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元史觀的運用

2018-07-26 04:25馬順文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運用方法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馬順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高中歷史課堂上,老師開始將更多的教學目光集中到對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多元史觀的教學運用,正是立足于這個基礎,通過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把握合理的引入尺度,整合多元史觀的內容等方法來呈現歷史課堂的多元化。結合當下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內容,通過對多元史觀運用內容的具體闡述,希望能為老師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多元史觀;運用方法;教學策略

在歷史的學習中,史觀是人們看待歷史的角度和側重點,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的整體進程。而多元史觀的內容,則是幫助學生站在這個基礎之上,更為宏觀地看待歷史問題,使自己的學習思路不再局限于某個點上,而是將知識內容融會貫通,將各種史觀綜合到一處,多角度地分析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習內容需要用不同的史觀來進行解讀,并且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也不能完全由某一種史觀來主導,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多元史觀的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

一、多元看待教學的內容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得知識內容的途徑也變得越來越豐富,這也使他們對能力的需求要高于對知識的需求。所以,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改變傳統教學中那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基礎內容之后,借助多元史觀的方法,對知識點展開多樣化的探究。這樣既可以凸顯教學內容的高瞻遠矚性,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對那些前沿的學術觀點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學習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個章節的內容時,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多是利用“辛亥革命的最終結果如何”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探究,很多學生也是整合教材上給出的內容,逐條向老師陳述自己的觀點。為了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元史觀的內容,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如在對辛亥革命進行評價時,從革命史觀上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從現代化史觀上看,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現代化;而從全球史觀來說,它推動了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中國與世界已經緊密相聯;從社會史觀的角度來說,一些傳統的陋習,像跪拜禮、留發辮等遭到了廢除,國民面貌煥然一新。多元史觀的利用,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思路,完善自身的解題方法。

二、把握引入利用的尺度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多元史觀可以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看待學習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還要把握引入利用的尺度,不能盲目。相比于初中歷史,高中歷史內容有了一定的深化,但是在應用多元史觀進行教學時,還應該避免過多、過難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應用多元史觀,打破了傳統課堂上閉塞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某個知識點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進行學術研究,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加以重視。

例如,在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這個章節的內容時,要是從全球史觀上進行考慮,老師在講解中主要是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幫助學生認識到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而在社會史觀的影響下,則是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減少,工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當然,老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史觀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工業革命對未來世界的深遠影響,如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組織的形成等內容。在講解中,老師不妨設定出一條主線,利用各類史觀,將教材上的內容合理嵌入其中,同時還可以有效把握引入的尺度,避免出現過多偏向學術性的內容,保障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內容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幫助他們形成系統的學習觀念。

三、注意整合史觀的內容

由于歷史這門學科的教學特點,在教學中,老師要想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對多元史觀的內容形成主動的學習意識,那么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對各個史觀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掌握,多角度看待歷史的具體內容。當然,在多元史觀的引入中,老師也要有一定的標準,不能因為練習而練習,讓課堂又變成了單向輸入的學習模式,不妨利用問題,完善學生的思考路徑,開拓他們的解題思維,讓學生對不同的史觀加以科學的應用。

在教學中,老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整合各史觀之間的關系。當然,不同史觀各有千秋,如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而全球史觀則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現代化史觀則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而社會史觀則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歷史。通過這幾點內容的分析,在解決歷史問題時,老師就在學生心中定下了一個基調,幫助他們合理地對歷史問題進行思考,進而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元史觀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視角,避免學生思考趨于片面化。對于這種教學方法,老師要持有開放的教學態度,從基礎入手,幫助學生系統地做出延伸,這樣才能使他們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盈.多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經濟全球化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3):92-93,101.

[2]尚曉花.淺談多元史觀在高一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2(9):90-91.

?誗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運用方法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小圖標,大用途
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