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骨折診斷中應用CT、磁共振成像與X線診斷價值

2018-08-03 08:18蔣興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年14期
關鍵詞:體位磁共振螺旋

蔣興

脊椎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臨床較為嚴重的骨折,脊椎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對脊椎骨折實施明確診斷對準確治療有重要作用[1-2]。按照患病因素可以將脊椎骨折分為良性脊椎骨折與惡性脊椎骨折兩種類型,良性脊椎骨折類型常見的主要是骨質疏松與脊柱外傷。惡性脊椎骨折主要為原發性與轉移性腫瘤。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脊椎骨折診斷中采用螺旋CT、磁共振成像和X線檢查診斷的臨床價值,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8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8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28~88歲,平均年齡為(60.4±3.2)歲?;颊吲R床表現主要是脊柱活動受限,后背部、頸肩部、腰骶部劇烈疼痛,有些患者部分感覺消失,甚至部分生理反射消失。

1.2 方法

X線檢查:使用X線攝影儀,讓患者呈胸腰段脊柱正側位的攝影體位,把球管焦點放置到肢體位置距離設置為100 cm。電壓限制到80~120 kV,電流量為300 mA,電流量設置為150~250 mAs。按照患者脊柱厚度適量增減電流強度。

螺旋CT檢查:使用16排螺旋CT檢查診斷儀,重點掃描疑似骨折或者骨折錐體位置。掃描參數設置為:層厚5.0 mm,間隔為5.0 mm,螺距為0.75。掃描后使用骨算法薄層實施圖像重建,重建層厚設置為2.0 mm,重建間隔為1.8 mm。將獲得的圖像發送到工作站。并且進行平面重建,分析多層面曲面重建方位。

核磁共振檢查:使用高場強磁共振掃描儀,所有患者均實施核磁工作掃描T1WI、T2WI像。掃描參數設置:核磁工作平掃時,矢狀體位T1WI設定為TR 644 ms與TE 33 ms,矢狀體位、橫軸體位FSE T2WI設置為TR 300 ms與TE 98 ms。層厚最佳設置為4~5 mm,層距設置為0.5~1.0 mm。增強掃描時,采用15~20 ml造影劑,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進患者肘靜脈。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種檢查方式對脊椎骨折的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MRI與CT對于脊椎骨折檢出率要明顯高于X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778,P=0.000;χ2=12.269,P=0.000)。MRI與CT對于脊椎骨折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25,P=0.155),詳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式對脊椎骨折檢出率情況

3 討論

脊椎骨折多因間接外力所引起,受傷原因主要是由于高空墜落時,患者臂部、足部著地,甚至存在不完全、完全癱瘓表現,例如感覺、運動功能的喪失以及大小便障礙等[3-4]。因為脊椎骨折結構、受傷機制等的復雜性,對脊髓損傷分類并沒有統一的規定與方式[5]。

對脊椎骨折疾病的治療通常采用常規X線檢查、核磁共振、螺旋CT檢查等[6]。X線主要表現為椎體外形改變和骨折線。CT可清楚顯示骨折范圍和程度。MRI可以發現骨折所致的椎管狹窄、韌帶斷裂和脊髓損傷等繼發性改變[7-8]。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MRI與CT對脊椎骨折檢出率高于X線檢查。說明在脊椎骨折疾病的檢查診斷中,采用磁共振、螺旋CT兩種檢查方式,可以提高檢出率,為臨床正確診斷疾病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本文研究中,磁共振檢出率為100%,螺旋CT檢查存在漏診現象,但兩者檢出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線檢查漏診與誤診現象相對較多。但三者各有其優勢,MRI不能完全替代X線和CT檢查。

綜上所述,在臨床脊椎骨折檢查診斷過程中,螺旋CT、磁共振診斷準確度高于X線,磁共振與螺旋CT在脊椎骨折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猜你喜歡
體位磁共振螺旋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磁共振有核輻射嗎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旋風“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輻射嗎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作用探討
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產程中的應用體會
玻璃體切割眼內填充術后被動體位的舒適護理
卵巢甲狀腺腫的多層螺旋CT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