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主題性報道中主流媒體的定位和作用

2018-07-27 10:06侯麗娟
魅力中國 2018年6期
關鍵詞:電視媒體十九大創新實踐

侯麗娟

摘要:重大主題性報道是電視宣傳報道的重頭戲,而傳統主題報道的空洞說教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大眾對媒體的需求,也難以達到主題報道的宣傳效果。多年來,重大主題宣傳的輸入與輸出始終存在著“平行卻難以交叉”的問題,其傳播中所承載的內涵并沒有充分傳達。本文以央視對十九大的系列報道為例,探究電視媒體在此類重大主題性報道中是如何對主題報道宣傳形式大膽創新,引入全媒體理念等途徑來創新主題報道的形態,將重大主題宣傳工作做好、做深、做得扎實有效,真正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關鍵詞:主題性報道;電視媒體;十九大;創新實踐

一、電視媒體視聽兼容,現場感強——最有影響力的報道載體

主題性報道通常是指新聞媒體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決策、重大活動以及相關社會熱點,而專門組織的具有一定規模的重點報道是一種用以反映成就、宣傳典型、傳播理念引導輿論的新聞報道樣式。進一步提高主題報道的質量,既是電視作為主流媒體之一,服務大局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自身影響力、增強媒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時整,黨的十九大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聞大戰”硝煙四起。大量報道通過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渠道傳播,但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存在碎片化嚴重,專業性不強等問題,因此,十九大召開之際,以央媒和省級媒體引領的主流媒體仍是重大主題報道的重要宣傳戰地,其政治性強、關注度高、影響面大,也最能展示媒體的綜合實力。電視在所有傳統媒體中是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當人們在關注重大事件的事態進展過程時,只要有電視臺在現場直播,電視幾乎成為大眾最多的選擇,面對“十九大的召開”這樣的重大事件,在2017年10月18日9時整,央視一套(CCTV1)、央視新聞頻道套(CCTV13)和北京衛視(BTV)都對十九大的召開進行了現場直播。

二、電視媒體做好主題報道新路徑

(一)避免“模式化”,發現新角度

一直以來,把主題報道做好做出新意是電視新聞報道的重點,也是電視新聞報道的難點。雖然不少記者編輯費盡心機、絞盡腦汁,但做出來的報道,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致使大部分主題報道內容單一、色彩單調、傳播單向。由于報道形式陳舊單一,探究主題報道常陷入“模式化”困境,因此,在內容、形式上求新求變,就成了主題報道生動而好看的途徑和手段。此次大會首次設立“黨代表通道”,央視全程直播了來自基層的60位黨代表在“黨代表通道”接受中外記者集體采訪的畫面,電視畫面簡潔大氣,不僅將黨代表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成為主流媒體報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而讓眾多網友點贊的除了黨代表們自信的風采,還有這種實現黨代表與媒體面對面零距離交流的全新的報道形式。后期的《還看今朝》特別節目也是對十九大及時深入的解讀,主流媒體開放自信的姿態,創新報道形式,是對主題報道的策劃、統籌、調度能力的展現,如何發揮電視試聽優勢,通過手法多樣的報道樣式,充分調動電視表現的各種元素,形成主題報道的強勢傳播效應也是今后電視媒體探索新角度的方向。

(二)避免“贊歌化”,展現多樣性

對于主題報道,許多觀眾甚至新聞從業人員都有一種誤區,即主題報道就是正面報道,就是表揚報道。于是主題報道被貼上了“表揚稿”標簽,理所應當地成了“贊歌報道”。而一味“唱贊歌”,反而會讓人心生疲憊,使傳播效果打折扣。其實,主題報道的報道內容并不僅僅局限于正面“敲鑼打鼓”,表達方式也并不應該是只有一張臉譜、一種模式,它完全可以是多姿多彩、多種多樣的,可以“敘”、“評”、也可以“問”。在特別節目《十九大時光》中,央視采用新穎的“央視幫你問”形式,通過H5頁面和網友互動,使話題參與人數達500萬。在七集系列報道《我是共產黨人》中,用說唱形式講述十九大代表的勵志故事,同樣成為十九大預熱報道新亮點。

三、引入全媒體概念——形成合力,打贏重大主題的宣傳決勝仗

(一)在差異中共贏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信息的渠道呈現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資訊,網絡等新媒體使傳統媒體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呈現出高速、超量、多樣的特征。在充分利用傳統媒體進行新聞宣傳的同時,還應當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展宣傳工作的空間和渠道,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在媒體融合尤其是新媒體業已成為輿論主戰場的新形勢下,今年的十九大報道以鋪天蓋地的態勢占據了新媒體的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并覆蓋到多終端的新媒體矩陣中,十九大宣傳似乎一夜之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二)在內容上相長

CCNIC數據表明8~9點之前的一段時間,人們基本是在上班的路途中,這段時間是廣播介入的最好時機,l7~19時一般為晚飯時間,則是以電視為主角的時段。就年齡層而言,電視、報紙依舊是中老年人群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直播、短視頻這類則是年輕人青睞的對象。從視覺聽覺來看,在十九大的主題報道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都對其進行大量全面深度的報道,一篇篇報道,一張張圖片,一段段音視頻,通過報紙版面,廣播電視,手機屏幕這樣全球化、全媒體、全方位的傳播,迅速傳遍中國,傳向世界。在重大主題宣傳這個戰場上,只有全媒體傾巢出洞、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

在網絡傳播大繁榮的時代,要“唱響主旋律,凝聚向心力”不僅需要正確的政治立場,更要有與時代相符合的傳播智慧。電視等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受眾更加強調對信息差異的選擇。面對“重大主題宣傳工作”,我們要不斷探索傳播的方式,尋找新的表現方式,再利用網絡媒體的集成優勢,將“重大主題宣傳”的精神實質滲透到廣大受眾的內心,從而最大限度實現輿論導向的目的。

注釋:

[1] 趙多佳,劉星.尋求重大主題電視直播報道的突破[J].新聞與寫作,2015(09)

[2] 黨的十九大新聞宣傳報道創新和亮點綜述[N].人民日報,2017

[3] 人民網評:全力以赴,做好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N].人民網,2017

猜你喜歡
電視媒體十九大創新實踐
“十九大”行情拉開序幕
為十九大召開 做好三個準備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點話題)
為“十九大”創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探討
淺析班組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
老齡化社會電視媒體惠老服務的反思與對策
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