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脊柱內鏡技術治療椎間盤源性馬尾綜合征5例療效觀察

2018-08-31 07:10晏怡果薛靜波李學林歐陽智華王文軍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8年8期
關鍵詞:馬尾椎管根管

徐 準 晏怡果 王 程 薛靜波 李學林 歐陽智華 王文軍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衡陽 421001)

馬尾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下腰椎病變導致馬尾神經損傷的嚴重疾病,發病原因有外傷、推拿按摩、椎間盤突出、腫瘤轉移等,其中以椎間盤突出最常見[1]。對于馬尾綜合征,應盡早行手術治療,早期解除神經壓迫,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復神經功能[2,3]。傳統的開放手術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減壓,可以獲得良好的療效。近年來,隨著脊柱內鏡的發展,鏡下器械的研發和技術的成熟,內鏡的適應證不斷擴大。我科于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對5例椎間盤源性馬尾綜合征行內鏡下減壓手術,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男3例,女2例。年齡35~65歲,平均49.6歲。臨床表現:①均有腰背部疼痛和單側坐骨神經痛(左3例,右2例);②均有下肢無力(左3例,右2例);③均有鞍區、會陰部感覺障礙,肛周反射消失1例;④括約肌(膀胱、肛門)功能障礙:小便費力不盡感3例,尿潴留合并肛門括約肌稍松弛1例,大小便正常1例。4例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其中3例搬重物后出現癥狀加重,1例推拿按摩后癥狀加重;1例騎車摔傷后突發癥狀。行腰椎CT、MRI檢查提示椎間盤突出(圖1A~G),L5/S13例,L4/5、L2/3各1例,中央偏左3例,中央偏右2例,突出間盤的面積均大于相應椎管層面面積的50%。病變椎間盤Pfirrmann分級[4]Ⅰ級1例,Ⅱ級3例,Ⅲ級1例。1例于發病后72 h手術,其余4例均于24 h內手術。

病例選擇標準:符合馬尾綜合征的診斷,單節段病變,單側癥狀,CT和MRI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硬膜囊嚴重受壓,與臨床癥狀和體征相符,椎間盤Pfirrmann分級Ⅰ~Ⅲ級,無明顯手術禁忌證。

排除標準:有明顯腰椎失穩;椎管鈣化嚴重;腰椎腫瘤、結核;存在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及出血傾向;有神經元性疾病、精神異常。

1.2 手術方法

1.2.1 建立工作通道 病變位于L5/S1者,選擇L5/S1椎板間隙入路。硬膜外麻醉,俯臥位,L5/S1椎間盤水平線與棘突中線旁開1 cm的平行線的交點為穿刺點。C臂機正側位透視下,確定穿刺點位置滿意后,做7 mm皮膚切口,置入工作通道(圖1H、I)。病變位于L2/3、L4/5者,選擇椎間孔入路,側臥位,腰下墊圓柱形體位墊,膠帶固定病人,標記后正中線、髂嵴最高點的連線。在C臂機輔助下確定病變椎間隙下位椎體上關節突尖部,關節突上緣連線的安全線[5]以及病變椎間盤水平線,以椎間盤水平線水平向上20°~30°為穿刺線,穿刺線上距后正中線8~12 cm的點為穿刺點。局部浸潤麻醉,18G穿刺針沿標定穿刺線方向穿刺到目標椎間隙下位椎體上關節突,X線正位像顯示穿刺針位于上關節突尖部,椎間隙上緣,側位X線顯示位于上關節突尖部前緣,椎間孔后上緣,為理想位置。沿穿刺針方向行椎間孔成形術,置入工作通道。

1.2.2 手術操作 經工作通道,置入脊柱內鏡(Joimax,FS6342181O)。使用藍鉗、髓核鉗、槍鉗等咬除黃韌帶、后縱韌帶、椎間盤組織,使用鏡下磨鉆磨除增生骨質,擴大根管及椎管。雙極射頻止血,并對纖維環撕裂口行皺縮成形術。徹底減壓后,拔出工作通道,縫合傷口,無菌敷料覆蓋。減壓徹底標志(圖1J):①鏡下可見硬膜囊及神經根膨隆,形狀正常,顏色紅潤,神經根松弛;②鏡下可見硬膜囊隨心臟搏動;③椎間孔入路時,做直腿抬高試驗,可見神經根活動度好。

1.2.3 術后處理 予以脫水、消腫等處理。臥床休息1~2天,佩戴腰圍4~12周,術后3個月內避免體育活動及過度體力勞動。每3個月門診隨訪一次。術后第3天復查腰椎MRI明確椎管及根管情況。治療前、術后即刻、術后3個月以及末次隨訪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疼痛程度,0表示完全無癥狀,10表示疼痛嚴重難忍。采用日本骨科學會(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評分標準,滿分29分,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改善率75%~100%為優,50%~74%為良,25%~49%為可,0%~24%為差。

2 結果

5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未發生神經根損傷、硬膜囊撕裂、椎間隙感染等并發癥。1例術后第5天下床后突發左下肢疼痛,復查腰椎MRI示椎間盤突出復發,二次內鏡手術,癥狀緩解。

術后第3天復查MRI提示椎管及根管無明顯受壓(圖1K~M)。5例隨訪6~24個月,平均12.4月。術后即刻下肢疼痛VAS評分由術前7.8±0.7降至2.8±0.7(配對t檢驗,t=9.45,P=0.00),術后3個月為2.4±0.5,末次隨訪為1.6±0.5。術后3個月JOA下腰痛評分由術前6.2±0.7升至20.8±2.9(配對t檢驗,t=9.67,P=0.00),末次隨訪為23.6±2.4,優4例,良1例。下肢無力恢復情況:術后3個月下肢肌力恢復,2例由術前Ⅲ級恢復至Ⅳ級,3例由術前Ⅳ級恢復至Ⅴ級。鞍區及會陰部感覺恢復情況:2例于術后6個月恢復正常,2例于術后12個月恢復正常,1例于術后15個月部分恢復,仍殘留部分感覺異常。直腸膀胱功能方面:3例小便費力不盡感者于術后5~7個月恢復正常,1例尿潴留者術后1年仍需間斷導尿,有大便不盡感,偶發腸脹氣。

圖1 40歲,女,主訴腰痛伴右下肢間歇性疼痛乏力1年余,大小便費力、不盡感1個月,術前腰椎正側位片(A,B)和CT(C,D)提示L5/S1少量鈣化,MRI(E,F,G)提示L5/S1巨塊椎間盤脫出。術中定位(H,I)可見工作管道在側位片上位于病變間盤的層面,正位片上位于椎板間隙處。徹底減壓(J)后可見硬脊膜(實心箭頭)和神經根(空心箭頭)膨隆,顏色紅潤。術后第3天復查腰椎MRI(K,L,M),可見巨塊脫出的椎間盤消失

3 討論

馬尾綜合征以鞍區感覺、括約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6,7]。由于個體差異,發病早期并不一定滿足所有的診斷標準,所以詳細的病史采集、全面的體格檢查、早期的影像學檢查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很重要。Jalloh等[8]研究顯示延誤馬尾綜合征治療的首要原因是對疾病不及時的診斷。本組5例均出現腰背部疼痛,鞍區、會陰區感覺減退,可認為是馬尾綜合征的常見癥狀,而鞍區、會陰部感覺減退可作為馬尾綜合征的較特異性的體征。

馬尾綜合征的病因是馬尾神經及神經根牽拉受壓。早期、徹底手術減壓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研究顯示[9,10],馬尾綜合征應盡早手術治療,發病后48 h內手術效果較好。傳統的開放手術是馬尾綜合征的常規治療方法,通過打開部分或者全部椎板,較充分地暴露視野,以達到徹底取出壓迫神經的病變組織的目的,從而徹底減壓椎管和根管,為神經功能的恢復提供更好的條件。但開放手術也有缺點:一是常規的后路手術需要剝離椎旁肌,可能引起術后腰背部疼痛;二是需咬除椎板,破壞脊椎的后方結構,引起椎體間失穩,加速脊柱退變。對于年輕的病人,如進行椎體間融合手術,存在犧牲腰椎活動節段的代價。目前發展的脊柱微創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腰椎疾病的治療中,Kim等[11]通過前側方入路,經腹膜后間隙建立工作通道,顯微鏡下從椎體的側方切除椎間盤,到達椎體后緣后,通過磨鉆磨除椎體后緣骨質,擴大范圍,探鉤探查椎管前壁脫出椎間盤的位置,髓核鉗取出椎管內間盤組織,實現椎管減壓,然后置入cage行椎間融合。該術式創傷較小,避免椎旁肌廣泛剝離。而對于椎間盤Pfirrmann分級Ⅰ~Ⅲ級者,不完全切除椎間盤,盡量保留腰椎運動節段,可能對術后生活質量更有利。Shih等[12]通過后路建立工作通道,顯微鏡下切除部分椎板,摘除突出椎間盤,實現椎管減壓。該術式避免椎旁肌剝離,且對骨質破壞較少,未進行椎體間融合,保留腰椎的運動節段。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迅速發展,通過解剖椎間孔間隙或椎板間隙建立工作通道,內鏡下對突出椎間盤進行摘除,最少程度地破壞脊柱結構,保留脊柱的穩定性,避免椎間融合,同時也可以對椎管和神經根管進行減壓[13,14]。李廣松等[15]報道40例經椎間孔脊柱內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神經根管狹窄,通過椎間孔入路對神經根管進行減壓,療效滿意。李小龍等[16]對16例馬尾綜合征行經皮內鏡手術,其中1例術后出現肌力減弱,2周后逐漸恢復,1例術后9個月椎間盤突出復發,行二次手術后癥狀緩解,其余療效均滿意。對于馬尾綜合征,除了對根管進行減壓外,還應對椎管進行減壓,相比于單純的根管減壓,要求更大的減壓范圍,這就要求術中工作通道的移動范圍更大,我們術中根據減壓的需要,使用鏡下磨鉆對椎間孔或椎板骨質進行磨除,從而擴大工作通道的移動范圍,實現對椎管和根管的徹底減壓。

內鏡技術治療馬尾綜合征也有一定的適應證。對于腰椎間盤退變嚴重Pfirrmann分級在Ⅳ級及以上者,椎間盤退變嚴重,性狀較差,術后椎間盤突出復發的風險較大,如身體條件許可,開放減壓融合手術可能更加合適。對于椎管骨性狹窄嚴重者,內鏡下減壓可能有加重神經損傷的風險,另一方面,嚴重的骨性狹窄可能導致減壓不充分,影響療效。所以,內鏡治療馬尾綜合征應該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本組5例術后第3天復查MRI顯示突出椎間盤均被摘除,椎管及根管無明顯受壓,考慮該5例都是以椎間盤突出為主的椎管狹窄,或者伴有少量鈣化。其中1例術后第5天椎間盤突出復發,椎間盤Pfirrmann Ⅲ級,考慮與椎間盤性狀相對較差有關,當然,也可能與術中對松動的髓核摘除不徹底有關。1例術后感覺、運動均大部分恢復,仍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礙,考慮可能的原因有:①術前癥狀嚴重,出現肛周反射消失、鞍區會陰部感覺明顯減退、尿潴留、肛門括約肌松弛等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傷的癥狀:②患者65歲,年齡較大,神經再生能力較差;③發病后72 h才行急診手術,可能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

當然,對于無手術條件或術后神經功能恢復欠佳者,康復理療也很重要。Grammaticos等[17]報道1例83歲的馬尾綜合征,身體條件較差,難以耐受手術,通過藥物以及按摩等保守治療,癥狀也逐步恢復。Kim等[18]對2例外傷術后馬尾綜合征行骶神經電刺激治療,疼痛明顯緩解,小便功能也有明顯恢復。

綜上,對于以腰椎間盤突出造成馬尾綜合征者,如椎間盤性狀較好,Pfirrmann Ⅰ~Ⅲ級,內鏡技術既可以用最小的創傷解決神經壓迫,又保留脊柱的正常解剖結構,是較好的治療方法。對于年齡較大,難以耐受開放手術者,內鏡技術也是一種可選的手術方式。本研究的病例數較少,尚需更多病例及長期隨訪來進一步探討脊柱內鏡技術的療效。

猜你喜歡
馬尾椎管根管
一次性根管治療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討
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發展現狀
采取根管填充氫氧化鈣糊劑+根管治療術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療效
椎管內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研究進展
打造活力滿滿的馬尾
椎管內外節細胞神經瘤CT與MRI診斷
椎管內大范圍囊蟲病1例
扎馬尾
可愛“丸”法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