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的教學反思

2014-10-24 07:11劉鑫耀
新課程·上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分析能力歷史事實

劉鑫耀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應用相關歷史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比較薄弱,還不能自覺地從整體分析社會歷史的發展。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教師應該將歷史觀點與歷史事件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生以歷史事實為基礎掌握相關理論,同時借助歷史理論指導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事實。以蘇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為例,指導學生將歷史觀點和歷史事實的學習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分析歷史事實的能力。

關鍵詞:歷史觀點;歷史事實;分析能力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4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課標的教學內容為“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依據教學情況,筆者感到有必要對斯大林模式形成過程中的國際環境、對斯大林模式的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斯大林模式,為分析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不足打下基礎。

一、現有教學分析

由于高中生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存在孤立看待歷史事件的現象。蘇聯1928年10月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40年按照“最保守的估計,蘇聯工業產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時,蘇聯總生產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從1929年的5%躍升為18%”。 教材介紹了蘇聯取得的巨大成果,沒有介紹蘇聯使用哪些方法來克服工業化建設中的困難。由于相關內容的短缺,學生往往認為“蘇聯獨立完成了本國的工業化”,這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似乎僅掌握了“全球史觀”的概念,很少有學生把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與西方的經濟危機聯系在一起,結果得到“蘇聯獨立完成工業化”的錯誤結論。

二、教學改革嘗試

從實際工作經驗出發,筆者認為,在講解本課時,應該使用全球史觀和社會史觀,補充相關內容,以便學生全面理解蘇聯工業化的發展過程,深入了解蘇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足。

(一)從全球史觀出發,探究蘇聯工業化發展過程中與西方經濟危機的聯系

蘇聯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發生了遍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了與蘇聯的關系,最明顯的是美國在1933年底與蘇聯建立了外交關系。美蘇建交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的經濟因素。但經濟危機爆發后,資本主義各國均需要找到一個巨大的市場來釋放他們過剩的生產能力。這樣,蘇聯的工業化建設無疑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美國康培爾農具制造公司領導人在1933年說:“我認為俄國是我們工業品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場?!?/p>

與西方世界政治關系的改善,為蘇聯大規模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生產設備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三大鋼鐵廠都是美國援建的,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制造廠,由美國福特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蘇聯政府同時重視引進西方人才,僅在1932年,在蘇聯重工業生產部門中就有大約6800多名外國專家。蘇聯彌補了自身不足,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基礎。教材沒有涉及此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全球史觀,在分析蘇聯經濟建設的背景時,將目光擴展到當時的世界形勢,使學生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來分析蘇聯的工業化建設,達到擴展學生思路、提高分析歷史事實能力的效果。

(二)利用社會史觀,研究斯大林模式下蘇聯的社會發展情況,全面了解蘇聯社會

社會的發展不僅僅表現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蘇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除了引進外國技術,還特別重視本國技術人員的培養。蘇聯教育模式對蘇聯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應列入教學內容。

蘇聯培養人才隊伍的初期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使用外國技術建立的工廠,最終目的是完全擺脫對外國的依賴。但當時蘇聯技術人員非常短缺,斯大林提出兩個著名口號,“技術決定一切”“干部決定一切”,蘇聯通過各種方法培養熟練技術工人和各行業專家。蘇聯加大對教育領域的投資,“一五”計劃期間,投入239億盧布,占國家全部預算支出的19.9%,相當于工業撥款的一半以上,“二五”計劃期間,該項投資已達1078億盧布,比“一五”計劃期間增長了近4倍。在政策支持和經濟支持的推動下,到1939年,蘇聯全國識字的居民達到了87%,高等學校成倍增長,1938年全蘇有近700所。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共培養了147萬專門人才,熟練工人增加了近9倍,工程師增加了近3倍??茖W工作者由2.26萬人增加到4.26萬人。

蘇聯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其過分強調專業化,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這種教育模式,在蘇聯經濟處于趕超期,在蘇聯科研能力落后于西方的情況下,可以讓蘇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但當蘇聯的經濟和科學研究達到相當水平之后,卻不利于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結合教材,我們不難發現,當西方國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引領下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后,蘇聯的經濟發展越來越慢,科技創新成果也越來越少,導致國家競爭力的衰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無法發揮,這和蘇聯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是分不開的。

總之,歷史本是立體和豐富的,歷史教學不應該只是知識點的灌輸,更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要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培養他們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英]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2]曹紹濂.美國政治制度史[M].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

[3]林建華,譚桂梅.斯大林在蘇聯工業化時期提出的兩個口號論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05).

[4]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1.

編輯 王團蘭

猜你喜歡
分析能力歷史事實
論歷史事實與文學表達的關聯性
“歷史理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初中歷史課堂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淺談學生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再識“千變魔女”
研究軍戰史要忠于歷史事實——學習《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