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借助語文作文實踐活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綜合能力

2018-08-27 08:35王旭照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綜合能力農村初中初中語文

摘 要:受到新課改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正在進行改變,而其中的作文教學也隨之改變。但是因為農村初中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受到阻礙。本文將結合一些相關的資料,分析借助語文作文實踐活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綜合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實踐活動;綜合能力;農村初中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必須要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改革,而且這次的改革還必須以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作為出發點,然后開展教學活動來構建出有利于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環境。在經過一系列的實踐之后,教師發現如果借助語文作文實踐活動,可以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智力以及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但是,因為在農村初中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教師就必須要將新課改的理念與作文實踐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提出有益于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措施。接下來,本文將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為例,來探討一下應該如何借助語文作文實踐活動來對農村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一、在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農村初中生的作文教學中,因為他們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使得出現了一些不利于綜合能力培養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師生在思想上對于語文作文的學習不夠重視。經過實踐研究,發現在農村初中的教學中,師生都只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感興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輕視語文實踐作文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實踐寫作的教學意義其實是大于口頭教育的意義的。其中之二,便是農村初中使用的教學模式比較陳舊,沒辦法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時,大多采用傳統的“將題目告知學生,然后讓學生寫作”的方式。這種方式沒辦法像積極有趣的互動教學模式一樣,來讓學生對寫作內容有更加深刻以及明確的認識。這樣一種照本宣科的寫作方式,毫無趣味性,所以在這種氛圍中寫出來的文章既無生氣,也沒有讓人閱讀的欲望。其中之三,便是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時,寫作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農村地區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設備跟不上城市,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不能有效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所以學生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往往極具套路化。在長期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寫作之后,學生的寫作水平必然會停滯不前。

二、提高農村初中生的綜合能力的措施

(一)借助作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就地取材原則以及實際可行的原則。前者是指教師在開展作文實踐活動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然后進行取材。并且讓學生在經過觀察了解之后,能夠將自身的感情真實的表達出來。

例如,以“變色龍”這篇文章為例,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就是帶領學生對契訶夫的小說創作及本文的寫作背景、人物形象及小說主題有一定的了解,從而讓學生可以把握住作者在描寫“變色龍”的時候,是蘊含了一種什么情感。而“實際可行”這一原則,則是在實踐作文教學模式之中,要帶領學生對作文主題的可操作性投以重視。就比如說,在教學“變色龍”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或者是自己的認識中所知道的事物,來進行取材,如蝴蝶、蜜蜂、狗之類的,以此來使得學生能夠對一種事物進行準確把握進行準確的把握。在經過遵循這兩種原則后,學生就地取材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思維能力便會得到提高,由此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借助作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在農村之中,取材的方式是多樣的,而且這樣一種方式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也是極為方便的。由此在對學生進行實踐作文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一些實際并且結合教學內容,來明確教學的目標,并且進行教學策略的制定。

例如,以“蒲柳人家”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需要先結合教學實際。這篇文章,主要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對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進行初步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對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上農村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有所認識。而在農村教學中,簡直是擁有了天然的資源,雖然學生對與課文內容不甚了解,但是想要讓學生學習文章中描寫農村風情的語句,必須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即讓學生明白這種語句的寫作方式,以及如何在寫作之中之中融入感情使文章變得具有民族風格以及鄉土氣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周圍的一些景物,如“村莊”或者是“山”這樣一些事物作為寫作的對象,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而學生通過對其仔細地觀察之后,便在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而在實際寫作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選擇用質樸的語言來對這些景物進行描寫,以此來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此外,還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得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是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借助作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在農村中,學生的活動范圍是很大的,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樣一種地理上的優勢,來組織學生出去踏青。通過讓學生與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來使得他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人或物。此外,便是可以在踏青的過程中,開展趣味性的作文實踐活動。

例如,讓學生以“一次踏青活動”為主題,然后題目自擬進行寫作。在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踏青的過程中,有沒有讓他們記憶尤深的事件或者是人物。讓學生圍繞著這一事件或者是人物進行寫作,學生便會有話可說?;蛘呤怯伞疤で嗷顒印边M行發散,找尋到與之相關的寫作話題,這樣一種寫作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就是要避免偏題。在經過這樣的寫作教學后,學生的知識范圍便可以得到豐富,而且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的多面性。同時,因為“踏青活動”是源自于生活中的實際活動,所以以后學生在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時候,類似的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如此他們的綜合能力也就得到提高。

三、結語

總的來說,要利用語文作文時間活動來提升農村初中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要遵循作文實踐活動的設計原則、明確作文實踐活動的教學目標以及可開展趣味性的作文實踐活動,如此學生的綜合能力便會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1]周家旭.借助三大策略,提升習作能力——培養農村初學生習作水平的實踐探索[J].寫作(中),2016,(7):11-12.

[2]楊熾杏.如何譜寫農村初中“生活作文”教學的篇章[J].新課程(中),2017,(3).

作者簡介:王旭照,廣東省湛江市坡頭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綜合能力農村初中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初中作文教學方法簡析
項目教學法在建設項目LCM課程實訓中的創新應用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