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真性”學科思維在全國卷選擇題中的運用

2018-09-10 14:00張礎偉
中學歷史教學 2018年2期
關鍵詞:歷史事實文綜求真

張礎偉

基于全國卷選擇題得分率低、難度系數大等特點,一線高考備考不斷加強和加大對選擇題的訓練力度和難度,但是收效甚微。究竟是一線的訓練題目出了問題,還是備考沒能從根本上理解高考選擇題的命題思維?筆者認為,從歷史學科的基礎學科思維入手來探討選擇題,才能從根本上理解并找到攻克選擇題的鑰匙。

房龍說:“歷史學家不要成為道德家。他的職責是竭盡全力說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收集一切能夠收集到的材料,盡可能準確的說明歷史‘真相?!盵1]筆者認為“歷史真相”就是“真”,“說明歷史真相”就是“求真”。那么,怎樣“求真”呢?“歷史研究的對象‘史不是文本上的‘史,而是過去真實的歷史,歷史研究的目的因此不是為了‘證史,而是為了探索發現關于真實歷史的新知?!盵2]可見,“真”既包括“歷史事實”,也包括通過探索歷史事實得出的“歷史結論”和對歷史事實進行的“歷史解釋”。因此,“求真”應圍繞三個層面進行:第一,復原“歷史事實”;第二,推出正確的“歷史結論”;第三,作出準確的“歷史解釋”。

筆者經過整理發現,2017年全國文綜三套試題的選擇題均體現“求真性”思維的指導,并可以采用相應的思維邏輯來加以解決。

那么,具體怎樣從歷史思維“求真性”的三個層面解決這些選擇題呢?下面舉例說明:

第一,復原“歷史事實”。關鍵是要懂得辨別歷史敘述與歷史事實。歷史敘述是指敘述者以文字等形式呈現一段歷史或對歷史進行解釋,它或多或少受敘述者的影響。歷史事實是指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史實,它不因主觀意識的變化而變化。下面以2017年全國文綜Ⅰ卷第26題為例來說明這一思路。

表2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

B.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

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

從表2中可以提取共同證明唐軍失敗的文字,即“我師敗績”、“不利而旋”、“敗績”和“諸將為舉所敗”,因此C項是正確答案。題干“表2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表明當年皇帝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A項稱李世民為“皇帝”,明顯不符合歷史事實本身,屬錯誤項。B項與材料“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相背。D項因材料中的“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睂е旅曰笮暂^大,其實,李世民生病有可能導致唐軍戰敗,也有可能與唐軍戰敗沒有任何關系。結合歷史事實定義中提到的“不因主觀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故D項不屬于歷史事實。因此,正確答案選C項。

可見,解決復原“歷史事實”的題目,首先要注意辨別歷史敘述與歷史事實,其次要理解歷史事實的含義,最后從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定位歷史事實。

第二,推出正確的“歷史結論”。歷史結論是指依據一個或多個史料或歷史事實得出的推論。筆者認為可從“歷史事實是否正確”和“史料是否充足”兩個方面判定推出的“歷史結論”正確與否?!捌渥钪苯葜?,則為舉出一極有力之反證?!盵3]梁啟超在史料的辨誤和辨偽中采用的“反證法”可作為推出正確“歷史結論”的主要方法。那么,如何利用“反證法”從歷史思維層面推出正確的“歷史結論”呢?

首先,如何判定“歷史事實是否正確”?結合梁啟超關于史料辨偽問題的下列論述,“時代錯迕則事必違,此反證之最有力者也?!盵4]筆者認為關鍵是回到歷史現場核對歷史事實,以2017年全國文綜Ⅰ卷第24題為例來說明這一思路。

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

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題干“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需要回到西周的歷史現場。西周時期,權力還尚未高度集中,因此B項排除;分封制對地方是間接管理,C項“直接控制”,不符合歷史事實;D項講的是當時的宗法制解決了貴族在土地、財產和權力等方面繼承的矛盾所帶來的影響。剩下A項,分封制形成了“家天下”到“宗天下”的國家統一,從而也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故正確答案選A項。

可見,判定歷史事實是否正確的關鍵是,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這類試題也較好地實現了“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5]。

其次,如何判定“史料是否充足”?筆者發現這類選擇題錯誤選項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史料不足”和“結論過大或不全”。如2017年全國文綜Ⅰ卷第28題:

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

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

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

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

D.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

題干屬于提供史料,中心意思是政府大幅度降低洋務派興辦的開平煤礦的出口稅;選項屬于給出歷史結論,需要推斷降低出口稅的影響,最直接的是開平煤礦的產品成本降低,增強了海外競爭力,有利于提高海外銷售額,從而增加了企業利潤,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A選項正確。其他選項我們可以采用“反證法”,比如反問得出B項需要的史料肯定是與管理有關的,比如從企業用人、企業開支、產品進出口管理會更加嚴格,故B項屬于“史料不足”。依此思維,反推要得出C項需要有開平煤礦曾經受列強控制的史料,還要有開平煤礦最后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屬于“史料不足”。反推D項,要達到“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做更多的工作,比如進行企業內部改革、政府為企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外部環境等等,故D項屬于“結論過大”,也就是“推理過渡”。

可見,判定“史料是否充足”,能夠充分考查考生“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從選擇題的考察分布來看,體現了命題者高度重視該題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從史料與歷史結論的邏輯關系上,培養學生反證的思維邏輯。

第三,作出準確的“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指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判。如何才能做到“準確”呢?“歷史學是研究人類歷史進程的學科,是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對人類歷史的敘述和闡釋?!盵7]據此可知,影響歷史解釋的重要因素是“歷史觀”,而“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盵8],因此,用唯物史觀來指導我們對歷史事物進行歷史解釋無疑是正確的方法。但是,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造成無法全面揭示歷史事物間的因果邏輯,從而無法準確地進行歷史解釋。錢穆一針見血地指出:“治史者先橫亙一理論于胸中,其弊至于認空論實事,而轉輕實事為虛文?!盵9]其實,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唯物”就是思考歷史問題時,思維里面一定要有“歷史事物”這些實在的東西。下面以2017年全國文綜Ⅰ卷第29題為例來說明這一思路。

1904年,湖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僅有351人。影響留日學生區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區經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

B.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

C.清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發生變化

D.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

解題的首要步驟是明確題干的問題,即“留日學生”與“區域分布”兩者“不平衡”的影響因素。筆者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思維邏輯建構下面的關聯圖:

再結合“新政期間,由于不分官費自費概以科名獎賞學成歸國者,遂使留學蔚為潮流,在20世紀初年出現了第一次‘留學熱?!盵10]這段史料,筆者發現“好處”、“思想”、“經濟”和“政策”這四個因素只有“思想”和“經濟”與“區域分布”有關聯,只有選項A符合以上思維邏輯, A項為正確答案??梢?,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建構具體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是作出準確歷史解釋的關鍵。

總之,只要我們加強對歷史學科思維特征中‘求真性的重視與探究,我們就有可能與高考命題專家進行思維的直接對話,從更高的層次理解全國卷的命題思維,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高考備考。

【注釋】

(美)房龍著,郭兵等譯:《美國的故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3頁。

傅斯年撰,朱淵清導讀:《史學方法導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7頁。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90頁。

同上,第116頁。

教育部考試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65頁。

同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頁。

同上,第3頁。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第154頁。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48頁。

猜你喜歡
歷史事實文綜求真
張錦繡
閻生德
高考文綜備考策略
論歷史事實與文學表達的關聯性
高考“文綜”備考策略談
“歷史理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高考政治專題復習謅議
省質檢后文綜政治復習指要
有關“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的教學反思
一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