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5年南陽大調曲子研究綜述

2018-07-19 00:54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3期
關鍵詞:曲牌大調南陽

■閆 榀(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大調曲子在中原各地流傳極廣,張長弓在《張長弓曲論集》一書中寫道:“俗曲的流行遍于南北各省,因為在南陽獨能得到研進與發展,內容越來越充實,所以就稱南陽曲了?!痹谀详柺袇^、縣、城、集鎮及農村山村,有著不少大調曲子愛好者,這些業余曲藝藝人常于茶館酒肆或豆架瓜棚等生活場所來以曲會友,是南陽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曲藝。大調曲的音樂豐富且優美,曲牌多達180余個,現存曲目近1300個,豐富度在我國曲藝音樂中較為罕見。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明清時期以來的俗文學、曲藝音樂等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2008年6月7日,大調曲子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隨著大調曲子加入非遺名錄,以大調曲子為主題的研究不斷增多,研究范圍也不斷擴展。其中相當的研究者親自走訪老藝人,并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大調曲子本體展開廣泛研究。在國家出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后,廣大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便對大調曲子的保護及傳承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南陽大調曲子的歷史沿革研究

(一)大調曲子的起源研究

由于大調曲子在民間沒有明晰的師承關系,再加缺乏古代文獻歷史的記載,所以針對大調曲的源頭和流變很少有專著進行深入探討。據《河南曲藝史》記載“河南鼓子曲(現稱大調曲子)的淵源無典籍可稽,但從體制、曲牌來源和聯套方式等特征中,可看到河南古代多種樂曲體伎藝的身影……”《河南曲藝》記載“鼓子曲是在明中期以后,以流行在中原的汴梁小曲為基礎,吸收了清雍正、乾隆年間在北方興起的岔曲演變而成。初興于汴梁,后傳入南陽等地區”。張長弓先生1948年出版的《鼓子曲言》和辛秀、長溪1983年編著的《大調曲子初探》,這兩本著作是用較長篇幅去研究大調曲的源頭和流變。但兩本著作探討的側重點有所差異,《鼓子曲言》一書側重于文學層面的探究,另《大調曲子初探》側重于音樂層面的探究。由于當時年代較早,掌握資料不夠豐富,研究手法較單一,所以上述兩本著作中的觀點也較片面,均對大調曲的源頭流變層面的探討不夠具體,但它們為大調曲的探究做出的貢獻不可小覷。

上述兩本著作中作者也各自提出了關于大調曲子形成的不同觀點:一是張長弓先生的“明代中期說”,作者認為鼓子曲是明代中期在汴梁與大量的俗曲結合后,形成了一種新的曲藝品種,起源于開封,而后傳入南陽及其他各地;二是辛秀、長溪“乾隆年間說”,作者認為它興起于清乾隆年間,是北京的岔曲流行到中原后與汴梁小曲合流后的產物。關于南陽大調曲子的形成眾說不一,后繼研究者針對大調曲子的源流問題從不同角度做了相應論證并提出各自觀點。南陽師范學院的仲立斌在《大調曲淵源初探》一文中主要從比較學的角度探討了大調曲與相和歌、諸宮調、明清小曲、岔曲和八角鼓等4種歷史上出現的不同音樂形式的關系,得出大調曲子的來源。南陽市文化局姜書華在《南陽大調曲起源試探》一文中預設一個前提:南陽大調曲的前身是盛行于清乾隆前期的“汴梁小曲”,由此預設并進行探討。鄭州大學馮彬彬在《河南大調曲子的源流與藝術特征》一文中,從大調曲子曲牌來源的角度進行考證,側重于大調曲所吸收的汴梁小曲為對象進行探究。李海萌先后在《大調曲子傳入南陽時間考辨》 《大調曲子源流研究的構想——建立于3種文獻分析基礎之上》《大調曲子源流初探》3篇文章中,作者從音樂史學的角度,不僅從大調曲子曲牌名稱的來源出發做研究,還從結構組織法之一 ——夾牌子套曲的源頭這兩方面論述了大調曲的歷時流變。作者認為大調曲于明中葉至清初傳入南陽,同時指出鼓子曲是宋元諸種曲藝形式在民間的遺留,與明清時期俗曲結合后就形成了鼓子曲。

(二)大調曲子的發展研究

王松陽在《南陽大調曲子的傳入流變及興衰》一文中將大調曲子的發展分為幾個階段:1.清末民國初年至五四運動后是大調曲子的發展期,當時受新思潮的影響,大調曲子的曲牌不斷增多、更新,順應歷史潮流,表現社會的新生活和新面貌;2.20世紀30~50年代為大調曲子的鼎盛時期,因抗日戰爭時期,南陽成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帶來了相對的文化繁榮,加上曲劇的形成,也為大調曲提供了發展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曲藝團隊成立,開始了大調曲子的研究并登臺演出;3.“文革”時期是大調曲子的停滯期;4.20世紀80年代以后為大調曲子的衰敗期。 張書勇在《鄧州大調曲子:一曲漸行漸遠的民間絕唱》一文中有關大調曲子的發展概論基本與上述作者表述一致。此外作者在文中提道:“在20世紀的30~50年代期間。當時,鄧州僅城區就有300多位演唱藝人,在鄧州小西關不足500米的長街上,茶館曲場達數十處,行人走在街上,但聞百步之內弦索爭鳴,唱曲之聲此起彼落,煞是熱鬧。在當時有“大調曲子唱一腔,男的不下地,女的不燒湯”之說??梢娫诋敃r大調曲子在民間流行廣且受歡迎程度高,與“20世紀80年代后受現代時尚文化的沖擊,目前鄧州彈唱大調曲子的藝人不足60人,其演唱舞臺也由廣闊的城鄉大地退縮至城市茶館的一角”?,F在的生存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仲立斌在《大調曲子社會性別初步研究》一文中,分析民國以前、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3個不同歷史階段大調曲子活動中女性的行為,以及不同階段大調曲子曲目中的女性形象。不同歷史階段大調曲子社會性別內涵的變遷是與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文化相適應的。

綜上所述,在大調曲音樂成分的問題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均認為大調曲子的主體是由明清小曲和汴梁小曲所構成。另外,探討源流問題的幾篇文獻均表示大調曲之所以能在南陽地區保存、發展良好,是因為南陽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但這些論述中幾乎都未解決大調曲的曲牌連綴方式的來源問題,唯有李海萌在其論述中對此問題有所探討,筆者也比較同意此作者的觀點。在大調曲子的發展研究方面,雖然學者們的觀點基本一致,但是各個階段的具體發展狀況沒有做詳細具體的論證。

■南陽大調曲子的藝術形態研究

(一)大調曲子的曲牌研究

在大調曲子的曲牌和結構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早期張長弓(1948年)在《鼓子曲言》中列出117個曲牌和雜調,隨后辛秀、長溪(1983年)在《大調曲子初探》中又將曲牌數量增至140種,同時還列出了一些原屬昆腔、皮黃、秦腔等戲曲聲腔曲牌。另外,雷恩洲、閻天民(2004年)在《南陽曲藝作品全集》 (大調曲子卷)中將曲牌增至為229個。他們3人均對大調曲的曲式結構進行探討。最常見大調曲的曲體結構為曲牌連綴體式的套曲,即為選用某個曲牌作為曲子的頭和尾,中間部分則根據故事內容的情節選用若干個曲調做連綴。除了常見的鼓子套曲外,還有垛子套曲和碼頭套曲,但它們均為“曲頭+若干曲牌+曲尾”的結構程式。此外,也有少數的無頭無尾或有頭無尾或無頭有尾的曲牌連綴形式。馮彬彬在《曹東扶大調曲子藝術特征》一文中,將大調曲子的結構特征分為兩大類:1.單曲體,用一個完整的曲牌演唱的唱段。2.曲牌連綴體,是以一個兩段體曲牌的第一段做頭,第二段做尾,中間夾進若干曲牌形成的套曲結構。其中,曲牌連綴體含有鼓子套、垛子套、越調套、馬頭套曲、滿江紅套曲。

(二)大調曲子的唱腔研究

大調曲主要流傳于南陽市區及鄧州、內鄉、新野等地。最早期是在營業性的茶館里,一般為一人主唱,眾人幫腔,同時有三弦、古箏、琵琶等樂器伴奏。大調曲的“曲友”較多為男性,演唱時閉目端坐,以表示高雅品格。大調曲子的唱腔極具豫西地域特色,在保留有自身的音樂特性外,還并蓄有其他劇種的特色唱腔,不同藝人所呈現出的風格也有所不同。對大調曲子的唱腔進行論述的大部分是唱腔板式、伴奏樂器、方言運用及調式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對大調曲子唱腔的整篇幅研究較少,一般在寫本體音樂中會多少涉及。

唱腔板式方面,鄭州大學的馮彬彬在多篇論文中都有歸納總結,在《河南大調曲子的源流和藝術特征》一文中,對大調曲子演唱形式的變化進行描述,由傳統的坐唱形式發展到后來搬上舞臺表演,成為一種曲藝形式,并對大調曲子出現的伴唱形式簡做論述;在《曹東扶大調曲子藝術特征》一文中,歸納總結了傳承人曹東扶的演唱和板式特征。對曹東扶的運氣方式、咬字吐字、唱腔特點及曹東扶自己總結的16種板式這些方面都一一列舉了詳細譜例并加以分析。另外,文中也提到了腔詞關系問題,在曹東扶先生傳承的大調曲子的音樂中,唱腔需要隨著唱詞內容的變化而變化,作者對此歸納總結出了唱腔變化的五大類型。王宇琪在《中原荊楚匯佳音——南陽大調曲子唱腔特色研究》一文中,針對南陽大調曲子在潤腔、噴口、調式、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深入探討了其地方音樂特色、音樂與當地文化的關系。朱敬修在《南陽大調曲子研究》一文中針對大調曲音律的特征進行探究。筆者認為大調曲子是地方曲藝文化,所以旋律與地方方言之間的關系極具研究價值,目前對深入研究的學者不多,有待進一步探討。

在伴奏樂器方面研究者較多,內容較完善。據走訪的老藝人們說“大調曲子和板頭曲不分家”??梢娝鼈冎g聯系緊密,對板頭曲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張長弓(1948年)在《鼓子曲言》著作中示例說明了鼓子曲存在很多曲牌雖同曲譜實異的情況,指出隨著時代和流行人群的不同,名同實異的曲譜越來越多,并指出板頭曲是一種有譜無詞的彈奏曲,它是在未唱正板以前(《鼓子頭》是正板)為半調弦子、半活手法先奏的曲子。辛秀、長溪(1983年)編著《大調曲子初探》結合曲例對曲牌音樂做了詳細地考辨,并指出其板頭曲(器樂曲)多達50余種。李紅斌《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淺析》指出河南板頭曲作為河南大調曲子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中州絲竹樂”。馮彬彬在《河南大調曲子源流與藝術特征》一文中歸納總結出伴奏形式的幾個特點。李海萌在《淺談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三弦演奏的若干特點——兼談三弦演奏風格的分類》一文中打破以往對大調曲子的伴奏研究,人們對三弦的研究大多只局限在說唱音樂中處于附屬地位的三弦伴奏的演奏藝術,而對于弦索樂中具有獨立地位的三弦演奏藝術卻疏于研究,此文對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三弦演奏藝術的考察重在其如何體現弦索樂種中的三弦演奏對于神韻的追求,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另外,大調曲子的伴奏對器樂曲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在歷史上,傳統箏樂音樂以板頭曲和唱腔曲牌兩種形式隨大調曲子從豫東向豫南地區傳播,并在以曹東扶為代表的大調曲子藝人對其曲目的編訂及其從事的社會活動的推動下成長為一種具有地方風格代表性的藝術表演形式。王丹在《略論大調曲子對河南傳統箏樂的影響》一文中,主要針對大調曲子與河南傳統箏樂的密切關系,對河南傳統箏樂音樂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初步探討。趙潔在《河南方言對河南板頭曲琵琶風格的影響——以陳杏元和番為例》一文中,作者著重討論受河南方言對其潤音方式、行韻技法的浸潤與滲透,河南板頭曲琵琶的器樂語匯如何通過“滑音”這一技法以及與其相關的衍生技法來體現河南當地音樂的風格彩韻。除了對器樂的研究外,也有學者對樂曲進行研究,仲立斌在《大調曲子<碼頭調>與<借云館曲譜馬頭調>之比較》一文中,作者通過對大調曲子《碼頭調》與《借云館曲譜馬頭調》的比較研究,得出《借云館曲譜》中的兩首《馬頭調》是大調曲子《碼頭調》較早的源頭,大調曲子《碼頭調》是明清時代的小曲在今天傳統音樂中的活態保存。張慶華在《河南板頭曲之傳承研究》一文中立足于“傳承”的本質,從研習方式、傳承人、板頭曲的文化生活環境3個方面來探討如何使板頭曲能夠原汁原味的延續下去,使其后繼有人,真正做到保護、傳承。

■南陽大調曲子的保護傳承

近些年來,隨著劇團的減少、宣傳的匱乏,加之場地稀缺和演員的流失,大調曲子出現了傳承的斷裂?,F如今,在國家大力倡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境中,由政府積極帶頭響應號召,學校、藝人、媒體也都在為南陽大調曲子的傳承努力著,雖然已經有了嶄新的面貌,但存在的問題依舊嚴峻。在傳承發展中,藝人們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創作、表演并推動著大調曲子藝術形態的發展。涉及大調曲子傳承發展的文獻較多,學者們就大調曲子的現狀提出各自觀點及建議,但針對傳承藝人的撰述較少,有待進一步完善。

王丹在《對南陽大調曲子的民間傳承現象分析——民間音樂群體傳承的實例分析》一文中通過分析南陽大調曲子的傳承過程和傳承現象,探究其衰而不亡的原因。孫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陽大調曲子”的演變與傳承》文中論述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著名曲藝“南陽大調曲子”的起源、發展過程和現狀,并對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傳承與發展問題提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馬利利在《河南大調曲子傳承與發展新途徑研究》這一多元文化集合現象的本質并對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探析,以期探索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發展的新途徑。吳英榮在《如何繁榮南陽大調曲子》一文中列出了南陽大調曲的源頭、流變、傳播的歷史狀況,并根據不同時期大調曲在社會上的影響,對如何繁榮大調曲的問題給予建議來幫助這一古老的劇種可以重現光彩。筆者認為,要想徹底解決我們傳統音樂的傳承問題,還是要從各大院校及專業的音樂機構著手,讓更多的民眾和學生接觸到傳統音樂。張延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初探——南陽大調曲子走進大學課堂》一文中通過對南陽大調曲子的現狀及傳統傳承方法的分析,總結了南陽大調曲子走進南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課堂的這種新形式的優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開拓了傳承、發展的新天地。王錚在《試論鄧州大調曲子的傳承現狀》文中提出:我們應有中國自己的傳統音樂觀,不能以西方的審美標準來看待中國的傳統音樂。筆者非常認同作者此觀點,在隨后的研究中也將會秉承這一理念。馬奇在《南陽大調曲子傳承與發展的思考》《南陽曲藝傳承與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兩篇文章中都提出了傳承人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應更多地關注曲藝藝人的生存狀況,鞏固和完善政府、專業曲藝隊伍、民間藝人三位一體的曲藝運作機制,保持和推進南陽曲藝事業的繁榮。筆者很贊同此觀點,當前更需要把傳承人的保護和傳承與藝術生產領域的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組織、鼓勵有前途的新秀向傳承人學習,建立健全傳承機制,使傳者能得英才而教之,承者能得名師而學之。

■結 語

通過對大調曲子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發現自列入非遺名錄之后,大調曲子的研究成果較為集中、豐富。其中早期張長弓、辛秀、長溪、閻天民的著作為大調曲子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大調曲子研究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

在研究內容上,對大調曲子的歷史沿革及傳承、發展等問題的事實性重復論證內容過多,應避免這方面的低水平重復。對大調曲子的曲目研究相對匱乏,需要加強對其長篇曲目和新創作曲目的研究。對唱腔的研究應更加深入,在對地方方言與大調曲子的曲調關系問題可做進一步探討。另外,大調曲子與地方文化之間的關聯密切,可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視角方面,可借鑒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增加多角度、多學科綜合的研究成果。據現代音樂流向的城市化,應多關注現代城市中流傳的大調曲子及新創作融合大調曲子元素的作品,可對其深入研究。社會性別體系可看作是一種權威結構,我們可將權利、社會性別、音樂和價值觀四者聯系起來放入大調曲子中,著眼點放置于女性身上,探討因性別不同而產生的社會地位及音樂行為之間的關聯性。

猜你喜歡
曲牌大調南陽
安東尼奧·羅塞蒂圓號作品《降E大調協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曲牌性視角下的器樂曲《海青》
G大調隨想曲
“《常用曲牌新譜》出版座談會”在本社舉行
南陽:高質量開展人大工作評議
【曲牌園地】
昆曲曲牌與昆笛演奏
南陽人大“四有”監督的實踐與探索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南陽解放紀念碑》失誤嚴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