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微課研究多維視角分析與理性回歸

2018-09-08 11:15張偉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8年16期
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微課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網2011—2017年微課文獻為研究對象,從文獻數量、作者、發表期刊、學科分布、高被引文獻等多個維度分析了微課研究的現狀。同時,引入了UCINET、SPSS等社會網絡分析和數據處理軟件繪制關鍵詞知識圖譜、開展聚類分析與多維尺度分析,提煉了微課的研究主題和發展趨勢。作者理清了微課理性研究路線圖: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多層次多學科課程教學—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基于微課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學習。

關鍵詞:微課;社會網絡分析;多維視角;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8)15/16-0148-06

2011年,胡鐵生發表了第一篇微課文獻;2017年,期刊微課文獻超過3000篇。七年來,研究者在深度和廣度上對微課開展了深入研究,多人對微課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與調查,唐燁偉(2015)把微課研究分成了三個研究階段(理論探討、技術研究和創新研究)[1],胡鐵生(2014)、陳子超(2015)、王小美(2016)等均對微課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分析,對微課應用模式等問題也進行了闡述。下面,筆者將從多個維度對比梳理我國微課的研究現狀。

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中以SU=“微課”為檢索方式,搜索2011年至2018年微課研究相關文獻,共獲得有效期刊文獻8229篇,會議論文234篇,碩博士學位論文545篇,各年度文獻數量分布如表1所示。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統計法,對2011年至今的“微課”研究文獻分別從研究團隊、研究機構、研究層次、研究學科、研究主題、研究趨勢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了解每年微課研究的變化。然后基于所有研究文獻,利用UCINET等社會分析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關系圖譜,了解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連接關系和核心研究主題。進而利用高被引文獻分析、基于SPSS的聚類分析歸類微課研究主題,最后通過多維尺度分析繪制微課關鍵字二維分析空間,了解未來幾年微課的研究類團與研究趨勢。

多維視角對比分析微課研究態勢

1.從論文數量對比分析微課研究

論文數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研究主題的熱度與廣度,論文數量從2013年的66篇增至2017年的3429篇,增長了52倍,這說明微課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

2.從發表論文期刊對比分析微課研究

筆者分別對2013年至2017年五年的論文發表期刊以及各關鍵期刊發表論文的數量比例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如表2所示的數據??梢?,發表論文的期刊種類由2013年的51種增加到2017年的726種,增長了近14倍。從“平均每種期刊發表微課文獻數量”統計數據來看,越來越多的期刊認可了微課研究及相關成果。

3.從研究者角度對比分析微課研究

對發表論文作者進行分析統計,如表3所示,發表論文數量3篇以上的作者數逐年增加,發表論文數量6篇以上的作者數由2013年的0人增加到2017年的4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微課開展了深入研究,單人發表論文峰值越來越高,說明對微課的研究越來越深入。

4.從論文研究合作機構對比分析微課研究

本研究將微課研究機構的合作深度分為四個等級,利用Citespace軟件分別對每年的文獻合作研究機構(Institution)進行分析,形成如表4所示的對比數據??梢?,微課研究的深度不斷增加,形成了以肖安慶為核心的江西省龍南中學研究機構、以鮑賢清為核心的上海師范大學研究機構等。

5.從學科分布對比分析微課研究

微課研究的學科分布比較穩定,論文數量前五位學科均是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外國語言文字、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醫學教育。2017年相比2013年,在外國語言文字、醫學教育、數學、會計、體育以及貿易經濟等專業性學科中,微課研究論文數量迅速增加,說明微課研究正從理論研究過渡到一線學科教學實踐中。

6.從關鍵詞共現網絡對比看微課研究

針對2013—2016年的研究文獻生成關鍵詞共現網絡,如下頁圖1所示。通過網絡關系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①2013年的微課研究主題相對比較零散,圍繞教學模式的研究相對較多,但同時也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制作、實踐等多個研究中心點。②2014年的研究主題相比2013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三個研究方向,分別是以信息技術和應用為研究中心的微課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教育和自主學習為研究中心的高職教育學習模式研究、以“微課—系統設計—軟件設計”為研究中心的微課設計研究。③2015年和2016年的微課研究比較全面,包含了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等教學要素研究,涉及了基礎教育、中高職業教育、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等不同教育層次。研究中心都圍繞“翻轉課堂”進行深入研究,綜合分析,2015年和2016年關于微課的研究注重實踐與應用,傾向于一線學科教學,分布在所有教學層次中,其發展趨于理性。

7.從高被引論文看微課研究

通過對研究文獻被引頻次進行統計分析,可挖掘出具有高價值、高影響力和高控制力的研究文獻。本研究截取被引頻次前8位的研究文獻,認定為高被引文獻,如表5所示,8篇文獻全部發表在2014年以前,基本代表了微課研究范疇與方向,如微課的理論研究、研究綜述與發展趨勢、學科教學模式研究、微課資源研究等。

微課研究主題及發展趨勢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微課研究的主題和發展趨勢,筆者利用bicomb2.0、UCINET提取高頻關鍵字,繪制高頻關鍵字關系網絡圖譜,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和多維尺度分析,形成微課研究的主題歸類和發展趨勢。

1.從關鍵詞網絡圖譜分析微課研究主題

(1)高頻關鍵詞提取

筆者利用分析軟件bicomb2.0,提取微課相關文獻的高頻關鍵詞,高頻詞選擇的標準一般為截取的高頻詞累計頻次達到總頻次的40%左右[2],也可依據普賴斯計算公式確定,計算公式為:,其中M為高頻閾值,Nmax為區間學術論文被引頻次最高值。[3]胡鐵生在2011年發表的文章《“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被引頻次最高,為3384次,符合普賴斯計算公式中的Nmax的含義,而把頻次數值3384帶入普賴斯計算公式,得到M值為58。所以,選擇詞頻大于58的關鍵詞為高頻關鍵詞,共獲得123個高頻關鍵詞,而123個關鍵詞累計百分比占總頻次的44.3%,也符合“高頻詞累計頻次達到總頻次的40%左右”的標準。所以可以認定,這123個高頻關鍵詞基本代表了“微課”的研究熱點,如表6所示。

(2)高頻關鍵詞社會網絡關系分析

在高頻關鍵詞的基礎上,筆者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繪制高頻關鍵字社會網絡關系圖,進一步分析了“微課”的研究熱點(如圖2),通過圖譜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圖譜中節點越大,代表該節點在整個關鍵詞網絡中的作用越大,說明它控制其他節點共現的能力也越強。[4]除了檢索詞“微課”,“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應用”等六個關鍵詞的節點較大,可見這些關鍵詞的控制力較大,基本能代表微課研究的核心研究熱點。

節點之間的關系用實線連接,實線越粗,代表相互之間的關系越強[5],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章中的幾率越大。在圖2的關系網絡中,與“微課”連接實線最粗的兩個關鍵詞是“翻轉課堂”和“課堂教學”,這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強,同時在一篇文獻中共現的幾率最大。

為進一步驗證與梳理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與權重,筆者再利用SPSS軟件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繪制垂直方向樹狀圖(如圖3),采用ward聚類方法,度量標準采用Euclidean距離區間、Z得分轉換值。

(3)研究結論

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社會網絡關系圖、知識圖譜和樹狀聚類圖的分析,可以認定我國微課研究主題主要分為五個方面。

①微課理論研究。研究發現,涉及高頻關鍵詞有問題、對策、特點、作用、現狀、意義、研究、趨勢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胡鐵生(2011,2013,2014)在《“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等文章中對微課的內涵、教學設計方法、研究現狀、發展階段與趨勢進行系統分析與闡述[6],黎加厚(2013)在《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中對微課含義與發展進行了深化。[7]

②微課資源教學設計與開發研究。研究發現,涉及的高頻關鍵詞有教學設計、微課設計、微課開發、微課資源、微課模式等。例如,胡鐵生(2012)在《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中從區域的角度闡述了微課開發方法[8];張一川(2013)對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進行了比較分析[9];余勝泉(2014)闡述了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10]

③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研究。涉及的高頻關鍵詞有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學習過程、自主學習、教學效果、技術課堂、教學環節等。例如,王同聚(2015)基于中小學機器人教學構建了“微課導學”教學模式[11];劉桂花(2014)在借鑒了可汗學院模式、TED-ED模式后設計了高校課堂中微課應用的兩種模式。[12]

④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研究。翻轉課堂屬于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但由于相關研究較多,本研究單獨將其列為一個研究主題。較有代表性的有:劉銳(2014)基于微課構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通過課前的過關任務、課內的典型任務和課后的拓展任務實現了知識傳遞、知識建構和內化、知識鞏固和拓展[13];盧海燕(2014)分析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14]

⑤微課與各教育層次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高頻關鍵詞有小學數學、小學語文、初中物理、高中化學、高中信息技術、大學英語等。從文獻數量來看,微課與各個學科課程整合的文獻高達3000多篇,產生了大量優秀成果,如具有校本特色的“271教學模式”“353教學模式”“三環四步教學模式”等。

2.多維尺度分析看微課發展趨勢

為進一步明確各研究主題和各高頻關鍵詞的網絡關系位置,確定微課的發展趨勢,筆者利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的多維尺度分析功能Multidimensional Scaling(ALSCAL)繪制微課研究多維尺度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

①位于圖譜第一坐標區的是“基于微課資源的教學應用研究類團”,關鍵詞“策略”“微課資源”“教學應用”“教學方法”“微課教學”等是該類團的研究核心,所以,該類團接下來的研究將主要集中在微課教學應用的策略與方法上。

②位于圖譜第四坐標區的是“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與學習模式的研究類團”,該類團與坐標原點的距離相對較近,是比較受關注的一個類團,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等處于中心位置,可見,該類團將重點開展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與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研究。

③在圖譜靠近原點位置有個關鍵詞“混合學習”,該關鍵詞單獨存在,但出現在第四坐標區,離原點非常近,這基本代表了未來微課研究的主要趨勢,即基于微課的混合學習研究,這也是微課在經歷了大量研究后的理性回歸——混合學習模式。

④位于坐標左上角有個單獨關鍵詞“微課”,與其他關鍵詞、類團和坐標軸都比較遠。所以,在未來針對微課定義、含義、本質、作用、功能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將逐漸淡化。

⑤位于圖譜左側橫跨坐標軸的是“微課與各教育層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與學習過程研究”,其中“數學教學”“高職教育英語”是該類團的研究熱點。所以,課程中的微課教學與移動學習將是該類團未來幾年的研究重心。

小結

本文通過期刊、作者、合作機構等多角度對比研究,分析了微課的發展軌跡,并明確最終形成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以“翻轉課堂”為中心點的研究態勢。我國微課研究的周期雖然不長,但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研究主題和方向、研究范疇、研究層次、研究學科等多個方面逐漸走向了成熟與穩定,產生了大量有影響力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成果,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教育基金資助,近千種期刊刊發了微課的研究成果。微課研究內容由最初的理論研究逐漸過渡到實踐研究,與學科、課程進行深入整合,逐漸走向了理性發展的道路,發揮了微課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唐燁偉,樊雅琴,龐敬文,等.基于內容分析法的微課研究綜述[J].中國電化教育,2015(4).

[2]陳瑜林.我國教育技術主要研究領域的歷史演進——基于CNKI“兩刊”關鍵詞、主題詞的類團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2(8).

[3]王佑鎂,伍海燕.中國高教研究領域高頻被引論文的學術特征分析——基于《中國高教研究》2000-2011年刊載論文的計量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2(1).

[4][5]肖明.知識圖譜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6]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7]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8]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

[9]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10]余勝泉,陳敏.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1).

[11]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2).

[12]劉桂花.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6).

[13]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1).

[14]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7).

作者簡介:張偉(1983—),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系統設計。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翻轉課堂理念下職業教育微課程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DJG2015009)階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社會網絡分析微課分析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分析:是誰要過節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回頭潮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境外公益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新浪微博娛樂明星的社會網絡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