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在《中國旅游地理》課程中的應用

2018-08-27 08:35楊萬娟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改革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專業教學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專業學生,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信息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改革

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所謂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網絡資源為核心,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資源利用為特征,培養信息化人才為目的的一種穩定的教學活動程序。

《中國旅游地理》是一門集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為一體的學科。通過學習,學生肩負著對旅游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的提高、普及國民旅游教育、提高旅游素質多重使命。采用信息化教學改革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

一、信息化教學的普及

信息化教學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好的發展變革契機、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信息化給教學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F代的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接納吸收信息的愿望也非常強。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迅速改變年輕一代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只要教師充分利用這種趨勢和興趣,順勢而為,全面進行信息化教育的推進和實施,這就會成為教育的一種普遍手段,會輔助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信息化的深入展開,使教師的作用,學生的能力,教育設施的性能都有著深刻的要求。

(一)教師的作用

傳統的教育中,教師的基本作用是向學生傳遞一定學科的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課堂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需要學生另辟蹊徑,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這里有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乃至名師的授課視頻,也有志同道合的同學、伙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解決同一個問題。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課堂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發展。

因此,教師不再只是講授,而應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對各種學習活動進行組織、協調。

教師應廣泛地收集各種分散的學習資源、學習信息,注意加強交流,并逐漸形成一種支援學生學習的網絡系統。另外,學生在利用多種途徑進行自主地學習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對學生的要求

以知識的傳遞、知識的理解為中心的接受學習中,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要求學生不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更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討論方法的掌握,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中,學生實現知識的探索,實現發現學習、實現問題解決學習,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創造、表現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三)對教育設施的要求

信息技術在學校中的廣泛應用,使學校中教育設施的性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校園無線網絡的覆蓋、教育類APP的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室的設施配備和各種投屏軟件的裝載、信息化實訓室的建設等。信息化思維和意識集中體現在課堂當中、校園生活環境之中。

二、《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龐雜,學生難以掌握和記憶

《中國旅游地理》的知識體系龐雜,教學中如果以每個行政區的4A、5A景點為主要學習內容,再加上自然地理、人文環境、民風民情和旅游節慶、特產及地方小吃,學生需要掌握的旅游景區及特色旅游資源數以萬計。教學內容過于龐大,勢必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該課程不能使用傳統教學,它應該是有聲有色、突出重點且有吸引力。長期以來,如何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一直是這門課教學改革的難點。

(二)傳統化教學模式,缺少實踐,學生難以感知旅游資源之美

《中國旅游地理》雖然涵蓋了我國各類型景區,但受條件所限,不能天南海北的深入景區教學,講授方式往往是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輔以習題和討論等方法,屬于教師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給教學和學生都帶來很多困惑。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多會查找資料,收集精彩導游詞、優美圖片和視頻在內的與課程相關的資源,并精心制作PPT,試圖從直觀上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面對這樣單調的教學方法,沒有興趣,有些學生轉向玩手機或睡覺。學生真正學到的知識很少。無法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身臨其境去感知旅游資源的人文之美、形態之美。

三、《中國旅游地理》信息化教學改革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新時代到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時刻發生著變化,因此高職院校也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面對社會的需求,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及時調整和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找到自己的方向,準確定位。

(二)優化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于如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不夠。信息化快速發展大背景下,注重信息化與。合理有效的結合。教學內容及時更新。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年輕學生們常常被稱之為數字土著,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熱情更高,能力更強,速度更快。因此我們要抓住和利用這個有利契機和條件,改進和調整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發掘出多種多樣的數字和方法。尋求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目的清晰的教學??梢猿浞掷没ヂ摼W、校園網、局域網的平臺進行教學,微信群、朋友圈、qq聊天等多種載體,可使用各種移動終端隨時隨地接受學習內容,學生們可以按照需求,靈活機動、開放地學習,并且更加便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便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經驗分享。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現代學生無法割舍的生活、娛樂、消遣的工具,更是學習的工具。教師要充分和有效地利用這一工具和渠道,積極引導和開拓信息化教學?!拔⒄n程”“微視頻”以更加直觀、更加生動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那些重點和難點更有必要通過這種形式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達到學習目的。

(四)加強教師信息化素質培養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我們處在信息化時代,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教師的思維方法、知識結構以及教學體系也要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首先必須要不斷強化學習信息化知識,參加組織系統的培訓,學習研討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質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斷地總結經驗,積極探索。

總之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水平,把高職教學不斷向前推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培養出優秀的旅游人才。

參考文獻:

[1]桑慶慶.高職《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學理論.2010,(15).

[2]賀心銳.創設交流型的教學課堂[J].科技信息.2010,(13).

[3]劉瓊英.高職《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7(4).

[4]謝莉.高?!吨袊糜蔚乩怼氛n程的改革創新探索[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9,27(6).

作者簡介:楊萬娟(1983—),女,陜西寶雞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教學改革
淺談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餐廳服務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