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018-08-15 10:41張光明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8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自主學習

張光明

[摘 要]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能夠自我確定學習的目標、計劃、進度甚至是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并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小學生年齡尚小,通常都需要教師作為引導者,在他們現有基礎知識水平之上,給予建議,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以達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掌握相關知識。筆者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本文研究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全面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良好習慣的培養,發現適合自身的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情,為學生創設多元的問題情境。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一方面也能增加數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從而在問題的引導之下激發學生開展自主數學學習的興趣。

1.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F在,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學科,認為其枯燥抽象。鑒于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這樣自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以“圓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猴子騎車的情境:猴子騎車時的車輪分別是三角形、圓形、梯形、菱形,小猴分別嘗試之后只留下了圓形車輪的那輛車。這樣,學生在這個情境中會看到小猴子所騎的車其車輪由各種奇怪的圖形制作而成,上下顛簸,滑稽至極而哈哈大笑。此時教師順勢提問:知道為什么小猴子會選擇留下那個圓形車輪的車子嗎?和其他形狀的車輪相比,圓形存在哪些優勢呢?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立刻聚焦了學生注意。使學生對圓形的特點產生了更深層面的認知,為之后的周長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根基。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必然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入情入境,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

2.創設挑戰性問題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小學生往往具有極強的好勝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努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問題后,必然會生發滿足感以及自豪感,使數學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能夠刺激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強化數學意識——引發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數學意識,就是指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學生有了數學意識以后,才能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1.培養數學意識,引發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意識的培養,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引發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有了數學意識以后,就會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

2.培養應用意識,引發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數學應用意識,就是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自主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或者數學思想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強烈意識。

例如,在超市購物時,同一類產品的包裝不同價格自然不同,經過比較之后,購買性價比最高的,這就是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一種表現。如,在教學“除法算式”一課時,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生活實際問題:“超市中有兩種不同包裝的牛奶。第一種是1000毫升裝的大包裝,每盒8元,第二種是220毫升的小包裝,每盒2元。購買哪一種包裝的牛奶比較合算?”學生通過算式:1000÷8=125(mL/元)和220÷2=110(mL/元)比較,自然得出是購買大包裝更加合算的結論。

可見,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地鏈接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并形成以數學的視角解決生活的習慣。

三、搭建探究平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1.搭建自主操作平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稊祵W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引導學生“做數學”,操作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臺,以此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一位教師首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對這個三角形展開測量獲得每一個角的度數。接著,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畫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的度數,教師則回答第三個角的度數。由于教師每一次答案都是正確的,因此引發學生的質疑,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如下提問:對于三角形來說,三個角的度數究竟存在怎樣的特點呢?由此引發了學生的猜想:是不是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加起來都是固定的和?這樣,便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有了猜想以后,教師讓學生拿出學具袋中的三角形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的操作方式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為學生搭建了自主操作的平臺,因此,有效地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搭建自主探究平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動平臺,使學生可以結合已掌握的相關知識,完成自主探究并習得新知。這一方式可以顯著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拓性,為學生日后的深入學習以及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自主學習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