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碳排放視角的鄭州市低碳城市建設對策研究

2018-07-09 08:37李曉夢
創新科技 2018年2期
關鍵詞:低碳城市碳排放鄭州市

李曉夢

摘 要:在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下,低碳城市建設已成為鄭州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立足鄭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基于城市碳排放測算框架,采用科學的計算標準,系統測算了鄭州市2006—2015年的碳排放情況,分析碳排放總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強度變化情況,最后通過分析鄭州低碳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優勢與限制因素,提出鄭州低碳城市建設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低碳城市;碳排放;節能減排;鄭州市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8)2-59-4

Abstract: Under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tigh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Zhengzhou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tud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according to the urban carbon emission measurement framework, adopted scientific calculation standards, measured the carbon emission of Zhengzhou from 2006 to 2015 systematically, and analyzed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anges. Finally, though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in Zhengzhou, the paper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low-carbon city;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Zhengzhou city

據統計,城市能源消耗占據全球能源消耗的80%,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據了75%[1]。城市作為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的支撐點,是主要的碳排放來源[2]。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正處于工業化與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能源消耗量巨大。而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來源,這使得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為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低碳城市建設已成為鄭州市發展的戰略選擇。

1 城市碳排放量測算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城市碳循環是一個復雜的包括自然和人為過程、水平和垂直過程在內的“自然—社會”二元碳循環過程[3]。城市碳排放的測算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從城市碳源、碳匯角度出發,分行業、分領域估算城市主要的碳排放量和碳存儲量[4-6],從而計算城市凈碳排放量,可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城市碳排放總量=城市能源消費碳排放量+工業生產的碳排放量+人口呼吸碳排放量+生活垃圾處置碳排放量-植被的碳吸收量 (1)

1.2 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源于《鄭州市統計年鑒》(2007—2016年)、《河南省統計年鑒》(2007—2016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相關的政府公布數據等。本文采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的計算方法以較多應用且實際可行為原則,通過查閱總結相關文獻確定轉化系數。

2 鄭州市碳排放現狀及影響因素分解分析

根據上節所界定的鄭州市二氧化碳排放測算范圍及相關的統計數據,得到各碳源二氧化碳排放及碳匯二氧化碳儲量,依據鄭州市碳排放總量計算公式(1),得到鄭州市2006—2015年的碳排放總量變化數據,并進一步根據鄭州市2006—2015年末人口總量以及地區生產總值測算得到鄭州市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強度,見表1。

2.1 碳排放總量變化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能源消費與工業生產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碳源總量中占有絕對比重,能源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是鄭州市碳排放總量的決定因素。從2006—2010年鄭州市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急劇增加,從2006年的8 512.7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13 628.9萬噸,增長了60%,與此同時,2006—2010年鄭州市的園林碳匯能力也在不斷增加,從84.4萬噸增加到112.3萬噸,增長了32.6%。但相比于鄭州市碳源排放量,鄭州市城市碳匯吸收能力遠遠不足,尚不足城市碳排放量的1.3%。2010—2015年鄭州市的碳排放量雖有所波動,但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說明鄭州市采取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2.2 人均碳排放變化

2006—2015年鄭州市以碳源總量為基礎的人均碳排放為11.87~15.87噸/人,整體變化規律與鄭州市碳排放變化規律一致。2006—2010年人均碳排放逐年增加,2010—2015年雖有波動,但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人均碳排放平均值為14.21噸/人。通過對比測算發現,鄭州市人均碳排放遠遠高于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鄭州市人均碳排放是河南省的兩倍多。2006—2015年,鄭州市碳排放總量占河南省的比重平均值約43%,而鄭州市人口占河南省總人口比的均值僅為8.2%,這也是鄭州市人均碳排放遠遠高于河南省人均值的原因。由此也能看出鄭州目前所存在的高經濟增長依賴于高能耗的社會發展問題。

2.3 碳排放強度

碳排放強度是碳排放總量與GDP的比值,可定量分析評價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效益,碳排放強度越低,說明能源利用的經濟效益越高[7-8]。通過分析2006—2015年鄭州市生產總值和碳排放總量,測算了鄭州市2006—2015年碳排放強度值。鄭州市碳排放強度在10年間呈現下降趨勢,2006年為4.28噸/萬元,到2015年下降到1.74噸/萬元,較2006年減少一半多,達到歷史最低點。說明鄭州市從2006年至今,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創造的經濟價值不斷提高。何建坤等認為碳排放強度的下降率大于GDP的增長率時才能實現二氧化碳的絕對減排[9]。比較發現,鄭州市2006—2015年碳排放強度的年均下降率為5.9%,小于GDP年均增長率12.33%,還未實現碳絕對減排。由以上分析可見,鄭州市未來要想實現節能減排,碳排放強度還須進一步降低。

3 鄭州市發展低碳城市的制約因素分析

3.1 能源消費結構限制

在鄭州市煤炭、油類、天然氣、電力四類主要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消費比例占絕大多數,煤炭消費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比重超過60%,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很小[10]。從碳排放角度看,每噸煤炭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油類、天然氣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多30%~70%,從而導致鄭州市處于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經濟發展狀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仍然是制約鄭州市低碳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

3.2 產業結構限制

鄭州市2015年第一、二、三次產業構成比例是2.0∶49.6∶48.4。長期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所導致的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現狀難以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革。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是以高投入為前提,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高污染排放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與積極應對能源枯竭與環境污染,建設低碳城市、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背道而馳。

3.3 低碳科技水平限制

低碳技術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和保障力,科技創新對提高能源效率和綜合優化、推動能耗節約與梯級能源利用、實施能源替代技術、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鄭州市在不斷強化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但仍有許多企業存在能耗高、污染高、工藝落后等問題,清潔能源與循環技術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體系,總體科技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3.4 低碳政策制度限制

科學合理且有效的低碳政策制度對推動低碳城市建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制定目標城市低碳發展總體規劃與實施細則及相關制度與政策等,可有效保障低碳城市建設順利推進。近年來,鄭州市已實施了一些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污染處罰等方案,但仍缺乏系統、全面的相關政策制度。雖然有關保障制度已經出臺,但部分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力度不足,對發展鄭州市低碳城市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影響。

3.5 居民低碳理念與低碳行為限制

市民的低碳意識和低碳行為,將是推動建立低碳模式、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力量來源。自國家呼吁低碳發展以來,鄭州市經過大量的宣傳普及與長期的積累,市民初步了解了一定的低碳知識,具備了一定的低碳意識,但絕大多數居民對低碳的認知僅停留在認識層面,低碳生活實踐程度低。居民日常生活習慣中存在普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紙杯、筷子,節能電器、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產品使用不均衡,空調、電視等電器使用時間過長等問題。

4 鄭州市低碳城市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合理規劃經濟布局

產業結構是決定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布局所造成的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高污染問題與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格格不入。要推進低碳城市建設,首先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基于產業結構現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模式,走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要優化鄭州市產業結構,具體可從3個方面來調整:一是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推進高碳產業向低碳逐步轉型,嚴格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淘汰落后產能,用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等產業提升傳統產業;二是大力發展高成長性服務業,著力提升電子商務、金融業發展水平,擴大文化旅游消費服務供給,培育發展包括商務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減少經濟發展對工業的過度依賴;三是大力發展低碳農業,推進農業技術創新,研發低碳化農業機械、綠色環保生物肥料和新型農藥,充分利用秸稈等農業剩余能量,推廣太陽能和沼氣等清潔能源技術,走綠色、生態、有機發展之路,構建現代化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在促進鄭州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鄭州市低碳發展水平。

4.2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

十年來,鄭州市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全社會能源消費量中煤炭占主要地位。不同種類的能源燃燒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截然不同,燃燒同等數量的煤炭比石油及其制成品二氧化碳排放量高10%~30%,比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60%~70%。鄭州市目前面臨的兩大主要能源問題:一個是城市化進程推進所造成的能源高消耗狀態;另一個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當前形式要求鄭州市必須采取降低煤炭能源比重、大力推進能源技術創新、積極開發運用清潔能源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鄭州市低碳城市建設。

要推動優化鄭州市能源消費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降低煤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加快城市能源消費從以高碳排放的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向以石油、天然氣以及綠色清潔能源為主的現代能源消費結構,大力實施煤炭凈化技術并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煤炭凈化比重;二是通過技術改進、制度創新、過程控制等多種手段來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減少城市能源消耗量,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積極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快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建設進度,逐步擴大裝機規模,大力推廣生物質能、太陽能和地熱能利用,構建安全清潔高效的現代城市能源體系,減少燃煤消耗。

4.3 推進低碳技術創新,拓寬金融支持渠道

低碳技術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保障力,既是提升城市未來經濟社會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實現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途徑。鄭州市要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進煤的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節能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依托鄭州市科研機構、高校建立低碳實驗室,引導其面向企業應用,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低碳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體系。

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是資金支持,通過完善低碳發展資金投入機制,設立低碳城市建設專項資金,建立政策傾斜等相關低碳經濟鼓勵機制,調動銀行、民間資本等對發展低碳經濟企業融資項目的積極性,使金融機構在解決低碳經濟資金問題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從而促使金融制度創新,更好地保障低碳經濟的全面發展。

4.4 從城市建設根本出發,突出重點領域建設

4.4.1 低碳交通。通過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提高交通運輸能源效率,改善交通運輸的用能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的發展模式,推動“綠色交通”的發展。鄭州市要通過渲染營造低碳交通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優化軌道交通、常規公交運營結構,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車點等方式減少交通運輸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4.4.2 低碳建筑。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有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因此低碳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州市可通過優化建筑整體規劃與布局,使用新型節能環保的建筑圍護結構材料,進行低碳建筑相關技術研發與利用,制定政府相關激勵政策和強制化標準等措施來實現建筑節能減排。

4.4.3 低碳空間布局。不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會增加交通出行的次數和距離,人為增加交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城市空間形態一旦形成后就具有很強的鎖定效應,將會導致城市在很長的時間內沿高碳軌跡運行,因此要通過合理規劃、密度引導、綠色布局等措施實現空間布局低碳化。

4.5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鄭州市可通過引導、宣傳、激勵及教育等方式強化民眾的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通過提升價格、階梯收費措施限制一次性餐具、購物袋、包裝袋的使用;控制燃油機動車保有量;采取價格優惠措施鼓勵公眾購買綠色家具和環保建材產品等方式推動民眾綠色生活方式轉變。

4.6 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完善環境立法保障

建設低碳城市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團體及廣大民眾共同努力。因此,應健全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規劃低碳經濟發展布局,決策協調低碳城市建設的重大事項和相關工作,并且,應進行職能分解、職權分工和職責分擔,實現組織機構內部與外部之間制約和監督、配合和支持協同并進的運行機制,形成部門之間橫向聯動、上下級之間縱向貫通的低碳城市組織機構。

實施環境保護、建設低碳城市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支持。鄭州市應加強有關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使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與具體解決程序有法可依,為鄭州市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強制保障力。從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企業排污、建筑揚塵、移動源污染、垃圾處理、園林綠地保護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出臺相關法規政策,并加強相對應的監管體系,從而實現鄭州市從政策制定、法律保障、后續監管等多角度的碳排放的控制,促進鄭州市低碳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馮悅怡,張力小.城市節能與碳減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資源科學,2012(3):541-550.

[2] 楊青林,趙榮欽,邢月,等.中國城市碳排放的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環境經濟研究,2017(1):70-81.

[3] 趙榮欽,黃賢金.城市系統碳循環:特征、機理與理論框架[J].生態學報,2013(2):358-366.

[4] 婁偉.城市碳排放量測算方法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1(3):104-110.

[5] 張美玲.青島市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分析[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6] 孫鈺,李澤濤,姚曉東.天津市構建低碳城市的策略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2(6):115-118.

[7] 齊敏.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與評估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8] 于曉康,李子君,包玉香.基于因素分解的碳排放分析及情景預測——以東營市為例[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60-65.

[9] 劉裕生.北京市碳排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3.

[10] 周翠萍.鄭州能源消費結構研究[J].市場研究,2013(3):54-57.

猜你喜歡
低碳城市碳排放鄭州市
贠紅松作品選
鄭州市發展戰略創新與重構
咸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與治理路線圖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電子商務對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寧夏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研究
重慶市碳排放現狀及低碳發展路徑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低碳城市建設視角下城市新區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