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細節” 落實“有效”

2018-07-26 04:25沈亞芳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數學作業細節

沈亞芳

摘 要:作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作業設計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在當前實施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傳統的作業已適應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對作業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關注作業中的細節,積極探索新的作業形式,使數學作業設計體現出趣味性、生活性、探索性、開放性、綜合性;使作業批改方式由“單一呆板”走向“靈活創新”,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鉆研備課。完善作業教學細節,可以使作業真正成為“減負”的突破口,從而使教學更加有效。

關鍵詞:數學作業;改變觀念;細節;有效

一、問題的提出

細節決定成敗,在我們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經常會因為沒有重視某些細節,或者是根本沒有這樣的細節意識,從而導致我們的教學走偏,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事實上,我們現在的教學,很多都是細節的教學。就如我們的作業,這正是我們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一個細節,把這個細節做好了,做深做透做亮了,我們的教學也就好了。

自工作以來,聽了許多老師的課,我發現一個細節,就是他們很少把作業攤到桌面上來討論,作業始終在幕后徘徊,而作業又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于是我翻閱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書籍,從他們的教學中發現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善于用特有的教學機智去捕捉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創造出完美的教學。

傳統“全批全改”的數學作業方式存在作業形式單一、學生處于被動、師生信息失真等缺陷。這種方式占用了師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教師來說苦不堪言,而學生也會感到很痛苦。因此,改革數學作業教學迫在眉睫,完善作業教學細節,使作業真正成為“減負”的突破口。

二、方法與實踐

(一)改變教學觀念

1.轉移——教師的“關注點”

改變一:作業設計——“僵化”走向“創新”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睂嵤┬抡n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作業設計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學生通過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從而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作業在題型和內容上不但要新鮮有趣,在形式上還要突出多樣性。作業題型設計要力求多樣靈活:屬于概念、規則等基礎知識方面的,大多設計一些填空、選擇、判斷、改錯等題型;屬于應用方面的,則設計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補充條件、補充問題、自編等類型題。另外,也可以設計讓學生實際操作等題目。而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則有助于克服作業活動中的單調乏味現象,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實踐:

(1)觀察積累作業——觀察是積累的前提,學生往往會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可結合教學布置一些觀察類的作業。如,在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前,要求學生前兩天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軸對稱的圖形,并記下名稱。

(2)動手實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動手做一些小實踐,做一些小研究,進行一些小探索。如,在學習“立方體的展開圖”前,讓學生回家先自己動手制作多個立方體,再把其中的邊剪開,畫出不同的展開圖形狀。

(3)課外閱讀作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所授知識,組織學生搜集并閱讀科普讀物、輔導雜志、互聯網、數學發展史、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軼事等,從而獲取一些信息。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或“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可要求學生收集勾股定理的不同證明方法或了解“雞兔同籠”問題。

(4)口頭表達作業——常見數學證明題中讓學生用幾何語言來描述判定和性質等識記內容,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特殊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教師還應教學生學會總結規律,學會巧記,而不是死記硬背。

(5)開放性作業——學生與教師可充分利用資源,舉行課外活動(如測定校園中旗桿的高度,測量河寬等)、參觀調查(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這塊內容時,可讓學生調查“家庭成員的喜好”制成表格的形式)等。讓學生從書本中跳出來,從題海中跳出來,走向社會,走近生活。使學生經歷數學從實際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現實的過程。

反思:

作業的設計形式還可以有很多種,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作業,教師都要注意把握好每個環節,做到有始有終,防止流于形式,使作業真正能對培養學生能力和情感方面起到它該起的作用。數學教師應以優化作業為著力點,努力使作業“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

改變二:作業批改——“呆板”走向“靈活”

作業批改是繼備課、上課之后的又一基礎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備受重視,作業批改改革卻遭遇漠視,很多學校仍然沿用傳統作業批改方式,這既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把學生無形放在教師的對立面。因此,作業批改已成為當今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我們應該改變這種呆板的機械模式,給作業的批改來點創意。

實踐:

作業的批改可以來點創新。如,教師在課堂上布置完作業后,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手執紅筆,邊巡視學生邊批改作業。這樣做可以隨時鼓勵學生,及時糾正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而且節省了教師批改作業、學生訂正作業的時間,提高了效率。平常學生做作業和老師批改作業是分開的,其實這是不合理的。教師還可以通過輪流面批的反饋方式使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不足?!懊媾苯^不是當面批評,如能采用面批與鼓勵相結合的方法,效果會更好。教師應根據不同習題、不同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批改,如學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聯批等,以激勵學生的作業熱情,并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反思:

由于傳統的作業批改占去了教師相當多的時間,教師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備課。優化作業批改方式是客觀現實的需要。

改變三:作業效果——“高耗”走向“高效”

據筆者了解,有些老師,針對一節課的知識要求學生回家做試卷,學生交回來不管對錯打個勾,這種教學手段對學生心靈產生了傷害,就從效果而言,也是典型的“高耗低效”。只有“體力勞動”,沒有“腦力勞動”,還奢談什么取得了顯著效果。

實踐: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老師講解一遍又一遍,批改一遍又一遍,學生還是要錯。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對待作業的態度不正確,為了完成任務而做作業。長期實踐表明,除了要及時反饋作業,還可適當設置一些激勵制度,如第一次就做正確的學生可免做部分作業,可以讓做得好的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周圍同學。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減輕了教師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反思:

如果只有傳統的、單一的作業方式,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造成一些學生做作業時出現不動腦不動嘴,機械地搬運或抄襲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理念,剝奪了學生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智能發揮,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與課堂改革銜接的作業方式可概括為:“寫得多,學得累,改得苦,效果差”。

改變四:作業時間——“長度”走向“厚度”

數學作業可能是最費時間了,特別是一些作業中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需要在這一類題目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在有限時間里可能得不到解決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往往是將就著抄一個答案應付了事,那也就等于無效作業了。

實踐:

學生的作業做到教師先做后布置,要求一般學生在課后半小時左右完成。因此,作業的題量上要求少而精,可挑選一些綜合習題,采用一題多解、變式運算等方法讓學生去做,并控制好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

反思:

許多作業都是常規作業的機械重復,這樣只會增加學生的厭煩心理,甚至有的學生還投機取巧。與其如此,不如讓學生與作業化敵為友,少留些作業。所以教師要在作業布置的細節上做足文章,不要只講求數量而忽略了質量。如此,學生既減輕了作業量,又掌握了基礎知識,還促使學生能自覺地、認真地去學習數學。

2.捕捉——學生的“興奮點”

(1)抓住學生的“舌”:作業內容——“乏味”走向“趣味”

數學作業若是機械單一、重復與模仿、死記硬背的內容,顯然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發展。退而言之,即使基礎知識的積累需要靠記憶和模仿訓練,但學生在厭倦的情緒中,沒有積極的心態,學習的自覺性怎么能培養?學習的效益又從何談起?作業設計應緊貼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使數學生活化。將各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

例如,學習了“求代數式的值”之后,我問學生,你們想知道你們將來能長到多高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睂W生已經進入我設置的“陷阱”了,于是我及時出示了青少年身高預測公式:男孩長大后的身高=(x+y)÷2×1.08,女孩長大后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親的身高,y表示母親的身高。還沒等我說完,學生就馬上動起了手,不一會教室里就聽到學生在叫:“哇,我能長到181 cm!我能長到168 cm,以后我還蠻高的嘛!……”學生算好后,我又讓他們同桌互相檢查書寫的規范性和計算的準確率。

這是一個操作簡單、計算量有點大的作業,要求學生對“求代數式的值”的書寫格式進行規范和計算能力加以提高,多數學生都饒有趣味地進行了探究,而且計算得特別仔細,最后大部分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反思:

當學生對一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大腦皮層會激烈運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自覺主動完成作業。作業設計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識點融在情境之中,使學生在“趣”中學,“趣”中練,由舊“趣”促新“趣”。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計算、無思維價值的機械練習。使學生覺得完成作業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負擔,從而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欲望,激起其克服困難的意志,在輕松的氣氛中大大增強創新能力。

(2)抓住學生的“眼”:作業形式——“平面”走向“立體”

開放作業的形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可以是口頭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還可以展示創作成果等。學生完成作業時,可以采取相互競賽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

例如,學完“勾股定理”后,我布置了“尋找更多的證明方法”的作業。結果有的學生一口氣從網上找到了16種證明方法,制作成小報貼在墻上供同學了解;有的學生寫了一篇調查報告。還有學“投影”這課時,我布置的作業是:“北京故宮中的日晷聞名世界,是我國光輝燦爛文化的瑰寶。請通過查閱資料、上網等途徑,收集我國古代有關日晷的歷史背景,探索用日晷測定時刻的數學原理,并就此寫一篇簡要的報告?!边@樣的數學作業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數學素養,拓寬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反思:

如此豐富的作業,一定有適合各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學生也一定會選擇符合自己專長和個性的題目去完成。相信學生的解答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這種作業記載著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體驗幸福和快樂的足跡,是新課程下的特色數學作業。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科特色,把作業還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空間和時間。

(3)抓住學生的“胃”:作業布置——“專制”走向“民主”

調查顯示,布置作業老師掌握著主宰大權,學生只能唯命是從。這種狀況雖是中考、高考的環境與機制長期冶煉使然。但這正是我們需要作深刻反思的問題,這樣“專制型”地布置作業,學生怎么有做作業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怎么不會以應付心理對待呢?

例如,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自己對知識接受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具體做法如下:

C類作業:此類學生范圍不能太大。是針對基礎較差、學有困難的學生而設計,作業的分量較少,難度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作業內容屬于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B類作業:針對基礎一般、學業中等的學生而設計,面對的是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

A類作業:這類作業面對的是班級中學有余力的學生。作業內容屬于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智力訓練題、提高題及一些靈活性較大的作業。

反思:

教師設計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既讓學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證學優生免受“饑餓”之苦。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作業,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實踐的成功者。當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動態發展,相應作出一些調整,尤其要關注C層學生的心理變化,要多關心多鼓勵,不能讓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轉變學生理念

改變一:注重習慣——“先看書,后作業!”

有些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注意力渙散,當碰到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思考不出來便會走神,或者受到其他更有趣的誘惑時,作業便會被拋在一邊;有些學生喜歡邊做邊吃邊聽音樂或者看電視,必然導致作業時間大大延長,作業效率低下;還有些學生是玩夠了再做作業,甚至不及時完成作業。

實踐:

可指導學生“先看書,后做作業”,一旦看完書就要求學生在不翻書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作業。先看書,后做作業,不但不會浪費時間,還會加快做作業的速度,節省很多時間。因為看書所花費的時間,要低于盲目做作業所浪費的時間。

反思:

教科書是編者辛勤勞動的結晶。它通過精練的語言、典型的例子把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果連書本都沒弄明白,那么,又怎么會應用書本上的概念、法則、定理等去做習題呢?做作業就是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過程,作業中出現錯誤,往往是由于對課本知識沒有透徹理解的緣故。只有先弄懂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及方法等,才能減少解題中的錯誤。

改變二:強調訂正——“訂正使你進步!”

在作業訂正上,教師很少刻意為學生留出訂正作業的時間,學生往往是拿到教師批改后的作業要訂正時新的作業又要開始做了,所以只好匆忙訂正完甚至還沒訂正完就又開始做新的作業,這樣訂正就不可能有效。

實踐:

有句歌詞改一下“給點時間,給點空間,有空多讓孩子想想,錯在哪里?”我告訴學生作業的訂正就如同醫生開處方治病,這一步才真正讓你進步。所以我在作業教學中有一句口號“訂正才讓你進步!”只有關注訂正,重視訂正,學習才會進步。

反思:

如果老師對作業訂正查得緊、查得嚴,學生就訂正得快,訂正得認真。反之,老師對作業訂正關注得少一些,部分學生也就訂正得不認真或拖著不訂正。

改變三:強調反思——“輸入大腦的才是你的!”

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做完一道題目后就緊接著做下一題,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完后回顧檢驗已經得到的解答,導致學生的解題經驗積累也比較少,做完題目后沒什么提高,所以作業效果也就比較差了。

實踐:

平時在處理作業的時候,我都讓學生給做錯的或者不是獨立做出來的題目做上紅色的記號,并寫上反思,下次上交作業時一并檢查。

反思:

數學作業的精髓是“精練”與“反思”,反思越深入,練習就可以越精。因此,學生對每次的數學作業都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逐漸養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維習慣,這是數學作業是否有效的關鍵。

三、結束語

教師應該以改變教育觀念為抓手注重作業細節的實踐與研究,加強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上的細節,不僅要精選作業,而且要設計分層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及時引導和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在學生作業過程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幫助,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效率;改進批改作業的方法,并認真鉆研批改后管理和引導學生訂正的有效措施,認真備課,找出高效率的作業講評方法,及時進行作業后的反思小結,從而提高我們學生的作業有效性,進而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效性,最終使“輕負高效”不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丁麗娟.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17).

[2]姚衛新.從教學細節反思課堂教學觀念[J].地理教學,2006(7).

[3]陳劍華.關于中小學作業形式、作業評價問題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

?誗編輯 魯翠紅

猜你喜歡
數學作業細節
細節描寫很重要
細節取勝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高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淺談農村普通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評語式批改在數學作業中的運用嘗試
細節取勝
提高數學作業質效的幾點嘗試
時尚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