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口腔修復學現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分析

2018-09-12 13:37劉曼麗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劉曼麗

【摘要】《口腔修復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主干課及核心課程,對口腔修復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高職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的:分析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更新教學理念,加大技能實訓,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方法:把傳統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教學融為一體,把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把講授與示教融為一體,形成教、學、做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口腔修復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口腔修復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核心課程,是以技能實踐為主導的一門臨床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口腔修復學的相關理論較多,以前的做法是把口腔修復學理論和其他相關理論先集中講授,最后在集中實驗,雖然這種方式對教師很方便,但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特別是重點、難點比較抽象,學生沒看到、沒接觸,如聽天書,到實驗課開始時,所學的相關理論又忘記了。教學的弊端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而現在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利用仿真頭顱模型、“教學做”一體化,把理論課與實訓操作密切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時又能促進實踐技能的掌握和鞏固。

1 課程要達到的目的。

(1)適應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標準要求,為頂崗實習和上崗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仿真模擬訓練,縮短學校與醫院的距離,使學生走出學校即能進入醫院熟練上崗。

(3)讓學生學會醫患溝通技巧,成為患者認可的口腔醫師。

(4)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

(5)加強教材建設,編寫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自編教材。

2 形象化的理論教學。

在口腔修復教學中,存在很多專業名詞術語,因而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其中涉及到了口腔生理解剖學、美學、力學、材料學等多種學科中的知識。同時,其臨床操作流程也較為復雜,學生通過傳統書本及板書的形式進行學習,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對此,在口腔修復教學中,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對正確的操作流程加以掌握,從而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這樣在日后走出校園時才能盡快融入社會及工作環境。對于理論教學來說,由于抽象性知識較多,因而基于綜合技能培養的理念,應采取形象化的方式開展理論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增強課堂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教師利用形象化的方法,在理論教學中,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錄像、微課、動畫、圖示、板書等方式,同時采用更加真實的模型教具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在文字、畫面、平面、立體之間的轉換,從而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形象、直觀的學習。通過將書本的文字理論轉換成立體的視聽語言,能夠讓學生對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直觀的接觸和體會。另外,在教學當中,可以將一些經典的臨床案例作為教學資料,與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學生通過形象化的理論學習,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為實踐技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3 規范化的操作教學。

口腔修復學是一門十分注重操作的學科,在臨床操作及治療當中,存在很多精細化、繁瑣化的步驟和方法,因而對于不同的醫師來說,在操作中可能根據個人的習慣性和隨意性動作而存在一定的區別。在臨床操作中,為了使操作科學性、操作精確度得到提升,必須對各種操作方法進行規范,合理的取舍教材及步驟,根據實際程序進行組合與排列,從而實現規范化的操作教學。隨著醫學教學領域的進步,在口腔修復學中,開始逐漸應用仿真模擬教具,使得操作教學與臨床實踐之間更為接近,操作更加臨床化和真實化。

學生通過課堂中的模擬操作學習,為將來臨床操作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在學習當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各類常用醫療器械的原理、性能、操作等加以學習,對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了解和掌握。通過教師的親自示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確保學生養成規范化的操作習慣。另外,可以對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身操作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臨床操作技能。通過規范化的操作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操作技能進行更加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從而在臨床上能夠連貫、靈活、敏捷、正確的進行操作。

4 社會化的實踐教學。

在口腔修復學的實踐教學中,主要有臨床教學、實驗教學等方面。這些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對操作技能加以鍛煉,通過實際案例來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及學生沒有對實踐教學進行合理的運用,在自身操作、治療、鑒別、分析、診斷能力的提高、鍛煉和培養當中,缺乏對自己思維及體驗的充分利用,而是將其看作一般行動化書本知識,對其中的步驟、定義等進行死記硬背。因此,在綜合技能培養模式的指引下,應采取社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將教學作為一種醫學社會實踐來開展。

在教學中,讓學生將實踐課程作為實際的臨床治療,對自身職業責任感進行樹立,并對醫德醫風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提升學生獨立操作、判斷、分析和觀察的能力。通過實踐內容的合理安排,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對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充分調用,將其更好的應用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學會如何面對社會及患者,采用一些特殊案例,加深學生對患者和疾病的了解,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5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口腔修復學》是一門以實踐技能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學科目,我們根據學科特點和臨床需求聘請當地知名臨床專家與主講教師共同組成課改指導組,通過廣泛的臨床應用和社會需求調查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改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教學計劃,徹底打破了舊的“教學大綱”墨守成規的教學要求,及理論課與實踐課分段的模式,將社會需求與培養目標相結合,把理論課與實踐課融為一體,使教、學、做結合在一起,形成立體化教學,有效地化解了《口腔修復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科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一致。我們現在的《口腔修復學》實施性教學計劃是:總學時144學時,理論44學時,實踐100學時。

(1)口腔檢查和病歷書寫:理論2學時,實踐2學時。

(2)牙體缺損修復概述:理論2學時。

(3)印模與模型技術:理論4學時,實踐4學時。

(4)嵌體和部分冠:理論2學時,實踐4學時。

(5)樁核冠:理論2學時,實踐6學時。

(6)鑄造金屬全冠:理論2學時,實踐10學時。

(7)金屬熔敷烤瓷:理論2學時,實踐6學時。

(8)貼面:理論2學時,實踐4學時。

(9)固定義齒修復:理論6學時,實踐6學時。

(10)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理論8學時,實踐28學時。

(11)全口義齒修復:理論8學時,實踐26學時。

(12)其他相關類型義齒的修復:理論4學時,實踐6學時。

6 主要教學方法和手段。

6.1 病例導入法

在課程中列舉臨床典型病例讓學生診斷并制定修復計劃和確定修復體類型,以此激發起學生對本次課的求知興趣。

6.2 多媒體教學

根據課程內容和臨床修復流程制作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的展現各類修復體的臨床適應證、設計方案、口腔準備和制作。便于學生的認知、理解和記憶。

6.3 理實一體化教學

把重點難點課題以理實一體化的形式先以多媒體教授,再由主講教師按實踐項目示教,學生技能實訓,教師技能指導,最后由主講教師總結,非常有效的化解了課題中的難點和重點,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6.4 討論式教學

在課題講授中引出問題或設定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由各組長分別歸納陳述,教師點評總結,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5 技能型教學

《口腔修復學》是以技能為主導的一門課程,在實施中我們將學生分組施教,單人實訓,再由教師個別指導,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所學技能。

6.6 技能比賽和技能考核

根據課程進度定期組織學生技能比賽和技能考核,組織專家對比賽結果現場講評,作品擇優獎勵和展示,有效的促進和激勵了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和積極性。

7 今后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的思路。

進一步鞏固現有的教學成果,加大對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堅持“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進學生的知識結構,突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讓專業教師“走出去”參與到臨床醫療工作中,根據臨床病例的研究不斷完善專業課程標準,豐富講授內容,加強課程建設。依托學院平臺聘請高等醫學院校教授給專業教師開設專題講座,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制作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建立豐富的多媒體數字資源,包括教師的授課PPT、實驗課件、習題數據庫、實踐操作技能數據庫等。

猜你喜歡
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