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民工子女學校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

2018-08-27 08:35游曼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初中語文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和推進,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是課程實施和課程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通過民工子女學校這一特殊背景作為視角,對其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行探討,從該類學校的課程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語文課程資源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民工子女學校;初中語文;課程資源

一、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大批的農民工進入城市,形成了一輪又一輪的“民工潮”,進入城市的農民工隨著有了相對固定的收入和住所之后,逐漸將孩子也帶到了身邊,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這樣一個數量龐大的特殊群體。為此,為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的民工子女讀書的政策,給出了許多優惠條件,有的地區還專門設置了民工子女定點中小學。在這一類定點學校中,由于面對的是一群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民工子女,有著不同地域的習慣,不同的小學知識背景,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得不到家長悉心照顧和教育,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無疑給學校和老師增加了負擔,教育中,要對每一個學生行為習慣進行科學養成,在教學中,學科教材內容不一定適用于這些學生,尤其是在難易程度上很難把握。因此,在這一類學校中,為了更好地使民工子女獲得學習技能和社會技能,服務他們的學習需要和情感需要,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達成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和課程目標,對民工子女定點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是一種必要的、適切的策略。而本文主要針對民工子女定點學校中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行探討。

二、語文課程資源

(一)語文課程資源的內涵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是非常廣泛和豐富的。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促使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1]4因此,在學校課程實施中,凡是能促進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緊密相連的,能夠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探究發現、培養能力、陶冶性情的一切可用資源都可以是課程資源。

(二)語文課程資源的類型

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把課程資源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根據功能特點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

素材性課程資源指的是能直接進入語文課程的,成為課程素材或來源的那些對象。素材性資源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對象,如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條件性課程資源指的是間接作用于課程的那些對象。它決定著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水平、課程實施的廣度和效益,如人力、物力、場所、媒介、環境等。當然,這兩類課程資源之間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課程資源既是課程的素材又是課程的條件,比如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

2.根據空間分布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學校范圍之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比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圖書館、實驗室、校園廣播、文藝演出、運動會、演講比賽、講座報告等等;超出學校范圍的課程資源即為校外課程資源,博物館、展覽館、網絡、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家庭、社區等。校內課程資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也同樣可以包括這兩種課程資源。[2]52-53一般來講,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應該占主要地位,但校外課程資源也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我們往往忽略對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

從不同的角度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分類,可以拓寬語文課程資源建設的視野,展現課程資源建設的廣闊前景。

三、民工子女學校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

(一)語文課程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資源意識淡薄

語文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很多教師局限于教材,忽略對教材資源的深層挖掘,課程資源意識淡薄。尤其是民工子女的定點學校,教師們認為這些學生本來學習底子薄弱,不需要多加拓展課外知識,把書本上的知識學懂就萬事大吉。其實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并且適合語文課程的,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占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使語文教學如魚得水,因此,語文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資源的眼睛,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

2.漠視學生發展的主體性

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并不少,但我們不可能全部拿來,語文教師應該謹慎地篩選、鑒別、凈化。但一些教師僅僅以是否適合教學為出發點,忽略學生發展的主體性。語文課程要以“能否促進學生充分發展”作為取舍標準,大力發掘那些能夠開放學生頭腦和手腳、能夠激發學生靈感和創意的資源,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參與的興趣。民工子女這類學生,由于家長長期早出晚歸,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教育甚少,這部分學生本身就失去了家庭資源這一重要來源,如果教師在學校同樣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和良好的環境,那么學生自身發展會嚴重受阻。

3.忽略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

課程資源的范圍非常廣泛,但并不是都適合每個學校的教學,一些學校急于借鑒他校經驗或開發課程資源,忽略自身實際情況,反而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定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從學校所處的地域環境出發,采集具有地力特色的、個性化的課程資源,把它們有計劃地、及時地引進到語文教學中,加強語文課程與時代和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比如,民工子女學校,就要開放適合自身學校特色的資源,不能盲目的去其他學校學習和借鑒,民工子女通常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強于城市的孩子,那么學??梢愿鶕@一特點,可以利用他們的實踐能力運用到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中去。

4.使用課程資源時效率不高

有些學校挖掘出課程資源后,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未能靈活、高效地使用,反而帶來了負面影響。面對各種課程資源,語文教師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如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社會調查、自然觀察等。只有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才能靈活高效地使用課程資源。

(二)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途徑之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1.校內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

(1)依托語文教材二次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語文教材本身就是已經過篩選的課程資源,不論時代和社會如何的發展和變遷,語文教材仍然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因而它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往往起主導作用。語文教師應該學會由教材選文、課文前的閱讀提示、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拓展、綜合性學習板塊等引發開去,可以生成很多“新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搜集、篩選、整合,立足原教材的點,努力把這個點推向廣闊的面。拓展教材的使用空間,使教材與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朱自清《背影》一文中,課前閱讀提示談到了本文是歌頌父愛的,由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們在學習這一課前,各自寫一篇自己父親的小片段,在上課前有了自己對父愛的體會之后,再學習這篇文章,學生的感受會得到深化。

(2)圍繞學生獨特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他的意思是學生其實是很重要的教育資源,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都是獨特的,不同于他人的,尤其是民工子女,他們從小的生活體驗較之城市里的孩子肯定是與眾不同的,這當中的有些學生,過早的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特別在農村長大的小孩,他們的生活經歷更是獨特的,其實這些都是語文課程非常獨特的資源,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獨特的經歷,融入到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去,既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又能建構學生的知識能力。

(3)關注教學過程中資源的創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種的突發問題。其實教師可以直面這些突發性事件,機智靈活的把它們轉化為課程資源。比如,在一堂作文課上,教師本來想講評有關“成長”的作文,但恰巧那堂課,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師可以根據此時此景,把作文主題變為“品雨”,讓學生身臨在這其中,更能抒發感受。當然,還有一些突發事件是關于學生本身的,比如在課堂上因為某個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沖突,或者回答問題錯誤,或者與老師發生爭執,這時,教師都應該是理性的處理,在其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無論是爭執、錯誤、矛盾、反駁等,教師只要適時而啟、適時而發、適時而導,對課堂資源的生成就會有積極的作用

(4)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氛圍。校園和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一天中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里度過,因此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創設良好的校園和班級氛圍,挖掘課程資源。首先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室,每天的休息時段播發各種不同的欄目,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其次,多開展一些語文活動,比如辯論比賽、書法比賽、講座報告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再次,可以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文素養。最后,多開展不同的體育、藝術活動,讓學生熱愛生活,陶冶情操。對于民工子女來說,客觀的一些條件無法滿足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優越條件,因而在學校里,教師們要盡量為學生創設更多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氛圍。

(5)跨學科開發課程資源。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新課程倡導的觀念之一。如語文課上播放與課文有關的歌曲、配樂朗讀、利用掛圖、投影、網上下載圖片等方式優化語文教學;鼓勵學生動手畫文中展示的景象等。還可以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資源作為學習語文的材料和情境。

(三)校外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

(1)家庭資源。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個活動場所,因此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及其深遠的,在課程資源開發時,一定要充分發掘家庭課程資源,并且利用好這一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家校聯系卡,摸清學生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家庭做深入研究,挖掘隱含的課程資源。還可以通過問卷、家長會、親子作業設計等形式,使家長了解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內容、做法,調動家長支持、關注、參與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開展實踐活動,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開展家庭閱讀,請家長到學校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等等。家庭的課程資源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和用之不竭的倉庫,在這些課程資源里,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親情,理解親情,學會感恩,學會付出,這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資源。

(2)社會資源。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到廣闊的社會生活天地里去實踐、去鍛煉、去發展。比如組織廣告用語的修辭研究活動,引導關注電視廣告的語法運用;與博物館、文化宮等單位建立聯系,開展參觀、采訪等活動;參觀考察本地的人文景觀、山水風光、動植物資源,說寫見聞、感覺等,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3]

(3)網絡及電視資源。當今社會,學生的課外閱讀和情感體驗應該是多元的,網絡及電視資源的開發在于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網絡和電視可以滿足學生獲得更多信息和知識的欲望,可以促使思路更廣闊,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和觀看電視的有關節目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同時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收集更多更與時俱進的材料當做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4)鄉土資源。這里所指的鄉土資源不僅僅是指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還指來自不同地域的民工子女所生活過的鄉間生活資源。民工子女在進城之前,大多生活在偏遠的農村或小鎮,其實那些地方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相當美麗,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家鄉,以及家鄉的一些典故和歷史,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總之,對于語文課程開發與利用上,要處理好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的關系。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該占據主導地位,校外課程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起到一種輔助作用。二者并非對立,而是統一的,我們要發揮校內外課程資源各自的優勢,更要盡可能地使二者有機結合,實現語文教育功能的整合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2-53.

[3]高洪.從三個維度開發語文課程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5.

作者簡介:游曼(1985—),女,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架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