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體課堂下“精講”內容有效性的思考

2018-07-26 04:25李越美孫鈺紅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精講有效性

李越美 孫鈺紅

摘 要:鄭州一中2010年開始實施“主體課堂”的課堂模式,其中的精講不是原封不動地講教案,不是面面俱到,講的是學生自學和研討后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講的是課堂的生成問題,講的是本節的重點;講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路和方法。對精講內容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并編寫了基于主體課堂模式的不同于傳統教案的“精講案”。

關鍵詞:主體課堂;精講;有效性;精講案

隨著全國高中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鄭州一中2010年開始實施“主體課堂”的課堂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主體課堂[1]主要有三個環節:(1)學生自主學習;(2)交流研討;(3)教師精講。前兩個環節學生在教師事先編好的“學習指導書”的指導下完成,最后是教師的精講。精講不是原封不動地講教案,不是面面俱到,講的是學生自學和研討后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講的是課堂生成的問題,講的是本節的重點;講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路和方法。所以這樣的課堂對教師的挑戰會更大,但教師不可能將所有問題全部解決,如果經過事先的調查和積累,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會更自信地登上講臺。

本文作者和同事們從2010年開始使用主體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記錄和收集了不同層次、不同校區許多學生上課中生成的問題,形成了具有學生生成問題預測的不同于傳統教案的“精講案”。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為例,研究實現主體課堂精講有效的精講案的編寫。

一、精講案體例設計

(一)設計思路

1.結合主體課堂模式的三個環節,上課的過程貫穿精講案始終。

2.重視學生生成問題。

3.課堂內容“三分天下”,即學生自學能夠完成的內容,學生通過研討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教師點撥就能解決的問題“略講”,“精講”的是難點、節點和易混點。

4.注重課后反思。

(二)精講案案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導入新課: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每個城市內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通過集聚效應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區,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城市地域結構,結合“學習指導書”閱讀本節內容。

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記錄)

交流研討:

(學生生成問題歸類)

精講預案:

1.不講

(1)城市地域結構模式(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預測問題:通勤帶是什么?

答案:以特定的城市為中心,從業人員以日為周期的集中和分散的范圍。指沿高速交通線發展起來的上層和中上層人們的住宅區。人在市中心工作,使用月票乘車往返于兩地,故稱為通勤帶。

(2)影響城市空間結構的其他因素,如歷史、行政、知名度、宗教信仰等。

2.略講城市功能分區(三種功能區的位置、特征和形態),具體內容如下。

城市中常見功能區主要是住宅區、商業區和工業區,我們主要需掌握它們的分布位置。

……

預測問題:(1)為何住宅區背向發展?

答案:中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距市區遠;而低級住宅區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環境較差。

(2)鄭州的商業區在哪里?住宅區在哪里?

3.精講

(1)經濟因素對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

……

(2)城市工業區的合理布局

對于有大氣污染的工廠,

……

對于有水污染的工廠,應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地帶的遠郊區。相對的,自來水廠應布局在河流上游,水質好。

預測問題:課本24頁活動題。

板書設計

課后學生仍存在的問題(學生問得多的問題和作業中錯得多的問題):

本節課反思:

1.精講內容方面

2.有價值的問題和回答

二、精講內容有效性思考

精講案設計的初衷是什么?實現課堂的有效。課堂上教師精講什么樣的內容是有效的?作者覺得,其一,是否講的是學生的問題;其二,是否講的是知識的節點和難點;其三,是否有方法和思路的拓展,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為了實現以上幾點,作者覺得應做以下工作。

(一)課堂內外收集學生問題,并挖掘出現問題的根源

學生的問題才是教師需要講的內容。故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收集學生問題。第一,課堂上“自主學習”和“交流研討”環節,教師雖是守望者,但應當好記錄者,將學生的問題歸類、思考。第二,找出課下學生習題中出現的問題。第三,主動和學生交流,變“學問”(學生問老師問題)為“教問”(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第四,挖掘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基礎知識不扎實,還是理解有偏差,針對根源找到問題。

比如,關于“城市化對水循環各環節的影響”,我們教學中認為城市化后蒸發減弱,下滲增強,地下徑流增強。但蒸發減弱學生一直搞錯。我根據學生的研討,發現了兩點根源:一是沒關注“降水量一定”的前提,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蒸發量”,覺得氣溫高,蒸發量就大,沒有和水量相結合。我用示意圖將該問題講解后,這個問題學生基本沒有搞錯過了。

(二)結合學生問題,對“精講”重點預先設計、突破

比如,人教版必修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一節中關于“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學生理解浮于表面,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層層遞進來突破。

讀課本圖2.7,思考下列問題。(點撥:讀圖2.7,首先讀圖名,其次看橫、縱坐標,再次要看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的斜率,最后,注意某一范圍內具有最高付租能力的線,因為只有付出最高地租,才能獲得這塊土地的使用權,使之成為該活動的功能區)

(1)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遠近的變化有何異同?

(2)如果由各類用地的付租能力來決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圖中OA最有可能成為哪一類功能區?AB和BC呢?

(3)若僅考慮付租能力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區由市中心到郊區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

(三)注重課堂內容的拓展與應用

比如,“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一節關于工業區的合理布局(見本文第一部分案例),有學生提出,鄭州處在季風氣候區,鄭州的工業布局在西北,如高新技術開發區,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鄭州市工業區的布局是否合理?

鑒于此,我進一步拓展到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變化和工業慣性。

(四)課堂上運用教育機智,對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問題,調整方法、思路和過程

教師“精講”與教育生成融合得好,才能抓住學生,抓住課堂。當然教師只有擁有教育智慧,生成性問題才能被升華出來,否則這靈光一閃的機遇只會從身邊悄悄溜走。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熟悉教材,對教材相關的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對講課滿懷信心、胸有成竹,才能回答和處理學生就教材內容提出的疑問,才能就實際情況決定教學方法。

注釋:

[1]主體課堂有三個環節:(1)自主學習:學生依據教材,結合教師編寫的學習指導書,明確學習重點、難點、知識點,應用學習方法,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并可以在自主思考過程中生成新的學習目標、內容。(2)交流研討:學生通過個體自學存在的疑問、生成的新問題,采用自由研討的形式,集思廣益,相互激發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3)精講:教師對前兩個環節中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或重要問題以及新生成問題中價值較高的問題進行補充式講解。對學習內容中體系性知識、普遍性方法進行總結式講解。對具有深遠意義的學習內容進行升華式講解。對學生尚未解決的個別問題,進行課后單獨輔導式講解。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鄭州市第一中學教學研究項目《主體課堂下精講環節有效性研究——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為例》(JCJYC16120137)研究成果。

?誗編輯 趙飛飛

猜你喜歡
精講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提高幼兒美術活動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數學復習課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四環節”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刪繁就簡 以精取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