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2018-09-17 05:42顏雄李文昭何莉高智席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顏雄 李文昭 何莉 高智席

【摘要】本文介紹了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相關特點,分析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現狀,并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和措施,為環境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土壤肥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15-02

《環境影響評價》是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熟悉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的相關政策、法律以及實施的地方性法規等,掌握水、大氣、土壤、噪聲和生態等方面的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并能夠評估環境風險[1]。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戰略地位日益突顯,環評是環保的第一道門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措施之一[2]。

地方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就是要為地方培養在生產、管理、工程和服務等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隨著2004年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資格的相關制度出臺和2015年新環保法的頒布與實施,社會對環評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也對環評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特點

本課程的教學和學習都是環境類專業中難度比較大的一門課程。環境影響評價具備以下特征:(1)知識面廣泛[3]。涉及了“環境工程學”、“環境生態學”“環境法學”、“環境監測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等課程。(2)政策調整快。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緊隨時代的發展,其相關規范及政策調整較快。(3)實踐要求高。做好環評的基礎是理論,而關鍵在于項目現場的調研。如何根據不同項目,分析復雜的區域環境特征,開展綜合的分析與評價,對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二、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現狀

1.培養方案的設置不合理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學習涉及環境類多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如環境法規、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等,而由于培養方案設置的不合理,導致課程體系稍顯混亂,環評課程與以上的課程同時開設或早于個別課程[4]。

2.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和滯后

高校的相關教學應該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要,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然而,由于我國部分高等院校由于教學自主性差或者科研任務重等多重因素,任課教師鉆研教學內容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及時更新教材版本,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環評相關的最新政策、地方要求和近年來的重大環評事件等不在講授內容之列,使得教學內容較于時代發展相對滯后,無法達到行業發展的需求。

3.教學內容與方式創新性不強

教學方面,由于課程的內容較多、課時較少,一般都是設置32學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仍舊是主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接收新的知識,卻限制了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有些課堂采取了小組討論、PBL、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但學生還是缺乏對知識的系統性了解,對環境影響評價關注度高,但認識度低,現場實踐、觀摩學習的機會也是少之甚少。

4.教師專業技能不高

作為高校一線任課教師,雖有部分老師具備環評工程師證,但大都缺乏工程實戰背景。由于近年來國家相關規定,擁有事業編制的注冊環評工程師要與社會企業脫鉤,不能再承接環評編制報告等相關工作,這就造成了高校教師不再積極考證,年輕教師在環評實際工作中缺乏經驗,導致教師環評專業技能不高

三、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探討

1.優化教學體系,調整培養方案

針對培養方案設置不合理的現象,開展教研活動。仔細研討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考慮課程學習的先后秩序,以及討論其它課程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合理制定教學大綱,既要緊密聯系環評課程,又要避免重復教學,優化教學體系,調整培養方案。

2.更新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團隊

在環評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新知識的引入和最新案例的分析,及時更新和完善環評相關政策,介紹相關新技術,使校內教學內容和校外環評實際工作保持同步,讓學生能真正學以致用。由于環評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每位教師的研究方向不同,往往會造成教學在某個環節的缺失,應當建設環評教學團隊,3-4位教師共同承擔環評相關課程,采取集中備課,相互聽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法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3.豐富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摒棄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項目教學法、研討教學法、PBL教學法,并積極建設產學研基地,加強與當地環保部門和企業科研合作,注重實踐教學,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資深環評工程師作為校外教師,以校內講座和校外現場講解的形式教學。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將成績的評定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20%)、實踐成績(30%)、閉卷考試(50%)。重點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4.加強教師培訓,提升專業素養

學生獲得信息的第一渠道是教師,學生的環評專業素質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針對年輕教師工程經驗不足的現狀,可以推行教師掛職鍛煉、寒暑期基層鍛煉等模式,讓教師到不同單位進行鍛煉和“充電”,爭取創造更多與環保企事業單位科研合作的機會,在實踐中獲取第一手資料,積累實戰經驗,進一步提升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陸書玉. 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 環境影響評價行業2016年發展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17,(6) : 22-27.

[3]吳文娟,鄧豐. 《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 (12) :132-133.

[4]馬夢娟,陳納. 應用型本科高?!董h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探討[J].內江科技,2017,(10) : 149-150.

猜你喜歡
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研究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考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