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

2018-07-07 05:11修曉波
月讀 2018年7期
關鍵詞:監察皇帝

修曉波

東晉滅亡后,南方先后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合稱“南朝”。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北方出現了北魏等政權,史稱“北朝”。我們先說南朝的情況。

南朝官場上一個大的變化,是世家大族走向衰落。長期驕奢淫逸的生活,使這些貴族子弟腐化墮落。他們不敢騎馬,不會彎弓射箭,只會高談闊論。平日里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上面薰著香料,男人也涂脂抹粉,不留胡須,出門坐車轎,走路要人扶。這樣的人怎么能治理國家呢?所以,“寒人”登上歷史舞臺就成為了必然。寒人指的是門第不高的人,他們沒有特權,也沾不上祖宗的光,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機會來臨時拼命地往上爬,去爭取榮華富貴。

南朝的四個開國皇帝都是寒人出身。比如宋武帝劉裕,年輕時種地砍柴,撒網捕魚,還做過小買賣。齊高帝蕭道成臨死時說了一句真心話:“我本是個小老百姓,想不到有做皇帝的一天?!边@些寒人出身的皇帝深知寒人能賣命干活,又便于使喚,因此都喜歡提拔寒人來輔佐自己,這就為寒人做官開辟了一條道路。監察官的崗位也是如此。劉宋時有一個叫戴法興的,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是販麻布的,他小時候也在集市賣過細麻布,因為讀了一點書,在當地小有名氣。剛步入官場時,戴法興只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做一個小小的倉部令史,后來得到宋孝武帝劉駿的賞識,當上了中央監察機構的侍御史,這是監察官中的高級干部。唐朝人李延壽寫了一部《南史》,其中有“恩幸傳”,所謂恩幸就是皇帝寵愛的人;“恩幸傳”里記述了二十多人,都是寒人出身,后來也都做了高官,戴法興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南朝的開國皇帝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會花大力氣加強監察機構的建設。南朝的中央監察機構主要是御史臺。

劉宋御史臺的最高長官仍是御史中丞,但在權威上超過了前代。御史中丞不僅掌管監察工作,還兼任執金吾的職責。執金吾是一個官職,相當于京城及其附近地區的警備司令,因手執金吾的兵器而得名。金吾的形狀像銅棒,兩端涂金,寓意著權威。御史中丞出門有專道,這可比有專車的特權大多了。朝中百官遇見御史中丞出行,都要停下自己的車馬,以示敬意。御史中丞的主要助手是兩名治書侍御史,負責監察六品以上的中高級官員。在他們下面是10名侍御史,分管10個部門的監察工作。

蕭齊時,御史臺叫“南臺”(因御史臺在尚書省之南,故名),御史中丞也稱“南司”。有一個叫江淹的人,在尚書臺做過官,后又任御史中丞。當時的丞相(即后來的明帝)在和他的談話中比較了這兩個部門首長的不同特點,丞相說:“你過去在尚書臺做官,講究的是寬猛相濟而且要適度,即能做到折衷;現在做南臺的長官,就是要有威嚴,能震懾百官?!?/p>

蕭梁時,御史中丞的權力比宋、齊時更大,地位也更加尊貴,上朝時有10人左右組成的儀仗隊隨行。其中8人戴著武官的帽子,套著大紅色的袖套。帽子很大,上面插著貂尾作為裝飾。他們高舉著青顏色的接受檢舉、申訴的大袋子。另有一人穿著淺黃色的衣服,手里拿著懲罰人的鞭杖,跟在儀仗隊的后面。隨后,8人中有7人高聲呼喊著跟隨御史中丞一直到皇宮的臺階下;另一人因要收拾受理檢舉、申訴的大袋子,就不跟著呼喊喝道了。歷史上御史中丞威風凜凜的派頭,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在南朝,中央的監察官除御史之外還有尚書左丞。尚書左丞也負責彈劾百官,但職權范圍比東晉時大,無論中央大員還是地方官,都是他的監察對象。宋、齊的時候,還出現過尚書左丞檢舉控告御史中丞的事,說明他們之間也可以互相監督。

對地方的監察,南朝的宋、齊都實行了典簽制。典簽原來是地方上管理文書的小官,和今天的文秘工作者相似。自東漢末年以來,州的刺史演變成地方行政長官,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出現了斷裂層,宋、齊的君主就發明了用典簽監察地方官員的方法。

做典簽的都是寒人,易于控制。宋孝武帝時,開始直接把典簽派往各個地方,有的州派一名,有的州派兩三名,要求一年中幾次回都城匯報地方上的情況,任務就是監察諸王和刺史。典簽的職位很低,但他們依仗皇帝的信任,可以代替地方官批閱公文;地方官向中央上報的奏章,也要由典簽簽字。典簽的職權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監察官的范圍,比刺史還厲害。齊武帝的弟弟蕭曄做江州刺史時,和典簽趙渥之合不來。趙渥之說:“我離開江州,你的刺史也做不成了?!笔挄喜恍?。趙渥之也不多說,回到京城,在齊武帝面前說了蕭曄的許多壞話。果然,蕭曄的刺史之職就被撤掉了。

典簽制的推行,強化了對地方的監察,但也產生了一個弊端,即典簽權力太重,無人監督,如果他們腐敗了,怎么辦?齊永明八年(490),有人揭發南兗州的典簽劉道濟貪污贓物,價值多達百萬?;实壅鹋?,下令殺了劉道濟。第二年,另一個南兗州的典簽何益孫也因貪污百萬被殺。同一個地方的典簽“前腐后繼”,真是發人深省。到梁武帝時,終于下決心取消了典簽這一制度。典簽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作為監察地方的一種方式,還是很有特色的。

南朝的監察官中很多人都能大膽工作。劉宋初年,孔琳之做御史中丞,他檢舉了尚書令(相當于宰相)徐羨之,徐羨之請孔琳之的弟弟出面說情??琢罩畬Φ艿苷f:“我冒犯了當朝宰相,準備一個人來承擔罪過,你不應為了我而受牽連,何必參與這事呢?”一句話把弟弟給頂了回去。宋武帝為此還特地到御史臺,表彰了孔琳之。梁朝的張緬擔任御史中丞時,不畏權貴,敢抓敢管。梁武帝讓畫工給張緬畫了像,掛在御史臺,號召其他的監察官向他學習。從事實上看,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監察官也有難言之隱,那就是他們必須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否則就會被罷官免職,而監察官一旦認真起來,又會遭到權貴的打擊報復而丟掉烏紗帽。這不是進退兩難嗎?所以南朝時的監察官可不是好干的。南齊有一個叫劉休的御史中丞,對此做過一個統計,他說:“劉宋王朝共60年,擔任御史中丞的有53人,每個人平均任職時間也就一年左右?!备鶕@個心得,他干了一年的御史中丞,就主動辭職了??梢?,如果不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監察官就會因擔心得罪權貴而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職責。

晉代把侍中寺改為門下省,該部門的官員以應對皇帝的提問為職責。南朝時從門下省分出一個集書省,是一個諫官機構,官員有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諫議大夫等。諫,是直言規勸君主的意思。諫官對上,御史對下,有人認為這種上下結合的臺諫制度(臺指御史臺),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一個特色。但諫官的作用和御史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封建社會的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很少有人敢當面指責皇帝。所以諫官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工作方法也很獨特。他們提意見時一般會委婉、隱晦,這一點直接繼承了《詩經》中諷諫的風格。比如當年魯桓公在位時,他帶了自己的夫人去齊國串門。他的夫人叫文姜,是齊國國君的妹妹(兩人同父異母),她的父母都在齊國。齊國國君利用這個機會與文姜私通,這實在是傷風敗俗的事?!对娊洝R風》就此事對齊國國君進行了諷刺,詩中寫道:“魯國大道平坦坦,文姜從這去出嫁。既然她已嫁魯侯,為何你還想著她?”對于文姜的丈夫魯桓公,詩的作者也斥責了幾句:“既然妻子娶到手,為何由著她放縱?”此外,對諫官提的意見,即使是正確的,皇帝也不一定采納。梁武帝晚年的時候,不理政務,異想天開地到同泰寺去做和尚?;实墼趺茨茏龊蜕心??結果自然是宮里的大臣把他接回去。但按當時的風俗,和尚還俗,要出一筆錢向寺院“贖身”,皇帝贖身的錢可是天價了,這些錢當然都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這樣一來,敗壞了社會風氣,激化了階級矛盾。有一個正直的散騎常侍賀琛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上書提了幾條意見:第一,地方官橫征暴斂,百姓到處流亡;第二,官員窮奢極欲,浪費無度;第三,權臣作威作福,陷害好人;第四,朝廷大興土木,百姓不得休息。這里沒有點梁武帝的名字,也沒有直說他的錯誤,但梁武帝看了仍勃然大怒。他找來一個“筆桿子”,由自己口授,對賀琛的意見逐條進行了反駁,其中大量內容是標榜自己的節儉,說自己穿的是布衣,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兩年,不飲酒,不聽音樂,不近女色,嚴格遵守佛教的規矩,長期吃素等等。但說著說著就說漏了嘴,承認自己吃的齋僧飯菜,一個瓜能變出幾十個式樣,一種素菜能做出幾十種味道。敕文的口氣很嚴厲,賀琛看了以后,嚇得不停地叩頭謝罪,盡管文中有破綻,他也不敢再說什么了。

總體而言,南朝的監察制度是強化了,但南朝四個朝代的壽命都不長,最長的是宋,不到60年;最短的是齊,才23年,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是為什么呢?翻開南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開國皇帝都是立志有為、能干事的人,而他們的繼任者,多是荒淫殘暴或十分平庸之輩。比如齊明帝死后,太子蕭寶卷即位,他不讀書,不看奏章,只會通宵達旦地娛樂。他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外出游玩時不想讓人看見,所以他要經過的地方,所有的居民都會被趕走。這種素質的皇帝哪有心思和能力去治國理政、加強制度建設呢?并且,中國古代的規章制度沒有法治作保障,有時甚至如同兒戲,皇帝一開口就能定出一項制度,一改口又能廢掉一項制度,而且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祖輩設計好的各項制度(包括監察制度),到了那些敗家子手里,或是被廢除了,或是成了一紙空文,留給他們的基業自然很快被糟蹋掉了。

猜你喜歡
監察皇帝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監察法》施行:沒有不受監督的權力
監察法實現監察全覆蓋
三分鐘帶你看懂監察委;幫你了解監察委的新知識
反腐新力量!監察委與紀委有何不同?
酷愛學習的小皇帝
皇帝的新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