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碚地區中老年人群骨健康狀態的三維定量CT評價

2018-09-12 01:37張雪琴聶慧黃月奇胡美紅甘利偉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8年8期
關鍵詞:松質骨骨量中老年人

張雪琴,聶慧,黃月奇,胡美紅,甘利偉

1.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醫學影像科,重慶 400700;2.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科教科,重慶 40070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由于低骨量、骨細微結構遭到破壞導致骨脆性和骨折風險增加的一種疾病[1],其發病率、骨折風險、健康危害、經濟負擔均較高,而診斷率及治療率低,脆性骨折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既往對 OP及脆性骨折的研究較多,但對低骨量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擬通過三維定量 CT(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CT,3D-QCT,簡稱QCT)對北碚地區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進行分析,研究BMD的變化規律及低骨量的高發年齡,為預防OP、降低脆性骨折的發生率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進行QCT檢查的1012例正常人,其中男428例,女584例;年齡40~80歲。納入標準:①常住北碚地區10年以上;②無脆性骨折史和(或)脆性骨折家族史;③性激素水平無異常;④無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藥物史。排除標準:①近期靜脈注射對比劑;②測量區有嚴重的骨折畸形;③測量區有植入物。將不同性別研究對象每5歲分為一個年齡段,共8組。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Flex 16層螺旋CT掃描儀和Mindways QCT校準體膜置于掃描墊下和腰椎同時進行CT掃描。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50~200 mAs,視野400 mm,螺距0.938,床高129 cm,重建層厚1.0 mm,矩陣512×512。常規測量L1~3椎體的松質骨BMD,椎體不符合要求時選擇T12或(和)L4椎體,測量時感興趣區選擇椎體中央松質骨部分,避開椎體骨皮質及后中央靜脈溝、骨硬化區和骨折椎等,盡量多地包括松質骨(圖1)。將數據傳至Mindways QCT Pro工作站自動分析得出BMD結果。

圖1 QCT分析軟件設置感興趣區測量BMD。選取L3椎體矢狀面和冠狀面(A);獲得L3椎體中心層面的軸位圖像,設置感興趣區避開椎體骨皮質及后中央靜脈溝(B)

1.3 評價指標 根據國際臨床骨密度測量學會和美國放射學院(ACR)分別推薦的關于腰椎QCT的診斷標準[2-4],①骨質疏松:平均BMD<80 mg/cm3;②低骨量:BMD 80~120 mg/cm3;③正常:BMD>120 mg/cm3。經過國內數據驗證,該標準適用于中國人群,已成為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不同性別受檢者8組年齡段BMD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 LSD法,不同性別受檢者BMD與年齡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中老年人群 BMD的變化規律 北碚地區不同性別中老年人群BMD均與年齡增長呈負相關(r=-0.758、-0.715,P<0.05),BMD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且≥50歲組女性BMD下降速度和幅度更顯著,男性BMD下降相對平緩;40~59歲組中,不同性別受檢者BM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0~80歲組中,女性BMD明顯低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2。

2.2 中老年人群低骨量的高發年齡 男、女性低骨量高發年齡均在 50歲及以上,其中女性高發年齡為50~59歲,發生率為45.45%~55.77%;男性高發年齡為50~64歲,發生率為46.67%~56.52%。見表1。

2.3 中老年人群 OP的發病率 女性 60歲以前 OP發病率低,60~64歲組明顯升高至56.25%,75~80歲組高達 90.90%;男性 65歲以前 OP發病率較低,65~69歲組明顯升高至55.17%,以后維持相對平穩的發病趨勢。見表1。

表1 北碚地區不同性別中老年人群BMD、低骨量及OP的變化規律

圖2 北碚地區1012例不同性別中老年人腰椎BMD的變化趨勢

3 討論

QCT較其他BMD測量方法的優點為[6]:①QCT BMD測量在CT斷面圖像的基礎上進行,避免了重疊,是真正的體積 BMD,不受骨骼大小及形態的影響;②QCT利用斷層圖像可以將皮質骨和松質骨分開,能夠選擇性地測量椎體松質骨的 BMD,而松質骨對骨丟失比皮質骨敏感得多,松質骨的代謝是皮質骨的8倍,因而能更早期反映BMD的改變;③QCT基本不受腹主動脈鈣化和椎體退變的影響,可以應用三維幾何測量參數;④QCT是一種容積測量方法,它以體積密度表示BMD。3.3%~6.6%的BMD變化是最小臨床意義值[1],而QCT測量脊柱松質骨BMD的精度為1.3%~2.4%[1],因此,QCT能更精確地反映BMD的改變,對低骨量及OP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優于其他檢查。

3.1 中老年人群BMD與年齡、性別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①北碚地區不同性別中老年人群BMD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中老年 BMD與年齡呈負相關(r=-0.758、-0.715,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7-12]一致。年齡是影響BMD最重要的因素,賈鵬等[7]分析BMD與年齡、身高、體重和體重指數的關系發現,年齡是影響BMD的唯一因素。張曉東等[12]研究腹部脂肪及年齡對女性腰椎BMD的協同作用發現,年齡是影響BMD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僅考慮年齡因素對BMD的影響。②本地區女性50歲以后BMD下降速度和幅度加大,男性BMD下降相對平緩;40~59歲組不同性別受檢者 BM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0~80歲組女性BMD明顯低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國際臨床骨密度學會(ISCD)共識認為,更年期女性BMD下降加速,每年減少約1.8%~2.2%,女性絕經后BMD每年下降約1.5%~1.8%(平均 1.67%);而男性無骨質流失加速期,男性BMD每年下降平均約0.91%,與年齡的相關性較小[1]。本研究結果與ISCD共識基本一致。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快速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對成骨細胞的作用減弱,加速體內骨質丟失。此外,機體內雌激素減少對下丘腦-垂體的負反饋調節能力下降,垂體前葉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大量增加,導致破骨細胞數量和活性明顯增強,進一步加快骨質流失[13]。既往研究顯示,女性60歲以后BMD明顯低于男性[7,14-1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鑒于研究 QCT BMD的檢測設備與軟件、研究對象分組方法以及樣本量大小等的差異,針對各地區人群的BMD值無法比較。

3.2 中老年人群低骨量的高發年齡與 OP高發病率的關系 既往對OP的研究較多,但對低骨量的報道較少。本研究分析低骨量人群發現,男、女性低骨量從40歲出現,均在50歲以后高發,其中女性高發年齡為50~59歲,發生率為45.45%~55.77%;男性高發年齡段較女性長,為 50~64歲,發生率為46.67%~56.52%。人體骨骼的發育從胚胎開始,至成年人達到峰值,然后隨著年齡增長骨量開始丟失,甚至發生骨折。人體骨骼從巔峰狀態(健康狀態)到發生骨折前這個逐漸骨丟失(即骨骼的亞健康狀態)過程的監測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16]。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OP的高發病率均緊隨低骨量的高發年齡之后:女性低骨量的高發年齡為50~59歲,OP的高發病率大于60歲,且隨年齡增長迅速升高,發病率從60~65歲的56.25%迅速升高到75~80歲的90.90%;男性低骨量的高發年齡為50~64歲,OP高發病率大于65歲,65~69歲發病率為55.17%,以后維持相對平穩的發病趨勢。女性 50~59歲、男性50~64歲保持低骨量的高發病率,由于腰椎BMD每年按1.0%~1.2%降低,一定程度上導致女性60歲以后、男性65歲以后OP的高發病率。女性OP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與王素琴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由于老齡化、超老齡化社會人口中OP的發病率極高,導致脆性骨折的不可逆性傷害增多,發生骨折特別是股骨近端骨折后,致殘率及病死率較高,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低骨量人群如不提前干預,可發展成 OP,甚至發生脆性骨折,對患者、家庭及社會均造成潛在的嚴重危害。因此,提前關注骨骼的亞健康人群——低骨量人群,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有助于預防OP,降低其發生率,減少脆性骨折的發生。

本研究的局限性為:部分年齡段受檢者樣本量偏小,可能影響部分結果的精確性。

總之,北碚地區不同性別中老年人群BMD的變化規律相似,不同性別OP的高發病率均緊隨低骨量的高發年齡之后。因此,40歲以后應常規監測BMD,提前關注骨骼的亞健康——低骨量人群,有助于預防OP,將脆性骨折的二級預防從OP提前到低骨量,以提高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緩解醫療壓力,減輕社會負擔。

猜你喜歡
松質骨骨量中老年人
運動影響骨生物力學的研究進展
Herbert螺釘合并橈骨遠端松質骨植骨治療陳舊性舟骨骨折
中老年人服藥切記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愛好?
大骨節病與骨性關節炎骨顯微結構的比較研究
軍隊離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檢查結果分析
營養影響骨骼強度
武術運動員退役前后骨量丟失的身體部位及年齡特征
同種異體松質骨修復牙槽突裂的臨床應用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