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課日記之九:交流的魅力

2018-08-11 08:43國赫孚
天津教育 2018年8期
關鍵詞:同源元認知染色體

■國赫孚

國赫孚,天津市天津中學原校長。曾獲特級教師、天津市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稱號。天津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特聘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2014年,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創新研究院、《中國教師報》評為全國課改杰出校長。國赫孚任天津中學校長期間,2010年學校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二等獎,2014年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8年6月12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首次會晤,歷史性的“金特會”受到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兩個“宿敵”坐在一起,試圖通過對話解決一直以來的矛盾與沖突,這就是交流的魅力。交流不僅在政治領域意義深遠,在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也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教育領域同樣如此。

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課堂的解釋一度是:“課堂是教師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的地方?!?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定義進行了修改:“課堂是交流的地方?!敝赃M行這樣的修改是因為,在前一個定義中,學生被當作被動灌輸的對象;而后一個定義提到的“交流的地方”,指的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學生被提升為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顛覆性的修改,被視為學習理論的一次革命。

一、課堂教學實踐

交流的意義何在?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予以具體說明。

以下是天津中學生物教師周增輝上課時一次小組交流記錄,討論內容是減數分裂概念。記錄中,學生名字后面括號內的數字是該生成績的班內名次。全班50人,發言學生的名次分別是1、20、35、48,體現了同組異質原則。

學生谷婧(20):“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是怎么分開的?”

學生趙中源(1):“減數第一次分裂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聯會現象,然后染色體都規則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準確地說,是同源染色體分別排列在赤道板的兩側,然后隨著紡錘體的牽引,同源染色體分離,即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同時會發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p>

學生周航(35):“也就是說,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時只發生了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是發生在減數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吧?”

學生谷婧(20):“是的,所以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實質是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p>

學生席宇(48):“四分體指的是什么?它和同源染色體有什么關系?”

學生趙中源(1):“四分體是指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現象時所形成的整體,它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p>

學生席宇(48):“那它為什么叫四分體?四指的是什么?”

學生周航(35):“因為同源染色體聯會時本身經過了復制,所以每個染色體上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而一個四分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即四條姐妹染色單體,所以叫四分體?!?/p>

二、交流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來分析交流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習者以自身的認知系統為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和調節。元認知是一種能力,是人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對自我行為的思考,對思維方式的思考。過去我對元認知的概念和意義的認識一直很模糊,通過對學生交流過程的分析我逐漸理解了元認知的概念。首先,谷婧提出了一個問題:“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是怎么分開的?”她為什么提出這一問題?在趙中源的解釋中我們看到,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出現了聯會現象、赤道板、紡錘體的牽引、同源染色體分離、自由組合等概念,這些概念是如何聯系的?谷婧一定是在自學以后,發現自己對這些過程的來龍去脈還不是十分清楚,也就是說谷婧潛意識里始終保持著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監控,就像是在她的腦子中存在著兩個小人,一個小人負責知識的理解,另一個小人負責監控。負責理解的出現了問題,負責監控的立即發現并且采取了提問的措施,希望通過別人的解釋來尋求幫助。的確,她從趙中源的解釋中不僅獲得了幫助,而且還能進一步地把這一過程概括為“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實質是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使自己模糊的認識得到澄清并且進一步深化,這應該歸功于元認知?!度耸窃鯓訉W習的》一書中提出了三條教學原理,其中第三條提到“要求并且教學生元認知策略”,對元認知的作用予以了充分強調:“如果課堂教學不能支持學生發展元認知技能,比如,通過鼓勵學生向同學解釋他們的推理,并比較不同的解釋、策略和問題解決方法,后果可能會非常嚴重,他們可能不再期待教學會有意義?!?/p>

如何培養元認知能力呢?交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敖洺W寣W生參與大組的討論,在討論中要求學生解釋他們的推理,與同學分享他們創造的問題解決程序?!苯涣鞔龠M了學生對自己理解的監控,能夠反思自己的推理,并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它。交流還可以讓學生比較不同的解釋、策略和問題解決方法,并從別人那里獲取加深理解的信息。

(二)有益于學生使用外化的語言促進內化的思維

思維活動是內隱的,交流使學生內隱的思維實現外化。思維過程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和工具。學者維果茨基對學習過程中的語言功能進行了研究,將語言分為內在語言和外在語言。個人獨立從事活動時,經常使用的是內在語言。內在語言在結構上是省略的,幾乎只有謂語,跳躍性大,結構簡約,優勢在于速度快,缺點在于不易保存和加工,也不夠豐滿完整。如要上升為完整清楚的思想,就需要向外在語言轉化和提高。交流就是促使學生將內在語言轉化為外在語言的手段。語言是一種符號體系,有嚴格的規范要求,在由內在語言轉化為外在語言的過程中,需要補充、完善和規范。正是借助于這一過程,使得思維不斷地清晰,對知識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梢哉f,語言能力的發展對于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細胞的減數分裂是教材中的難點。如果一味地聽教師講,即使能夠理解也是淺層次的,而且保存時間不長,因為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使用的是內在語言。讓他們深入理解的策略就是讓他們表達,將自己的理解實現由內在語言向外在語言的轉換,這樣的轉換是有難度的。內在語言是簡縮的,要充實、補充成完整的句子,同時要用幾句話進行表達,還需要確定幾句話先后的邏輯順序。有時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表達出來,但表達出來的知識能夠實現深刻的理解。交流中,學生對基本概念進行多次語言表達,實現了語言對思維的促進。要想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這樣的理解在記憶中保持的時間也長。著名的金字塔理論中,美國學者運用七種方式教授同一內容:第一種方式是講授,學生靜聽;第二種方式是自己閱讀;……第七種方式是教師講授之后,學生立即給別人講。24小時后進行測試,第一種方式學生只記住了5%,第二種方式學生記住了10%……而第七種方式學生記住了90%。這說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實現了內在語言向外在語言的轉化,促進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給學困生提供表達疑問的機會

上述例子中,席宇是班里的“學困生”,交流中他發言較少,但他提出了兩個問題:“那它為什么叫‘四分體’?‘四’指的是什么?”組內同學為他解決了疑問。由于有了交流環節,他的疑問得到表達的機會,而疑問的解決是學習可以繼續的條件??梢栽O想,如果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聽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問題,但這些疑問沒有機會表達。學困生是如何形成的?聽課過程中疑問不能及時解決并且逐漸積累可能是重要的原因,這不能不說與課堂的教學模式有關。

下面的例子是天津中學初二年級教師邵希娟的體會。

“有個女生是班里的‘學困生’。起初,她上課的時候總是低著頭,比較自卑。在分配小組的時候,我安排了三個學習比較好的同學來帶動她。在交流環節中,那三個同學會說:‘你說說,這個問題你怎么看?!诎鄡日故拘〗M成果的時候,他們也會說:‘你來吧!’開始她還有些膽怯,但一次成功的展示后,她有了自信?,F在,她也能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p>

我想這個女生的轉變和小組內同學對她的幫助有一定的關系。她在小組中獲得了機會,得到了鼓勵,找到了自信,這是她成長的契機。同時,還有對她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影響。對其他三位同學來說,幫助同學的過程也是對知識的再次消化和深度加工的過程,同時有利于對優秀道德品性的塑造。

交流不僅對學困生有幫助,差異化的交流實現了相互啟迪,讓學優生也能有所收獲。我在四川大英中學看到了“學優生”賀佳欣寫的交流體會:“我的價值觀變了,人變了,不再以‘組’為壑,而是把每個對手都當作朋友,我們的課堂要呈現的是最和諧、最有收獲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大氣’了,不再封閉于自己世界的那潭死水”“學生之間由競爭的對手變成了合作的朋友。事實上,在交流中,只有每個學生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疑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智慧,每個人才能從交流中有所收獲”。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交流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知識學習,對學生的人格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四)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機會

在自學階段,學生會生成許多個性化的問題,比較簡單的,一般組內通過“兵教兵”即可解決;比較復雜的,組內解決不了,可以呈現給全班學生,別的小組可能解決。我在山東濟陽競業園中學聽課時,看到黑板上留出了一塊空間,各組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寫在上面。那天聽的是初三物理《歐姆定律》,我旁邊坐著一個男學生,可惜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妨叫他“愛思”吧。愛思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地線插到地下,長點好還是短點好,對電路有沒有影響?”一個學生回答:“沒關系,插上就行?!睈鬯紦u搖頭說:“我感覺是有關系的?!绷硪粚W生問:“有什么關系?”愛思說:“我說不上?!边@個學生立即武斷地下了結論:“說不上就是沒關系?!边@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很具有普遍性,對于說不清的問題就采取回避的態度。但好在這一寶貴的問題還是提交給了全班學生。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做歐姆定律實驗用了三樣儀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流計。如果去掉其中一樣儀器,只用兩樣儀器行不行?”這兩個問題顯然超越了書本知識。黑板上那天一共寫了八個問題,因為時間關系,教師僅從中選擇了兩個,由別的小組同學予以解決??上?,教師沒有選擇愛思提出的問題,估計她也不會。這也很正常,我回來問了我們學校的初中物理教師,對第一個問題竟也未置可否,還是一個語文教師給出了答案:“地線長短對電路的確有影響,會影響瞬時電阻?!边@個語文教師的孩子正在讀初中,他與孩子正同步學習,而且學得還很深。另一位特級教師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做歐姆定律實驗可以任意去掉一樣儀器,只用兩樣即可,名曰等效電路?!彼€問到這問題是誰提的,我告訴他是一位初三的學生,這位特級教師連連稱贊:“這問題問得太好了!”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已成為人們的教育常識。問題如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們看到,首先讓學生自學,這一過程會生成問題,交流環節再將生成的問題予以表達。所有學生生成了多樣化的問題,營造了主動發現問題的氛圍。如果是“滿堂灌”,這樣的現象還能夠出現嗎?

(五)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識

課堂教學最終要落在育人上,交流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在交流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比如傾聽就是一種民主的作風。一次我在某班聽課,一個小組4個人的發言次數依次為12、10、7、4,其中發言12次的同學兩次打斷別人的發言,搶著說話,而且被她打斷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如她。這樣的情況就不正常,說明在這個學生的心目中已經按照學習成績把同學分了等級,學習好的學生可以隨意剝奪學習差的學生的發言權利,這樣的意識就是封建的意識。這樣的學生走入社會,如果做了領導,可能就是一個聽不得別人意見的獨裁者。我們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但也要尊重別人,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同學之間,無論成績高低,在交流中都擁有平等的權利,這是最起碼的民主意識。

任何教學都具有教育性,德育就在學生的生活中。課堂學習是學生最直接、最平常、最經常的生活,課堂教學中也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問題。以上案例啟發我們:首先,必須建立交流的規則,從制度上保證每個學生的話語權利。其次,應從加強學習小組的建設入手培養學生的公共精神、民主意識。學生走入社會,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將在一個小組中工作。通過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習得尊重別人、善于傾聽、樂于合作,對于他們走入社會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積極的意義。

我們把加強學習小組的建設列入日程,如學校體育比賽中設計了適宜小組形式參與的競賽項目,考試成績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們高興地看到,各地在創建小組文化、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團隊意識方面發明了不少好的做法,交流合作的學習機制正在為德育開辟新的空間。

以上便是結合課堂實例對交流的意義進行的簡要分析。交流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于此。如日本學者佐藤學提出了“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而“共同體的形成是建立在構建對話性溝通的基礎上的?!闭n堂教學無論怎樣改革,都不可能離開對交流與對話方式的運用。我們不僅要深刻領會交流的意義,還要不斷研究如何有效地運用交流的方式。

猜你喜歡
同源元認知染色體
基于元認知的數學焦慮研究
兩岸年味連根同源
以同源詞看《詩經》的訓釋三則
“鋌”有“直”義的詞源學解釋——兼說/直/義的同源詞族
多一條X染色體,壽命會更長
為什么男性要有一條X染色體?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能忍的人壽命長
虔誠書畫乃同源
元認知在大學英語教改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