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審美聯現實,創新教學為發展

2018-07-26 04:25李中標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審美教材教育

李中標

摘 要:如何利用教材指導學生學習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對傳統優秀文言詩歌篇目《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的分析挖掘教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教學觀察分析老師都停留在傳授知識、分析背景原因上,與現實結合不夠,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節,教學未能與審美、教學未能與育人以及學生的發展聯系起來。為了學生的發展,試著由探究蘭芝和琵琶女的悲劇誰之過把教材與現實聯系起來以進行審美育人教育。

關鍵詞:教材;教育;審美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指導學生學習,這是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對于傳統優秀文言詩歌教材《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的分析挖掘,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自己22年的教學觀察來看,老師把教學的重點一直放在對疏通文義和概括人物性格以及探究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客觀原因上,沒有發現有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由蘭芝和琵琶女的命運來引領學生培養自己的性格或引導學生怎樣對待生活或習得為人處世的方法上。簡單地說,老師在教學這兩篇課文時,傳授知識多,結合現實創興育人少!

如《孔雀東南飛》作為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在討論《孔雀東南飛》的思想價值時,教師大都遵從教學參考書的說法。說文章通過蘭芝的愛情悲劇來歌頌蘭芝追求幸福、不堪任人擺布的反抗精神,揭示舊中國沒有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女子的悲慘命運。

從主題思想出發,對蘭芝愛情悲劇的探討就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教學重點了。按照傳統的教法,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找出了導致蘭芝悲劇的八點理由:

(1)婆婆無理,刁蠻逼迫。(2)哥哥不解妹妹,蠻橫相逼。(3)蘭芝堅定不屈。(4)仲卿以事業為重(蘭芝無后)。(5)封建社會婦女沒有地位。(6)仲卿大孝為先愛情表現的懦弱。(7)蘭芝的專一。(8)蘭芝唯美的愛情觀。

觀察發現,大多老師僅遵從教參之說,認為當學生找到這諸多的因素課堂教學就完成了,老師沒有再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未能深入思考教學這篇文章對我們今天的學生的現實育人價值!而我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并作了分析,但我接著針對當前中學生初戀的現象,從教育學生遠離戀愛的角度出發,受重慶師范大學王忠勇教授的闡釋學的影響,提出自己研究思考的觀點對此作了全新的闡釋:蘭芝的悲劇是由蘭芝性格的悲劇造成的,更是她自由戀愛的結果。

書中的依據有二。第一,蘭芝剛被遣回家,縣長(縣令)和省長(郡守)就派人來提親,既說明了蘭芝的聰明、能干、美麗、賢惠遠近聞名,我們也可猜想蘭芝出嫁前就可能和縣長的三公子和省長的五公子認識了,說不定她與三公子、五公子、仲卿是早相識的老朋友。你看三公子是便言多令才,五公子嬌逸未有婚,但蘭芝沒有選擇這二人,而是選擇了地位相差懸殊的仲卿,如果不歸因于仲卿比三公子、五公子早一點相識蘭芝,且蘭芝對仲卿一見鐘情、一見傾心的話,還真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其他理由。這時,蘭芝沉溺于對仲卿深深的愛戀當中,只有仲卿才是她心中的唯一,此時的蘭芝已經變成了愛情傻瓜,已經失去了理智,心里哪能容下條件遠遠勝過仲卿的三公子、五公子呢!封建社會講究門當戶對,知書達理的蘭芝應該知道這一規矩的。要不是自由戀愛沖昏了她的頭腦,讓他變成愛情傻瓜,她是不會走上絕路的。第二,蘭芝固守對仲卿的愛,表示了愛情的忠貞,但我們知道忠貞的另一面,就是固執。蘭芝被休回家,就相當于今天拿到了離婚證明,蘭芝再嫁就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合法的,符合當時的社會道德準則的,她完全可以重新選擇幸福,但最終選擇了殉情,她忽視了生命的可貴,忽略了對白發母親的悲憫,這不能不歸咎于蘭芝性格倔強、固執的悲劇。

從審美教育思想出發,我告訴學生,選擇學習,要發散思維,要創新思維,要與時俱進,對課本的詮釋,我們要敢于打破傳統,創新闡釋。

從學生驚喜的表情中,我知道學生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我發現很多老師對本課的重點僅僅定位在作者對音樂高超的描寫上,定位在對琵琶女和白居易二人身世異同的探討上,而忽略了對琵琶女悲劇命運的探討,也是從審美教育思想出發,本著“文道統一“的原則,從啟發引導學生要珍惜韶光,年輕應該有所作為的教育目的出發。我把對琵琶女悲劇命運的探討定為本課研究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思考題:

同學們,“有花堪摘只需摘,莫待無花空折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訴我們任何人都要抓緊時光,只爭朝夕,那樣才不會留給自己后悔。那么請你們仔細讀課文,思考、討論,(1)琵琶女年輕時的生活是怎么樣的?這與他晚年的遭遇有什么聯系?(2)今天藝人們都以下嫁豪富為追求的目的,以下嫁豪富為幸福,而琵琶女也嫁給了商人,她為什么不開心,與她年輕的生活有關系嗎?

學生很快會找出表現琵琶女年輕時生活的句子:“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苯又鴨l學生思考并總結認識到,這種生活是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是放蕩不羈、放縱肉欲的生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餓死人”的生活,是只圖眼前享受,不為明天打算的生活,是等閑度春風,虛擲青春韶光的生活。琵琶女與杜十娘相比,她是幸福的,她應該知足了,“老大嫁作商人婦”,晚年的琵琶女有了丈夫的依靠。如果她能像杜十娘那樣存儲萬千財富,她的丈夫就不必到外地做生意了,她哪里又會遭遇冷月寒水為伴、守空船的孤獨與凄涼呢?在美好的青春面前,琵琶女正是那樣放縱自己,只管享樂,不為明天打算,不為明天作為,才落得晚年的寂寞悲哀。再說,她的丈夫作為商人,外出做生意,是天經地義的事,正如今天,我們那些做妻子的肯定會給予丈夫的事業全力支持,但在琵琶女就變成可悲的事了,這不能不歸咎于琵琶女年輕時形成了只圖享受、放縱享樂、奢靡墮落的生活觀念。

教材內容豐富,教師的教學智慧都能做到“如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但本著為了學生發展的原則,在教學時,更希望教師能緊密結合現實更多地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把教學和現實結合起來,把教學與審美相結合,真正實現課堂及教育的價值!

?誗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審美教材教育
教材精讀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