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歷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8-09-10 17:07王麗英
高教學刊 2018年5期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王麗英

摘 要:互聯網時代,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先進的網絡技術為歷史教學帶來了機遇和發展空間,也給高校歷史教學帶來了挑戰和沖擊,作為高校歷史教師應注意五大問題:其一,綜合利用歷史教學的網絡資源;其二,合理開發歷史教學的網絡課程;其三,注重歷史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角色轉變;其四,杜絕歷史網絡資源的以訛傳訛;其五,防止歷史教師的網絡異化。我們只有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歷史學科在互聯網時代才會有更大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歷史教學;幾個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05-0082-03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age, rich network resources and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space for history teaching. It also brings challenges and shocks to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ve major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history teach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the network resources in history teaching. Second, rationally develop the network course of history teaching. Third, emphasize the role change of history teachers in the network teaching. Fourth, put an end to the false report of history of Urals cyber source. Fifth,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the history teachers' Network. Only when we face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can history course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Internet age.

Keywords: Internet Age; hist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veral problems

當今是一個互聯網時代,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先進的網絡技術為歷史教學帶來了嶄新的發展空間,網絡技術的先進和網絡資源的豐富以及網絡查找的便捷,在歷史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來,為大多數歷史教師所接受和喜用,在歷史教學應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歷史教學應用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網絡上的歷史資源有些泛濫,甚至不真實,有些歷史老師不加甄別,拿來就用;有些歷史教師不假思索,復制就用,給當今歷史教學帶來不好影響和一些問題。如何用好互聯網上的歷史資源為歷史教學服務,這是當前值得我們深思和解決的問題。

一、綜合利用歷史教學的網絡資源

歷史教學需要歷史素材,以往的教學素材,主要是紙質版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需要在故紙中查閱、摘抄、批注、爬梳、整理出來,這種查找資料方式,耗時費力,造成歷史教學的浪費;歷史教學需要交流觀摩,以往進行教學觀摩,非要到達現場觀看不可,舟車勞頓,效果不顯著?;ヂ摼W時代使用電子信息技術,出現大量的電子版歷史圖書和海量的歷史資源數據庫,使得原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占有的原始史料,現在只要在網上點擊就可以得到;原來需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現場觀摩教學,現在只要在網上視頻就可以實現,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歷史教學效率,這是有目共睹的,當今的問題是如何深化開發利用網絡歷史教學資源。

(一)整合現有歷史電子文獻

充分利用和大力整合現有網絡的歷史教學資源,如“漢籍電子文獻”,臺灣“中研院”建設,又稱“漢籍全文資料庫”,該庫可在國際互聯網上可以使用(網址為: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是現今最完備的中文古籍電子資料庫,投入使用的古籍約12,000余萬字,按照四部排序,主要有:經部13類,包括易類《周易》、尚書類《尚書》、詩經類《毛詩》《韓詩外》、周禮類《周禮》、儀禮類《儀禮》、禮記類《禮記》、大戴禮記類《大戴禮記》、春秋左氏傳經類《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經類《春秋公羊傳》《春秋繁露》、春秋 梁傳類《春秋 梁傳》、四書類《論語》《孟子》《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字義疏證》、孝經類《孝經》、爾雅類《爾雅》;史部12類,包括正史類《二十五史》、別史類《逸周書集訓校釋》《八家后漢書輯注》《東觀漢記校注》等、編年類《竹書紀年輯證》《后漢紀》《漢晉春秋》、雜史類《國語》《戰國縱橫家書》《戰國策》等、載記類《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十六國春秋別本》等、史抄類《滿清興亡史》、史評類《三國雜事》《史通通釋》《國史大綱·引論》、傳記類《漢末英雄記》《列女傳》《三藏圣教序》等、政書類《漢官六種》《唐會要》《唐律疏議》等、地理類《西京雜記》《洞天福地記》《洛陽伽藍記校注》等、目錄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金石類《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睡虎地秦墓竹簡》《銀雀山漢墓竹簡》等;子部16類,包括周秦諸子類《公孫龍子》《孔子家語》《尹文子》等、儒學類《孔叢子》《中論》《申鑒》《忠經》等、兵書類《六韜》《司馬法》《孫子》等、農家類《養魚經》《 勝之書》《齊民要術校釋》等、工藝類《酒經》《墨史》《陽羨茗壺系》、醫家類《難經》《黃帝內經》《傷寒論》等、歷算類《周髀算經》《九章算術》、術數類《葬法倒杖》《測字秘牒》《宅經》、藝術類《古畫品錄》《樂府雜錄》《棋經》等、雜學類《風俗通義校注》《論衡校釋》《封氏聞見記》等、典故類《博物志》《蒙求》《藝文類聚》等、先明小說類《搜神記》《世說新語》《廣異記》等、明代小說類《二刻拍案驚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清代小說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好逑傳》《紅樓夢》等、道教類《太平經合?!贰稓v代崇道記》《云笈七簽》等、佛教類《大正新修大藏經》85冊《弘明集》《六祖壇經》等;集部6類,包括楚辭類《楚辭》《楚辭章句》、別集類《蘇軾集》《王陽明全集》《曾國藩文集》等、總集類《全唐詞》《全唐詩》《全宋詞》等、詩文評類《文心雕龍義證》《詩品》《艇齋詩話》等、戲曲類《漢宮秋》《西廂記》《長生殿》等、詞話類《樂府指迷》《時賢本事曲子集》《雙硯齋詞話》等。又如“簡帛金石資料庫”,又稱“文物圖像研究室資料庫”,該庫在國際互聯網上可以使用(網址為: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bib.htm#2),收入各種資料的全文41種、書目3種,主要有《中山懷王墓文子釋文》《包山二號楚墓》《曾侯乙墓》《云夢龍崗6號秦簡釋文》《天水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釋文》《睡虎地秦墓竹簡》《居延新簡》《居延漢簡甲乙編》《居延漢簡釋文合?!贰妒枥蘸恿饔虺鐾翝h簡》《敦煌漢簡》《敦煌漢簡釋文》《敦煌漢簡校文》《散見簡犢合輯》《秦漢金文錄》《馬王堆漢墓帛書》《銀崔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武威漢代醫簡》《張家山漢簡(引書)釋文》《脈書》《兩漢鏡銘集錄》《中國古代磚文》《墓券》《漢代石刻集成》《秦印資料庫》《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漢印文字徵及補遺》《漢碑集釋》《江蘇東??h尹灣漢墓簡犢釋文選》《臺灣圖書館藏居延漢簡》《羅布淖爾漢簡釋文》《郭店楚墓老子釋文》《漢簡書目》《石刻題跋索引(漢-隋)》《新出石刻關系資料目錄》等等。再如電子版《文淵閣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二十五史》全文檢索閱讀系統等等,也都是可以在國際互聯網上使用。我們要使“古書重煥青春”[1],必須加以整合綜合利用,為我們歷史教學服務。此外,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資訊網和是目前我國影響力和綜合利用率較高的三大網絡文獻全文數據庫,也為歷史教學提供了大量歷史信息資源。這些浩如煙海的網上歷史文獻資源,容量超大,但查閱起來非常便利簡單,只要在“經史子集”電子化儲存,或在各類歷史文獻數據庫的網絡檢索,又或在搜索引擎的網頁集合中,輸一個“關鍵字”,動一下“鼠標”就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的史料和內容,穿越時空,省卻了歷史教師尋找歷史素材的辛勞??梢?,通過網絡技術進行傳遞,歷史教師足不出屋就可以參閱網絡上的所有電子資料,大部分傳世文獻變得“唾手可得”,既便利又快捷,我們必須善用它,用好它,讓它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服務。

(二)研發現代化史學電子出版物

電子版歷史書刊與紙質版歷史書刊相對而言有它的優勢:第一,它直觀生動,可以呈現文字、聲音和圖像三位一體的直觀生動信息,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渠道作用于人,圖文和聲情并茂,非常適合歷史教學的知識傳播、情感交流、感性認識和情操培養;第二,它存量大,一張5英寸的光盤,可存儲相當于3.25億個漢字的信息量,如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一個“原文及標題檢索版”,共168張光盤,可檢索書名、卷名、卷內標題、作者,也可顯示及打印輸出原書頁圖像;另一個“原文及全文檢索版”,共175張光盤,將原書約7.5億個字轉變為電腦編碼文字并實現全文檢索,與原文圖像結合起來;第三,它使用方便,檢索功能強,可以按經史子集分類檢索,也可以按筆畫檢索,極為快捷;第四,它價格低廉,同樣內容的光盤出版物價格只有紙質版的1/3。如此方便快捷、價廉物美的史學電子書刊,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加大力度開發,為歷史教學服務。

二、合理開發歷史教學的網絡課程

互聯網時代為歷史教學提供便捷的交流平臺和學習路徑,教師可以遠程觀摩教學,可以傳送教案,可以集體備課,集體評課,進行教學交流;學生也可以選擇網上課程,在網上請教老師問題,這種遠程教學系統,打破了傳統的師生面對面講課方式,教和學的過程體現出更大的靈活性。目前,已經有數十家網絡高校研發了近300門歷史課程和一批歷史課件、優秀歷史教案、專家論壇等,組建了一個網絡歷史教學資源專家庫,如由西北大學多媒體中國通史課題組研制的《中國通史》多媒體教學光盤已投入使用,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三盤,有文字、圖片、視頻錄像等大量中國史教學實用資料。又如由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研制的《世界史綱》教學光盤,有文字230多萬字、知識點4054個、圖片6108張、影視錄像427條等大量世界史教學所需要資料。有些高校還開設了“跨國課堂”,國內學生可以在網上直接選學國外的歷史課程,國內老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向國外開課。有些高校甚至做出歷史課程網站或網頁,讓一些沒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的人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高校歷史課程,向大眾傳播和普及歷史知識。為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開拓一些面向大眾的歷史網絡課程,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和普及,讓社會普遍都有接受歷史教學教育和歷史文化熏陶的機會,領略歷史人物的風騷,緬懷歷史偉人的業績,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

三、注重歷史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角色轉變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學生獲取歷史信息渠道多,已經不需要通過歷史老師授課就能獲得大量歷史信息,為此,高校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角色的轉變,即從傳統的歷史知識傳授者角色向學生自主學習引導者和資源組織者角色轉變,歷史老師再不應只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歷史信息,而更應是憑自己豐富的學識經驗和對歷史學科的宏觀把握,以及對網絡時代各種信息技術的熟悉掌握,引導學生把從互聯網上獲得的歷史信息和已有的歷史知識相結合,構建一個完整的符合歷史原貌的知識體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由于網絡時代面臨著海洋般的歷史信息,學生在網絡上看到各種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就說社會上流行的“那些事兒”體,也是真真假假,戲說成分多一些,如李劍鳴先生所言:“在網絡宣傳中,當年明月被界定為‘歷史學者。如果要把《明朝那些事兒》當做‘正史,那就必須首先重新定義‘歷史,然后重新定義‘史學?!盵2]如何才能還原歷史真相?高校歷史教師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根據歷史事實,幫助學生對各種網絡史料進行篩選、歸納和整理,同時自主制作適合歷史教學需要的動畫、音頻、視頻和課件等資源庫,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把握歷史規律,培養學生審美和評判能力,使教學相長達到一個更高境界。

四、杜絕歷史網絡資源的以訛傳訛

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的媒體,難免存在網絡資源資料的真偽問題,因為網絡資源在發布時是不需要,或幾乎不需要審核,亦不需要編輯把關,隨意或故意掛在網絡上,甚至是一些人通過不同的電腦制造同一種假事實。當我們使用和分析互聯網資源時,不難發現網絡上流傳的歷史資料有些帶有隨意性、主觀性和虛假性,像有關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描述很多,有空穴來風的調侃式,有荒誕不經的穿越式,有不經意間的隨想式,有無限想象的虛擬式,有帶個人目的的偽造式,有的甚至以損傷資料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為代價,這些都是有違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實事求是原則,如葛洪著《抱樸子內篇》這是事實,但網絡上卻成了《抱妻子內篇》,還很多人相信,我在上課時,有個研究生就問我,葛洪除了寫《抱樸子內篇》,是否還寫了《抱妻子內篇》。我說沒有,但學生說網上都是這樣說的。還好,這位學生感覺不對提出質疑了,如果不問,是否就照用呢?又如網絡上曾經發布了一張光緒帝、康有為和梁啟超的合影,該照片轉自上世紀30年代的《北晨畫刊》,照片中三人,中為清光緒帝,左康有為,右梁啟超,這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是偽照,因為康有為、梁啟超兩人畢生只是分別見過光緒皇帝一次,但假照片在網絡一出現,立即被瘋傳,甚至被收入歷史教科書,貽害千秋,造成惡劣影響。因此,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慎重篩選網絡資源,絕不能以訛傳訛,誤人子弟,最好的辨別方法是采用雙重或多重證據互證,孤證不成立。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對網絡資料“存疑”,獨立思考,要有懷疑精神、批判意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有一雙善于辨別真假的眼睛和懂得判斷真偽的本領。

五、防止歷史教師的網絡異化

互聯網使用的便利,使歷史教師不再需要泡圖書館,鉆古紙堆,整卡片,做比對,揮筆畫圖,而是“以鼠標替代筆頭”,“以粘貼冒充教案”,“以聲控取代了嘴巴”,在享受數碼技術帶來“高效率”的同時,也受著技術對歷史教學的異化,歷史教師的博聞強記、口誦心惟被一只鼠標輕易取代,歷史教師的聲情并茂、娓娓道來被網絡音響取代,歷史教學的教化功能被網絡小說戲說,這折射出一種浮躁心理和不實教風,以前苦不堪言的查找資料,現在變得唾手可得,以前全憑三寸不爛之舌,現在變得網絡聲控,人們不禁要問,以前“十年磨一劍”與當今“十天傳天下”對歷史教師儒雅氣質的塑造和深邃思想的形成孰優孰劣?其實行內人是清楚的,這是一種“快餐文化”現象。不容置疑,歷史研究是“磨”出來的,歷史教學是“熏”出來的,慢工出細活,需要長期積累,博聞強記,集腋成裘,厚積薄發。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由于歷史學的數字化轉向,容易滋生拿來主義,助長急功近利之風,有些教師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將電子版圖書及學術資料網站中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全部輸進自己的電腦,用電腦儲存取代人腦記憶,堆砌拼湊,雜亂無章,照“屏”宣科,歷史感淡薄,毫無己見,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很認同陳平原先生的“收藏不等于習得”、“查詢不等于理解”、“知道了不等于能創新”[3]看法,歷史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理論方法,探究歷史發展規律,培養人文素養,這除了需要占有大量一手史料外,還需要有綜合分析和判斷是非能力,有獨立見解,而非人云亦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互聯網無法完成的。

六、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給高校歷史教學帶來了機遇和空間,它不僅為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熱情,有助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但是,互聯網時代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了挑戰和沖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我們只有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歷史學科在互聯網時代才會有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廖集玲.古書重煥了青春——電子版《古今圖書集成》使用記[N].中華讀書報,1999-12-8.

[2]李劍鳴.“網絡史學”的神話與實際[J].史學理論研究,2011(4).

[3]陳平原.數碼時代的人文研究[J].學術界,2000(5).

[4]吳志遠.淺析高校歷史教學[J].高教學刊,2017(08):89-90.

[5]范曉明.關于歷史學專業教學中問題解決式教學法的應用探析[J].高教學刊,2016(05):146-147.

[6]陳蕓.論高校歷史學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高教學刊,2016(09):104-105.

猜你喜歡
互聯網時代
論互聯網時代下的平面設計變革——威客的雙刃劍
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新的分析
互聯網時代的人物報道“四法”
試述權變視角下的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
試述權變視角下的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
互聯網時代的P2P
淺析媒體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淺議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化教育變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