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閱讀的社會結構的要素

2018-09-10 12:50盧劍鋒
新閱讀 2018年9期
關鍵詞:社會結構基本要素閱讀

盧劍鋒

摘要:社會結構理論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對閱讀的社會結構的研究也是閱讀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閱讀的社會結構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閱讀的社會結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既有一般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與規范特征,也具有自身行業的獨特組成與個體特征。本文在界定閱讀的社會結構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閱讀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勾勒出閱讀社會結構的主體框架。

關鍵詞:閱讀 社會結構 閱讀的社會結構 基本要素

閱讀行為既然是一種社會活動,也必然有自己的社會結構,一方面,整個閱讀產業鏈都受到社會結構的重要影響;而另一方面閱讀本身也會作用于已有的一定的社會結構,從中形成基于閱讀的社會結構。

一、閱讀的社會結構的內涵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智力活動,在個體行動者構建閱讀行為的過程中,構建出新的閱讀的社會結構。閱讀行為作用于社會系統,因為閱讀行為而產生并形成了一個特有的系統,這是一個由閱讀要素構成的系統,這些要素是通過人類的閱讀行為而產生的地位與角色、群體與組織、社會設置和設施等。閱讀的社會結構就是社會的閱讀系統的內在結構,就是指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的閱讀系統的各要素或各部分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即各要素之間形成的關系模式或互動模式。閱讀的社會結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既具有一般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與規范特征,也具有自身行業的獨特組成與個體特征。要素是閱讀的社會結構組成的基本單元,因此是分析閱讀的社會結構的起點和基石。

二、閱讀的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

結合閱讀的社會過程來看,閱讀的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作者、作品、讀者、出版者、傳播者、閱讀的基礎設置、閱讀服務設施、閱讀促進組織等。各要素并非獨立的個體,相互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力與作用力,并通過這種相互的影響和作用推動整個閱讀進程。同時,結構要素在漫長而悠久的閱讀歷史中逐漸發展,每個要素也隨著社會歷史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才呈現出當下所看到的閱讀的社會結構。其中,作者和作品是從閱讀的社會結構構建之初就始終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

1.作者。在閱讀的社會結構中,作者指作品的創作者,但同時作者首先是讀者,是那些通過閱讀別人的著作后有了創作的欲念、能力,最后通過作品表達自身觀點、理念或情懷的那部分讀者。從作品的社會生產角度來看,無論是從書籍傳播過程的角度,還是意義構建的層面來看,作者是作品意義的核心塑造者。由于作品形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作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隊、組織或機構。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增長、民主政治的建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作者對創作的主體意識是在不斷提高的,如今,作者創作作品形態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字,可以是圖片、照片、音視頻、影視等多種作品形態,通過傳統物流發行,或從網絡渠道以數字化的形態即時傳播,作者創作范圍更加廣泛、創作手段更加多樣、創作技巧更加精湛、傳播渠道更加豐富。同時,作者創作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讀者意識也在不斷強化,如今的內容創作早已成為可以謀生的職業,以營利為目的的創作就要把內容當作商品來打造,從市場和讀者的需求出發進行創作。此外,隨著出版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版權意識也是作者所不可忽視的。在不侵犯他人版權的同時,也要維護自身的版權,既是對自身精神生產勞動和應得利益的尊重,也可以維護整個出版秩序的良性有序,才能讓精神生產活動和內容創作產業更加欣欣向榮。

2.作品。作品是閱讀的客體,由文本和載體兩部分構成。法國作家、思想家、社會學家羅蘭·巴特把物質性的具體存在形態稱為“作品”,而把在具體存在之上的存在形態稱之為“文本”。

作品給閱讀者最直觀、最具象的呈現就是載體。文本的意義需要依托物質形式到達讀者,當文本成為可觸摸的現實后,便于讀者利用其理解文本。從最早的結繩記事,竹、木、陶等材料上的圖畫符號、象形文字,夏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銅器銘文、玉石刻辭和竹木簡牘,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帛書,秦代的石刻文字(被稱作碑),古埃及使用的莎草紙、歐洲使用的牛羊皮紙等,人類最初用于記錄和閱讀的載體也是多種多樣的。直到西漢時期發明造紙術,紙張終于在東漢時期得到了改進和普及,最終紙張逐漸徹底取代了之前一千多年所使用的所有載體。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古登堡活字印刷機的發明,再到電臺、電視、計算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出現,技術導致的媒介革命迅速推動了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精神文化產品極大地豐富起來,推動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的階段。如今,我們可以選擇圖書、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電影、臺式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手機等各種載體進行閱讀,而由于載體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文本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影視等,在網絡終端還可以選擇不同的網絡應用來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電子書報刊等數字出版物。在作品載體的發展過程中,既有新舊載體的替代和更迭,也有新舊載體以各自獨有的優勢互補共存,尤其是在互聯網革命帶來的信息技術時代,載體形態和傳播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但作品載體的發展總體上是促進并有利于知識傳承和信息交流的,特點是內容越來越海量、形式越來越多樣、傳播越來越即時、互動越來越方便、攜帶越來越輕便、保存越來越容易。

文本作為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附著于載體之上,因為載體的變化,文本呈現形式也日益多樣,其呈現形式或具象化、直觀化,或碎片化、社交化,或虛擬化、趣味化,等等,不一而足。但作為作品的核心所在,其最初是因為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而發展,受到社會政治環境和制度的影響,因為技術革命而發生變革,但其作為精神產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價值和功能性是亙古不變的?;蚴蔷哂薪涣餍畔⒌纳缃还δ?,或是具有傳播知識的教育功能,或是具有積累文化的傳承功能,或是具有輿論宣傳的政治功能,或是具有科學論證的學術功能,或是具有娛情養性的審美功能……文本和以文本為核心的作品總是會具備以上一種或幾種功能。

3.讀者。讀者是作者和作品的最終指向所在,也是閱讀產業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讀者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從中汲取到作品傳達的意義,賦予了作品存在的價值,因為作品只有被閱讀才能體現其價值。然而讀者個體千差萬別,他們對作品的選擇、理解和需求等都完全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人類的行為都是有動機、有需求、有目的的,我們可以將讀者的閱讀需求大致分為休閑娛樂型、學習求知型、解疑實用型、專業研究型四種。

休閑娛樂型是指以娛樂消遣、休息身心、調節精神、豐富生活、享受審美、陶冶情操為目的的閱讀。一般來說,任何讀者群體都會有通過閱讀休閑娛樂的需要,但是只有這種閱讀需求的讀者群體往往受教育程度較低。這種需求往往興趣廣泛,可替代性強。學習求知型是指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職業教育等形式系統學習掌握文化知識或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的閱讀。這種需求讀者對內容要求明確,指向明晰。解疑實用性是指以解決生活或工作中各種疑難問題、學習某種實用技能,或僅僅是為了通過某項考試、獲得某種資格為目的的閱讀。這種需求對內容要求非常清晰,以釋疑解惑、解決問題、通過考試為目的,實用性和目的性很強。專業研究型是以專業學習、研究或各種業務工作學習、研究為目的的閱讀。這一需求類型的讀者群體往往受教育程度較高,以專業技術人員和領導層為主,這類需求的讀者往往對內容要求專業性強,內容指向明確,需求量大,且需求穩定化、常態化。

不同的讀者群體往往擁有以上幾種或全部的需求類型。人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閱讀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時間節點上傾向于以其中一種或幾種需求為主。影響讀者閱讀需求的因素很多。讀者作為人,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無論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會影響讀者閱讀行為和習慣、影響讀者的閱讀品位和偏好。

4.出版者和傳播者。作品只有被傳播出去才能體現其存在的社會價值,故而出版者和傳播者是閱讀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出版者一般以出版機構的形式存在,從作者創作的作品中遴選出符合自身出版定位和符合目標讀者群體閱讀興趣的作品進行編輯加工、封面設計、裝幀設計、印刷裝訂,或是剪輯、整合、編排,進行合成和再加工,生產成紙質出版物、電子書、圖文、視頻等形式各異的文本,并將其通過不同的物質載體呈現出來,這時的作品成為已生產出來、待交換的商品。傳播者是指促進作品在時空間的流傳、交換和消費的人或機構,包括發行人、國內發行機構、進出口貿易機構、報刊的郵局發行點、出版社報刊社的自辦發行點、各種發行公司、各類書店、新媒體發行人、影視發行機構、影院等。廣義上說,廣播、電視、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等運營者本身既是內容生產者、又是內容傳播者,集作者、出版者和傳播者于一體。再廣義一點,圖書館、檔案館、文獻中心等以擴大閱讀范圍為目的的組織都是傳播者。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和專業化,同時又由于圖書、報紙、期刊、廣播、影視、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手機閱讀等出版物形態的層出不窮,出版者和傳播者的隊伍日益壯大,覆蓋到圖文編輯、版式和封面設計、裝幀裝訂、印刷、發行、翻譯、物流、音視頻剪輯制作、渠道供應商、平臺提供商、終端廠商、后期宣傳推廣等環節,這些環節都由相關人員或相關機構來完成。

出版者和傳播者,作為一種商品貿易的“中間商”,需要遵循市場貿易原則,同時又因為其所從事貿易的商品的特殊性,又需要遵循出版傳播規律。作品作為精神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出版傳播活動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必然要受到內容、資格準入、版權等更多的社會規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出版傳播業也因此既有產業屬性,又有事業屬性;這就要求出版傳播者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在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其他商品貿易不同的是,出版傳播者所追求的商品質量不僅追求物質形態上的保質保量,而且還要追求更大的信息量、更高的出版價值、更大的易讀指數、更好的審美品格等精神層面上的高質量。

5.閱讀的基礎設置。家庭和學校是閱讀的社會結構中的基礎部分,既是閱讀空間,也是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氛圍、提供閱讀指導、推動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閱讀最初始、最基礎、最舒適的空間環境,一個人的最初閱讀就發生在家庭,家里的書桌和書房是孩子們最早產生閱讀意識的地方,家庭的閱讀氛圍和家庭的閱讀教育對一個人的閱讀行為習慣和閱讀偏好的養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安排家庭閱讀時間、組織家庭參加閱讀活動、為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員推薦書單、提供閱讀指導,等等,都會對孩子和所有家庭成員的閱讀行為和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會讓人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閱讀因此可以改變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不同階段、各種類型的學校也是重要的閱讀場所,為一定有共同需要的讀者群體進行集中閱讀某類作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閱讀場景,并由老師來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閱讀指導和閱讀服務。學校教育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一段時間或一個階段,但是其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培養閱讀習慣,為終身閱讀打下基礎,而終身閱讀是實現終身教育的好方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終身閱讀、終身學習的能力。

家庭和學校是閱讀的社會結構中的基礎設置,一個人即便再少接觸作品,也不與作者、出版者、傳播者打交道,即便性格孤僻或生活方式閉塞,或是因為生活地域環境的閱讀資源有限,從未使用過任何閱讀服務設施,從未聽過任何閱讀推廣組織,也沒有參加社會閱讀活動,但是一般都會經歷家庭和學校中閱讀培養和閱讀氛圍的影響,對一個人的閱讀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最基礎的作用。

6.閱讀服務設施。為人們提供讀書和閱覽的場所和條件,從而起到推廣和促進閱讀的作用,是建立閱讀設施的初衷,并且在閱讀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閱讀設施包括公共閱讀服務設施和企業公益性閱讀服務設施兩種。在國家公共文化建設中,閱讀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受到重視,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對各級公共圖書館、社區書屋、社區閱覽室、職工書屋、農家書屋、數字農家書屋、報刊欄、電子閱報欄等閱讀設施的建設,并一直努力提升閱讀服務的質量。國家圖書館、北京各級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等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以方便讀者,促進全民閱讀。青島市新聞出版局為了給群眾提供讀書的基礎設施,建設面向農村農民的“農家書屋”、面向城鎮居民的“社區書屋”、面向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的“新市民書屋”,基本達到了基層全覆蓋,為閱讀提供了良好的設施基礎。中華全國總工會從2008年開始大力推行“職工書屋”工程,在全國基層企事業單位、社區開辦“職工書屋”,為廣大職工提供更為方便的閱讀條件。

除公共閱讀服務設施之外,一些企業或社會團體為了履行社會責任,也為了自身品牌塑造和形象建設,也出資建立了一些公益性閱讀服務設施,并開展相關閱讀活動進行閱讀服務。如中國移動聯合教育部開發建立的中國移動愛心圖書館,自2006年起,在3年時間里,已為中西部貧困農村地區1000所中小學配置了數量可觀的圖書,建設了1000個中國移動愛心圖書館或圖書室,并以此為主題開展相關活動。再如,借助社交新媒體推廣閱讀的上海黃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樊登讀書會,截至2015年4月20日,樊登讀書會已經在全國建立愛心公益圖書室21個。

這些閱讀設施往往會采用多種手段來吸引其所定位的服務群體前來使用閱讀設施,享用閱讀服務。如舉辦各種主題活動、讀書沙龍;邀請文化名人定期來舉辦薦書或讀書分享會;改善閱讀環境,改為提供食物和飲料的書咖或書吧形式;有的數字農家書屋還搭載了政務、電商、社區等應用來拓展服務功能;等等。

7.閱讀推廣組織。閱讀推廣組織是閱讀的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級政府部門、政府閱讀推廣機構、民間閱讀推廣組織等。在當下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國家全民族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象征。世界發達國家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推廣全民閱讀,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等國家都設立了全國性的讀書機構和讀書活動,我國也早早意識到了推廣全民閱讀的重要性,各級政府部門和政府閱讀推廣機構成為推廣全民閱讀的主力軍。

早在1982年4月,上海市就成立了振興中華讀書指導委員會,組織開展讀書活動,目的是提升上海市民素質,建立學習型社會。1988年,共青團中央主導推出“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組織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并為他們提供服務。1997年,中央宣傳部等九部委共同發出《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實施以“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為宗旨的“知識工程”,并成立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2008年,在原新聞出版總署設立了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全民閱讀工程”被列為原新聞出版總署的“五大工程”之一。如今,在中央各部門和各級政府的直接參與和帶頭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城市定期舉辦讀書節、讀書月、讀書日活動,還有各地書市和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活動,以及配合六一兒童節等節日促進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的朗誦比賽、征文比賽等閱讀文化活動和圖書捐贈活動,配合農家書屋建設開展農民讀書等主題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往往是由政府部門牽頭,多種社會力量參與,如出版商、書店、媒體、學校等都踴躍參與和積極推動這些閱讀活動。

民間的閱讀推廣組織多由學校、出版單位、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建立,或是聯合政府機構、機關單位建立的,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質的。如北京讀者協會、中國閱讀學研究會、福建省閱讀學會、唐山快樂兒童聯盟讀書會、慈溪市橋頭鎮農民讀書協會、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公益小書房公益閱讀項目組織委員會、一起悅讀俱樂部、深圳弘愛人文閱讀推廣中心等。閱讀推廣組織還包括民間或企業閱讀研究機構,專門致力于研究如何促進全民閱讀,如南京親近母語研究院、新閱讀研究所、浙江樹人閱讀研究院等。

學校是學生集中閱讀和學習的場所,各級教育部門聯合學校經常舉辦班級讀書會、讀書節活動、書香校園活動等校園主題讀書活動,為學生推薦書目、捐贈圖書、分享讀書精華等,因此學校也是閱讀推廣組織的重要一員。

通過閱讀網站或閱讀類自媒體來推動閱讀的線上和線下的閱讀社群逐漸成為新興的閱讀推廣組織。這些閱讀網站或閱讀類自媒體有許多是經營性的,一般是會員付費制,通過建立書友會,為會員推薦書目、交流信息或用圖文、音頻、視頻等方式分享閱讀精華,或舉辦優惠購書、讀書講座、讀書分享會、讀書論壇等會員活動。如新浪文化讀書頻道、騰訊讀書頻道、搜狐讀書頻道、樊登讀書會等。也有非營利性質的,通過建立網站或自媒體,為閱讀愛好者提供交流、互動和分享的平臺,同時擴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如小書房公益兒童閱讀網等。

(作者單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本文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級課題“閱讀社會學基礎研究”(項目編號:2016-Y-Y-CM-133)的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杜玉華.社會結構:一個概念的再考評[J].社會科學,2013(8).

[2]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卿家康.文獻社會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4]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劉緋,張立平,王圓,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社會結構基本要素閱讀
基于職能履行角度對管理會計基本要素問題的探討
比較的視野:反思功能主義傳播觀的三個預設
鄉村基層民主建設面臨哪些難題
生活·思想·藝術
賞析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社會結構三分法及其音樂觀:以中國傳統音樂為例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