可思議之處是:將別的石油大亨騙入地獄的石油大亨最終居然也被自己的謊言所欺騙,匆匆奔向地獄。為什么會發生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謬之事?材料中“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這句話泄露了天機。原來,石油大亨也奔向地獄,是他覺得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通過這樣的因果分析,即可順理成章地推導出:盲目從眾和盲目趨利使得石油大亨被自己的謊言所欺騙,最終也下了地獄。原因推導出來以后,考生只要就“盲目從眾”和“盲目趨利”這兩個角度切入提煉觀點即可。比如:(1)拒絕盲從,呼喚理性;(2)冷靜分析,反對跟風;(3)抵制誘惑,堅守天堂……當然,還可以從盲目從眾和盲目趨利這兩者綜合的角度來立意,如“盲從源于趨利,清醒因為淡泊”等。

敘事類新材料作文的應試寫作,還要將審題立意的邏輯過程在文字上呈現出來,即一般要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有針對性地引用并分析材料后再提出中心論點或中心論題,以便在論點(論題)和材料之間構建起嚴密的邏輯推理關系。

事實上,凡敘事類材料,不管是社會生活、寓言故事還是自然現象等,只要包含故事情節,皆可運用因果分析來解決審題立意的問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不能運用其他方法,相反,在具體的審題立意的過程中,往往是多種方法并用的。

二、揭示邏輯關聯,整合名句內涵確定立意

名句組合型新材料作文新出現于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之中,其材料一般為6個富有內涵的名句(有的為校訓、對聯等)。抽取這6個名句中的兩三個構成的“句組”有的在內涵上暗含某種邏輯關聯,以便于考生進行整合并提煉文章的立意。當然,這些能夠形成邏輯關聯的“句組”肯定有命題人的預設,不然考生就有可能無法立意,但也不排除考生有自己的獨特發現。既然如此,這種作文題型審題立意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解讀名句,闡釋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它們之間的邏輯關聯,然后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選用其中兩三句的內涵進行整合,形成考生所要寫作的文章的立意??梢?,分析所選名句間的邏輯關聯在這種作文題型的審題立意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說來,這種名句間的邏輯關聯主要有三種具體表現形式,即內涵相同型、內涵互補型和內涵相反型。

內涵相同型的邏輯關聯,即所選用的兩三個名句的內涵或主要內涵是相同或相似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在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的作文材料中,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與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主要內涵上都可歸結于對自我的肯定(自信)方面。

又如福建省寧德市2018屆高三上學期質檢作文題(以下簡稱“寧德市質檢作文題”)選用的6個名句分別是: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管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曾公亮)

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魯迅)。

在這道題中,《管子》名言的大意為不能因循守舊和滿足現狀,而要因時而變,順應潮流,隨著習俗一起發展,而王安石的名句意為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人們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顯然,兩者在內涵上確有相同相似之處,存在內在的邏輯關聯,即都主張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順應潮流,勇于革新。據此立意“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順應潮流,勇于革新”即可。

有時所選用的兩三句名句的內涵之間構成條件、因果、遞進和并列等關系,我們便稱之為內涵互補型。名句內涵相同或相似比較容易發現,而在內涵上形成條件等關系則要作較為深入的分析,也正因此,其整合內涵之后所形成的觀點也往往更能啟人心智。以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的作文題為例,《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3句名句,前兩句即為第3句的條件,即做到自強自信才可能成為超越古人的風流人物。而這3句名句同時也可以用“人生的成功”或“人生的自我成長”來統帥,即人生要取得成功或人生要獲得自我成長就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自我肯定的信心和否定權威的勇氣。這樣,所引的這3個名句自然就是并列關系了。

在寧德市的質檢作文題中,《管子》的“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與魯迅先生的“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在內涵上亦可構成邏輯上絕妙的條件關系:改革的先驅者也要與時俱進,才能避免成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魯迅先生為什么會提出這種振聾發聵的觀點呢?那是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先驅者往往會因為怠惰自滿和故步自封而蛻變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成為阻滯新生事物的保守乃至反動的力量,晚清民初的康有為等人即是。

如果所選用的兩三個名句的內涵或主要內涵是相反相成的,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出淤泥而不染”一樣,那就是內涵相反型的邏輯關聯。不過,內涵呈現相反相成關系的名句之間往往蘊含著深刻的辯證關系。在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中,魏源的“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和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即是如此:前者倡導好兒女當志在四方,后者蘊含濃郁的故園情懷,兩者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從中國歷史上許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仁人志士來看,實際上卻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抒寫“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的偉人不正是曾經高吟“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少年嗎?

寧德市質檢作文題中的“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與“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典型的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前者強調因時而變,與時俱進,后者主張應當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天行事的借鑒。由此即可提煉出改革創新既要與時俱進,又要汲取過去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道理。

總之,名句組合型新材料的觀點是提煉整合在邏輯上有內在關聯的兩三個名句的內涵而形成的。從這個角度講,將這種作文新題型命名為語意整合型新材料作文可能更恰當。整合不是語意的簡單組合疊加,而是內涵的滲透交融之后形成新的觀點或思想。其間固然有邏輯的參與,但個人的感觸與思考無疑是產生新的觀點或思想的酵母。因此,能否激活名句,讓傳統名句與絢麗多姿的人類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產生密切關聯,那就只能靠考生自己的積淀了。

三、通過概念界定,明確關鍵詞的內涵

邏輯思維的品質往往決定著一篇議論文的優劣?!白h論說理,概念先行”,因為概念是解決“是什么”的問題,“是什么”解決了,才能進一步思考“為什么”和“怎么辦”。新材料作文題的材料中經常會出現與審題立意有關的關鍵概念(或關鍵詞),將它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清楚、詮釋清晰,有助于明確立論范圍,構筑邏輯底線,為精準立論奠定前提條件。反之,要么無法完成審題立意,要么導致偏離題意。因此,緊扣關鍵概念出現的前后語境、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等影響關鍵概念內涵的因素來闡釋關鍵概念就成為審題立意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這種闡釋要在行文中以合宜的方式呈現出來。

首先需要闡釋的是帶有比喻或象征性質的概念。這類概念大量出現在新材料作文題中,尤其是以名言警句為材料的作文題,其內涵有的就是靠比喻或象征支撐起來的,只有準確揭示比喻或象征意義,才能完成審題立意的工作。穆罕默德有一名言廣為流傳:“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奔偃缫源嗣宰鳛樽魑念}的材料,沒有揭示出“面包”和“水仙花”的比喻義,便根本無法立論。而當理解了“面包”指的是“物質生活”,“水仙花” 指的是“心靈和精神追求”后,一切便迎刃而解,豁然開朗。原來,這句話的含義無非是說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后,一定要追求精神生活。

福建省2014年的高考作文題為典型的寓意型作文題,其材料的核心內容是關于空谷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聯想:“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懸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卻是棧道橋梁?!边@里的“空谷”其實就是深谷、峽谷,其特點是空曠幽深、人跡罕至、難以穿越,此處用來象征人生的困境、逆境,艱難、困苦、挫折、失敗等人們不希望出現的客觀際遇?!翱展取钡闹車?,自然有“懸崖峭壁”,即陡峭的山崖,它象征人們面對人生“空谷”時的手足無措、悲觀絕望,而“棧道橋梁”則象征直面困境,知難而進,架起飛越“空谷”的坦途。當然,意象的象征義也可以是多面的,也可將“懸崖峭壁”作為審美的對象,而將“棧道橋梁”作為功利的象征。

以上兩例,前者的關鍵概念一經闡釋,文章的立意便基本確定;后者提示出3個關鍵概念的內涵后,雖然還要經過一定的轉化才能水到渠成地形成觀點,但缺少闡釋這一步,便無法明確立意。

其次是具有臨時意義的概念。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往往會產生一種臨時義,我們稱之為語境義。上述帶有比喻或象征性質的概念在特定語境中的內涵其實也是語境義,因為在新材料作文題中比較常見,故單列論述。筆者曾命制過一道作文題,其材料為:

許多人認為易中天要憑借一己之力在5到8年內完成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是瞎折騰。而易中天卻表示,他已經66歲了,要抓緊時間折騰。他幽默地說:“我的觀點是國家不能折騰,而個人可以折騰。年輕人可以折騰,老年人更要折騰。年輕人折騰因為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可老年人不折騰就沒有時間了?!?/p>

這里,“折騰”一詞就出現了8次,但由于受語境影響,它們的含義不盡相同。其中第一、三個“折騰”為貶義,含義比較寬泛,有胡來、亂來而且結果不好之意,相當于瞎折騰、窮折騰和亂折騰等。第五、七個“折騰”屬于褒義,指年輕人來日方長,要有闖勁,可以多方嘗試,不要怕失敗,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而不能抱殘守缺,貪圖安逸。第二、六、八個“折騰”為褒義,系指老年人要老當益壯,發揮余熱,抓緊時間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對于本道作文題,最明智的審題之法就是選擇一種“折騰”放在具體的語境中來闡釋,然后再提煉觀點,否則只能是瞎折騰,離題萬里。

最后是含義容易混淆或引起誤解的概念。如果作文試題材料中出現這種概念,自然就要在合適的地方加以闡釋。一篇題為“有一種專注名為不拘小節”的文章在開頭部分這樣寫道:

《鴻門宴》中樊噲一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讓劉邦成功脫離項羽的虎口,為后來一統天下和漢朝的興盛奠定基礎。由此可見,不拘小節,方可成大事。那么如何理解“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呢?首先,其字面意思為能夠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不會被瑣碎的小事所約束;其次,“小節”指無關大局的細枝末節,是不會對事情的發展和方向起決定性作用的小事,它不同于細節,細節指起關鍵作用的小事,能影響全局卻因為細微而容易被忽略。

這里,作者從分析樊噲名句的作用中引出文章的觀點,接著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內涵進行解說,尤其是通過與容易混淆的概念“細節”進行辨析的方法對“小節”這個關鍵概念進行厘定,明確了文章觀點,接下來展開論證即可。

闡釋材料中的關鍵概念,其目的是構建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精準立意的平臺。以上只是立足于寫作指導的實際對需要作闡釋的概念進行簡單分類,遺漏和交叉重復在所難免。在寫作實踐中,大凡發現含義與平時有別的詞、短語和句子都要對之進行界定和詮釋,而且這個過程不僅要體現在審題立意的邏輯思維過程中,還要在文章的適當位置巧妙呈現。比如,有一篇名為“心要在焉”的應試作文的開頭這樣寫道:

心在焉,是事業成功的法寶。當然,我所說的心要在焉,不是不辨真偽,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更不是冷眼旁觀,不理不睬,而是在方向正、目標明的前提下摒棄浮躁,拒絕誘惑,專心致志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標進發。

顯然,文章系開宗明義,觀點就是“心在焉,是事業成功的法寶”。標題“心要在焉”是“心不在焉”的反面,“焉”是代詞,所指不定,內涵豐富多彩,可以是學業,也可以是游戲,等等。語段從正反兩面對“心要在焉”加以闡釋,明確其特定的內涵,讓下文展開具體深入的論證成為可能,但“心要在焉”這個短語所屬的概念類型就不好判斷。

趙孟兆頁論書有“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之說,而對于高考作文,則是“題型因時相傳,文體千古不易”。高考作文題型的創新,一在試題材料,一在寫作要求,但不管如何創新,都不會要求考生另創新的文體,過去如此,將來依然如此。審題立意,始終是高考作文的頭等大事,而從邏輯的角度來觀照作文題型的創新和變化,以邏輯的慧眼來審視作文試題的材料和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從根本上擺脫偏離題意的困境和解決立意不夠精準問題的不二法門??忌坏┱莆者@種邏輯分析的利器,遇到相應的作文題型,自會按要求審題立意。因此,適當加強或補充邏輯思維的訓練也就成為高考作文復習的題中應有之義了。

猜你喜歡
名句作文題審題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題全覆蓋
“三招”學會審題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七分審題三分做
認真審題 避免出錯
2016高考作文題:在復雜要求中尋求平衡
《論語》中的名句(二)
《論語》中的名句(四)
《論語》中的名句(三)
避實就虛,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