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2018-07-05 09:11汪釗鋒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內化數學知識素養

汪釗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遵循這一原則,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是否學習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是否學會了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并把這些知識逐步內化為自身在學習、生活中的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實現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轉變,要能根據當地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現有的生活認知經驗來設計別有情趣和富有意義的課堂活動,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注重引導他們去合作、探究、發現、思考,讓他們在經歷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對生活的親切感,從而形成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賦予他們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數學素養。

一、聯系生活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的心理,他們對于新知識、新理論的運用更感興趣,會急于去論證教師講的方法是否正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在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巧妙地設疑發問、導入新知,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一課。筆者在導入環節安排了一段以“懸疑案件”為起始的情境: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器官中有許多有趣的比嗎?假如你是一個偵查員,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罪犯的身高;假如你是一個銷售員,只要知道顧客的拳頭寬度就可以知道他的鞋碼,這一切,實際上就是利用一個個有趣的比來計算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比”。首先,雖然學生對人的身體器官比較熟悉,但這樣含有比的知識的有趣人體現象小學生未必知道,懸念叢生中引出比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于有了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學習資源,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同時,這樣的設計也為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探究性學習設計,省時高效、簡約易懂,因為它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習能力為宗旨的,通過“自我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會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數感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二、立足生活實踐,有效整合活動

實踐活動是兒童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已經掌握的生活經驗,因為這就是最好的課堂資源。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中提高探究新知、感悟生活的數學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學會選擇信息,加以分析、概括、提煉,使知識內化,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五下“相遇問題”一課。在組織學生對此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征和基本解法有了初步了解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可能發生的情節做情境表演,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均可。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在有效整合后的活動表演中,兩位同學模仿兩車在不同的地方,面對面地一起走來,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筆者追問:“兩車還可能怎么走?”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有的學生生動地將兩只手掌豎直,掌心對掌心、手背對手背演示。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對”“相背”“相遇”甚至“追及”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這些表演生動真實,耗時不多,整合了學生的生活資源,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鍛煉了他們的心理素質。

三、巧用生活經驗,內化數學素養

南開大學顧沛教授指出,“‘數學素養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要讓他們把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行動準則,落實到生活中去,真正達到‘遺忘知識,內化行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常識,學會觀察、分析、比較,不因固有的理論知識而盲目地解決問題。有一道練習:小李家養了8只公雞和12只母雞,平均每只雞每個月產蛋18個,這些雞一個月共產蛋多少個?有位學生表示,先用12+8求出一共有多少只雞,再用18×20求出一個月共產蛋多少個。這種“運用平均數求總數量”的想法對于大多數(特別是城市)的學生來說是很正常的。但是細心觀察并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學生便會發現:結論不切實際,只有母雞生蛋,哪有公雞生蛋的,因此只需用18×12就可以了。這樣的問題,由于有了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學習資源,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同時,也為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并要“聰明”地“遺忘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真正“教活”學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價值所在,這對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展開內化知識的思維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僅僅注重傳授知識已不能勝任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為師者要能聯系時代需求,努力創造條件、大膽放手、關注經歷,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逐步建構自己的數學思想。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回歸生活,但也不能把生活化作為數學課的單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教學只有真正體現了學科知識對學生成長的有益促進,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生活的精彩,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三中心小學?搖 責任編輯:王彬)

猜你喜歡
內化數學知識素養
讀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學四重奏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內化與外化:鑒賞之二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