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信息技術,構建活力數學課堂

2018-07-05 09:11李翠蓮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圓柱小數課件

李翠蓮

新課程呼吁教師必須要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科學、合理、有技巧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講授與學習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讓教學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可視化,組織形式也更加靈活,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地自覺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減緩思維坡度,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才能讓數學課堂充滿愉悅、朝氣、激情和活力!

一、信息技術確保課堂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強大動力,是所有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基礎,它能夠促使學生努力探索更多未知知識。托爾斯泰曾說,教學若要獲得成功不在于它的強制性,而在于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營造各種新奇、創新、各不相同的情境,使學生各種感官都參與到活動中,這樣有助于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充滿樂趣,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掌握小數中0的讀法,在學生會讀3.45這個小數后,筆者借助課件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課件播放):擬人化的0跑了出來,并站到了3的后面,組成新的小數30.45。接著淘氣的0又跑到了小數部分,站到了4的位置,把4擠到了小數點左邊,組成新的小數34.05。然后,0又拉著5,和5換了位置,組成了34.50。最后0的雙胞胎兄弟忍不住也跑了出來站到了0的右邊,組成了34.500。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使原來枯燥的概念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讓學生牢固掌握了小數中0的讀法。

可見,把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聲效動人、形象直觀等特點給學生營造出差異化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且充滿樂趣,讓同學們主動參與到新知探究過程中,使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二、信息技術確保課堂主動性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搭配”時,筆者為了讓抽象的搭配問題具體化、生動化,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學習,便利用課件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熊大、熊二和奇奇準備進入光頭強的小木屋,而聰明的光頭強卻在木屋的門上加上了密碼鎖,密碼鎖是由數字1和2組成的兩位數,熊大、熊二和奇奇被難住了,請同學們幫幫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積極投入密碼鎖的破譯當中。接著,筆者又借助課件以闖關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新知的探究。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昂,學習積極主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表明,在數學課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三、信息技術確保課堂探究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精神領域里,他們對自己是一名發現家、研究家及探索家具有極強需求。而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改變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數學課堂更具探究性,從而為學生提供探索繁雜問題、從不同角度領悟數學的機會,拓展他們探索數學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最終使數學課堂散發生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體表面積”時,當教學完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后,筆者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高10 dm,底面直徑為2 dm的圓柱體切成大小相同的兩部分,表面積增加多少?”先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么切?”很多學生一下子就想到了切成兩個小圓柱的切法。筆者用課件適時出示了切成兩個小圓柱和切成兩個半圓柱的切法,接著引導學生思考: “兩種切法有什么區別?增加的表面積一樣嗎?”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馬上便被調動起來,紛紛投入其中。解答完這道題后,筆者又利用課件演示,把兩個大小相等的小圓柱拼成一個大圓柱,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現在表面積是增加還是減少?減少了多少?”之后,課件繼續演示把若干個(個數逐漸增加)小圓柱拼成一個大圓柱,讓學生思考: “表面積又分別減少了多少?你有什么發現?”

這樣,筆者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改變了以往就題講題的形式,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顯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使數學課堂更具探究性,又為學生架設通向邏輯思維的橋梁,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欲望,使數學課堂散發出無限生命力。

四、信息技術確保課堂開放性

數學課堂本就應該是學生擴展思維、放飛想象的地方,而傳統教學中相對封閉的思維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數學思想的培養。在數學教學的講解環節,巧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創造出具有個性、互動性及開放性的動態教學環境,從而給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當讓學生用小數表示“1米3分米”時,筆者先用課件出示“1米長的線段”,問學生:“能在這條線段上找到1米3分米嗎?”學生搖頭。筆者繼續引導:“不能,該怎么辦?”隨著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1米長的線段延長到2米。學生找出1米3分米后,課件繼續演示延長線段,形成數軸,接著讓學生在數軸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小數。通過這樣的動態教學,學生不但深入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建立起初步的數軸概念,而且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可見,巧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放飛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里巧妙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活力數學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更加輕松、愉悅、迅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散思維、提高能力,進而在活力數學課堂中養成基本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小學)

猜你喜歡
圓柱小數課件
圓柱的體積計算
失蹤的小數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初中數學教學中課件設計的重要性
一起解答含小數的方程
WEB課件開發系統的設計思路
小數精靈成長記
數軸上的小數
圓柱表面積的另一種求法
精簡課件,優化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